降噪NoNoise

噪音太多,来点有意思的吧

IP属地:未知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3-22

      微软为何总能重返浪潮之巅?

      文 | 孙静 01 「牛得不像微软」 2010年3月3日,微软前CEO鲍尔默在媒体面前强撑自信。他说,「终有一天,必应将超越谷歌。」 这个许诺被加了一个模糊的期限:数年,或十几年之内。当时谷歌在美国搜索市场份额高达65%,必应只有11.3%。 13年过去了,谷歌在全球搜索市场份额超过90%;第二名必应,仅占约3%。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不过就在这个月,一个新的变量出现了——OpenAI 推出的ChatGPT正以狂扫全球的姿态,展示AI技术突破可能带来的颠覆性。而作为OpenAI的投资人之一,微软在应用落地上近水楼台。整合了ChatGPT的新必应,成了全球用户体验AI「暴力美学」的传送门,风头一时盖过谷歌。 乘着这股春风,微软又甩出一个王炸,GPT-4全面接入Office全家桶,AI办公助手Microsoft 365 Copilot将重塑12亿打工人的生产力。 硅谷AI领航员的荣耀,就这样从谷歌转移到了微软。 「牛的不像微软……这彻底颠覆了我对微软的印象,一个48年的公司再次焕发青春活力,史无前例。」前谷歌科学家、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在朋友圈分享了他所受到的震撼。 一名前微软科学家在同《降噪NoNoise》交流时提到,在最近10年AI领域的角力中,微软其实一直处于下风,吸引到最顶级的人比谷歌少,OpenAI的专家也不愿意去微软,所以微软不得不通过在外部投资来防止落后太多,「想不到投中了一个宝贝」。他认为,如果微软内部已经有非常强的部门,也可能不会在外部投资。 据《财富》杂志报道,微软曾经尝试聘请一位重量级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但未能成功。一名曾参与创建AlphaGo的谷歌科学家曾在2016年直言:「现在没有人会为微软工作,因为他们给的钱太少,而且对自己的期望也很低。」这多少印证了一点,微软创新力不足,对AI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那该如何解释48岁的微软再次
      7174
      举报
      微软为何总能重返浪潮之巅?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3-22

      微软为何总能重返浪潮之巅?

      文 | 孙静  01 “牛得不像微软” 2010年3月3日,微软前CEO鲍尔默在媒体面前强撑自信。他说,“终有一天,必应将超越谷歌。” 这个许诺被加了一个模糊的期限:数年,或十几年之内。当时谷歌在美国搜索市场份额高达65%,必应只有11.3%。 13年过去了,谷歌在全球搜索市场份额超过90%;第二名必应,仅占约3%。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不过就在这个月,一个新的变量出现了——OpenAI 推出的ChatGPT正以狂扫全球的姿态,展示AI技术突破可能带来的颠覆性。而作为OpenAI的投资人之一,微软在应用落地上近水楼台。整合了ChatGPT的新必应,成了全球用户体验AI“暴力美学”的传送门,风头一时盖过谷歌。 乘着这股春风,微软又甩出一个王炸,GPT-4全面接入Office全家桶,AI办公助手Microsoft 365 Copilot将重塑12亿打工人的生产力。 硅谷AI领航员的荣耀,就这样从谷歌转移到了微软。 “牛的不像微软……这彻底颠覆了我对微软的印象,一个48年的公司再次焕发青春活力,史无前例。”前谷歌科学家、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在朋友圈分享了他所受到的震撼。 一名前微软科学家在同《降噪NoNoise》交流时提到,在最近10年AI领域的角力中,微软其实一直处于下风,吸引到最顶级的人比谷歌少,OpenAI的专家也不愿意去微软,所以微软不得不通过在外部投资来防止落后太多,“想不到投中了一个宝贝”。他认为,如果微软内部已经有非常强的部门,也可能不会在外部投资。 据《财富》杂志报道,微软曾经尝试聘请一位重量级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但未能成功。一名曾参与创建AlphaGo的谷歌科学家曾在2016年直言:“现在没有人会为微软工作,因为他们给的钱太少,而且对自己的期望也很低。”这多少印证了一点,微软创新力不足,对AI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那该如何解释48岁的微软再次站上了浪潮
      75评论
      举报
      微软为何总能重返浪潮之巅?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3-10

      2023年全球零售商50强榜单发布,沃尔玛位列第一

      美国NRF发布2023全球零售商50强榜单,沃尔玛位列第一 近期,美国零售联合会NRF联合Kantar发布全球零售商50强榜单,该榜单依据2022年初的运营情况评选出50家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零售商。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货币汇率和美国本土市场优势等因素的影响,Kantar的零售商数据库基于零售商所在地的货币计算,该货币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率数据库转换为美元,以此来排名。 Kantar的排名依据零售商的国内和国际零售收入为其打分,参评零售商需要在至少三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266评论
      举报
      2023年全球零售商50强榜单发布,沃尔玛位列第一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3-10

      京东需要的可不只「百亿补贴」

      文 | 孙静 2023年的京东和百度,正踏入同一条河流——高调防守基本盘。 如同百度在2022年Q4财报及业绩会上言必称「文心一言」、重回搜索叙事;京东业绩会的关键词也离不开「百亿补贴」、回归零售本质。 虽然京东集团CEO徐雷在一年前表露的决心犹言在耳:「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日趋成熟,京东将会摒弃依靠补贴等粗犷的流量型增长方式,进入到精细化运营的阶段」;今年3月6日,京东却急切地上线了「百亿补贴」。 徐雷告诉分析师,首月10亿元营销资源由京东、品牌商及平台商家共同投入。不过参与补贴活动的某家电品牌商告诉《降噪NoNoise》,补贴由平台方面承担,他个人不认为「百亿补贴」能长期持续,「竞争嘛,总会取得平衡的。」 京东发动的补贴战,约等于与拼多多肉搏。就在这两天,一些打开拼多多App的用户发现,手机屏幕会被弹出来的「百亿补贴红包」填得满满当当,正中是超大的红包金额——400元,右侧暗戳戳藏着米粒儿大小的限定词——「最高」。 典型的拼多多营销风格,在当前语境下有了迎战的意味。 这一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京东2022年Q4财报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那些隐于数据背后的变化显示,京东需要的可能不只是百亿补贴,还有「自砍一刀」的魄力,以及不再摇摆的战略定力。 01 消失的年度活跃用户 在盈利能力之外,资本市场衡量电商平台估值的两个核心指标,一是营收规模,二是用户增长空间。 京东2022年Q4财报显示,当季净收入为2954亿元,同比增速7.1%;而去年同期,营收增速23%。当然有阿里当季增速低至3%在先,京东的营收增速承压已在市场预料之内。 对于京东来说,麻烦在于自营部分,也就是财报当中的「商品收入」。2022年Q3,京东自营收入1970亿元,同比增6%,这一增速低于全国线上实物零售的7%;到了Q4,自营收入2376亿元,同比增速仅有1.2%。 除了疫情、宏观经济疲软
      6,4286
      举报
      京东需要的可不只「百亿补贴」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2-28

      四五线城市咖啡馆,走到岔路口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并星标“降噪NoNoise”文| 刘诗雨  编辑 |孙静  在马鞍山,金鹰是犹如北京三里屯般的存在。这座皖东小城常住人口不到220万,而金鹰商圈节假日客流量能达7万以上。如果在2023年沿着金鹰商业街走上一圈,除了时尚,这里浓度最高的可能还有咖啡因含量。有咖啡店老板吐槽,马鞍山一半以上的咖啡店都在金鹰扎堆。疫情以来,金鹰咖啡店数量不降反增,至今已有十六七家。那些交错其间的窗口咖啡、精品咖啡、大众连锁品牌,对外昭示着一座四线城市的咖啡觉醒,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卷。这里有生椰拿铁9.9元一杯,比蜜雪冰城的幸运咖还要便宜一块钱。但马鞍山人并非因为这个年轻的商圈才接触的咖啡:早在2014年8月,星巴克便下沉至此,开出第一家门店。更早之前,马鞍山城市记忆里是上岛咖啡和研磨时光。2015年是庭院式咖啡馆爆发的节点,一年间开出十几家。2017年,以Manner为代表的窗口咖啡店在上海已有苗头,马鞍山闻风开了第一家窗口咖啡店,并在2020年爆发。到今天,马鞍山已有5家本土品牌ING COFFEE、5家幸运咖、6家星巴克、10家瑞幸,以及十几家独立小馆。同样的咖啡觉醒发生在很多四五线城市,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中国三线以下城市咖啡店数量超过4000家,全国占比已达四分之一。这股潮流也让开咖啡馆成为年轻人回乡创业的一个念想。比如安徽芜湖——此前曾被创业者称为“咖啡荒漠”的一座城市,2019年私人小馆只有两家,2021年冒出十多家,到2022年已经飙升至三四十家。看似一路狂飙的三四线城市咖啡店,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独立咖啡馆的生存现状是否真如理想中那般美好?我们同5名马鞍山咖啡馆老板进行了深入访谈,发现了关于小城市咖啡创业的几个真相。01赚不了大钱马鞍山的本土咖啡店老板,几乎都有一个“正式”职业。撒野coffee的老板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第三铁道咖
      6,6275
      举报
      四五线城市咖啡馆,走到岔路口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2-23

      百度这回能打“翻身仗”吗?

      文  | 戴菁   01翻身仗or生死战?同为搜索巨头,谷歌和百度面对颠覆者ChatGPT的反应截然不同。从类ChatGPT产品Bard的首秀来看,谷歌内部是恐慌的。为了抢时间推出Bard,谷歌管理层召回了神隐许久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由他们亲自坐镇、盯项目进度。结果Bard首秀还是翻了车。谷歌是真急,ChatGPT与微软的联合,有可能改变维持了近二十年的搜索引擎游戏规则,毕竟搜索贡献的广告营收在谷歌大盘子中占到六成。但凡搅局联盟里没有微软,谷歌上下都不会那么惶恐。相较之下,搜索营收同样占到近六成的百度,对外表现出来的反而是夹杂着急迫情绪的兴奋。媒体报道中,李彦宏2023年一季度OKR主题是“引领搜索体验的时代变革”。百度宣布3月将发布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此后持续公开“预热”。两家公司的迥异反应,与各自所处形势有关。首先,ChatGPT尚未进入国内市场,百度有个时间差,且后者在中文语料积累与语义理解上更具优势。战场也不同,国内还没有出现微软这样的to B巨头,而搜索领域的竞对乏善可陈。很长一段时间内,百度AI叙事的载体是自动驾驶,但自动驾驶属于长期投入业务,AI商业化很难;前两年主角是百度智能云,但智能云业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注:百度网盘除外),且云厂商这两年纷纷从一味追求规模增长转向侧重健康盈利,重视利润率提升,AI技术商业化的复杂程度也在增加;从去年开始,主角似乎变成AIGC(AI生成内容),曾有接近百度人士向《降噪NoNoise》透露,AIGC是写进李彦宏个人OKR的业务。但仅凭交互式数字人度晓晓、希加加,百度AIGC还是很难解决AI技术大规模商业化的问题,所以外界尤其C端对于AI技术落地的感知始终是模糊的。ChatGPT被认为带来一道“送分题”。如果问国内谁最有可能做出中国版ChatGPT,大部
      1,6246
      举报
      百度这回能打“翻身仗”吗?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2-16

      职场妈妈的半条命,是月薪1万块的阿姨给的

      文 | 孙静 张雅琦 我很奇怪,那些成为母亲的人似乎很少给成年子女打「预防针」,提醒他们养育一个孩子将会多么得心力交瘁,而且还是无尽模式那种。 如果新手父母是北上广的双职工,且没有老人在身边可供「啃老」,留给他们的选择就更少了:要么一方全职带娃、与孩子深度「捆绑」——通常作此牺牲的是妈妈;要么从家庭月收入中抽取上万元,请个育儿嫂,然后把孩子单独交给这个专业的陌生人。 育儿嫂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个陌生工种。几乎所有家政从业者都会被尊称为阿姨,但只有这类「阿姨」与众不同,她们的受托对象是家庭组织中最为稚嫩的「软肋」,她们本身被视为职场妈妈的拯救者。 如果一个好阿姨突然离职,第一个心理崩溃的大概率是妈妈。 怎么说呢,北上广的职场妈妈,家里可以没有老公出没,但是不能失去育儿嫂。 01 天塌了 作为母亲,王芳至少有过两次意志坍塌的瞬间。一次是孩子重症肺炎进了ICU,另一次是来了一年半的育儿嫂突然说走人。 那是去年9月的一个工作日早晨,她正准备换鞋去上班。一抬头,发现育儿嫂田姐的神色有些不太自然。 对方吞吞吐吐半天,突然蹦出一句:您能不能尽快找个新阿姨?家人生病了,我得回去照顾,先不回来了。 王芳僵在原地,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天,塌了。女儿不到两岁,双方老人均不在北京,像她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一天都离不开阿姨。 面对面消化这则消息时,她甚至没能掩饰住一名中年妇女的脆弱。同事眼中总是从容不迫的「淡定姐」,此刻一边红着眼圈、语调哽咽地问对方有没有可能再回来;一边开始脑补一岁半孩子面对一个新阿姨时的无助、自身工作即将被按下暂停键的烦乱,以及上班时还要偷偷盯家庭监控的忐忑。 雇佣过育儿嫂的家庭都知道,能否遇到一个宝藏阿姨得看运气。一个上海朋友说,她家孩子的幼儿园同学,4年间换了不下20个阿姨。有孩子之前,王芳会倾向于认为是这对父母要求太苛刻;有孩子之后,她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可能只是运气不够好。
      1983
      举报
      职场妈妈的半条命,是月薪1万块的阿姨给的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2-16

      职场妈妈的半条命,是月薪1万块的阿姨给的

      文  | 孙静 张雅琦  我很奇怪,那些成为母亲的人似乎很少给成年子女打“预防针”,提醒他们养育一个孩子将会多么得心力交瘁,而且还是无尽模式那种。如果新手父母是北上广的双职工,且没有老人在身边可供“啃老”,留给他们的选择就更少了:要么一方全职带娃、与孩子深度“捆绑”——通常作此牺牲的是妈妈;要么从家庭月收入中抽取上万元,请个育儿嫂,然后把孩子单独交给这个专业的陌生人。育儿嫂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个陌生工种。几乎所有家政从业者都会被尊称为阿姨,但只有这类“阿姨”与众不同,她们的受托对象是家庭组织中最为稚嫩的“软肋”,她们本身被视为职场妈妈的拯救者。如果一个好阿姨突然离职,第一个心理崩溃的大概率是妈妈。怎么说呢,北上广的职场妈妈,家里可以没有老公出没,但是不能失去育儿嫂。 01天塌了作为母亲,王芳至少有过两次意志坍塌的瞬间。一次是孩子重症肺炎进了ICU,另一次是来了一年半的育儿嫂突然说走人。那是去年9月的一个工作日早晨,她正准备换鞋去上班。一抬头,发现育儿嫂田姐的神色有些不太自然。对方吞吞吐吐半天,突然蹦出一句:您能不能尽快找个新阿姨?家人生病了,我得回去照顾,先不回来了。王芳僵在原地,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天,塌了。女儿不到两岁,双方老人均不在北京,像她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一天都离不开阿姨。面对面消化这则消息时,她甚至没能掩饰住一名中年妇女的脆弱。同事眼中总是从容不迫的“淡定姐”,此刻一边红着眼圈、语调哽咽地问对方有没有可能再回来;一边开始脑补一岁半孩子面对一个新阿姨时的无助、自身工作即将被按下暂停键的烦乱,以及上班时还要偷偷盯家庭监控的忐忑。雇佣过育儿嫂的家庭都知道,能否遇到一个宝藏阿姨得看运气。一个上海朋友说,她家孩子的幼儿园同学,4年间换了不下20个阿姨。有孩子之前,王芳会倾向于认为是这对父母要求太苛刻;有孩子之后,她的第一反
      34评论
      举报
      职场妈妈的半条命,是月薪1万块的阿姨给的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2-07

      县城变样,年轻人变心

      撰文 | Koren编辑 | 孙   静打开大众点评或微博,“没想到”正成为十八线县城近一个月的关键词之一。“没想到固安能有手冲咖啡”“没想到大新化这么洋气”“没想到老家也有了半小时达”……通过咖啡馆、剧本杀、日咖夜酒,许多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春节返乡后受到一波视觉和认知的双重冲击。县城与北上广的边界,正消融于那杯拉花咖啡里。有网友忍不住感慨:“老家县城正在背着我偷偷发展。”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舆论焦点追逐着北上广、大厂、年轻人,四五线小城则长期隐于尘烟。当一二线城市的内卷加剧,迎面撞上县城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的精致化,对美好生活的概念“对齐”,让许多年轻人开始身在北上广、心在老家县城,亦不乏有人主动选择安稳。毕竟,一番打拼的终点,还是自己真正能握在手里的生活。01“没想到”鹤岗有两家颇具个性的网红咖啡馆,一家叫“隔壁”,另一家叫“安稳”。店名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调性,随性、不装、求稳。“隔壁”在当地繁华地段拥有两层店面,整体风格是一二线城市常见的文艺范儿。这在如同一座秩序井然的“巨型工厂”的鹤岗,多少显得有些另类。鹤岗平均房价只有两三千一平方米。在这里,蜜雪冰城旗下的咖啡品牌“幸运咖”,一杯美式只要七块钱。但“隔壁”一杯冰博克dirty原价35元,普通的莓果冰美式也要28元,客单价直接向一线城市看齐。别看定价高傲,咖啡馆在过年期间还是火爆到没空位。“鹤岗能有这样感觉的店实属不易”“回鹤岗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咖啡厅,没想到鹤岗能有这样的地方,与任何大城市的品质没差。”我问过这家店的年轻老板,活得怎么样,她谦虚地说,还可以。老板是一名专业咖啡师,2019年从哈尔滨回到鹤岗,自己开店。大到店铺装修、上线美团,小到咖啡豆的选择,这家咖啡馆都与鹤岗老式的咖啡馆相差甚大。比如她们用的咖啡豆和牛奶,都要从哈尔滨去进货。看上去,在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的鹤岗,一家年轻化的咖
      243评论
      举报
      县城变样,年轻人变心
    • 降噪NoNoise降噪NoNoise
      ·02-04

      「狂飙」在淘宝上狂飙

      01 高启强和「小破球儿」 为何成了最强带货「主播」 带着许多剧迷的意难平,开年第一爆款剧《狂飙》走向终局。 要想知道这部剧有多火爆,地铁、微博和淘宝大概是三个绝佳的观察空间。剧情在地铁乘客的手机、站台黄马甲大爷大妈志愿者的聊天中延续;演员演技连同剧透内容在微博热搜中滚动;「高启强周边」和「大嫂同款」则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淘宝热搜。 以2月1日《狂飙》大结局当晚为例,微博热搜前5的话题中,4个与《狂飙》有关,另外一个是#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夹在高启强、张颂文、保护伞、安欣的中间,乱入感十足;至于淘宝上,狂飙同名小说、大嫂同款口红、《孙子兵法》持续霸榜淘宝热搜。 在这部豆瓣评分8.9的破圈之作面前,似乎很难说得清最大赢家是爱奇艺还是张颂文,但要说隐形赢家,应该少不了微博和淘宝。 站在观众的角度,我们从前两类平台寻找审美共鸣、瞬时体验;在淘宝则寻求以实体物品为载体的情感延续,或者某种身份认同感。 后者恰是影视剧周边开发的内驱力。正如奈飞纪录片《玩具之旅》(The Toy That Made Us)顾问、社会学教授John Tenuto所言,「电影是一种抽象的东西,看一场电影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瞬时的体验,我们必须有能够触碰的实体才能感觉它是真实的,这是人类的天性。因此,一切抽象的东西都有某种实质性的标志,比如国旗、宗教符号,这样我就能摸着这件东西说:‘这是我的信仰。」 由此不难理解《狂飙》在电商平台上制造的「狂热」——除了带火等离子电视、大嫂同款口红等商品外,还把《孙子兵法》以及《狂飙》同名小说推上了淘宝热搜,进了许多人的新年书单。 影视剧刷屏,淘宝「躺上」热搜 《孙子兵法》是剧中主角高启强的人生之书。「‘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如果你围剿敌人,你有制胜的把握,也一定要留一个缺口,让他逃跑,否则他会做困兽之争」,高启强对《孙子兵法》的参悟和运用,大概称得上十级学者。 现实世界中无论
      4,8403
      举报
      「狂飙」在淘宝上狂飙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