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you hear the music?” 前不久热映的电影《奥本海默》中,波尔对奥本海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代数就像音乐,重点不是你能不能听懂音乐。而是你能不能听到音乐。那么,你能听到音乐吗?” 奥本海默用力地说:“Yes,I can。” 音乐是一件充满奥妙的事物,就像物质的基础构成是原子,音乐的基础构成是机械波。声波的时长、强弱、调性、音色等因素组成了旋律。但在基础层之上,音乐还包含了节奏、曲调、和声、力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更上层还要技巧、情感、乐思以及更多。 面对如此复杂的音乐,我们不必一点点去拆分它,听懂它。但我们都需要做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听到它。 但是,我们真的能听到音乐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远离乐器、歌者与舞台,只能通过数字信号感知音乐。这导致绝大多数时候人们只能尽力去听懂音乐,反而无法真正听见音乐。解开这个难题的钥匙,是科技与美学的组合。 11月23日,华为音频创新技术(2023)媒体沟通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召开。华为终端BG音频与智能配件产品线总裁刘东方,分享了华为FreeBuds Pro 3背后的全链路自研创新技术成果。随后,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乐团为现场嘉宾演绎了“领听原声”音乐会,带来了《冬》第一乐章。 这场活动的缘起,是华为联合中央音乐学院首席调音团,为FreeBuds Pro 3进行了调测。这个组合里,华为带来了关于无损音质的科技能力,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六位音乐家,则献上了对音乐美学的阐释与理解。 科技与美学的结合,对应上我们在耳机中感受音乐的生活,或许就可以回答“如何听见音乐”的谜题。 答案就像奥本海默说的那样,“Yes,I can”。 Can you hear the music? 在浮光掠影般的日子里,我们在地铁上、候机厅里、写字楼中,偶尔才能透过耳机连接音乐。 但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只能听到音调和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