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解毒师
美股解毒师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活跃份子,首屈一指的“解毒”师
IP属地:北京
105关注
33426粉丝
0主题
0勋章

降息预期下,除了美债,还有这个板块可跟?

随着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降至三个月来的最低水平,美国长期国债类ETF出现了单边连涨的行情, $20+年以上美国国债ETF-iShares(TLT)$ $3倍做多20年期以上国债ETF-Direxion(TMF)$ $债券20+美国债-ProShares两倍做多(UBT)$ $债券20+美国债指数ETF-ProShares两倍做空(TBT)$ $3倍做空20年期以上美国国债ETF-Direxion(TMV)$ 这些ETF以及杠杆ETF都出现了不小的机会。《散户如何投资国债ETF》除了直接投资国债, $公共事业指数ETF-SPDR(XLU)$ 也应声大涨,因其一定的防御性质以及较高的股息率。投资者从目前的经济数据看到劳动力市场放缓、通胀缓解,提前预判了降息。当然,不同科技板块,XLU今年年初以来因为高利率环境而承压,但从10月份低点以及上涨了约12%,今年以来的亏损缩小至不到10%。而从股息率来看,除了金融行业 $金融ETF(XLF)$ 外,XLU的股息率平均也是最高的。为什么现在公共事业ETF有吸引力?首先,
降息预期下,除了美债,还有这个板块可跟?

长期美债收益率回落过快,散户还有投资机会吗?

美债收益率在10月底触顶之后就一路下行,长端美债的交易也变得“拥挤”起来。道理也很明白。1、近期美国的经济数据都不支持继续加息,甚至经济回落的速度可能快于预期。这也加剧了“停在目前利率水平上更久”的风险。而CPI本就是延迟数据,反映的是此前一段时间的宏观趋势。鲍威尔非常谨慎一人,宁可错过,也不会提前预判(市场的预判),所以市场回回都走在政策前面。2、超过5%的长期美债实属难得,除了常见的资产配置需求,也吸引了一些投机的交易者。长端美债的流动性本就不比短端,因此在买方力量过强的情况下,一路下跌基本没有阻碍。股票投资者可以对比“轧空Short Squeeze”的场景。3、所有投资者都明白目前的高息支撑不了多久,回到跟通胀差不多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即便交易拥挤,甚至也没有要反弹的趋势,一路就下来了,这表明很多资金都开始在为明年的收益寻找标的了。个人投资者的参与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可以财大气粗的“Buy and Hold”,或者做一些债券策略,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都是通过ETF间接参与。流动性好,且资金要求低,最主要的标的就是 $20+年以上美国国债ETF-iShares(TLT)$ 这个在2002年就已经发行的ETF,交易时长已经超过20年。其主要成分就是30年期国债,确切地来说,买的都是30年期的债券(只有一只是22年发行的20年期国债),并且保持平均到期时间大于20年。管理费率0.15%,也没有其他税费,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更重要的是,其他很多的衍生的长期国债ETF产品,也以它作为底层交易标的,比如上次介绍过的 $3倍做空20年期以上美国国债ETF-Direxion(TMV)$
长期美债收益率回落过快,散户还有投资机会吗?

降息预期提前价入?哪种资产表现最好

周一亚洲早盘,黄金飙升70美元,突破2100美元而直逼2150美元,刷新历史高位。其背后一个重要逻辑,就是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已结束,降息预期持续升温。根据CME的Fed watchtools,市场显示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的概率已经近乎100%,2024年3月第一次降息的概率升至52%,期货市场预期2024年整年降息125bp。同时,10月美国PMI不及预期之后,11月Markit制造业PMI再度超预期下行。本周的11月非农就业以及失业率数据也备受关注。降息提前?大佬Bill Ackman就非常直接地认为,美联储将有可能在Q1就开始降息,因为通胀下行的速度会比预期的更快。但实际上,这两周的资产价格全线大涨,一个重要催化剂是美联储理事Waller首次谈及降息,引发市场对提前降息的定价。美国通胀的放缓更多受益于供给的改善,如供应链的修复、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能源价格回落。旧金山联储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总体PCE通胀从去年6月的7%下降至今年10月的3%,累计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供给因素贡献了2.2个百分点,需求因素贡献1.3个百分点。United States PCE Price Index Annual Change用需求上来看,目前经济的形势较好,韧性较强。Q3季调后的实际GDP增速修正至5.2%,较首次预估的4.9%上调了0.3个百分点。而11月的风险资产表现强势,股市、加密货币、黄金、房价均较强势,财富效应有望支撑消费,部分对冲掉高利率对总需求的抑制作用。United States GDP Growth Rate美债表现最佳?以过去14次降息周期中的大类资产表现,以便应对美联储超预期提前降息。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之后的6个月里,海外资产回报中位数排序为美债>黄金>美股>美元>商品。债券在降息周期中表现出绝对优势。股票表现弱于黄金,主要是由于多次降息周
降息预期提前价入?哪种资产表现最好

CRM财报后再涨11%,年内翻倍比肩“七巨头”!

11月30日盘后, $赛富时(CRM)$ 公布了截止2023年10月31日的2024财年Q3财报,由于此前市场已经调高了收入预期,本季度表现几乎与市场预期持平,不过公司依然提升了下季度的指引,盘后股价又飞了11%+。其实CRM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接近100%,这个成绩也在七巨头Magnificent 7中名列前茅。也同时是标普500等指数表现最好的之一。今年的股价跃迁也主要来自超预期的业绩和指引,是AI行情中最主要的软件公司。投资要点多家公司的财报均显示目前宏观经济并不悲观,相反与AI相关的商业活动仍具有增长活力。公司的几个先行指标依然优秀,cRPO仍然超预期,递延收入与预期基本持平,都能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速依旧保持在两位数水平,且超过收入,意味着订单的增长仍然比较稳定。同时,公司此前的涨价利好并没有因为部分价格敏感的客户而抵消,大公司仍然保持粘性,AI驱动的办公套件能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生态,提升未来现金流水平。同时,收购来的业务,包括Tableau和Slack的表现,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虽然可以继续帮助像Rubrik、Canara Bank和美国海军这样的客户查看和理解他们的数据,并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但仍然也面临一些业务部门的关闭等问题,同时, $微软(MSFT)$ 的Power Bi也因为AI的渗入增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对Tableau有一定影响。此外,在激进投资者Elliot入局后特别注重运营效率,利润率连续飙升,并提升全年利润率指引。从估值上来看,直接GAAP利润进行市盈率对比,并不合适,因折旧摊销以及重组费用不太可能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估值时应考虑EBITDA倍数。当前TTM和24预期的估值均低于行业平均水
CRM财报后再涨11%,年内翻倍比肩“七巨头”!

B站增量不增价,贴片广告是唯一出路?

$哔哩哔哩(BILI)$ 公布Q3财报后大跌超12%,虽然降本增效带来了减亏,但是营收乏力,让投资者非常怀疑其商业化能力。业绩上来看,营收58.1亿元,同比仅0.2%,与预期持平,但是在公布Q3财报的中概股中基本是垫底了。其中,移动游戏持续疲软,同比下降33%,但环比增长11%;而广告业务有20%以上的增速,B站没有贴片因此也更行业差不多,包括 $快手-W(01024)$ 同比+26.75%,体量也更大; $爱奇艺(IQ)$ 同比+34.23%; $腾讯控股(00700)$ 同比+19.95%。唯一可圈可点的是,活跃用户依然在上升,DAU达到1.028亿,同比+14%。会员数也达到了2.23亿,同比+24%。市场不满意的点是什么呢?主要还是货币化能力。游戏的问题是不稳定。游戏也是投资者关注焦点,Q3同比下降33%,环比增长11%。虽然有去年高基数的原因,但是也暴露了今年新游戏收入低于预期。同时也说明B站的游戏业务不确定性特别高,难以成为长期估值基础。投资者自然不会给相对较高的预期(倍数)。然后,最关键的广告以及增值业务。原本市场看好B站的流量上升会成为公司未来收入的支柱,但是流量上升并没有带来收入的同比增长。其实最大的争议还是在贴片广告上。隔壁的 youtube已经成为 $谷歌(GOOG)$ 广告的重要增量之一,广告服务之后也会对会员业务有正向的促进。但是B站为了保证自己社区氛围,
B站增量不增价,贴片广告是唯一出路?

美团Q3:防“抖音”身心俱疲

11月28日港股收盘, $美团-W(03690)$ 公布了2023年Q3财报。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抖音”,将成为未来几个季度投资主线。投资要点美团Q3业绩主要体现在不同业务板块的互相冲突。在后“居家”时代,外卖、优选买菜等业务乏力,而线下到店和出行业务增益。外卖基本盘越来越稳,利润率稳中有升,但可能越来越缺少亮点。线下经济开放,必然也会对线上外卖有一定影响。本季度虽然外卖同比+14%,但低于即时交易配送同比+23%,并且更多的是依赖“中高频用户”频次和购买规模的增长,换句话说比较“吃粘性较大的老用户”。这就使得“降低补贴”来提高利润率变得更有效果。从Q2开始,配单量增速相比大盘已经没有明显优势,说明外卖行业也趋于稳定。同时这也是加入了餐饮商家“内卷”,美团坐收渔翁之利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到店业务,增长仍然很强,但受抖音的影响不小。佣金今年恢复的最快的,交易金额同比+90%,而收入同比+30%,虽然比不上Q2的47%,但是因为22Q3的基数较高(上了一个台阶),因此这个增速是很强的。我们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餐饮商家的内卷(各种新品牌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出行业务恢复得如火如荼,也给美团贡献了利润率更高的收入。与此同时,线下商家的火拼也增加了广告收入,同比+31%的数字更是超过了佣金,至少证明投入是有产出的。但是产出效率高不高呢?营销费率增长超过了55%,营销费用比重也再次上升至22.1%,因此核心商业(包括到店和外卖)的经营利润率从去年的22.5%降至17.5%,主要还是到店业务的补贴,补贴的力度超过投资者预期。原则上来说,外卖利润率超预期升高,酒店业务超预期爆发,可以很好地抬高利润率,但仍然补不上到店业务的窟窿。因此投资者可以认为目前是入不敷出的。新业务新业务增长以及减亏的表现不及预期,增
美团Q3:防“抖音”身心俱疲

黑五到底卖得好不好?美国消费萎靡吗?

根据电商行业三方统计机构Adobe Analytics的数据,美国消费者在“Black Friday”的购物热情将持续高涨。 $亚马逊(AMZN)$ 今年黑五的网购消费较2022年同比增长7.5%,达到了98亿美元的新高,这一表现好于2022年(同比+2.3%),也好于10月的预测(96亿美元,同比+5.7%)。黑五之前的感恩节,网购消费同比增长5.7%,好于去年同期的2.9%,也略好于预测的5.5%。因此Adobe预计今年假日总销售达到2218亿美元(同比+4.8%),这一数据只分析了零售网站的线上消费,并不包括实体店零售消费。同时,Mastercard实体店和网上零售交易的交易数据显示,今年黑五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2.8%,其中网上交易增长8.5%,实体店交易增长只有1.1%。因此我们可以关注到几个重要因素1、网购在2023年整体表现不错,好于线下消费。包括在7月的Prime Day也是,这说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发生的转变,已经使得网购渗透率上升;2、网购有更高的透明度和选择,方便消费者比价,在这种高通胀的环境中更受欢迎。3、不少卖家未能如预期实现单量增长,原因在于多个电商平台的黑五大战,瓜分了市场流量。包括Temu( $拼多多(PDD)$ )、Shein、TikTok Shop都进行了促销。4、宏观面上,稳健的就业,较低的失业率、超额储蓄的剩余以及较为健康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支持了当前消费力度。
黑五到底卖得好不好?美国消费萎靡吗?

携程跌得诡异吗?

$携程网(TCOM)$ 公布了Q3业绩,暑期旺季推动下,营收为138亿元,18.9亿美元,同比增长95.2%,超出预期2000万美元。EPS为0.94美元,超出预期0.37美元。其中国内酒店预订同比增长超过90%,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70%。受下沉战略影响,佣金率和平台ADR均略低于疫前同期水平;同时,考虑到季节性,公司预计Q4国内机酒预订增长会有一定程度的放缓。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约80%(Q2为60%),而同期国际空客运量的行业整体恢复率超过50%。全球OTA平台的总预订量同比和与2019年同期相比均增长超过100%。公司预计Q4出境机票和酒店预订量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成。伴随签证程序逐渐完善以及冬春航季显示国际航班供给持续复苏,预计24年出境机酒收入有望回到疫前水平,成为明年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可惜的是,股价盘中下跌约8%。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不少投行谨慎的原因:国内旅行增长可能已达到峰值,出境旅行的复苏稳步但缓慢。中国国内旅行的势头在未来几个季度可能会减弱,因为中国消费者仍然谨慎,可能会在内需需求完全释放后削减休闲旅行。当然,2024年的国际出行是否会继续走强?目前看10月国庆之后的旅行消费,势头并不是很强,虽然包括中美航线在内的航线再度增加,但是美元的强势可能也是阻碍旅游消费的重要因素。
携程跌得诡异吗?

快手Q3:利润好似脱缰野马

11月21日港股收盘, $快手-W(01024)$ 公布了2023年Q3财报,近期直播电商的监管预期让公司股价产生回调,而后因对Q3业绩的乐观预期,以及双11的优秀表现,股价再度回升。 $快手-WR(81024)$ Q3的收入端表现与市场预期所差无几,不过利润端大超预期,除了公司进一步降低带宽成本(短视频企业的大头)带来的毛利率升高之外,三大费率的继续回落也贡献了更高的而净利润,并提升了公司的现金流及估值基础。投资要点用户增长和粘性保持良好状态。MAU达到了6.85亿,DAU也达到3.87亿,均创下新高,天花板还能向上托一托。DAU/MAU达到了56.5%,DAU平均市场129.9分钟,得益于暑期多样化优质内容供给和算法持续优化,当然,短剧、小游戏是重要的增量贡献。广告收入增长并不意外,市场已有乐观预期。因此Q3同比增长26.8%,环比恢复增长趋势,同时,Ad load和 eCPM 环比相对平稳。快手今年重点搭建全场域数据融合大模型和千客千模行业模型,目标也是提升广告主价值。预计公司下半年内循环广告业务收入保持强劲。直播流媒体保持稳定增长,监已有预期。尽管整个行业普遍面临了取消广告投放的问题,但Q3直播业务依然获得了8.6%的增长,比市场预期高约2个百分点,说明暑期的KOL合作依然顺利稳定,同时快手的广告变现水平还相对较低,目前还是会专注持续与MCN机构以及头部KOL的合作。当然,直播的监管也会持续带来压力,因此会进一步促使主播、MCN机构以及平台进行变现的转换。电商准备充分,虽然Q3不是购物季,但快手电商增长表现强劲。GMV同比增长30%,与市场预期持平,考虑到Q3通缩大环境,这一表现并不算差。而快手电商推动力
快手Q3:利润好似脱缰野马

小米Q3:顶流归来?

11月20日港股收盘, $小米集团-W(01810)$ 公布了2023年Q3财报,由于近期小米14的热销,带领公司股价从底部放量大涨,甚至对港股科技板块有一定指引。因此本次的财报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投资亮点总得来说,Q3营收和利润双双超了市场预期,进一步验证了公司“双品牌战略”的成功以及“东山再起”的势头。营收再现增长,反转来得毫不意外。本季营收达到708.9亿元,同比增长0.6%,是2021Q4以来首次恢复正增长。智能手机、IOT以及包括广告在内的互联网服务均表现出色。智能手机收入虽下滑,但高于业内平均,且市占率提升,“高端化战略”与“去库存”双管齐下,效果明显,但下季度更值得期待。智能手机整体首日下滑2%,但预期是下滑6%,因此也表现较好,在整体大环境上Q3全球出货量所下滑(-1.1%)的情况下,小米出货量+4.0%,同时市占率达到14.1%(+0.5%)在55个国家列全球第三。平均售价(ASP)由同比减少5.8%,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非洲及中东等ASP较低的新兴市场的出货量强劲增长(一方面也可以去库存),但是中国大陆区的ASP增加(高端化路线)。海外业务占比从去年的45.2%上升至48.9%,虽然印度受限,但是欧洲业务开花,东边不亮西边亮。同时,小米14目前的畅销程度不言而喻,预计对Q4业绩有更强的提升,因此Q4业绩更值得期待,回归增长并利润抬升几乎没有悬念。IOT设备再创新高,白电逆势增长,“性价比AI产品”成主流。不得不说IOT业务同比增长8.5%在家电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是非常难得,也超过市场预期,这也得益于智能大家电的高增长。更重要的是毛利率提升了4.3%,达到了17.8%。其中AIoT平台已链接IoT设备数增值6.99亿部,同比+25.2%。目前越来越重视智能化,消费者对AI性
小米Q3:顶流归来?

联储算错了?美国就没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大半年!

最近,一些美国消费者信心等软指标出现下滑,但实际的消费支出等“硬指标”表现强劲。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滑,咨商会的消费者信心数据也在近期下滑,整体水平比疫情前更低。然而,与此同时,反映实际经济活动的消费数据却表现良好,美国第三季度的个人消费支出强劲,9月和10月的零售销售也超过了市场预期。United States Michigan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United States Core PCE Price Index Annual Change这种情况在对价格和利率敏感的耐用品方面尤为明显。然而,根据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报告,在被问及“当前是否是购买耐用品的好时机”时,认为现在是好时机的受访者比例远低于2018年第三季度的水平。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物价的绝对水平而不仅仅是增速,特别是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当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高得多,并且大多数价格上涨是“永久性”的,基本上不太可能再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这使得他们在受访时更容易表达对生活成本上涨的不满。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决策主要受到就业和收入预期的影响。由于就业市场仍然紧张,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稳步增长,再加上居民资产负债表健康和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实际的消费支出得到了支持。此外,美国居民剩余储蓄的情况也是对消费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在8月份的一份工作论文中指出,消费增长将受到明显抑制,并得出过剩储蓄将在不久后被消耗殆尽的结论。然而,在他们11月8日发布的新论文中,他们修正了对过剩储蓄的计算,并得出最新结果显示仍有4000亿美元的过剩储蓄,可以支撑消费至2024年上半年。这表明美国居民持有现金和储蓄的水平仍然较高,并且具有足够的流动性。Cumulative aggregate excess savings
联储算错了?美国就没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大半年!

零售商超分歧大,为何表现如此不统一?

$沃尔玛(WMT)$ 周四发布的Q3财报后大跌,虽然财报还是超了预期,但高管警告称在接下来的关键假日购物季节,消费者支出趋势放缓。这相当于是给投资者非常负面的信号。此外, $梅西百货(M)$在同一天财报后大幅上涨,不仅Q3超预期,运营效率提升并主要源于品牌内的永久性减价减少以及运费支出改善,提出了有利的Q4指引,并强调持续的库存管理。有意思的是,前一日 $塔吉特(TGT)$ 也公布了财报,市场此前对TGT预期较低,导致它超预期,并且Q3展示了较强的成本管理,提升了运营效率,让投资者认为它已经“触底”。为什么几家商超的业绩以及高管预期有分歧?第一,CPI的确回落了,但是不同项目对相应优势品类商超的影响不同。例如WMT,重要的是食品等日常消费品,近几个月仍然还能看到较大粘性的,进一步趋于历史水平的价格,所以他们可能认为消费者预期并不会因为节假日走强,且WMT并不打算打折促销。而另一方面,梅西百货则更重要的是可选消费品类,在CPI分类项中能观察到明显的回落,且假日季对他们的促进更大。第二,库存管理的影响。由于TGT和M在此前几个季度财报中或多或少地都出现过库存积压的问题,所以二级市场投资者已经早早地“惩罚”过他们,尤其是TGT,上个季度财报也是跌的,这次一定程度上属于“纠正了市场对其弱势看法”。而WMT则一直表现强劲,因其库存管理一直较为优秀,所以二级市场给的溢价也相对较多,这次更多的是“预期下调”后的补跌。下面是三家公司的同店销售、营收增速、毛利率以及库存增速的对比。
零售商超分歧大,为何表现如此不统一?

MSCI中国半年度调整,港股这两只股影响较大!

MSCI公布了其所有指数的23年11月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其中也包括中国指数 $MSCI中国A50指数主连 2312(MCAmain)$ 。此次为半年度的大调整,因此涉及到的指数增减和其他调整范围较广,影响也可能较多。成分股变化成分股变化:新增19只成分股、同时剔除19只。新纳入19只。港股纳入 $零跑汽车(09863)$$华晨中国(01114)$ 。A股新纳入17只,同时剔除了19只,港股包括9只,分别为 $海螺创业(00586)$$东岳集团(00189)$$九毛九(09922)$$深圳国际(00152)$$颐海国际(01579)$$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0694)$$中国金茂(00817)$$华润水泥控股(01313)$
MSCI中国半年度调整,港股这两只股影响较大!

阿里巴巴Q3财报的“安”与“危”

11月16日盘前, $阿里巴巴(BABA)$ 公布了截至9月底的24财年Q2财报。市场对这份财报预期较高,前一日收盘涨近4%,不过财报公布后一路下滑,跌超8%。这并不代表当期业绩不好,投资者可能更介意于阿里巴巴部分业务集团分拆上市的暂停和暂缓,以及开始分红之后的“成长性”缺失(PDD、Shein)。另外,马云的减持也可能击中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风险偏好的敏感神经。投资要点代表中国消费的淘天集团增幅4%,但是在“消费降级”及“通缩”的大环境,以及行业竞争极其激烈的环境下,保持这个增速也并不容易。但7-9月并不是购物季,消费活动并不强势,利润率更低的产品销售强,部分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下降,利润率继续下滑,EBITA同比增3%,低于收入增速。不过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阿里在主场获得62%+的份额(三方渠道),预期不错。国际电商再次突破,继续录得史上最高增速56%,其中零售的增速更是达到了77%,更多受益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及东南亚公司进展,并且通过提升物流能力增加海外地区消费者体验。而Lazada的减亏也给证明Q3在与Shopee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与前两天 $Sea Ltd(SE)$ 的财报形成鲜明对比。整体EBITA亏损缩窄至3.84亿元,扭亏为盈指日可待。本地生活在这个季度由饿了么和高德领衔,服务则受益于商业活动需求增强,营收达到了155.6亿元,同比+16%。调整后EBITA亏损25亿元,比去年缩小。行业性的整体恢复影响颇大,此前也体现在 $滴滴(DIDI)$ 的财报,预计后续
阿里巴巴Q3财报的“安”与“危”

塔吉特的大涨是意外吗?零售又可以了?

$塔吉特(TGT)$ 财报后当日大涨近18%?我认为是一定程度上的补涨。23年前两个季度,TGT摔得比较惨,但同行 $沃尔玛(WMT)$$好市多(COST)$ 并没那么惨,主要原因是TGT自己的运营不力,成本控制不好,库存积压,拖累了几个季度。再加上年中,美国部分地区的“零元购”活动的影响,也损失了一部分。所以,市场对Q3业绩预期并不高,但共识是“会慢慢好转”。事实是,TGT的Q3好转程度好于预期,于是市场也就“买账”了。Q3业绩,同店可比销售同比-4.9%,高于市场预期的-5.2%。总销售额下降了4.2%,为254亿美元,超过了252亿美元的市场预期。同时,在可选择类别的下降部分抵消了频率类别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在美容方面。即时服务增长超过8%,其中Drive-Up增长超过12%。盈利能力在本季度有所改善。毛利率占销售额的27.4%,而去年为24.7%,反映了较低的减价和其他库存相关成本、较低的货运成本、较低的供应链和数字履约成本以及有利的类别组合。运营利润率为5.2%,而去年为3.9%。EPS为2.10美元,超过预期的1.48美元。调整后的EBITDA为20.6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为16.7亿美元和去年的17.1亿美元。库存减少了14%,其中可选择类别库存减少了19%。Q3没有回购任何股票,不过董事会批准的回购计划还有约97亿美元。不过塔吉特的大涨,可能无法重复至 $沃尔玛(WMT)$ ,因为后者一直被投资者青睐,虽然后者也要发财报了。
塔吉特的大涨是意外吗?零售又可以了?

利润率显著提升,腾讯可以考虑王者归来了?

11月15日港股收盘, $腾讯控股(00700)$ 公布了2023年Q3财报,公布后,腾讯大股东 $Naspers(腾讯南非大股东)(NPSNY)$$Prosus NV(PROSF)$ 在荷兰泛欧交易所股价上涨超4%。运营层面还是一份正面积极的财报。收入继续上升,东边不亮西边亮。由于Q2市场惊艳于腾讯在广告、金融科技上的亮眼表现,因此市场调高了对Q3的预期。游戏业务保持平稳,同时国际业务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广告业务在高预期下增长,证明微信生态圈的广告效率依然不错;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大超预期,主要受益于线下商业活动及生态圈带来云服务机会。毛利率上升更快,从44%上升至48%(超过2020Q1居家隔离季),得益于成本结构的改变。主动降低视频、音频、游戏直播等高成本业务,并增加广告、带货等高毛利服务。而生态链、网络分销等项目的成本提升相较收入更低。净利润下降只是表象,实则更有可能是“藏预期”。三大费用较为节制,仅营销最高增12%且主要用于广告和微信生态链,最重要的利润指标EBITDA利润率上升至40%。不过财务费用和所得税提高均不成比例提高,被汇率收益及高利率水平下的利息支出影响,以及“预计所得税拨备”所致,当然也有包括此前的分红的影响(比如 $美团-W(03690)$ ),但这主要属于一次性的影响。股价层面,腾讯短期内随港股资金流入情绪乐观,大股东虽然未停止抛售,但有回购托底,倒也是一种支撑。只是有意思的是,由于回购注销,整体股本降低,大股东虽然在抛
利润率显著提升,腾讯可以考虑王者归来了?

东南亚电商打败了Sea?

11月14日盘前, $Sea Ltd(SE)$ 公布了23年Q3财报,游戏、电商、金融三大块业务,游戏依旧吃老本,电商利润大崩盘中,只有金融表现令人省心但也高度依赖电商。此前市场虽然已经预料到Shopee会“以价换量”重回亏损,并抹去今年的盈利。但是事实上在抹去盈利的同时还倒亏很多,让市场大跌眼镜。而这样换来的增速投资者也是存疑的。因此Sea在美股一片大涨的交易环境中,以-12%开盘并一路大跌,最终以-22%收盘。Q3财报概览游戏板块Garena的流水为4.48亿,环比基本持平,GAAP营收5.92亿美元,同比下降34%,环比有所上升,并高于预期的5.56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为2.3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22亿美元,因为游戏业务整体比较成熟,所以利润率控制得当。这也是此前当家游戏FreeFire进入衰退期,且退出《英雄联盟》在中国台湾地区运营后的结果;电商业务Shopee的整体GMV再次同比增长5%,达到了201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73亿美元,订单量增长13%。收入为22.3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1.8亿美元。但是经营亏损高达4.3亿美元,去年Q3为5.9亿美元;调整后的EBITDA为-3.46亿美元,远远差于市场预期的-0.49亿美元。金融业务Sea Money收入4.46亿美元继续保持37%的高速增长,但略低于市场预期的4.48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为1.65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48亿美元。待收回贷款余额为24亿美元,同比上升20亿没有,逾期90天以上的坏账率降到1.6%。至此,公司整体营收33.1亿美元,同比增长5%,高于市场预期的31.9亿美元,调整后的每股收益0.06美元,低于预期的0.29美元。投资亮点一、电商业务还能否成功?从本机最大的“意外”来看,电商
东南亚电商打败了Sea?

滴滴在变好,回购能支撑股价?

11月13日, $DiDi Global Inc.(DIDIY)$ 发布2023年Q3财报,当天大涨超9%。由于粉单交易流动性比不上主板,波动稍大也是可以理解。而本季财报依然体现了不错的增速,虽然已经没有增长其的那种高速增长,却也是明显的业务回暖的迹象。共享出行的经济模式是可行的,依托宏观经济,也可以稳定赚钱,这点与 $优步(UBER)$ 也一样。Q3财报概览总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中国出行实现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27%;国际业务实现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8%。滴滴的核心平台总单量达到35.79亿单,同比增长34%。其中,中国出行总单量为28.78亿单,同比增长32%;国际业务总单量为7.01亿单,同比增长43%。Q3日均单量突破了历史峰值,达到3130万单。滴滴的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为915亿元,同比增长37%。中国出行总交易额为725亿元,同比增长33%;国际业务总交易额为190亿元,同比增长52%。利润方面,经调整EBITA为-3亿元,EBITA利润率为-0.6%。其中,中国出行EBITA盈利15亿元,利润率为3.4%。国际业务EBITA亏损了18亿元,利润率为-90%。截至2023年9月30日,滴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理财投资余额为546亿元,相较于2022年12月31日的488亿元有所增加。投资亮点订单量稳定回升。中国出行市场的日均订单量为3198万单,比Q2的2971万单还高,连续两个季度创下新高,主要还是国内经济活动的推动。当然,从市场份额来看也是有稳定回升,因为共享出行讲究的就是一个规模效应,行业进入门槛很高。盈利水平基本稳定。目前中国出行业务的调整后EBITA
滴滴在变好,回购能支撑股价?

迪士尼拐点到了吗?

$迪士尼(DIS)$ 在11月8日盘后发布了2023财年Q4财报,受益于成本削减增速,利润超出预期,并且流媒体订阅的增长好于预期。市场对此态度较为积极,盘后涨3%。业绩概览收入利润方面,营收达到212.4亿美元,同比增长5%,略低于预期的214亿美元,其中主要增量是公司的乐园部门(现在改为体验)。迪士尼本季度开始重新改变了收入结构,因此与历史进行比较有比较大难度。从原先的有线网络、公园与消费品体验、影视内容销售、DTC(包含流媒体)改组成新的娱乐、体育、体验三大块,目前来看结构也更简单,从新的部门来看,娱乐业务收入为95.2亿美元(增长2%);体育业务收入为39.1亿美元(持平);体验业务收入为81.6亿美元(增长13%)。营业利润方面,整体调整后EBIT为29.8亿美元,高于预期的26.2亿美元。各业务板块的营业利润情况:娱乐业务为2.36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6.08亿美元);体育业务为9.81亿美元(增长14%);体验业务为17.6亿美元(增长31%)。流媒体运营指标方面Disney+订阅者数量突破了达到了1.502亿,超过了略高于1.47亿的预期,新增了近700万核心订阅者;Hulu的总订阅用户数为4850万,与上一季度持平,且低于预期的4921万;ESPN+的订阅者为2600万,与预期的2630万差别不大。投资亮点第一、对流媒体下节省成本猛药,并且结果超出预期。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Bob Iger上台后的重点。正如他所说的,以重组公司、提高效率和将创造力恢复到我们业务的中心为目标。公司已经在节省55亿美元的初始目标上超额完成,实际节省了75亿美元。所以盈利方面的改善是本季度最大的亮点,加之原本的有线、公园、影视等业务都是强变现周期,整体的EBIT达到29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6亿美元。第
迪士尼拐点到了吗?

AIGC行业再热,Adobe倒是率先创下新高?

$Adobe(ADBE)$ 年内新高了,没想到还比$微软(MSFT)$ 快一点。AI软件的变现方面,Adobe也是非常快的。Q1财报的时候,Adobe就把2023年全年的指引提升了,Digital Media net new ARR目标从28亿美元提高到30亿美元,Non-GAAP EPS目标从14提高到14.25。Q2之后再次提升,目前市场一致预期2023年全年Non-GAAP EPS为15.93美元。可以对Adobe起到货币化增长的因素有几个1、AIGC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获客渠道,比如,Firefly用户中有9个不是Adobe订阅者;2、AIGC正在降低数字内容创建的进入门槛,增加活跃用户,比如,Express的月活跃用户(MAUs)季度环比增长了20%;3、AIGC将增加他们提供的价值,从而给公司更高的定价权,以提高ARPU;那么,Adobe的AI产品,与OpenAI的竞争方面有何优势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多重渠道。Adobe是创意产业的主导者,只要Adobe能匹配其他地方可用的AI功能,客户就不愿意换用其他产品,也就是说有粘性。在ChatGPT或Bard的价值链只是“问题->答案”,并且止步于此,许多人只是为了好玩而使用生成AI,并且并不真正关心商业内容。但对于图像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生成AI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步,最可能的结果是用户想要进一步调整他们的设计。Adobe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工具来完成这项工作。第二、内容供应链与广告代理公司息息相关。内容供应链更偏向于大型企业,Adobe似乎已经找到了一种方式来利用其内容供应链捕捉一些外包给广告代理公司的内容创作。这是通过与像Havas、Publi
AIGC行业再热,Adobe倒是率先创下新高?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