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换帅,是因为去年净亏172亿吗?

近日,京东人事大调整,京东健康也跟着换帅,金恩林接替辛利军获委任为京东健康执行董事及CEO,辛利军则调任为非执行董事。

这引发业内猜测,京东健康换帅莫非和去年的巨额亏损有关?

巨额亏损会导致换帅吗?

2021年3月29日,京东健康发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业绩。业绩显示,京东健康2020年亏损扩大至172亿元,相比2019年的10亿元亏损,惊人剧增。

京东健康对巨额亏损的解释是,主要是因为2020年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人民币175亿元。

其他如2020年履约开支增加70.5%,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增加92.3%,研发开支增加80.1%,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322.0%,也共同造成了亏损扩大。

紧接着亏损,还有市值下降。

2020年12月8日,京东健康在香港上市,并在12月23日总市值突破6000亿港元,达到6132亿港元。但如今,京东健康市值跌幅已远超一大半,今年8月20日更是跌至最低1800多亿港元——不足最高市值的三分之一。

那么,京东健康去年的巨额亏损以及今年的市值下降,是金恩林接替辛利军成为京东健康CEO的原因吗?

社长认为,并非如此。

此次京东的人事大调整,辛利军并非降职。他虽然已经不再担任京东健康执行董事及CEO,但出任了京东零售CEO。人事调整后出任京东集团总裁的徐雷,调整前担任的恰恰是京东零售CEO这一职位。

由此可见,辛利军不仅不是降职,反而是升职,被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简单讲,徐雷升职后,辛利军接任了徐雷的位置,辛利军升职后,金恩林接任了辛利军的位置。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京东健康去年净亏损172亿元,很可能就是京东健康解释的那些原因,而并非辛利军的失误。

大健康你追我赶,为抢蛋糕亏损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亏损已经大大改善:净利润方面,亏损4.54亿元,同比减少91.5%;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6.67亿元,同比增长79.9%。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来讲,这样的亏损很常见。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并称“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除了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也是常年亏损,而同样一直亏损的阿里健康直到2021财年年报时才首次扭亏为盈。

巨头们之所以不惜连年亏损还要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大健康这块蛋糕实在太诱人了。

弗若斯特沙利报告预测,2024年数字大健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2030年将达到4.2万亿。而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数字大健康市场的发展更加有前景。

大健康发展飞快。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600多家,而在2018年全国互联网医院只有100多家。

“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之外,还有许多公司也对进军大健康摩拳擦掌。

成立于2016年,旗下有水滴筹、水滴保等业务的水滴公司,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大病筹款平台、保险中介平台,在今年年初号称要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集团,并且在获得多轮投资后终于5月7日在美国上市。保险之外,水滴公司还开拓了创新药品支付平台“好药付”等业务,如今已是中国领先的保险和健康服务科技平台。

今年6月22日,“医疗+医药”公司叮当健康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与此同时,春雨医生、药师帮、丁香园、微医、妙手医生等独角兽企业,也在纷纷谋求融资或上市。

所以,亏损对于京东健康来讲,并不是足以换帅的大问题。

京东健康瓶颈:依赖医药电商

京东健康的问题出现在它自身的发展瓶颈上:过度依赖医药电商。

目前,京东健康包括医药电商(包括B2C的京东大药房和京东商城医药相关部分,B2B的药京采,以及O2O的药急送)、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服务如京东家医,消费医疗健康服务),以及智慧医疗三大块业务。

京东健康在2017年至2020年、2021年上半年的总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193.8亿元、136.4亿元,增速飞快。

京东健康在用户数方面的增速也很快。截至2021年6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09亿,相比于截至2020年底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净增超1880万。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的年活跃用户数为8980万,一年净增3370万。

但收入也好,用户数量也好,都是过度依赖医药电商。

京东健康2020 年“京东大药房”的商品收入168亿元,占总收入的86.7%。2021年上半年,京东健康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118亿元,占总收入的86.5%。

相比之下,其他的业务发展并不均衡。比如互联网医疗业务。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有超过13万名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加入,日均在线咨询量超过16万。

这个数据相比上次公布数据有巨大提升:京东健康截至2020年9月20日,自有和外部医生超过6.5万。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近9万次。

但和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对比,还是相形见绌。相比之下,好大夫在线收录了全国9000多家医院,82万医生;春雨医生的注册医生2016年时已达到了50万;杏仁医生在2018年8月和企鹅医生合并时已有超过43万实名认证医生;微医截至2018年10月线上连接了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多家重点医院的26万医生;平安好医生2019年日均问诊量已达72.9万人。

京东健康要做的并不是医药电商平台,而是一个医疗健康平台。京东健康要想健康持久发展,就不能只靠“医药电商”一条腿走路,而是要积极改变其他业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好比,平安要做健康,就不能只做保险,还要做平安好医生,由保险保障延伸到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和健康管理;水滴公司要做健康,就不能只做水滴保、水滴筹,还要做“好药付”等业务,由医疗资金供给扩展到药品医疗的创新支付,进而延展到健康服务领域。

金恩林名不见经传却更懂“健康”

在此次京东人事调整里,主要聚焦了三个重要人物:徐雷、辛利军、金恩林。

徐雷、辛利军的调整关系着京东集团、京东零售,辛利军、金恩林的调整关系着京东健康。

京东零售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京东零售是京东集团营收的主要来源,根据公开资料,2019年京东集团全年净收入为5769亿元,京东零售营收为5522.45亿元,占比95.7%。

此次人事调整中,京东健康得以和京东零售并列聚焦,可见京东集团对京东健康的重视程度。

显然,新上任的金恩林被寄予了“让京东健康变得更‘健康’”的厚望。

在网上搜索,金恩林在此次人事调整前的资料并不多,鲜少在媒体曝光,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那么,他能否担起如此厚望呢?

根据京东的公告,金恩林41岁,在医疗和TMT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于2014年加入JD.com。

加入JD.com前,金恩林曾分别任职于汉理资本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加入JD.com后,曾在JD.com战略部和战略投资部任职,后在京东零售担任京东医药总经理,负责内部孵化和发展在线医药和医疗业务,如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和健康城市等,并在医药领域内构建了行业领先的线上线下、批发零售、院内院外等全渠道医药供应链。

相比之下,辛利军48岁,2012年10月加入京东。

加入京东前,辛利军曾于1999-2012年先后服务于明基电通、华硕中国、三诺科技、北京绿之岛家具有限公司,并担任高管及合伙人职务。

加入京东后,历任京东商城开放平台家居家装部总经理、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总裁、京东商城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2019年7月,担任京东健康CEO,2020年4月,辛利军成京东健康法人代表。

也就是说,48岁的辛利军医疗健康相关工作经验不过3年而已,而41岁的金恩林则已经有了7年医疗健康相关经验。

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医疗健康相关工作经验上,金恩林看起来都比辛利军更适合京东健康。

更懂“健康”的金恩林,能不能为京东健康做出新开拓,让京东健康“多条腿走路”,还是挺让人期待的。

# 大公司头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