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做不成两轮特斯拉

作者 | 张清越

来源 | 产业科技


两轮电动车的消费升级,不应以高端为界,也不会以高端为界。

新国标和新消费双重驱动下,两轮电动车的升级落脚点在于,回归电动车工具属性,打造高性价比的智能安全车型。凡携高端高价定位的入局者,更切实际的战略考量是寻找一个市场切口,而切入之后,高端也会成为其向内渗透的藩篱。

高端两轮电动的先行者小牛电动,即是如此。七年前,小牛为传统的两轮电动车市场贴上智能锂电标签,以颇具设计感的产品,在巨头盘踞的市场格局中撕开一个突破口。从此,小牛电动与智能、高端、高价挂钩,至今仍在夯实高端卡位。

就在最近,小牛电动新推出两款新品——全场景跨界机能座驾SQi及全新 UQi+开挂电自。SQi为跨骑车型,设有镁合金一体压铸成型车架,提供多种功能的智能化系统;UQi+则在UQi系列基础上强化性能、智能化程度和可玩性,将外观个性化配置功能开放给用户。

基于复杂的功能和外观设计,小牛电动的智能电动车售价较高,主打售价区间为5000元以上。作为大众出门的代步工具,电动车的高端需求占比较小,这也决定了高端玩家的增长和规模天花板较低。

为了实现盈利可持续,以小牛电动为代表的高端玩家们,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涨价提升毛利,要么下沉薄利多销,但这两条路均困于高端基因,难以走通。

涨价即影响销量,且高价位客群有限;下沉即规模覆盖成本,可是价格每下探一档,就会遇到老牌电动车企业雅迪、爱玛的价格战压制。目前成熟的两轮电动车行业,老牌企业占领绝大部分市场,新兴企业入局智能化细分市场,小牛若要从中寻突破,可谓难上加难。

况且,电动两轮终究不是两轮特斯拉。用户需求难变,代步电动车满足基本出行需求,多数用户尚未考虑附加功能需求。小牛能否凭借智能两轮电动车,在行业内长期立足;小牛电动的产品和技术,能否持续吸引新用户购买,结果未知。

渗透较难

智能两轮电动车入局,为传统两轮电动车市场注入活力,但后劲存疑。

201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产销量出现首次下滑,期间两轮电动车行业出现倒闭潮。此后,小牛、九号等新兴两轮电动车品牌出现,传统两轮电动车市场开始转折。2015年,整个两轮电动车行业仅有400家企业活跃度较高。

新型两轮电动车携锂电和智能入局,以高端路线打破传统电动车企的市场封锁。以往,我国电动车电池以铅酸电池为主,价格便宜、寿命短、污染环境。当前锂电池逐步打开市场,相较铅酸电池,锂电池寿命长、质量轻、更环保。

小牛电动车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开创智能锂电两轮电动车新品类。智能两轮电动车是指利用物联网、移动通信、定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具备车辆智能、车控智能以及数据智能,满足用户在多样化出行场景,使用户获得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新国标发布,推动两轮电动车行业洗牌。2019年的新国标限制了两轮电动车在动力和性能上的加码,倒逼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精进,智能化两轮电动车研发被提上日程。当年,国内仍有生产许可证的两轮电动车企较2015年减少500多家。

新国标刺激电动车换购需求,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招商证券曾测算,2022年到2025年,两轮电动预计会产生1.11亿辆的换购需求,蛋糕的充分切分,引来老牌两轮电动车企和新兴品牌之间抢食。

相比老牌车企,智能两轮电动车企主打高端高价轻奢、设计新颖时尚、功能智能丰富,能成为新国标概念的最大受益者吗?答案未必。

需求难以支撑供给,用户对智能两轮电动车的需求未成规模。一个客观的现状是,用户在购买两轮电动车时,会优先考虑电池及续航、骑座舒适性、刹车安全及稳定性等因素。设计、智能等功能性需求,让位于基础性需求。

有行业调研显示,超过50%的用户没有听说过或不了解智能化两轮电动车,接近20%的用户认为自己暂时不太需要智能化电动车,仅有约20%的用户关注智能电动车。关注智能电动车的群体,大多是高收入、对高科技敏感的年轻人。

这一点从智能电动车品牌和老牌电动车品牌的销量差异也能看出。2021年,小牛电动的两轮电动车总销量为103.79万辆,同期雅迪售出1390万辆电动两轮车,爱玛售出867万辆电动车。

如此看来,新国标带来的换购需求,极大可能被刚需类产品分流,高端智能电动车所占份额难以突破。

毛利走低

小牛电动增收也增亏,国内市场销量渐露危机,难解成本上涨之困。

2022年二季度小牛电动实现营收8.27亿元,同比下滑12.4%。净利润为144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18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4.3%。加之一季度的数据走势,小牛电动业绩下滑明显。

销量是取决电动车企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小牛电动对外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销量数据显示,公司共售出约20.89万辆电动车(含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脚踏车和电动自行车),同比下降17.4%。其中,在中国市场中的销量约为18.03万辆,较2021年同期下降26.7%。

国际市场销量约为2.86万辆,同比增长309.1%,主要系滑板车和电动摩托的增长;国际市场销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约2.76%提升至13.67%。小牛电动正推行全球市场扩张计划,已建立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分销商。

总体来看,小牛目前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外增量难弥补国内下滑销量。

毛利下滑背后,小牛成本压力持续增加。小牛电动第二季度毛利率为20.3%,去年同期为22.7%。小牛电动于财报中解释,毛利率下降是由于锂电池成本上涨、利润率较低的海外轻便摩托车销量增加,以及毛利率普遍较高的配件、零部件和服务销量下降所致。

收入成本为6.6亿元,同比下降9.6%,主要原因是电动车销量下降。而在单车成本上,每辆电动车的成本为3160元,较2021年第二季度的2885元上涨9.5%。

研发费用上涨。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4450万元,较2021年第二季度的3080万元增长44.1%。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为5.4%,而2021年第二季度为3.3%。于主打科技的智能电动车行业而言,重视研发更能助力企业讲好长期主义故事。

营销费用增加,销量反馈乏力。销售和营销费用为9250万元,比2021年第二季度的6890万元增长了34.3%,其中广告和推广费用增加了740万元。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为11.2%,而2021年第二季度为7.3%。投入营销未能挽回销量走低趋势。

小牛电动暂有能力抵御亏损风险。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共计8.61亿元。从当前财务状况来看,小牛电动有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开拓新品及应对其他品牌的竞争。

规模瓶颈

智能双轮电动车行业不再唯小牛独尊,“两轮特斯拉”质量问题惹争议。

二级市场市值缩水,小牛电动资本市场失意。去年2月,小牛电动市值最高达40.72亿美元,如今市值为4.8亿美元,仅一年半时间下跌约36亿美元,小牛的业绩对估值难支撑。

毛利与销量双重承压,涨价虽能提升毛利,但拉低销量。受上游锂电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小牛电动于2022年4月1日对全系锂电产品零售指导价进行一次上调,上调金额200元到1000元不等,第二季度的销量下滑,正是这波涨价的直接反馈。

电动车买卖难,库存也在增加。二季度时,小牛电动的库存高达4.72亿元,一季报时库存是3.46亿元,二季度环比增加36.46%。与去年同期相比,二季度库存增加123%。

提到高端智能电动车,价格总是逃不开的话题。小牛电动在产品均价上还占据绝对优势,数据显示,2021年小牛电动国内市场出售新车均价为2959元,爱玛电动两轮摩托车为2031元,雅迪则从2020年的1118元微增至1265元。

横向对比来看,高端电动两轮消费层面,小牛主要市场在客单价5000-6000元。根据鲁大师调研数据,截止2021年,雅迪在4000-5000元价位电动两轮车市场销量遥遥领先,相当于小牛和爱玛之和。小牛在5000-6000元价格区间内销量领先,而6000-7000元价格区间内则是九号和小牛分庭抗礼。

小牛电动瞄准一线城市用户通勤需求。上半年国内疫情反复,北京、上海尤为严重,于小牛电动车而言,一线城市的业务权重过高,也藏着定位单一的风险。

高端价格定位,难打下沉市场。相比以国外市场缓和销量下跌之势,扩大国内市场效率更高,能省去许多国外分销商的零售和物流成本。可国内市场难破的是价格问题,小牛电动车多数产品比传统电动车要贵2倍之多。

小牛不甘屈服,推出针对下沉市场的产品。从去年开始,小牛调整产品线,比如GOVA系列新品、主打女性用户的C0和电动滑板车K系列,均下探到3000元以下市场。但下沉市场中,雅迪、爱玛的品牌、渠道、价格优势明显,小牛很难渗透。

不管是对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到五线城市的普通用户而言,仅用于出行需求电动车,过于“高端”的价格难以接受。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小张认为,电动车主要是周一到周五通勤使用,周末出门一般是打车或坐地铁,电动车能骑就足够,不到2000元即可满足。

老牌电动车入局高端市场,小牛电动市场地位不保。雅迪、爱玛早已研发出各自独立的智能化系统。2021年7月,雅迪发布了全新子品牌VFLY,定价6999-19800元。爱玛科技另一子品牌小帕电动,面对年轻群体,售价4999到9999元,搭载智能锁、智能交互系统等高科技应用。

与小牛使用锂电池不同,雅迪、爱玛等老牌电动车在对电池更新换代时,除使用锂电池外,也会使用石墨烯电池,性能比锂电池更强。锂电池安全问题一直饱受争议,特斯拉锂电池自燃、爆炸等事故隔三差五冲上热搜,使用小牛也没能逃过种种争议。

2020年8月,浙江舟山一栋居民楼下小牛电动车突然起烟,拆开后电池已烧烂;2021年3月,盐城一市民购买的小牛电动车电池自燃。此类事故多次发生,若基本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花两倍的价格购买“生命危险”,于用户而言恐怕不划算。

国家再次推出锂电池新国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019年《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推出,今年,工信部公开征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要求》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意见,锂电池强制性标准提上日程。

落实锂电池新国标,保障电池性能和安全,方能获取用户信任。电池之外,小牛电动企图靠设计和高端功能复制特斯拉神话,突破现有市场规模,很难。


# 每人分享一个财经故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