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城市大项目盘点:中国在建城市就达500个

一旦当城市自身意识到了新兴科技的重要性,本土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商们往往能够以服务者的身份融入城市。这是一种与传统的“灌输概念、销售配套产品”商业模式所不同的路径。在这条新赛道上,涌现了中国平安这些实力强劲的跨界玩家。

城市的变迁总是悄然无声的进行着,不经意间,“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已经来到了大众身边,进入到规划和落地的阶段。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人们不断向着纽约、巴黎、北京这些都城迁徙。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在自发地帮助世界中心们扩容。智能化手段正在帮助全球的超级大都市们进化成更便利、更宜居、可持续化发展的城市。

有效的改良循环往往会最先作用于交通、社会保障、生活娱乐等等领域。

一方面,人们会不自觉的探索和应用任何能给自身带来“好处”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给城市的规划者们指引了进化方向。

这两方面牵引、推动,形成了一种势能,不断促使城市进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城市“智能“的重要性,并将智慧城市纳入到顶层设计中。根据德勤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已启动或正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其中仅中国在建城市就达500个。

那么,究竟是谁在推动这些进化?如何广泛地定义智慧城市?超级智能城市们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为了理清智慧城市发展的脉络,接下来,我们将盘点全球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智慧城市大项目和样本,比较他们各自特征和重点落地领域。

在的梳理过后,我们发现,科技巨头毫无疑问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先驱者。但在落地过程中,忽略了城市自进化性和排他性的IT厂商们却陷入了泥淖,吃尽了苦头。

反而,一旦当城市自身意识到了新兴科技的重要性,本土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商们往往能够以服务者的身份融入城市。这是一种与传统的“灌输概念、销售配套产品”商业模式所不同的路径,也开辟出了一条新赛道,并涌现了中国平安这种实力强劲的跨界玩家。

由IT巨头推动,“智慧城市”概念浪潮最初从欧美兴起。这其中,最经常被人拿出来立标杆的就是IBM智慧星球计划。

2008年,IBM正式公布“智慧星球”计划,此举也被广泛定义为智慧城市的开端。十年过去了,IBM似乎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晚集。在“智慧城市”的探索上,IBM并没有成为绝对的领导者。

在提出“智慧星球”计划后,IBM一度大力推广智慧业务,并在2010年推出智慧城市智能控制中心。但随后不久IBM城市系统建模就收到了各城市的冷落。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早期技术下建模比较粗糙,达不到效果;第二,捆绑式销售、价格昂贵,市政府不愿意在现有条件下花费大笔财政预算;更重要的是政府不愿意交出核心数据。2012年,毫不气馁的IBM再度推出城市控制系统,但依然不受市场欢迎。

值得肯定的是,作为先驱者,IBM有着超前的意识,在不断变化着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其解决方案也从最初的试图通过分析数据“控制”城市思路开始向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城市发展转变。

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式。

中国地大物博,无法实施新加坡这种强政策的模式。但在吸取上述经验之后,中国的“智慧城市”正朝着一个更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路线前进,同时,也在探索的过程中涌现了平安这类实力强劲的跨界玩家。

一方面,各级政府不断牵引,激发城市自主走上智能化道路。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顶层设计即松散又紧密,各级省市都在因地制宜地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方向。

而另一方面,本土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商们往往能够以服务者的身份融入城市,这些服务商们即顺势、又造势,因此才能够从根本上助推智慧城市的发展。

“中国的智慧城市之路-PATH”是以企业特质划分,P-平安对应全面,A-阿里对应商业,T-腾讯对应连接,以及H-华为对应基础。

P——平安,对应全面。

平安优势一在于全面,二在于抓住最核心领域—财政和医疗(城市的生死和人的生死)。作为本赛道的新玩家,平安集团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平安智慧城则紧靠平安主业,依托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四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N”平台体系。

T——腾讯,对应连接。

众所周知,腾讯在社交上的地位无人能及,而腾讯的智慧城市也围绕着社交展开,通过微信、QQ这一承载体,构建恰当的入口。在C端,腾讯以交通移动支付为开端,在B端,腾讯以腾讯云为基础展开。以连接为核心,腾讯的智慧城市入手点依旧是医疗、社会保障、交通以及警务等城市基建领域。

A——阿里,对应商业。

阿里巴巴在消费的积累无人可比。实际上,观察阿里巴巴在智慧城市上达成的合作,其思路也主要围绕着新零售、云计算、蚂蚁金服展开,其运营智慧城市业务的主力是阿里云ET大脑团队。

H——华为,对应基础。

华为在做智慧城市是提出的品牌理念是“以新 ICT,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这一设定同样吻合华为通讯设备商、通信厂商和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角色。在智慧城市中,华为在扮演“建设者”的角色。

在中国,这些原本就是诞生在城市之间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们,围绕着自身的优势产业,再次快速反哺到中国城市。这一过程更加符合一个城市的发展,也决定了他们在智慧城市的落地过程中,面对更少的阻碍和“水土不服”。

随着一项项战略的签约,中国一二线城市基本已被上述厂商抢占完毕。而下一步竞争是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下沉至商业、交通、教育等层面,全面改变人类生活。

$微美全息(WIMI)$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