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债市“喜提”最大回撤 元凶又是它!

有数据表明,今年是美国股票和固定收益同时下跌的一年。股市和债市同时遭遇熊市,就是通常所说的“股债双杀”。这也是自1970年代美国中期债券总指数开始以来的第一次。

衡量全球债券市场状况的彭博全球综合债券指数(未对冲)较一年前下跌了约 21%,甚至超过了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所经历的10%的回撤。

对于股债均配的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双杀”更难过的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状况,我们请ATFX高级市场分析师Mr Shanti来谈一谈债市下跌的原因,以及债市需求动态。

——

不断飙升的通胀和政策制定者为应对通胀而采取的大幅加息,已经为持续40年的债券牛市画上了句号。这给今年的投资者创造了一个特别困难的环境,债券和股票双双下跌。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利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债券价格一直处于一个似乎无休止的牛市中。2020年,央行对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采取了大规模应对措施,当时利率降至创纪录低点,进一步推动了这轮上涨。但自从疫情开始消退以来,全球债券市场一直面临压力。

全球目前面临的高通胀意味着各国央行不会有采取极端刺激措施的准备,帮助债券收益率跌破1%。

一般来说,对债券的需求越高,其收益率就越低。最近,投资者追求更高的债券收益率,以弥补全球央行加息导致的全球衰退风险上升带来的损失。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发出的强硬鹰派信号,进一步引发这方面担忧。投资者目前预计今年年底前会继续加息,点阵图显示,到12月利率可能会达到4.4%,高于6月预测的3.4%,收益率上升意味着投资者预期利率会上升,因此正在抛售债券,因为利率上升会导致现有债券的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到期前出售的资本损失)。

 债券价格一直在下跌,因为投资者追求更高的收益率而购买它们(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成反比关系)。

如果你是买入并持有的投资者,你的债券价格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不打算卖出。但是对于任何交易他们的债券的人来说,价值的下降是一个问题。

从历史上看,战争通常会鼓励人们购买债券,因为它们被视为风险较低的投资。但当前冲突的通胀影响被视为如此之大,以至于债务仍被抛售。此外,投资组合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经济衰退担忧加剧的大环境下,优质固定收益投资往往表现更好。

央行管理的短期利率(如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投资者需要为长期持有债券要求更高的补偿。

此外,还有人担心,一系列快速加息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因此,来自机构的这种需求应该是极其强烈的。特别是在经历了多年的低收益率挣扎后,今年利率的大幅上升可能会导致来自保险和养老基金的旺盛需求。由于融资状况良好,许多机构现在将急于锁定最近的利率上升,以抵消长期负债。

——

Thanks for your introduction,Mr Shanti。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利率上升对于债市来说是利空,因为人们会想着卖掉旧债来买利率更高的新债,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

但同时,大家对经济衰退及地缘风险的忧虑,又希望通过优质的固定收益产品来对抗风险。

未来美国债市是否还会继续承压?或许连美联储都不知道…

$债券指数ETF-iShares Barclays 1-3年国债(SHY)$ 

$债券20+美公债指数ETF-iShares(TLT)$  

$债券指数ETF-iShares Barclays综合国债(AGG)$ 


#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
  • 马丁靴子
    ·2022-09-30
    但其实我感觉现在经济还算稳定,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回复
    举报
  • 重庆GEL
    ·2022-09-30
    没事,我们基金玩家表示无所谓
    回复
    举报
  • 做空做空者
    ·2022-09-30
    老美今年都加息多少次了,已经不知道怎么解决了
    回复
    举报
  • 又踩雷了
    ·2022-09-30
    现在哪有战争啊,我只是感觉到无尽的焦虑
    回复
    举报
  • 再涨一点点
    ·2022-09-30
    看这样子是完蛋了,最近这段时间真没机会
    回复
    举报
  • 左撇子0617
    ·2022-10-02
    过来学习知识
    回复
    举报
  • 大家乐99
    ·2022-10-02
    谢谢分
    回复
    举报
  • 华丽蜕变
    ·2022-10-02
    666
    回复
    举报
  • 张士华
    ·2022-10-02
    回复
    举报
  • 回复
    举报
  • 广阔无疆
    ·2022-10-02
    666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