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启示录】纳指回调至关键水平

过去一个月以来,美国长债债息显著抽升,约由1.40%反覆上扬至接近1.88%才稍为回软(以收市价计)。长债债息显著上升,间接地对科技类股份构成重大压力。

值得留意的是,科技类增长股一般都有较高借贷(杠杆)比率;例如,罗素1000增长指数的长期负债占股东权益比率(Long-Term Debt to Total Equity Ratio)的中位数达91.6%,相较罗素1000价值指数的74.8%,高出近17个百份点。故此,在息率趋升、流动性收紧下,科技类的增长股便首当其冲受压。这某程度亦解释了,为何增长股指数与长债债息多呈逆向关系(图1)。

图1:增长股指数与长债债息多呈逆向关系

事实上,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自去年11月22日16212点历史高位后,走势便于高台横行;随后在长债债息抽升下,走势便开始拾级而下。截至周四(20日)收市,纳指已由历史高位下挫逾一成,达11.85%,正式进入技术调整区域。

这里有三个重点值得留意。

其一,纳指内部质素持续转差。若从纳指成份股股价高于50天和200天线的中、长线市宽,可见表现持续转差中。截至20日收市,中、长线市宽比率,分别下滑至19.6%和26.5%,同创2020年初,即疫情爆发后不久的低位,反映内部质素持续转坏,不利后市表现(图2)。

图2:纳指失守200天移动平均线

其次,纳指技术走势转弱。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启动新一轮量宽,美股整体表现便反覆回升至今。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一直在200天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不过,在过去三个交易日,纳指却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收低于200天移动平均线。表现较强的纳斯达克100指数,昨晚(20日)收市亦同样首次收低于200天移动平均线,在在反映技术走势正进一步转弱中。

其三,纳指调整幅度至关键水平。从过去近十年的走势中,不难发现当纳指进入中度调整,最大回撤往往介乎8-11%左右便会见底。若然纳指是进入深度调整的话,最大回撤则可达两成以上。截至周四收市(20日),纳指已从历史高位回吐(即最大回撤(maximum drawdown))11.9%;调整深度同样是2020年初以来最深,亦约为中度调整的上限。换言之,短期纳指走势若未能止跌,意味是次跌浪

属深度调整居多;即纳指由历史高位计,调整的幅度很可能达两成以上,即下试12850点以下水平(图3)。

图3:纳指最大回撤已达中度调整上限

文/财智坊

# 我对这事儿有想法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