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政策调整变化的经验及影响(新加坡篇)

新加坡自2021年6月开始进行优化的防控措施,在此之前的管理相对严格。而从2022年3月起,正式走向“全面政策优化”。

因此,可以将2021年6月之前称为“严格管理期”,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称为“准备共存期”,2022年3月之后,称为“全面放开期”

由于新加坡在“准备共存期”还经历了Delta疫情的影响,因此整体的病例数据(包括感染人数、死亡率)均与Omicron有所不同。不过,病例数的高峰及回落的趋势和节奏确是相似的。在“有准备的全面政策优化”后,面对Omicron疫情的高传播率,并未出现医疗系统挤兑。

整体来看,新加坡的经济活动并未受到明显冲击,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范例。

新加坡COVID-19感染变化趋势

新加坡自2020年1月23日发现第一例COVID-19案例,至2022年12月7日,总计有217万人感染,总计死亡人数为1704人。

其中,没有接种的疫苗的死亡率为0.07%,接种一针(最低保护)的死亡率为0.024%,一直保持最新接种频率的死亡率也是0.52%。

从年龄上看,40岁以下几乎没有死亡病例(只有一例20-29岁的带有基础疾病的案例),80岁以上的,未接种疫苗的死亡率为2.2%,接种过疫苗的死亡率下降至0.5%左右。

同时,进过ICU(包括死亡)的比例来看,没有接种疫苗的为0.12%,接种过一针的为0.063%,接种过两针及以上的为0.062%,依然是随着年级增大而概率指数上升。

防疫政策变化

一、严格管理期(2020年4月-2021年5月)

疫情严控阶段,新加坡针对新冠施行严格防控,核心在于控制感染峰值,降低对于医疗系统的压力。

2020年4月初日增确诊数破百,彼时为无疫苗无特效药阶段。新加坡于2020年4月7日起实施“熔断(circuit breaker)”方案——关闭非必要工作场所、学校远程授课、居民非必要不得外出,外出时需注意与其他民众保持社交距离等。

2020年6月18日起,新加坡开始安全过渡。在社区感染保持稳定可控且安全管理措施到位的情况下,经济活动有序开放。不过,口罩仍是必须,聚会规模为5人的小团体聚,每个家庭每日最多可接待5名访客等。高等院校逐步增加线下授课人数。入境管控方面也推出了“旅行走廊计划”(Vaccinated Travel Lane,来自部分国家的旅客若完成疫苗接种,入境新加坡后将无需隔离,只需接受核酸检测,并自我隔离至阴性结果出炉)

2020年12月28日起,新加坡计划在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之前,均保持“安全地恢复经济活动”的新常态。大部分商业活动可以开放,酒吧、影院等密闭场所试点开放,社交聚会人数从5人放宽至8人,老年人可以恢复日常活动。不过随着Delta的输入,2021年5月8日起政策收紧,聚会人数上限缩减至2人,建议居家办公,停止堂食等。

二、准备共存期(2021年6月-2022年2月)

2021年6月24日,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发表文章,宣布“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并表示新冠很有可能将成为地方性流行疾病。绝大多数人无需住院即可康复,将陆续恢复社会民生正常生活。而新加坡政府的“共存”的基础,是单针疫苗接种率超过 80%,两剂完全接种率超过70%、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也超过70%,群体免疫基础较为完备。

不过在试探性“共存”政策刚实施不到一个月,Delta的爆发也让政府再度收紧管控措施。2021年7月19日起,聚集人群规模限制再度降回2人,已接种疫苗人群放宽至5人,再次默认居家办公,限制商业活动容量等。这也让当时的政策有所反复,是一个“反复优化”的“准备共存”阶段。

李显龙总理在Bloomberg新经济论坛演讲时曾坦言,

我们努力做到放松一点,确保情况稳定下来,再继续放松一点……如果疫情反复爆发,可能不得不再次收紧,这对于民众来说是非常不安的,而且过程中会付出生命代价。我并不确定我可以做到没有任何失误,可能会时不时需要‘踩下刹车’,但这就是我的计划。

换句话说,这一阶段的政策变化相对灵活。

三、全面共存期(2022年3月至今)

2022年春,新加坡正式开始全面政策优化,尽管当时Omicron每日新增病例仍居于高位,但死亡人数的比例较低。3月24日,李显龙讲话称将大步迈向“与新冠共存”,回归疫情前的生活。

但也不是一下子完全放开,而是在此前的基础上一步步降低要求。比如:户外无需戴口罩、聚会人数限制放款至10人、边境管控放松(入境旅客只需进行快速抗原检测(ART)自检)

2022年4月1日起,新加坡对疫苗接种者入境取消隔离;8月29日起,取消室内戴口罩要求,只在医疗保健设施与公共交通工具上仍要求戴口罩。

数据来源:MoH

新加坡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全方位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基数

新加坡早在2020年4-5月疫情较早期,就与全球潜在疫苗研发公司讨论疫苗购买,并且在综合评估之下与$Moderna, Inc.(MRNA)$$辉瑞(PFE)$$科兴生物(SVA)$ $科兴制药(688136)$ 签署了疫苗预购协议。首批辉瑞疫苗于2020年12月抵达新加坡,快速向医护人员、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等较高风险人群开展接种。

由于新加坡在疫苗获取与分发方面由于规划较早,计划内余下批次到货的疫苗已足够能在2021年底前覆盖所有新加坡居民。

政府通过增设疫苗接种点、简化疫苗接种流程、缩短已接种人群隔离时长等方式在“硬件条件”上激励民众接种疫苗。同时针对不愿接种疫苗、心存顾虑的老年人,政府鼓励亲友劝导老年人接种,并且对游说成功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推荐人提供30新币的代金券;针对儿童,政府提供少剂量版本辉瑞疫苗,减少可能的不良反应。

新加坡是全球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今年10月末,新加坡疫苗接种率已超过90%,群体免疫基本达成。

快速筛查提早隔离延缓病毒扩散

为了扩容检测能力,新加坡采用核酸(PCR)与快速抗原检测(ART)二者结合。

常态化ART 检测能够快速识别新冠患者,配合隔离措施可减缓病毒传播,降低大规模感染和医疗资源挤兑概率。与PCR相比,ART主要有两点优势:一是无需专业医护人员和设备,极大扩容检测能力;二是结果等待时间小于20分钟,便于隔离处置,减少病毒扩散。

新加坡最高周日均ART检测数超 26 万,PCR不到1.9万 ,绝大多数感染者由 ART 确诊。

分级收诊保障医疗资源有效配置

截至2021年11月,新加坡ICU病床数量快达到382张,平均每十万人7.1张。但新加坡以分级收诊治度优化有限资源调配,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与 Omicron 毒性下降,新冠流行毒株在新加坡引发重症的频率有所下降,新加坡本土轻症与无症状患者基本上可以做到不依赖外部医疗资源,自行痊愈。自2021年9月,居家隔离成为新加坡控制疫情的重要模式,2022年3月25日起,除3个月以下婴儿、 80岁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种老年人和其他高危群体外,轻症和无症状患者均可自行居家康复。

高度透明共享信息,引导和监督敦促市民配合防疫措施

新加坡在开放进程中强调心态转变,引导民众配合防疫。

一方面,政府引导民众转变对新冠的心态(mindset),降低疫情爆发带来的恐慌。新加坡政府通过通讯软件(WhatsApp,功能类似微信)与新加坡卫生部官网每日发布疫情数据、政府对策和病床使用情况,使民众得知疫情进展、医疗资源余量和政府应对措施,避免过度恐慌。

另一方面,政府强调疫情针对弱势群体仍然存在风险,承认承载能力具有瓶颈,督促居民配合防疫。新加坡政府明确告知新冠对高危人群(60 岁以上未接种疫苗者及所有80岁以上人口)的危险性,并且承认要求全民遵守防疫措施。

Pew Research 与2022年8月公布的跨国民意调查89显示,新加坡民众在19个国家的调查样本当中对于本国防疫措施反映最为正面,有78%的民众认为疫情之后新加坡更有凝聚力了,有92%的民众认为政府做到了有效防控疫情。

新加坡疫情防控给中国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明白新加坡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新加坡是地方小、人口密度高,与中国的特大城市相似。因此,新加坡的防控经验比较适合与国内一二线大城市拿来对照,但是部分二线以及二线以下城市、农村地区,可能无法拥有同等的条件(资源、信息等),可能难有对照性。

新加坡国家管理可以相对灵活,船小好掉头,但是中国不能如此频繁地进行政策转向,船大难掉头,因此灵活性会相差不少。

我们国家前期对疫情防控的政策,让不少民众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现在需要进行政策优化,要进行的宣传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远远大于新加坡。

因此,我们在观察新加坡的防疫时,更要因时制宜地选择合适目前国情的经验。目前来看,提高免疫基数、提高快筛能力、分级医疗应对、信息透明共享都是值得借鉴的,此外,提高医疗资源的保障、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也是尤其需要基层工作者配合和努力的。

相信这次一定能更好地度过难关。

# 解封“钱”景,哪些方向值得布局?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0

  • 推荐
  • 最新
  • fei87311
    ·2022-12-13
    这数据有问题吧?怎么保持最新接种频次的死亡率反而最高?“其中,没有接种的疫苗的死亡率为0.07%,接种一针(最低保护)的死亡率为0.024%,一直保持最新接种频率的死亡率也是0.52%。”
    回复
    举报
  • 黄老怪
    ·2022-12-08
    有么有可能新加坡的金融地位取代香港?
    回复
    举报
    收起
    • chenx32401
      总量还差很多,但是容量的潜力很大
      2022-12-14
      回复
      举报
    • 黄老怪回复ivan1111
      目前的交易体量还不算是取代
      2022-12-11
      回复
      举报
    • ivan1111
      已经取代
      2022-12-10
      回复
      举报
  • 奥迪老司机
    ·2022-12-08
    [财迷] [财迷] [财迷] [财迷] [财迷] [财迷]
    回复
    举报
  • MISS吴
    ·2022-12-08
    这些年新加坡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回复
    举报
  • 玉米地里吃亏
    ·2022-12-08
    面对Omicron疫情的高传播率,并未出现医疗系统挤兑,这个是真的厉害
    回复
    举报
  • 老特资本
    ·2022-12-11
    [开心] [开心]
    回复
    举报
  • 梧妤
    ·2022-12-09
    托中国的福啊
    回复
    举报
  • 吉吉祥祥
    ·2022-12-09
    回复
    举报
  • 短线机遇
    ·2022-12-08
    买点新加坡的股票?
    回复
    举报
  • 去二三四五
    ·2022-12-08
    搞得我都想移民国外了
    回复
    举报
  • 天一03
    ·2022-12-11
    回复
    举报
  • 笑的天使
    ·2022-12-10
    66
    回复
    举报
  • liuxinhua
    ·2022-12-09
    666
    回复
    举报
  • Helloworldt
    ·2022-12-09
    [微笑]
    回复
    举报
  • 考拉3.0
    ·2022-12-09
    1
    回复
    举报
  • 你好大家好
    ·2022-12-09
    回复
    举报
  • 吾亿霖霖
    ·2022-12-09
    666123456789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