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基金经理更适配未来A股的六大理由

自2019年开启的结构性牛市,在经历了2022年的波折后,已开始步入第四个年头。A股跟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风云变幻,快速发展和轮动,城头变幻大王旗,很多赛道各领风骚。投资者发现金融地产和很多传统行业、周期品、权重股等等可能再难复制老路,以电动车风光储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成为了长期引领的景气主线。与此同时,元宇宙、医美、人工智能、国潮消费、短视频、云计算、数字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让一大批极具敏感度的80后、85后乃至90后新锐基金经理崭露头角。

过去几年每年主动管理业绩榜单都越来越被新锐基金经理占据,其中最突出的是2020年度和2021年度。统计发现,2021年全市场主动管理基金业绩前100中,新锐基金经理(担任基金经理年限不到3年)管理的产品占比高达38%。在2022年熊市中这一数据也有24%。(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2.31)

2021年度主动管理业绩前十的公募基金

由上表可见,2021年度主动权益业绩前十的产品涉及7位基金经理,除广发唐晓斌公开历史业绩时间较长外,其余6位在2021年时管理公募基金的年限全在5年以内,其中仅肖肖为5年,剩余5位的公募管理经验全在3年以内,崔宸龙夺冠时管理公募基金不足1年半,排第10的杨宇甚至不足半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6位新生代基金经理不约而同地全都由所在基金公司研究员提拔晋升而来,他们在从研究转投资后也几乎都无公开历史业绩,但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冲到了全行业前十。

我们并不是一定要筛选出能排进行业前十的基金经理,但就像所有基金宣传材料里都有的那句“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一样,投资者买基金也是买未来,过往业绩只是其中一个角度而非全部考量。比如某个基金经理拿到了权威奖项,也需理性看待他获奖时的业绩来自哪种A股背景哪些行业板块、这些领域未来前景空间如何、他的投资方法能否复制。未来对新锐基金经理群体需给予更高的关注和重视。

最近有媒体统计,2023年开年短短两周,公募行业已有31位投资管理年限为零的新基金经理上任。而WIND数据显示,全行业一共3300位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已降至4.1年,其中从业年限5年以下的基金经理2169人占比超65%。本周一家次新基金公司恒越基金公告了多只产品基金经理变更引发了市场关注,这家公司过去1年内部挖潜提拔4位研究员晋升为基金经理,显示出比照头部公司育才路径的魄力。不拘一格才可能弯道超车,笔者认为新生代基金经理可能更适配未来A股市场有六大理由:

第一,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适应。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日新月异,新的商业模式、新兴产业形态、新技术层出不穷,对投研人员的知识结构迭代和能力圈进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轻一代的新势力基金经理更敏锐,对各类新技术、新模式、新兴消费学习快、接受度更高。

第二,不给自己设限。新锐基金经理没有所谓的人设压力,没有历史包袱,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束缚住手脚,对行业板块既没有偏见也没有偏爱,不会因为过往行情中自己在哪些领域赚过赔过,就对那些领域产生感情或阴影,赚钱才是硬道理,不放过任何能赚钱的机会。

第三,以快适快,保持更高的弹性。A股市场近年来轮动明显加快,热点切换频繁,并且资金“抢跑”明显,往往一个细分赛道几个月走完两三年行情。新锐基金经理可能相对更灵活,换手快,从而让投资节奏与市场形成共振,偏成长的风格维持产品更高的弹性,熊市时有波动但基本跟住大盘,牛市时努力拉开超额收益差距,这样复合下来更具优势。

第四,精力旺盛,勤奋敢拼。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加上港股数量更多,对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锐基金经理年轻更有干劲,“空中飞人”高频实地调研,7×24小时披星戴月听路演、复盘、做研究已是家常便饭,勤奋是他们最基本的特质。

第五,个性十足,坚持原则。新生代这一辈人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志和独立意愿,不走寻常路、不走上一辈的重复路,这在投资管理上更可能带来很多意外之喜。新锐基金经理往往都有着自己理念和方法体系方面的坚持,比如恒越基金的陈思远就强调过自己会对每一只重仓股的管理层进行面对面沟通。

第六,有更强的动力证明自己。每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决定了你的追求和冲劲不同。新锐基金经理还没有“舒适圈”、没有后路,想要出人头地就不能甘于平庸,管理的第一只产品或唯一的产品关系到他们整个职业生涯的口碑。羽翼渐丰之前,他们更珍惜自己的羽毛,没有人比他们更希望做好投资业绩。

以恒越成长精选混合的基金经理陈思远为例,6年从业经历,曾在元大证券、中海基金从事电力设备新能源及高端制造等行业研究,2021年7月加盟恒越基金,任高端制造研究组组长,2022年11月升任基金经理。与恒越基金相关人士了解得知,陈思远在加盟恒越前就已经是所覆盖领域的佼佼者,加盟恒越后他是整个研究员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得分最高者,对投资支持贡献尤其突出,投资总监和基金经理的反馈评价很好,目前陈思远的研究覆盖面已扩展到电新、机械、汽车、军工等众多高端制造领域。

陈思远在近期一场直播中聊到了自己作为研究员的核心竞争力,“整个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过去三年特别热门,我们了解到一般一家机构的研究团队对电新领域都是多人覆盖,每个人可能专注在其中一个很细分的领域。我比较幸运的是当我入行时,电新产业链处在周期向下的阶段,所以我对光伏、风电、汽车甚至工控自动化等,都经历过相对完整的产业周期,我可能是业内少有的独立全覆盖整条新能源产业链的研究员,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广度、深度和敏锐度,自己是比较有底气的。”陈思远说。

前面提到陈思远对自己的每一个重仓股都会努力确保自己与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他进一步介绍:“我认为在电话这头跟高管聊,和自己亲自跑到工厂去看生产的情况、流水情况、厂房管理以及和管理层当面交流的差异是很明显的,这是我过去做研究员时一直坚持积累的。你会了解管理层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理念和规划是否真符合产业未来趋势,比如有些上市公司高管很年轻,80后甚至90后,董事长对财务数据或技术创新如数家珍,或者核心团队特别狼性高效有魄力,在我这里就是加分项。这是我做基金经理以后依然会坚持的工作。”

问及选择加盟恒越基金的原因,陈思远讲选工作平台和他选股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选择高速成长、潜力空间大的对象,“我很少见到恒越基金这样高速成长的公司,我们团队都特别的勤奋,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常常都是半夜还保持高强度信息沟通、观点碰撞的状态,不是说哪一瞬间某个研究员就变成基金经理了,我来到恒越这一年半都在密集积累和储备,相信厚积薄发的过程。”

据恒越相关人士介绍,公司充分尊重每一位投研人员的个性特点,但前提是都要贯彻深度研究企业基本面、从企业高速成长中获利这一理念,在基本面研究的指引下,鼓励所有投研人员发扬个性优势。恒越基金对研究员的考核评价有着明确的定量定性标准,首先是深度研究报告的基本功,关键要有独立思考、表达明确投资意见,尤其是在市场普遍观点一致时,能给出差异化的独立判断;其次是对投资收益的贡献,评估正收益贡献时要剔除“靠天吃饭”因素,研究员提出风险警示而使基金避免了潜在损失也是贡献;其他还包括模拟组合情况、基金经理满意度评价、敬业勤奋度考核等。陈思远即是研究员综合考评中的佼佼者,自家培养研究员通常更认同公司的理念,没有过往太多固化了的思维习惯,可塑性强。

未来已来,新锐基金经理们具备了很好的先决条件和无限可能,像恒越陈思远这样的研究员晋升基金经理能否达到投资者的期待,还需交给时间检验,让我们拭目以待。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供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 安利老虎的日常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