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蚂蚁金服4000亿美金的估值从何而来?

@美股解毒师
今天下午,路透的一条新闻让对$蚂蚁集团(临时)(90016)$ 翘首以待的投资者眉目一紧—— 瑞信最新的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的估值应提升至3800至4610亿美元,2020年全年净利预期将同比增长141%至433亿人民币。 怎么变化这么快呢?从之前的2500亿美元,到最近的2800亿美元(或2万亿RMB),都能明显看到“询价”的痕迹。但是3800亿-4600亿的估值,貌似步子也太大了一些? 瑞信是这么说的, 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和拼多多这五家公司的平均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为1.2x 全球互联网巨头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的平均PEG比率为1.6x 蚂蚁集团应该在1.2x-1.4x的PEG 如果2020-2022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32%(言下之意利润和收入水平至少保持相同),那市盈率就将在38-45之间。 如果蚂蚁集团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1%,达到433亿元,未来按照32%的增长,那么2021年为570亿元,2022年为750亿元。2022年按照45倍PE可以达到4600亿美元。 敢突然迈这么大步子,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根据蚂蚁聆讯后的招股文件 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1181.91亿元,同比增长42.56%,毛利润695.49亿元,同比增长74.28%。按照年末达到1100亿毛利润的话,433亿的 净利润(IFRS)相当于是毛利率的39% 。 可是,2019年的净利润占毛利润比例是30%。 只能说,非要给这么高的目标,蚂蚁要垫垫脚尖的话,还尚且能够着。 PE等倍数估值法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最终估值对估值倍数的变化比较敏感。一个小的变动可能就引起大范围的调整,同时对不同目标时期点的估值,如果不说清楚的话,也会相差较大。 所以从2800亿-4800亿,只要改变一下目标年份、轻微地改变一下倍数标准,瞪一脚还挺方便的。 可是无独有偶,国内某券商分析师可是在好几天前就给到了4000亿的估值。都是冲着4000亿去的,是不是有什么巧合? 重要的是,他可不是用的倍数估值法,而是实打实的现金流折现(DCF)来计算企业价值的。 具体的报表就不贴了,就展示两个关键数据吧—— 假定蚂蚁的永续增长率为15% 假定蚂蚁的WACC为20% 什么意思呢? 永续增长率是指假设企业未来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恒定的增长率。一般这个数值会和一个成熟的经济体的增长率有关。美国是发达国家,增速没那么快,可能是2-3%,中国发展得快,就算能一直保持6%。高速发展的企业,即便状态再好一些,向上调整取个8%,大多分析师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这15%的永续增长率,意味着蚂蚁的发展永远是我国平均值(按GDP6%来算)的2.5倍,更是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率的10+倍。 不客气地说,这可能不是模型正不正确,而是zz正不正确的事了。 另外,蚂蚁的加权资本平均成本(WACC)假定到20%,也是一个比较滑稽的数值。我们可以看看$阿里巴巴(BABA)$ 的WACC—— 也就10%左右的水平。 加权资本平均成本不仅仅是投资人期望获得的收益,也是公司自己的融资成本的“综合”考虑。比如,阿里巴巴的债券融资利率平均也就3%左右,凭什么蚂蚁去获得资本的成本要高到20%? 而在现金流折现的模型中,永续增长率和WACC也是极度敏感的值,对最终估值结果能产生极大影响。 所以,这些分析师给蚂蚁的4000亿估值,纯粹只是他们眼中一个“究极完美”大企业的标准。他们可以选择各种参数,不管是不是切合实际,来满足这种估值。 这和虚荣心有什么两样?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SW(09988)$
蚂蚁金服4000亿美金的估值从何而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