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500万之后,王传福的造车路径是什么样的?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而这距离比亚迪刚开始起步,通过收购秦川汽车尝试造车,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有了变革势头的行业而言,其诞生一个新巨头的时间有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

而20年的时间长度,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也意味如果想带领企业在行业中成长为新的王者,必须抓住一些最本质,最基本的战略逻辑坚定不移执行下去。

这个最本质、最基本的战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像沃尔沃一直在把自己和“安全”进行深度绑定——这种绑定体现在了,无论是产品规划,技术研发还是市场营销,沃尔沃全部是围绕着“安全”俩字来进行的。

而对于电气化时代最成功的的特斯拉而言,它最本质的战略,是制造,是降低成本——特斯拉一开始虽然是切入高端市场,但其创业的最底层逻辑从未变过:马斯克最一开始之所以要打造特斯拉,是因为他计算后发现如果按照物料成本去计算,实际上电池的成本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后续特斯拉的路线,一直是让电动汽车的成本,尽可能接近第一性原理直接给出的答案。

而王传福之所以能带领比亚迪从0做到500万,也和其背后的底层战略逻辑有关系。

在我梳理了王传福的创业故事后,得出的答案是:王传福的底层战略逻辑,是制造。

最一开始王传福并不是企业家,而是一个成功的“体制内”人员:王传福在27岁就已经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01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但他的梦想是做一名企业家,将自己研究的技术进行产业化。王传福的技术就是电化学和材料学。

而王传福最初发现的机会,就隐藏在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热潮之下: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电池产业一度成为“贵族产业”,而在中国还未出现拥有二次充电电池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国外的废旧电池在中国都是香饽饽。当时国内也有不少厂家在做充电电池,但基本上都是外购电芯来做组装。

当时王传福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被淘汰。而这对于王传福而言,就意味着正好是一个契合他的专业的市场空白。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比格电池总经理,扔掉“铁饭碗”,下海单干。

同样一个移动电话的热潮,有的人下场做天线,有的人下场做手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传福下场做的原因,并不是“没人造电池”,而是“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掌握造电池的核心技术”。

而后续王传福带领比亚迪杀入汽车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这一步步棋局,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逻辑来的。

比如说电池上,比亚迪率先开发、商用化了刀片电池,而刀片电池的本质,则是能够在原来磷酸铁锂电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同时降低制造成本——至于安全,那是磷酸铁锂原本就有的特性。

比如说在电机电控上,比亚迪并没有拿出像特斯拉那样的“惊为天人”的技术,而是把研发方向放在了“多合一”上,这种多合一带来的好处,就是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升。

比如说在半导体上,比亚迪重金投入自己造了IGBT和SiC,因为它俩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自己造也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而在车机芯片上,比亚迪相对就没那么重视(因为它不是一台所必备的,也不能通过制造业解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比亚迪能在新时代的风起来时,迅速迎风而上成为可以比肩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头。

对于王传福而言,他接下来要带领比亚迪从500万到1000万,到2000万其实没有任何难度,而对于王传福而言,接下来比亚迪要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在技术上和制造上了(对于比亚迪的体量而言,目前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已经开始越来越少了),后续的提升空间,在品牌和营销上。

当下比亚迪为什么能赢?

其实最核心只有两点——其中一点是产品力对于合资车,以及部分自主品牌而言确实非常有性价比,这是王传福之前一直坚持核心的东西要自己造的战略下比亚迪拥有的实力。

而另一个,则是在正确的时机下,一贯坚持新能源布局的比亚迪,顺势成为了国产自主品牌中新能源的代表者,而这也意味着比亚迪的品牌力获得了飞升。

——比亚迪的第一次品牌飞升,是得益于自身的基础积累加上时代变化的推动才完成的,而接下来对于王传福来说,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真正将比亚迪的品牌长久做下去。

因为销量可以被对手追上,而技术的优势会随着内卷的加剧而逐渐减弱,唯有打造好品牌,才可以帮助比亚迪进一步做到1000万、2000万。

所以,在8月9日,除了庆祝500万之外,王传福还带着比亚迪号召整个行业开始”一致对外“,一支《中国汽车在一起》的视频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在这个视频中,比亚迪号召中国汽车们,不要内斗,一起走出去。

商场如战场,虽然现在喊出了中国汽车们应该在一起,但实际上车企与车企之间的竞争仍在,而这其中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对竞争对手的手段下限究竟在哪里,是接下来整个行业需要慢慢探索,慢慢磨合的。

我觉得,这对比亚迪还是整个中国汽车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因为从王传福成功把比亚迪从0带到了500万后,就意味着中国汽车开始从汽车市场上的弱势方,逐渐变成了强势方,从营销传播角度讲,弱势方和强势方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而这其中的种种,比亚迪需要学习,中国车企们也需要时间去学习。

去学习如何在团结和竞争中,找到平衡之道。

在武侠小说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全力以赴才是对对手最大的尊重,因为这意味着,你从内心认可他是你的对手。

但其实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想法,生死之间,尊重不尊重的,都是废话。

$比亚迪(002594)$

# 7月交付大比拼!新能源“卷王”花落谁家?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