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 毛利创近三年新低,但特斯拉可能还要降价

7 月 19 日, $特斯拉(TSLA)$ 特斯拉发布了 Q2 财报,收入达到 249.27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不过毛利却来到了 18.2% 的近两年新低。

在正式开始说 Q2 之前,我想我们需要先盘点一下马斯克及特斯拉 Q3 以来的一些事。

7 月 1 日,特斯拉宣布 Model S / X 现车优惠 3.5 - 4.5 万元;

7 月 7 日,Model 3 / Y 引荐奖励升级;

7 月 12 日,马斯克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公司 xAI ;

7 月 13 日,特斯拉儿童摩托车上架中国官网;

7 月 15 日,首辆 Cybertruck 在特斯拉得克萨斯州的工厂下线;

本月内,量产超级计算机 Dojo 。

可以发现,Q1 以价换量的风已经掠过 Q2 来到了 Q3 ;特斯拉营收利润的增长目前主要以 Model 3 / Y 驱动的局面正在改变;马斯克说的「完全自动驾驶」真的越来越近了。

随着销量规模的扩大、产品矩阵的丰富以及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技术的跃迁,属于特斯拉又一次质变的火花已在刚刚开始的 Q3 点燃,而 Q2 则是这一质变的「寻常前夜」,宁静中实则蕴藏着「待爆发的能量」。

毛利下降,是在酝酿一次反弹

我们先看一下有关利润和营收的主要财务信息:

  • 总营收 249.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7 %,环比增长7 % ;

  • 汽车业务收入 212.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 % ,环比增长 6.5 % ;

  • 能源和储能业务 15.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4 % ,环比增长 -1.3 % ;

  • 服务和其他收入 21.50 亿美元 ,同比增长 47 % ,环比增长 17 % ;

  • 毛利 18.2%,同比增长 -27 % ,环比增长 -5.7 % ;

  • 净利 9.6%,同比增长 -34 % ,环比增长 -16 % 。

就整体来看,特斯拉 Q2 的整体财务表现依旧是保持健康水准的。能源和储能业务的营收虽然下降,但整体营收已经恢复到了 2022 年 Q4 的水平。相对比较负面的信息,就是利润率在持续下降。

对此,特斯拉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 汽车平均销售价格的降低;

  • 生产 4680 电池的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

  • Cybertruck、AI 和其他大型项目导致运营管理费用增加;

  • 外汇负面影响。

降价和外汇影响自不必多说,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同行们都在降价以争夺市场份额。

而另外两点原因则表明了,特斯拉在 Q2 将很多精力用在了 4680 电池、Cybertruck 和 AI 等高投入但高回报的项目上面。

因此,利润率的下降也就不足为奇。虽然看似接连下降,但实则是在酝酿一次反弹。

如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所言:「我们将继续进行有意义的资本支出,为未来奠定基础」。

交付量继续突破上限

为未来奠定基础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交付量的规模。特斯拉 Q2 交付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 Model S / X 交付 19,225 辆,同比增长约 20% ,环比增长约 80% ;

  • Model 3 / Y 交付 446,915 辆,同比增长约 87% ,环比增长约 8% ;

  • 总交付量为 455,140 辆,同比增长约 83% ,环比增长约 10% 。

季度交付量达到历史新高,Model 3 / Y 依旧是撑起特斯拉绝大部分销量的主要功臣。同时,Model S / X 也实现了环比 80% 的大幅增长。

交付量之所以能够达到历史新高,与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有着紧密的联系:

  • Model S / X 的产量为 19,489 辆,产能同比增长约 19% ,环比增长约 0.2% ;

  • Model 3 / Y 的产量为 460,211 辆,产能同比增长约 90% ,环比增长约 9% ;

  • 车辆整体产能同比增长约 85% ,环比增长约 9% 。

根据特斯拉财报,上海超级工厂和美国加州弗里蒙特超级工厂对产能的提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上海,目前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了几个月。

也正是因为上海超级工厂,特斯拉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今年 2 月份,特斯拉已经在泰国开启交付;7 月份,Model Y 也在马来西亚上市。特斯拉的市场扩张的越来越大,45.51 万辆仅仅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记录而已。

不过马斯克表示,Q3 会进行工厂升级,工厂会进入暂时的停工状态,Q3 的产能会略有下降,但在升级完成之后,会推动交付量继续突破上限。

服务收入爆炸式增长有了引线

随着充电网络的发展,特斯拉的补能业务一直在稳步增长。根据官网最新的数据,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超过 4.5 万个超充桩。

不过这一块的收入目前主要由特斯拉用户贡献,来源比较单一。但随着特斯拉 NACS 在 Q2 争取到了更多合作伙伴,特斯拉的服务收入或将迎来爆炸式增长。

NACS 即 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北美充电标准),是特斯拉的专用充电规格,相比美国官方的 CCS(联合充电系统)尺寸小一半,功率高两倍。

在 Q2 ,特斯拉先后与福特、通用、奔驰、日产、极星、Rivian、沃尔沃以及大众美国子公司 Electrify America 签订了协议,向以上合作伙伴开放特斯拉充电网络。

北美的充电江湖,看来要被特斯拉统一了。

与此同时, 4 月 25 日,特斯拉在我国大陆地区也向部分品牌开放了试点充电站,其中包含 10 座超级充电站、120 座目的地充电站。

北美遍地开花,中国小试牛刀,特斯拉充电网络正不断壮大,为其服务收入的爆炸式增长埋好了引线。

能源和储能业务增速放缓

能源和储能业务收入出现近一年来的首跌,储能部署的增速也出现了下降,Q2 储能总部署为 3.7 GWHh ,环比下降 6%。

对此,财报解释为:「高利率环境导致整个行业推迟太阳能采购」。

马斯克表示:「随着利率的上升,任何东西的可负担性都会下降」,不过特斯拉储能业务的部署和扩张看起来仍在「稳中向好」。

4 月份,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正式落地上海,或将于明年 Q2 投产 MegaPack ;特斯拉莱思罗普储能超级工厂也已经开始投产,且正在让其达到满负荷生产的状态。

马斯克表示,MegaPack 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强劲的需求,在 2024 年有好几个大项目在等着特斯拉。

增量的突破口已经出现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说:「Model Y 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车型,是任何类型汽车的销冠」。

尽管以 Model 3 / Y 为主力军的特斯拉销量领跑全球纯电汽车,但 Model 3 毕竟已经是一个有着 7 年历史的车了,Model Y 也已经 4 年了。

「强弩之末,势不能破鲁缟」, Model 3 / Y ,这两款超大号强弩虽然强势依旧,但「威力」确实已经在衰减了。

自 2022 年 Q3 经过疫情过后的一次「报复式」恢复以来,特斯拉销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在放缓,即使优惠政策轮番上台刺激,但收效已经难回巅峰状态。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那片天下,全世界的新能源后浪们早已是垂涎已久、虎视眈眈了。

如今新能源市场群雄并起,刀光闪,剑影烁,特斯拉产品固然超前,不过在市场越来越内卷的情况下,特斯拉要想敌住后浪们的奔袭,是时候在产品上做出改变以刺激用户产生新的消费兴奋点了。

随着首量 Cybertruck 的下线,这一消费兴奋点或将诞生。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也披露了 Cybertruck 的部分信息:

  • 四门设计;

  • 约 1.8 米的货箱长度,约 5.8 米的车身长度;

  • 年内交付。

Cybertruck 2019 年正式发布,历经几次跳票,如今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根据相关统计,100 美元一张的订单,Cybertruck 目前已经积累 194 万份。尽管最终转化率有多少并不能确定,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订单基数足够大的情况下,Cybertruck 销量将非常可观,很有可能成为特斯拉又一重要的销量支柱。

而当前的其中一根销量支柱--Model 3 ,在谍照、配置等信息全网乱飞中也终于要迎来全新改款。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表示,在Q3,FSD 将支持随账号转移,而不再只固定在一辆车上,不过这一功能,仅在 Q3 支持。

若改款 Model 3 果真在 Q3 上市,则 FSD 支持随账号转移的功能将很有可能起到促进 Model 3 销量的作用。特斯拉或又要赢麻了。

在改款 Model 3 不日就要上市,Cybertruck 年内开启交付的情况下,今年对于特斯拉来说,或许是一个在车型扩容上的转折点。同时,改款 Model Y、新车型 Model Q 也都在不远的未来排着队等候。

随着车型矩阵的丰富和市场的扩张,特斯拉汽车业务的利润布局或将会更加合理,盈利能力也将会一定程度的提升。

新的增量突破口已经出现,一个更加强大的特斯拉汽车阵营正在来的路上。

对于整个 2023 年,特斯拉的预期目标依旧不变,保持 50% 的复合年增长率,全年交付量达 180 万辆。

FSD 转折点来了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Adam Jonas 曾表示:「我们认为,市场愿意相信特斯拉首先是一家 AI 公司,其次才是一家汽车公司」。

的确,马斯克曾明确表示:「我们甚至可以现在就实现零利润销售,然后在未来通过自动驾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价换量、发展AI、研究超算 Dojo ,特斯拉目前所做的基本都是在为搭建未来的以 FSD 为核心的商业框架进行铺路。

财报中指出,要实现大规模的车辆自动驾驶,需要有四大技术支柱,分别是:超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集、神经网络训练、车辆硬件和车辆软件。

财报显示,FSD 的测试里程正以指数级的形式增长。在Q1,测试里程尚为 1.5 亿英里,而到了 Q2,已经增长到了超过 3 亿英里。

同时,特斯拉美国仍在以每小时 20 美元起的时薪招募测试员,以帮助特斯拉 ADAS 团队进行测试,以推进自动驾驶系统的改进。

因此,对真实世界数据集的建立也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

当然,建立真实世界数据集只是基础工作,还需超级计算机基于数据集进行神经网络训练。而 Dojo 则是完成神经网络训练,助力特斯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性武器。

Dojo 是特斯拉专为神经网络训练而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拥有低延迟、高带宽、低成本等特点。根据特斯拉规划,到 2024 年 2 月, 凭借 Dojo ,特斯拉算力将进入全球前五;到同年 10 月,特斯拉算力总规模将达到 100 EFlops ,相当于 30 万块英伟达 A100 显卡的算力总和。

马斯克表示:「Dojo 对于特斯拉非常重要,到年底在 Dojo 上的花费应该会超过 10 亿美元」。

这意味着,FSD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成熟。马斯克表示:「我们将在新版本的 FSD 上取得快速进展,它将比人类驾驶员更好,很安全」。

但现实也很明显,完全自动驾驶是一个高投入而回报周期尤其长的项目,这对特斯拉短期利润的影响非常大。

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表示,很乐意将 AP 以及 FSD 授权给有需要的公司,并已经和一家大型车辆制造商进行初步的讨论。

这一合作一旦实现,特斯拉一心所追求的规模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扩大,未来以 FSD 进行盈利的基础也就更加具备用户基础。

由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和 FSD 的技术有很多共同的地方,FSD 的进步,也将推动 Optimus 的进展。

关于 Optimus 业务,马斯克表示:「目前 Optimus 已经生产了大约 5 - 10 个......计划在 11 月进行更多测试,并希望明年能够投入生产 Optimus 。通过结合神经网络训练,这一技术也可以在更多场景中应用」。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也谈到了 xAI ,他表示:「xAI 的 AI 会为特斯拉带来更多的价值,人才就是其中一块」。

从领先全球的工程落地和技术研发能力出发,特斯拉以往在超算、AI、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厚积随着 Dojo 的量产、FSD 测试里程的指数级上升开始薄发。

即使 Optimus 业务刚刚起步, xAI 未来尚不明显,可就整体来看,特斯拉依旧在为以 FSD 为盈利大头的软件付费商业模式逐步前进。

而在此之前,承载 FSD 的实体,即特斯拉的电动车,首要任务就是走进万千百姓家,哪怕是用降价的方式。

# 特斯拉跌到多少,你会心动?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饿虎
    ·2023-07-24
    不错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