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年轻人心中,日系便利店确实是颇具文艺小清新情怀的场景。△日系便利店三巨头:罗森、7-11和全家。(图:香港01)在香港一家7-11便利店门口,张国荣曾被拍到和同性伴侣唐鹤德牵手走过的照片。画面中大大的7字招牌,仿佛是一种颇具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存在。在秋名山的这家罗森便利店门口,不知道冠希哥有没有要周董微信转账三百块。但可以确信的是,拓海和凉介就在这里留下无数粉丝竞相cosplay的名场面。而在辽宁沈阳,当地一家罗森也因为与《头文字D》那一家罗森高度相似的场景布局,就此引来无数年轻人打卡致敬。在中国大陆的零售经济还不那么发达的年代,对于日韩港台高度发达的便利店经济,我们也十分羡慕:早些年,台湾自由行刚刚开放,好奇的大陆游客也喜欢到能够吃饭、订门票、收快递的便利店看一看,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在台北的便利店里偶遇正在干饭的柯市长。尔后,日元贬值刺激国人赴日旅游消费,当地无处不在的便利店也被媒体列入打卡攻略。上述现象的出现,仿佛预示着未来7-11、罗森、全家等日系便利店若能全面入华,定可以在大中华市场获得火爆人气。就像特斯拉国产化以后,让本土电动车企业倍感压力。然而,日系便利店在高调入华以后,不仅没有像特斯拉那样对本土同行形成降维打击,甚至有些“水土不服”。从数据上看,在排除港澳台三地以后,无论是人口大省还是经济强省,如果你能卧底潜入当地便利店江湖闯荡一番,你会发现,真正叱咤风云、万众仰望的那几家,大多数还是Made in China。论起步,中国大陆的便利店行业确实要比港台、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更晚一些。不过,从南方到北方,不难发现本土便利店产业真不缺“狠人”。看到本土便利店的这股“狠劲”,日系便利店想要在中国出圈破局也没那么容易。例如在东莞,成立于1997年的美宜佳在2021年就拥有了全国第二多的门店数量,仅次于中石化旗下的易捷。去年11月底,美宜佳的门店数量更是突破了3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