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EV

HiEV大蒜粒车研所

IP属地:未知
    • HiEVHiEV
      ·04-26 12:49

      AI大模型,如何拯救车企的降本焦虑?

      ‍作者 |苗岭 编辑 |德新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份额,车企纷纷降价,展开近身肉搏。 据不完全统计,一进入4月,超过10个品牌陆续推出优惠活动。除了降价,车企采取了增配减价、车电分离、置换补贴等多种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但降价只是竞争的手段之一。如何提升内功,提高产品力、优化企业的成本结构,才是车企谋求强盛更重要的手段。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是车企的必争之地。车企利用AI大模型提升自动驾驶功能、智能座舱体验背后,也将经受数据、算力和成本控制的考验。 本届车展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透露,已经开发出L2++级别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并在昊铂车型上搭载。预计在今年内,该系统将覆盖全国市场。 极越汽车宣布城区PPA,5月开100城,年内实现全国都能开。 大众汽车亮相概念车ID. CODE概念车,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在人工驾驶和L4级自动驾驶模式间自由切换。 小鹏汽车发布了小鹏X9 AI智能座舱版,X9搭载XOS天玑系统,而天玑系统正是将 AI 技术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 包括新势力、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全部都押注量产高阶智驾与智能座舱技术。 当前除了提高车型本身的智能化水平,AI大时代,车企也纷纷拥抱AI大模型,通过AI能力来改善企业研发与运营的全流程。车企借助AI新应用提升全周期用户服务能力,优化企业研发、运营和协同等机制,作为应对激烈竞争的新思路。 今年1月,中国一汽联合阿里云通义千问打造了大模型BI应用(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 今年3月,比亚迪宣布与英伟达多项合作,其中包括利用开发虚拟工厂规划和零售配置器工具与应用程序的NVIDIA Omniverse平台,推动智能驾驶、智慧生产和定制化营销等领域的发展等。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大厂商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家顶级国际
      229评论
      举报
      AI大模型,如何拯救车企的降本焦虑?
    • HiEVHiEV
      ·04-22

      如果马斯克来做激光雷达,可能就是这种思路

      ‍作者 |苗岭 编辑 |德新 关于激光雷达,业界最激烈的反对意见来自马斯克。早在5年前,马斯克就发表了他那个著名的观点,「Anyone relying on Lidar is doomed(靠LiDAR搞自动驾驶早晚完蛋)。」 5年之后,激光雷达在中国市场率先爆发,2023年中国市场的车载前装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达到约80万台。 不过相比于激光雷达快速增长的应用规模,以及它本身不算便宜的成本,激光雷达的作用还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 一位大疆车载工程师评价,「市面上有不少智驾方案是带激光雷达的。一颗激光雷达至少3千块钱成本,两颗算6千,它有没有发挥出,对应的3千、6千块产品体验的增量。现在大部分其实是并没看出太大的区别。」 这也是大疆车载选择入局这类传感器的原因。 今年3月,大疆车载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布了「惯导三目及激光雷达总成」技术,简称「激目」。 大疆的「激目」,主要凭借其多年积累的惯导双目技术,以「弱激光+强双目」的思路,让这两类技术充分互补,既降低成本,也提升体验。 大疆车载希望以新一代的「激目」作为基础,下一代面向L3系统的智驾方案在高速路段,能够做到千里级少于一次接管,在城区路段能做到百公里级少于一次接管。 「激目」把前向感知所需要的传感器集成到一起,光学器件、电子元器件、整体驱动做成一体化的设计,形成视觉和激光雷达一体化的系统,并且拿掉了激光雷达内部的计算芯片,从而使传感器整体的体积、重量、噪声等实现最优。也因为这些优化,「激目」可以放到车舱内。 相比于目前市面上普遍的「激光雷达 + 前向摄像头」方案,激目可在成本上降低30% - 40%,大疆车载计划在2025年底/2026年初量产激目。 激目方帮助大疆车载落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他们面向更高等级智驾的最新探索。 一、「激目」,怎么比激光雷达更省成本 激目传感器,顾名思义就是激光雷达,再
      220评论
      举报
      如果马斯克来做激光雷达,可能就是这种思路
    • HiEVHiEV
      ·04-19

      长城魏建军首次直播,长城城市NOA水平如何?

      作者 |德新 编辑 |王博 本周一,超级大佬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亲自在保定首次开播自家的全场景NOA。 自主品牌一把手亲自上阵,而且一上来就是城市NOA,那是相当硬核。 今天带大家,从这场直播细细拆解这套系统。 单OrinX + 单激光雷达 + 无图的城市NOA方案,实现「BEV + Transformer + OCC」三大件量产上车。 长城把这套算法架构称为「SEE一体化智驾大模型」,SEE分别代表了Safety、Efficiency和Experience,集成了感知和决策的超级大模型,让系统开车更加拟人,也让这次直播中全场景NOA的表现十分抢眼。 在城区路况下,要做一套效率、安全性、舒适性,尤其是在地域泛化上,高度可用的一套智驾系统,目前真正做出来的厂商,还是凤毛菱角。 这场直播,长城证明了:它的全场景NOA已经跻身高阶智驾第一梯队。
      301评论
      举报
      长城魏建军首次直播,长城城市NOA水平如何?
    • HiEVHiEV
      ·04-18

      大模型时代,AI三巨头商汤、旷视、讯飞逐鹿智驾

      作者 |张马也 编辑 |德新 2024年的智驾竞争已经处于收敛的阶段,但仍有新的巨头进入这一极度内卷的赛道。他们是商汤、旷视、科大讯飞等以算法见长的AI平台公司。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上一个十年是新能源的十年,下一个十年将是智能化的十年。 汽车智能化水平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已经成为车企全力打造的差异化能力。面对这一趋势,车企为了保持产业的领先地位,通过自研、收购等方式构建智能化核心竞争力;以地平线等为代表的新兴公司早已深耕多年,终于迎来收获季;传统Tier1巨头同样不甘落后,加速布局智能化核心技术。 现在,又有新的力量开始崛起。这几家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一旁,但由于市场不明朗,只是保守跟随,或者做一些预研性的研究。 比如商汤,早在2016年,市场普遍对L4级智能驾驶抱有极大热情和期待的时候,就已开始参与本田自动驾驶项目。但之后的几年,除了一些展示性的项目,鲜有商业化落地。 2021开始,事情发生了变化。 商汤成立智能汽车事业群,对外发出了更强烈的信号; 旷视也在同一年将智能驾驶上升为重点业务; 2022年上半年,讯飞的智能驾驶子公司浮出水面。 一、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 从技术上来讲,这几家公司所擅长的AI算法,一直是智能驾驶的核心,尤其是感知所依赖的计算机视觉。各家的创始团队也均有浓厚的学术背景。 但在此前,纯AI公司入局智能驾驶,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硬件平台多样化,包括不同的芯片平台和传感器类别。 这让以算法见长的AI公司难以用一套软件去适配各种硬件,也导致不得不在不同的有定制化需求的项目中奔波,而且往往安全性达不到要求。 除此之外,成本也是重要因素。 一开始,为保证行车安全,智能驾驶的路线是多传感器融合,配置大算力芯片,很难满足车厂的低算力低成本要求。要知道,传统汽车厂商的营业利润率一般在5% - 10%之间。 直到2020年,
      515评论
      举报
      大模型时代,AI三巨头商汤、旷视、讯飞逐鹿智驾
    • HiEVHiEV
      ·04-18

      让15万的车也配激光雷达,速腾发布中长距「千元机」MX

      ‍作者 |老缅 编辑 |德新 4月15日,国内头部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发布了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 相比较其产品配置,最令人惊喜的是它的价格。 「MX将以低于200美元的价格作为基础,实现第一个项目的量产。」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发布会现场说道。 速腾聚创表示,MX实现发布即定点,目前已拿到3个量产项目定点,首个定点项目将于2025年上半年大规模量产。 一、以200美金为量产起点,向千元内挺进 作为一款中长距激光雷达,MX的最远探测距离为200米,水平视场角120°,垂直视场角25°,126线(ROI区域等效251线),功耗仅10W,官方使用的说法是「平替M1 Plus」,足以满足智驾系统前向主激光雷达所用。 MX激光雷达在M平台的基础上,对扫描、处理以及收发模块进行了高度的芯片化重构和集成,帮助设备尺寸得到显著优化——MX相比M1/M1 Plus以及后续的M2,体积大幅度下降40%,厚度也仅有25mm,外露窗口尺寸也较上一代产品下降80%。 这也使得,搭载MX的车型不用非得设计成「瞭望塔」造型,而可以嵌入挡风玻璃后、车顶前照灯和进气格栅等位置,确保对用户视野最小的遮挡。 在此基础上,MX沿用了速腾聚创之前的二维扫描MEMS扫描结构,因为没有扫描电机的参与, MX没有机械震动噪声,运行声音无限接近背景噪声,这也是MX可部署在车内的一个原因。 同时,MX延续了速腾M系列ROI可调的特性,实现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动态调整,并借此成为行业第一款可以实现全维度动态调整扫描的激光雷达。 邱纯潮表示,接下来1-2年,随着在生产良率的优化,上游供应链的支持推动,最终MX价格会锁定在千元级别。 MX之所以能以这个性能指标做到200美元级甚至千元机的低价,主要原因是: 速腾过去3年多在芯片化方面的投入。邱纯潮介绍,速腾目前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芯片团队,从扫描、收发以及数据处理三个
      212评论
      举报
      让15万的车也配激光雷达,速腾发布中长距「千元机」MX
    • HiEVHiEV
      ·04-17

      激进与克制,沈子瑜执掌亿咖通的艺术

      作者 |张祥威 编辑 |德新 沈子瑜带队的亿咖通,正成为吉利的智驾后手,目标是扮演华为车BU的增量部件供应商角色。 纵观吉利旗下,推进智驾最快的是陈奇团队,作为前华为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陈奇负责极氪的自动驾驶自研工作。而沈子瑜主导的亿咖通,在布局智能座舱后,如今也在将重心移至智驾领域。 沈子瑜发力智驾,展现出了激进与克制。 激进在于,亿咖通近日推出了自动驾驶芯片AD1000、自研激光雷达光之炬两款产品。 克制在于,亿咖通对于高阶自动驾驶的策略是,提供标准化产品,但算法更多交由车企客户去主导。 主机厂客户方面,亿咖通的合作伙伴已有极星、领克、Smart、一汽红旗等,吉利和非吉利的比例约7:3,目标是未来做到5:5。 眼下,陈奇负责的极氪智驾推进迅速,沈子瑜操盘的亿咖通同样在智驾领域谋篇布局。 一、发力智驾,沈子瑜的激进与克制 在亿咖通成立的第七个年头,沈子瑜准备将智驾作为重头戏。 在这之前,智能座舱是其发力重心,且斩获了一大批量产订单,支撑亿咖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但其实,亿咖通自2017年成立至今,围绕智驾进行了一系列布局: 朗歌,高精地图; 吉咖,感知算法; 芯擎,自动驾驶芯片; 光之炬,激光雷达。 这一过程中,亿咖通围绕智驾的整个布局在持续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对高精地图和感知算法的投入表现出了克制。 这一方面源于,行业在发展智驾过程中对高精地图的舍弃。另一方面,亿咖通本身对于感知算法拥有自己的思考。 「高阶智能驾驶一定要汽车公司去做,很难让第三方去做,因为有太多的客制化、定制化与整车工程混在一起,还要保证安全等。同时,传感器的配置以及布置也有很多要求。」沈子瑜在接受HiEV等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有所克制的同时,亿咖通在发力智驾时则展现出激进一面,希望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比如,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芯片、激光雷达传感器。芯片的控制单元可以做到标准化,算法可以多元化,
      365评论
      举报
      激进与克制,沈子瑜执掌亿咖通的艺术
    • HiEVHiEV
      ·04-12

      专访安霸CEO王奉民:怎么帮助OEM在智驾上和特斯拉竞争

      采访| 德新 撰文| 苗岭 整个2023年,安霸CEO王奉民两次到访中国,一次是参加上海车展;另一次,他拜访了所有能约上的主机厂及Tier 1客户。 王奉民积极地出现在国内,跟安霸当前押注汽车领域有关。 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芯片厂商,全面进入汽车领域始于2016年。 2017年第一颗基于CVflow AI引擎的视觉芯片诞生,其采用了14nm工艺,随后CV2、CV22、CV25、CV28等芯片陆续实现规模化凌婵。 经过多年酝酿,2023年,安霸首个面向量产智驾域控制器的芯片CV3-AD685顺利点亮并开始提供样片。采用由三星代工的5nm制程工艺,这款芯片算力达到750 eTOPS(等效算力)。 2024年1月,安霸又推出了两款汽车智驾域控制器芯片:CV3-AD635和CV3-AD655。 王奉民向HiEV介绍: CV3-AD685针对L3、L4级乘用车自动驾驶以及L4级自动驾驶卡车; CV3-AD655针对城市NOA场景,CV3-AD635则针对高速NOA场景。 2023、2022和2021财年,安霸的营收分别为3.376亿美元、3.319亿美元和2.230亿美元;净亏损分别为6540万美元、2640万美元和5980万美元,公司市值约20亿美元。 「我们大概70%~75%的营收来源是非汽车芯片。25%的营收是从汽车来的。」王奉民说,「可以看出来,我们还是利用其他的市场来持续支持我们在汽车市场的投资。 「我要先把CV3这个概念推出去。然后我们要用自己的车和客户的车去担保,一旦证明说安霸的芯片真的性能很好,power(功耗)很低,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可以合作。」王奉民说。 王奉民相信,与中国市场打交道,只要你有东西,就会有人愿意给你机会。这份底气源于他与这个市场30年的磨合。 自1994年,他开始频繁往返大陆,在中国售卖VCD芯片,「第一个在中国卖VCD芯片的公司就是
      240评论
      举报
      专访安霸CEO王奉民:怎么帮助OEM在智驾上和特斯拉竞争
    • HiEVHiEV
      ·04-08

      合资红利耗尽,海外喜忧参半:上汽2023有点“遗憾”

      作者 |老缅 编辑 |德新 3月29日,上汽集团发布2023年全年财报。 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集团实现总营收7447.05亿元,同比增加0.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06亿元,同比减少12.48%;基本每股收益1.226元,同比减少12.43%;扣非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增长11.7%。 2023年,上汽集团销售整车502.1万辆,同比下滑5.31%,但仍连续18年保持国内第一;其中,自主品牌整车销售277.5万辆,占公司销量比重超过55%,较上一年度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海外市场销售120.8万辆。 不过,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增速较行业水平明显偏低。 新能源汽车销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4.6%,相比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38%的销量增速,上汽没有吃到新能源转型的红利。 一、三驾马车销量下滑,合资红利耗尽 如果对比2021年上汽集团终端零售581.1万辆的成绩,以及2022年530.3万辆的销量,不难发现上汽2023年的销量继续下滑。 上汽集团的销量巅峰是在2018年,这年其705.17 万辆的整车销售业绩,一度将上汽的市场占有率拉到了恐怖的24%。 然而,时过境迁,当年助力上汽集团勇攀高峰的三驾马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已连续几年下滑。其中,2023年: 上汽大众销量为121.5万辆,同比下滑8.01%; 上汽通用销量为100.1万辆,同比下滑14.45%; 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为140.3万辆,同比下滑12.31%。 2023年,上述三家公司全年销量合计为361.91万辆,同比减少11.5%,相比2022年少了近50万辆,相比2018年更是大降近250万辆。 尽管上述品牌均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在电动化转型以及价格战的投入上,距离国产新能源品牌仍有显著差距。 直接反应就是,
      654评论
      举报
      合资红利耗尽,海外喜忧参半:上汽2023有点“遗憾”
    • HiEVHiEV
      ·04-07

      极越夏一平反思:论技术我们很能打,要解决品牌认知问题

      作者 |张祥威 编辑 |德新 今年起,新能源汽车竞争强度明显再上一个台阶。 华为主导下的问界强势逆袭,雷军亲自坐镇的小米汽车在发布后斩获丰厚的大定订单,给其它汽车品牌带来压力。3月末,在小米发布会前几日,极越在北京举办AI Day活动。这场活动上,极越CEO夏一平也与媒体就销量、竞争格局、大模型技术等展开沟通。 作为与小米汽车差不多同时期进场的选手,极越同样有着互联网大厂背景。极越始于百度造车,吉利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加持。2021年3月,百度旗下「集度」注册成立,由夏一平主导。直到去年8月,集度更名为极越,成为吉利控股旗下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 极越01作为品牌旗下首款新车,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智能化由百度这一后援强力支持。无论是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还是智能化技术,均能与特斯拉等头部玩家一较高下。 不过,极越的品牌认知度,明显不敌进场更早的特斯拉,与擅长营销的小米也差点意思。 夏一平在反思销量情况时称,「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新的品类产品,当一个用户进入我们门店的时候,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要买车,而是这个品牌是什么牌子,能不能相信,这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的价格战主基调下,极越既要补齐品牌等短板,还要将手中的智能化王牌打出去。 一、销售组织迅速迭代,「不会让大家失望」 去年11月,极越01开始向首批用户进行交付,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销量大概为数千台级别。 沟通会上,夏一平对过去几个月销售工作进行了反思。比如,前期目标用户不够精准,品牌相对比较年轻,正处于认知建立的过程等等。 对于一个新的汽车品牌,车企通常会投入几个月甚至超过一年时间进行推广。到发布新车时,还要经历亮相、发布、上市等多个环节,如此才能让用户对品牌产生一定的认知。 从集度更名为极越,前期的品牌建立工作中断,对极越的影响不小。 好在,极越01的长项是智能化,智驾功能基于纯视觉技术,智能座舱语音交互基于百
      453评论
      举报
      极越夏一平反思:论技术我们很能打,要解决品牌认知问题
    • HiEVHiEV
      ·04-02

      你以为BBA电车不行?看看宝马财报里电车有多挣钱

      作者 |许行知 编辑 |德新 如果放在中国市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电动车里,宝马的电动车乍看确实平平无奇。 但从全球市场来看,电动车早已成为宝马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3月末,宝马集团举办线上沟通会,总结了其2023年的业绩表现,并发布了新世代X概念车。 财报数据显示: 2023财年宝马集团全年营收达到了1554.9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1万亿,同比增长9%; 息税前利润攀升至184.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47.1亿元,同比增长32.0%; 其中,汽车部门息税前利润全年迎来大幅增长,达到129.8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16.5元亿,同比增长22.1%。 与通常认知的BBA电车不行不同,在宝马的财报里,纯电车型交付量的提升,已经是其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一、BBA电动车,宝马跑得最快 2023年宝马集团共交付255.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4%,市场份额仍在上升。 中国、美国、德国是宝马销量最高的三大市场,销量分别为82.4万辆、39.5万辆以及28.1万辆(含MINI)。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是美国市场的2倍,占其全球总销量的约1/3。 在纯电动车领域,宝马在BBA中拥有领先优势。2023年,宝马在全球累计交付纯电车型超过37.5万辆,同比增幅达到74.2%。宝马这年的电动车销量,约是奔驰的1.5倍,奥迪的2倍,同年奔驰和奥迪的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分别为24.07万辆、17.8万辆。 「宝马集团纯电车型最大的增量来自中国市场。去年,中国市场售出近10万辆BMW纯电动车,同比增长138%。很显然,我们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是滞后的。」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认为。 齐普策还强调宝马集团的销售结构处于正常水平:「全球市场来看,2023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15%,燃油车占85%。燃油车依然有着庞大的客户需求,中国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和集团其他市场的差别并不大。
      554评论
      举报
      你以为BBA电车不行?看看宝马财报里电车有多挣钱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