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财经

关注VC/PE、美股、港股、A股。

IP属地:未知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20 19:15

      魅族重新归来?豪言壮语难掩配角定位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吉利汽车(00175)$ 3月30日,沉寂多时的魅族,将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发布最新款手机魅族20系列。这是继去年被吉利收购后,魅族在完成整合后,以全新的面目第一次亮相,而距离其上一次发布新品,也已经一年之久。 新魅族将自己的Slogan改为“热爱无界”,意指要不仅要重振传统手机业务,而且还要跨界至大股东吉利所在的汽车行业。然而,随着旧Slogan“追求源于热爱”成为往事,魅族手机那段《东岸往事》的铃声也早已随风而逝,已经蹉跎的岁月无法追回,魅族早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小而美的魅族了。 01 大溃败后,江湖只剩传说 魅族沉寂多年后,重新高调归来,除了让老“煤油”们惊喜之外,更多的其实是让人唏嘘。 魅族是国产智能手机的开山鼻祖,曾一度与苹果双雄并立。2006年,以MP3起家的魅族,面对看不到未来的行业前景,果断选择了转型做智能手机,而那一年,iPhone尚未出现,手机江湖仍然是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还有各式各样的国产山寨货。 但就是这么一家当时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公司,却奇迹般地开风气之先,仅仅三年时间,便于2009年推出了一代“国产机皇”魅族M8手机,这是第一款国产智能手机,魅族M8发售当天,其专卖店出现了千人排队的盛况,推出仅两个月销量便达到10万部,甚至不少外国政要明星都曾购买使用过。 M8获得的巨大成功,一度让苹果恼羞成怒,乔布斯曾经公开指责M8抄袭iPhone,但很快在苹果与三星陷入专利大战后,M8又作为自主创新的案例,被苹果用来举证三星的侵权。 这样的开局,简直是天花板级别的,要知道当时iPhone也才刚刚敲开智能手机大门,华为还在贴牌,oppo、Vivo还在搞其他业务,小米还没出生。 紧接着,2011年魅族M9发布,这台很多人曾经的梦
      65评论
      举报
      魅族重新归来?豪言壮语难掩配角定位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20 18:47

      海富通基金抗回撤能力偏弱,基金规模下降超240亿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经过2022年股市剧烈震荡,一批权益类产品业绩大幅回调,业绩回落自然也会导致基金规模下降,而对于一些迷你型基金甚至面临清盘的风险。今年以来,随着欧美股市持续震荡,硅谷银行引发的金融股大跌,除了已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还有一些基金甚至在清盘的边缘挣扎。 近期,多只基金发布了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年内共有110只(A/C份额分开计算)基金清盘,这其中有海富通惠鑫混合、海富通富祥混合、海富通中证长三角领先ETF等基金清盘,海富通基金多只基金频繁清盘不仅引发基民抗议,也引发市场关注。 01 旗下基金成立仅一年就清盘 今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清盘数量不断增多,笔者发现,一般而言,基金清盘的原因基本都是资产净值降至5000万元以下或持有人数量太少,最终由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或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进入清盘程序。而对于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又被称为“迷你基金”。 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进入清算程序的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合并统计)分别为174只、254只、223只。从全市场看,截至2022年年末,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合并统计,含货币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产品超过了900只,其中,超过100只产品的资产净值低于1000万元。 由于基金清盘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而且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相较于往年,今年公募基金行业的的清盘趋势会加快,部分竞争力不足的基金可能更容易面临清盘。然而,值得关注的
      753
      举报
      海富通基金抗回撤能力偏弱,基金规模下降超240亿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17

      极兔不再“狂飙”,资本市场难“安心”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那只疯狂的“快递兔”,似乎想赶紧跳进资本市场。 2023年2月19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极兔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冲击港交所IPO,募资10-20亿美元。凭借资本的助力以及大手笔的价格战,极兔已然成为比肩“三通一达”的快递巨头,这或许是其登陆资本市场的底气。 2022年8月30日,胡润研究院披露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极兔以1300亿元的估值首次闯入本次榜单百名内,位列第16名。对比来看,目前圆通的市值也不过600亿元左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极兔的市场影响力主要建立在低价的基础上,在此之外,极兔其实并没有构建绝对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国快递业价格战偃旗息鼓,已一年多没有融资的极兔似乎急需登陆资本市场“输血”。 01 烧钱抢市场 其实极兔进入市场时,中国快递行业早已进入寡头时代。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通、申通、圆通、韵达以及顺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39%、17.01%、15.17%、10.58%以及9.72%,合计72.87%。 图源:华创证券 不过在行业大局已定的背景下,极兔却异军突起,收获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华创证券披露的数据显示,以2021年Q2份额计算,整合百世快递后,极兔的市场份额高达15.4%,仅比圆通低0.1%,位居中国第四。 极兔的市场份额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时间超越一众行业前辈,固然是因为其于2021年收购了百世快递,但最核心的因素,或许还是因为在资本的加持下,其祭出了价格战的策略。 新浪科技报道,2021年,极兔快递共完成三轮融资,总融资规模达45.5亿美元(约人民币290亿元),这个数字是圆通当年净利润的十倍。 有了资本的助力,极兔开始烧钱抢市场。新浪财经报道,2020年-2021年,极兔在众多地区以低于均价30%-50%左右的价格招揽客户。《Tech星球》援引邮政内部人士消息称,极兔
      3713
      举报
      极兔不再“狂飙”,资本市场难“安心”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17

      王宗合一年卸任8只基金,鹏华基金指望新人“救场”靠谱吗?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近期鹏华基金又上热搜,只要打开百度输入鹏华基金,第一条关键词是鹏华基金,第二条就是鹏华基金王宗合,从这可以看出,王宗合似乎成了鹏华基金的一个代名词。然而,今非昔比,现如今王宗合的位置有点尴尬,自2月开始,鹏华基金发布了数条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其中一定数量的变更公告与王宗合有关。 自2022年2月4日以来王宗合计卸任8只基金,总规模62.79亿。基金经理频频卸任引起外界关注,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是为基金经理减负,但更多的是业绩考核不达标的原因。而鹏华基金的王宗合此前在管的10只产品业绩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前两年收益率均处于亏损状态,这也引发基民的强烈不满。 01 王宗合狂减8只基金 鹏华基金新人匆忙救场 近期公募基金行业掀起一股卸任潮,一批公募基金经理卸任多只产品,其中不乏顶流基金经理,例如诺安基金的蔡宇滨,信达澳亚基金的冯明远,以及鹏华基金的王宗合。虽然基金经理变动是正常的基金公司内部调整,但对某些基金产品的业绩也会带来长远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一些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的卸任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外界会猜测,这究竟是减负还是离职前兆?然而,相对于其他公司的内部调整,此次外界关注的焦点落在了鹏华基金的“顶梁柱”王宗合,毕竟近段时间来王宗合卸任的基金数量算是多的了。 据统计显示,2月4日鹏华基金发布公告称,王宗合就因公司工作安排卸任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混合、鹏华成长价值混合两只基金。2月11日,鹏华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王宗合再次卸任两只基金。公告显示,王宗合因公司工作安排,卸任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定开混合、鹏华中国50混合,两只产品均由此前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王云鹏接任。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笔者发现,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混合由王璐接任,但王璐累积任职仅有1年又214天,可以看出资历尚浅,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3.33%。她除了管理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
      1982
      举报
      王宗合一年卸任8只基金,鹏华基金指望新人“救场”靠谱吗?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16

      OPPO压力很大:一加告别一加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2023年的一加,不再“温和”。 图源:一加 2023年3月7日,一加发布了一加Ace 2V,该机搭载了旗舰级芯片天玑9000,12GB+256GB版售价仅为2299元,极具性价比。 值得注意的是,一加Ace 2V是一加2023年以来推出的第三款“不温和”的产品。在此之前,一加分别于2023年1月4日和3月7日发布了一加11和一加Ace 2,这两款产品的主要卖点也是高性价比。 比如,一加Ace 2在起售价仅为2799元的基础上,搭载了满血版骁龙8+、索尼5000万像素大底IMX890主摄、100W超级闪充等旗舰级配置。 尽管这三款产品凭借“低价高配”的产品特征赢得了市场,但不能忽视的是,此前一加品牌的基调是“Geek”“小而美”“不将就”等。一味追求性价比,逐渐 “Redmi化”,或许也意味着一加精神的湮灭。 01 曾经那个“小而美”的一加 尽管很多人直到2023年才知道一加这个品牌,但事实上,一加称得上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老人”。 官方资料显示,2013年12月17日,刘作虎创立一加手机。彼时,小米仅诞生两年,荣耀刚刚诞生一天。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3.2亿台,同比增长64.1%。可以说,与声震大江南北的小米、荣耀品牌一样,一加也诞生于中国智能手机腾飞的前夜。 不过与小米、荣耀等品牌走高性价比的互联网模式不同,一加诞生之初就走差异化的高端路线。刘作虎离职时,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转发刘作虎微博,欢迎后者加入互联网手机阵营。刘作虎却回复称,“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手机”。随后,尴尬的雷军删除了上述微博。 一加1(图源:一加) 2014年4月,一加发布了首款产品一加1,该产品搭载了当年安卓市场的顶级处理器骁龙801移动平台,并且还是业内最早使用3GB内存以及4G网络的手机之一,起售价为1999元。 尽管从配置和价格来看,
      983
      举报
      OPPO压力很大:一加告别一加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15

      两年股价跌超七成,飞鹤乳业还有哪些“牌”能打?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去年8月 $中国飞鹤(06186)$ 发布2022半年报,显示当期营收同比下滑16.2%至96.73亿元,毛利同比下降22.7%至65.3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近四成至22.72亿元。针对营收、净利双降,中国飞鹤归因于出生率下降,并在2022年采取“新鲜战略”,以降低星飞帆等产品的渠道库存、保持货架高新鲜度,且对分销渠道整体库存水平实行更严格的控制。 业绩不佳传导至二级市场,引发中国飞鹤股价大幅下挫,不到20个月时间内,市值蒸发逾1500亿港元。若将时间拉长,中国飞鹤股价从2021年1月开始便一路震荡式暴跌,股价曾一度下探至最低点4.46港元/股,创近历史新低。如今虽然有所回调,但股价仍持续徘徊在低位,截至发稿日股价6港元/股,短短两年多时间股价跌超七成。似乎是投资者不认可中国飞鹤的增长逻辑,导致股价跌跌不休。 资料来源:富途牛牛。 “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国飞鹤还被剔除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 今年2月24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截至2022年底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显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剔除了中国飞鹤,取而代之的是小鹏汽车。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指数成份股是反映香港股票市场整体表现的指标。上述变动已于2023年3月13日(周一)起生效。 身为中国最大并最广为人所知的中国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中国飞鹤为何会沦为这般田地? 01 “新国标”落地加剧行业竞争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飞鹤引以为傲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巨大。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需求正在从一二线城市不断向三四线城市及乡镇下沉,三四线城市及乡镇作为未来人口的重点增长地区,婴童产业消费量还存在巨大潜力,行业企业未来在这些地区仍有充分的发展空间。2020
      8121
      举报
      两年股价跌超七成,飞鹤乳业还有哪些“牌”能打?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14

      “户外防晒第一股”蕉下二次冲击港交所,为何被扣上“圈钱”?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临时代码)(90077)$ 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短短十年,从防晒单品到户外防晒,再到城市户外,一步步走在消费者心中。 为了强化品牌认知,今年3月6日蕉下还正式对外官宣了“轻量化户外”这一概念,在“产品+认知+成本”轻量化的加持下,蕉下让原本“门槛”很高的户外运动成为“说走就走”的轻松化新生活方式。 除了产品推广外,蕉下也在资本市场发力。2022年10月蕉下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资料来源:蕉下招股说明书。 事实上,这并非蕉下首次冲刺港交所,此前2022年4月蕉下就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但半年后因招股书失效而“折戟”。若此次成功上市,蕉下将成为“城市户外第一股”。 都说好事多磨,但蕉下在冲刺IPO之际,背后更多的是患“爆款”依赖症,“重营销轻研发”打法也是饱受质疑,因质量参差不齐被频繁投诉,更是涉嫌收割智商税。 种种风险之下,蕉下此次IPO成功的概率还剩几成? 01 老大哥高度依赖爆款,能否持续获利有待观察 据公开资料显示,蕉下以“防晒”出名,2013年凭借首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走在公众视野,目前搭建了多元化产品组合,主要覆盖服装、伞具、帽子、其他配饰、鞋履,为消费者提供全面产品,已发展为领先的优质城市户外品牌。 中国的防晒服饰市场主要包括具有防晒功能的衣服、伞具、帽子、墨镜、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等产品。随着人们越来越多注重健康、活力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抗衰老和皮肤保护的意识提高,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数据,防晒服饰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59亿元增至2021年的6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自2021年至2026年预计将以9.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6年市场规模
      51评论
      举报
      “户外防晒第一股”蕉下二次冲击港交所,为何被扣上“圈钱”?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14

      中欧基金去年规模狂降1000多亿,一老将在管规模下降300亿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近日一篇名为《以不败力争“长”胜,来认识下这位均衡价值投资妙手》的文章引起笔者关注,浅看一下以为是讲述价值投资的网文,细看之下才知晓,原来是宣传中欧基金经理蓝小康的文章。难道中欧基金又要发新产品了?笔者翻看天天基金网发现,蓝小康还真有一只基金在发行。 据了解,3月份中欧基金发行一只基金名为中欧融恒平衡混合A/C,该基金计划募集期为2023年3月6日——2023年3月17日,拟任基金经理为蓝小康。不过,在过去的一年中,中欧基金并不顺利,基金规模大幅下滑的同时,基金经理周蔚文所管理的基金业绩也出现大幅回撤。 01 周蔚文抱团持股现象严重 基金规模一年狂降325亿元 今年年初至今,公募基金暗流涌动,明星基金经理频繁变动。据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今年以来已有40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不乏百亿规模的明星基金经理。一直以来,基金投资者都秉承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而一旦基金经理换人,基民就会担忧持有的基金业绩是否会回撤?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案例显示,随着基金经理离任,他们曾管理过的基金的业绩也随之出现大幅变动,有些基金甚至出现亏损。近期中欧基金的几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自然也引起笔者的关注。中欧新动力E基金2月18日发布公告,自2月17日起,许文星不再担任该基金之基金经理,离职原因为公司内部调整。 截止3月10日收盘,中欧新动力E基金单位净值报3.1504元,较上日下跌1.24%,近六月来收益率-2.83%,近一年来收益率-6.43%。笔者发现,现在该基金由王健独立管理,但从王健管理的9只基金中,其业绩并不理想,其中跌幅最大的是中欧嘉选混合A/C分别跌幅12.26%、12.96%;要是把时间周期拉长,跌幅分别达23.15%、24.37%,而许文星的整体业绩却明显优于王健。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值得关注的是,中欧基金经理桑磊也从与侯丹琳共同管理的产品中
      2051
      举报
      中欧基金去年规模狂降1000多亿,一老将在管规模下降300亿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13

      碧桂园新老交班,杨惠妍头顶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碧桂园(02007)$ 正式告别“杨国强时代”。 图源:碧桂园 2023年3月1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因年龄原因,杨国强辞任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二女儿杨惠妍接任。受此消息影响,当天碧桂园股价上涨8.33%。 资本市场没有因碧桂园的高层调整而出现恐慌情绪,固然是因为杨惠妍早已成为“钦定”的接班人,在碧桂园历练了十数年,为资本市场所熟知。 更重要的,或许是因为在地产行业承压的背景下,碧桂园是少有的没有“暴雷”的企业,并且杨惠妍还给公司描绘出“第二条曲线”,契合投资者厌恶风险,追求收益的取向。 不过由于碧桂园的主业仍是房地产,而其他房企已经开始奋起直追,杨惠妍能否在守住房地产业务基本盘的基础上,为碧桂园带来更广阔的商业天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01 十五年历练,实力毋庸置疑 虽然直到2023年才正式接班,但早在十五年前,杨国强就已经开始为杨惠妍执掌碧桂园铺路。 图源:腾讯新闻 2005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及物流系毕业的杨惠妍正式加入碧桂园,担任采购部经理,2006年12月任执行董事。2007年4月,杨国强将持有的70%碧桂园股权赠与杨惠妍,后者一跃成为碧桂园的第一大股东。 对此,碧桂园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将股权转让给女儿杨惠妍,是希望训练她成为碧桂园继承人。” 事实证明,杨惠妍上位十余年来,碧桂园确实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官方资料显示,2007年,碧桂园年销售额为177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为5508亿元,十年翻了超30倍,并首次位列中国房企销售规模榜首。 当然了,2010年前后,碧桂园还同步招募了大批职业经理人。碧桂园亮眼的业绩与这些职业经理人的打拼不无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公司的高管,杨惠妍确实在稳住房地产基本盘的同时,为碧桂园探索了众多
      302评论
      举报
      碧桂园新老交班,杨惠妍头顶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3-13

      昔日价值投资“黄埔军校”的东方资管面临“青黄不接”?

      文|吴理想 来源|财富独角兽 内地的公募基金中,执着于做价值投资的公司一直是少数派,毕竟在公募行业追求相对收益和年度排名,价值投资属于时间的玫瑰,而公募的主要客户来自于散户,因此执着于价值投资看似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今年荟萃公募基金公司的上海滩或许有些不一样,随着泉果基金的高调出炉和主打前状元赵诣的明星牌,上海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公募一下子就有了三家,它们分别是东方红、睿远基金、泉果基金,而这三家公司实际都跟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就是曾经的东方红资管的创创始人王国斌,他在离开公募多年后重新回来创办了泉果基金,同时睿远的创始人陈光明也是昔日东方红的旧部。 当年王国斌辞任东证资管董事长后,陈光明接替了其职务。如今复盘来看,东证资管成为了价值投资的黄埔军校,王国斌、陈光明、林鹏、饶刚、韩冬等名将均另起炉灶,不算私募基金公司,仅公募圈就出现了风格近似的三家公司,接下来的竞争中谁能更胜一筹呢? 01 东证资管人才流失严重 新一代明星基金经理尚需培养 三兄弟中的老大哥自然是东证资管,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东方红,由于存续时间长和旗下产品众多,它不仅在三兄弟中仍是大哥,而且也在券商资管中成为旗手。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 该公司的全部资产规模仍超过2000亿元,排在了全部公司的第33位。但是全部资产合计和排名均较年初退步明显。 公司的权益类产品和基金经理自然还是重中之重,从现有基金经理来看,有五位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数量大于等于9只,他们分别是胡伟、孔令超、徐觅、陈觉平、纪文静。而从权益类基金经理来看,管理产品数量较多的是李竞、丁锐、周云等几人,不过他们都不是公司最最著名的权益类基金经理。 从现有的基金经理阵营来看,管理三只产品的孙伟、王延飞、张锋无疑是较为资深的人物。孙伟的任职时间超过7年,在管产品的规模突破200亿元,同时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接近150%,
      4445
      举报
      昔日价值投资“黄埔军校”的东方资管面临“青黄不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