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聊科技

IP属地:浙江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2-08 13:39

      399元起的华为路由 BE3 Pro,打响Wi-Fi 7普及“第一枪”

      等待了两个月后,华为首款Wi-Fi 7路由器——华为路由 BE3 Pro 1000M网口版,终于在12月8日正式开售。 自从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释放出华为路由 BE3 Pro系列的消息,外界的关注度持续不减。社交媒体上讨论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其399元起的定价,极大降低了Wi-Fi 7走进千家万户的价格门槛。 由此衍生出的一个话题是:当家中有一台Wi-Fi 7路由器的时候,可以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和服务? 01 “双剑合璧”,体验升级的Wi-Fi 7 回答上述问题前,先解答一个基础概念,即什么是Wi-Fi 7? 准确的说,Wi-Fi 7是一种无线网络协议标准,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官方的名称是802.11be,可以追溯到2021年5月推出的802.11be草案,也是市场上的Wi-Fi 7路由器普遍以“BE”命名型号的原因。 理清了Wi-Fi 7标准的起源后,我们不妨再来看看相对于前代Wi-Fi标准路由器,华为路由 BE3 Pro代表的Wi-Fi 7路由器到底有哪些优势? 第一个关键词是低时延,对应的是Wi-Fi 7的Multi-Link Operation(多链路聚合,简称MLO)技术。 为什么把这个特性放在第一位呢?这里适当延伸一下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市面上的无线路由器大多支持2.4 GHz和5 GHz两个频段,前者带宽窄、网速慢,但覆盖范围大、穿墙效果好;后者带宽大、网速快,但穿墙能力差。 Wi-Fi 6首次支持了双频合一模式,可以在2.4 GHz和5 GHz两个频段间自动切换,但灵活性欠佳,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把2.4 GHz和5 GHz两个频段分开使用。例如你家的路由器放置在客厅,手机在客厅里使用,离路由器比较近时,往往处在5 GHz的高速区,可当你走到稍远的位置或隔了一堵墙的房间时,手机连接的频段一般会被自动分配到穿墙能力更强、但速率低得多的2.4 GHz
      27评论
      举报
      399元起的华为路由 BE3 Pro,打响Wi-Fi 7普及“第一枪”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2-08 11:12

      399元起的华为路由 BE3 Pro,打响Wi-Fi 7普及“第一枪”

      等待了两个月后,华为首款Wi-Fi 7路由器——华为路由 BE3 Pro 1000M网口版,终于在12月8日正式开售。 自从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释放出华为路由 BE3 Pro系列的消息,外界的关注度持续不减。社交媒体上讨论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其399元起的定价,极大降低了Wi-Fi 7走进千家万户的价格门槛。 由此衍生出的一个话题是:当家中有一台Wi-Fi 7路由器的时候,可以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和服务? 01 “双剑合璧”,体验升级的Wi-Fi 7 回答上述问题前,先解答一个基础概念,即什么是Wi-Fi 7? 准确的说,Wi-Fi 7是一种无线网络协议标准,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官方的名称是802.11be,可以追溯到2021年5月推出的802.11be草案,也是市场上的Wi-Fi 7路由器普遍以“BE”命名型号的原因。 理清了Wi-Fi 7标准的起源后,我们不妨再来看看相对于前代Wi-Fi标准路由器,华为路由 BE3 Pro代表的Wi-Fi 7路由器到底有哪些优势? 第一个关键词是低时延,对应的是Wi-Fi 7的Multi-Link Operation(多链路聚合,简称MLO)技术。 为什么把这个特性放在第一位呢?这里适当延伸一下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市面上的无线路由器大多支持2.4 GHz和5 GHz两个频段,前者带宽窄、网速慢,但覆盖范围大、穿墙效果好;后者带宽大、网速快,但穿墙能力差。 Wi-Fi 6首次支持了双频合一模式,可以在2.4 GHz和5 GHz两个频段间自动切换,但灵活性欠佳,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把2.4 GHz和5 GHz两个频段分开使用。例如你家的路由器放置在客厅,手机在客厅里使用,离路由器比较近时,往往处在5 GHz的高速区,可当你走到稍远的位置或隔了一堵墙的房间时,手机连接的频段一般会被自动分配到穿墙能力更强、但速率低得多的2.4 GHz
      28评论
      举报
      399元起的华为路由 BE3 Pro,打响Wi-Fi 7普及“第一枪”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2-03

      把大模型塞进终端,能让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吗?

      过去几个月时间里,“把大模型塞进终端”已然成了消费电子产业上下游心照不宣的共识。 高通、AMD、英特尔等上游的芯片厂商,争相喊出了混合AI、终端AI、AI计算等概念,努力向外界讲述终端AI化的想象空间;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厂商,纷纷将“大模型”搬到智能手机上,示范了智能助手、AI生图等应用场景;联想代表的PC厂商,也顺势讲出了AI PC的新故事…… 相较于几年前围绕NPU的“小打小闹”,生成式AI无疑让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看到了曙光:在全民都在讨论大模型的环境下,AI和终端的融合被视为新的创新锚点,将带动产业链共振。 甚至有人断言,这将是消费电子的下一个“春天”。 无可否认,消费电子产业已经行至十字路口,而拥抱生成式AI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但“大模型”对于消费电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能否改变长期低迷的市场现状?目前来看还有不少待解的问题。 01 消费电子渴望“春天” AMD和IDC联合发布的《终端AI化:AI笔记本电脑引发场景变革》中,不经意间写出了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症结所在:“用户可以使用同一台设备更长时间,而不需要进行升级或更换,市场的增长随之放缓。” 这样的结论,不仅仅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都陷入了低迷期。 首当其冲的就是PC市场。 根据IDC等市场调研机构的统计,PC市场的疲软已经持续了十几年。2011年全球PC出货量为3.524亿台左右,同比增长1.6%,此后便进入了长达七八年时间的低迷期,直到2020年前后衍生出的远程办公需求,才短暂刺激了PC销量的增长。刚刚结束的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约为6820万台,同比下降7.6%,亟需新的因素刺激消费。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智能手机市场。 (注:2023年出货量为IDC预估数据) 尽管不同调研机构的口径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出货量巅峰在2017年前后,之后市场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因为5G等新技术的出现,全
      22评论
      举报
      把大模型塞进终端,能让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吗?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30

      解读拼多多Q3财报:Temu崭露头角,跨境故事刚刚开场

      11月28日, $拼多多(PDD)$ 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季度营收688.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涨94%,比市场预期高出100多亿元。 截止到11月28日美股收盘,拼多多股价上涨18.8%,总市值达到1834.23亿美元。11月29日美股开盘后,拼多多股价一度涨超4%,盘中市值达到1924亿美元,短暂超过阿里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电商企业。 有趣的是,在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中,Temu名字并未出现,但外界分析拼多多财报以及市值上涨的原因时,普遍将Temu视作新的关键增长点。即使对不少人来说,Temu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 01 现象级崛起的Temu 时间回到2023年4月初,拼多多公布了新的人事任命: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将出任执行董事和联席CEO,与董事长、联席CEO陈磊搭档。 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赵佳臻身上,好奇这位80后新CEO将把拼多多带向何方,习惯性忽略了陈磊的工作调整。回头来看,陈磊所侧重的全球化就包括Temu,亲自坐镇拼多多的第三次创业。 把时间再往前拨一些的话:Temu于2022年9月在美国上线,当年年底即成为全美下载量最多的应用程序;2023年2月,Temu在加拿大上线,3月进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而后相继进入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市场,目前已经触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也意味着,截止到2023年第三季度末,Temu都还是一个刚满周岁的“新生儿”,何以成为拼多多的关键增长点? 先从财报数据来看。在拼多多的营收构成中,网络营销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396.88亿元,同比增长39%;交易服务营收291.53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多多买菜佣金收入、Temu收入以及部分百亿补贴的佣金,都被划入“交易服务营收”。虽然拼多多没有详细披露Temu的营
      2,877评论
      举报
      解读拼多多Q3财报:Temu崭露头角,跨境故事刚刚开场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27

      应急安全的“青岛模式”:如何打造更有韧性的城市?

      “城市正在从有限的物理世界迈向无限的数字世界,即将演进为一个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共存的混合体。” 许多人对这样的说法已不再陌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只是在通往智慧城市的道路上,还有一些待解的棘手问题,比如城市的风险防控,倘若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再宏大的展望也不过是缺少根基的空中楼阁。 在刚刚结束的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峰会上,除了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基建等传统议题,智慧应急成为峰会上的焦点话题之一,包括海纳云在内的数字城市建设先锋企业,相继分享了用数字科技赋能城市安全的创新思路、解决方案和落地案例。 而当数智技术深度融入城市应急,对于城市安全这样一个复杂的治理场景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数智驱动,赋能城市安全运行 即便是从住建部在2012年印发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算起,智慧城市在国内的探索已经有10年时间,期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智慧化应用,在城市应急管理上却暴露出了种种不足。 至少就过去一两年中出现“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城市来看,风险来源摸底不清、管理机制存有漏洞、应急预案不够完备、响应救援不够及时、应急装备配备不足、指挥决策传导滞后等问题,几乎成了一种通病。 虽然有不少城市曾尝试在应急中落地人工智能技术,要么侧重于城市生命线等单一板块,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还存在数据孤岛的隐患;要么是传统算法的套用,准确性依赖于专家的判断,看似套上了“智能化”的壳子,并未改变对“经验主义”的依赖。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海纳云面前。 怎么用数智技术为城市应急赋能,消除应急管理中不一而足的痛点,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智能化应急机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后,海纳云洞察到了四个核心痛点。 一是认不清:感知手段落后。很多场景中以人防手段为主,不仅考验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还导致实时数据难感知、采集网络难汇聚,仍处于“人防”为主的治理。 二是想不到:风险管控困
      27评论
      举报
      应急安全的“青岛模式”:如何打造更有韧性的城市?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17

      库迪“激进”出海,联营商“艰苦”求生

      有喜茶、蜜雪冰城等新茶饮探路在前,连锁饮品品牌出海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可像库迪咖啡这样在国内尚未站稳脚跟,便急于将门店开到海外市场的品牌,似乎并不多见。 当库迪的海外门店靠着熟悉的低价收获人气时,却有国内的库迪联营商晒出了近日的订单情况,日杯量甚至不足20杯,因为淡季到来导致杯量下滑,让他们不得不寻求应对之策。 低价或许能为库迪的海外门店带去一定热度,但从国内门店的现状来看,这样的热度会是一种常态吗? 01 新瓶装旧酒,隐患难消解 立冬刚过,淡季的影响就辐射到了库迪联营商身上,因此杯量下滑甚至陷入销量困境的门店已不在少数。 社交平台出现的库迪相关帖子里,不乏联营商自己发出的转让帖,以及附近消费者发出的“商战输了,店跑了”的吐槽帖。 比如一位消费者帖子里的门店,原本是显示“闭店升级”中,但最后发现其实就是跑路了,门店装修也变成了其他品牌。要知道,库迪风头最盛之时,有门店日杯量能达到400杯左右,与如今的不足20杯的日单量,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年初靠着疯狂发放优惠券高举高打的库迪。 而现阶段处在火热期的日本门店,用的还是库迪一以贯之的“低价”打法。 有日本网友晒出库迪在日本的门店,宣传海报上出现的是与国内相差无几的产品,售价仍然低至8块多一杯。即便是早已“长”出咖啡胃的日本消费者,也依然难以拒绝低价咖啡的诱惑。库迪日本门店开业不久,门前就排起长队。 这是否意味着库迪就此能在海外市场顺利开疆拓土?答案可能不然。 几乎在同一时间,库迪香港首店正式开业,细心的网友却发现,香港这家店内虽然有和内地门店一样的基本款,但内地门店新品五常米咖系列,以及经常性缺货的甜品麦芬等,并没有出现在门店菜单里。 某种程度上说,库迪可能在供应链成熟度不足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就贸然将店开到了香港,甚至是日本。曾经打响国内咖啡价格战第一枪的玩家能否如愿在海外市场立足,香港首店前身flash咖啡的结局
      47评论
      举报
      库迪“激进”出海,联营商“艰苦”求生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16

      900亿美元的SHEIN,迫切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

      双十一的紧张气氛刚刚消散,电商江湖随即迎来了新的话题点。 根据金融投资报等媒体的报道,跨境电商巨头SHEIN即将赴美IPO,寻求估值或达900亿美元,并且已经有投资人收到了路演邀请,意味着SHEIN或已秘密完成交表,距离敲钟可能只剩一个月的时间。 和以往的多次传闻一样,SHEIN官方的表态相当佛系,对于媒体的询问不予回应或表示“不太清楚”。有“好事者”跑到中国证监会的官网查询,但并未查到SHEIN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公示及其他审查信息。 一系列不寻常的表现,为SHEIN的IPO之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而过度低调的背后,似乎暗藏着SHEIN的难言之隐。 01 疑团:何种身份赴美上市 SHEIN即将上市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上市身份”。毕竟有了滴滴的前车之鉴,SHEIN的高层不会“知其不可而为之”,一种概率比较大的猜测,SHEIN将以非中国企业的身份赴美上市。 事实上,这样的传言并非凭空臆测。 四个多月前,“SHEIN已秘密提交材料,申请在美国上市”的新闻就在资本圈盛传,彼时就有不少媒体扒出了“SHEIN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内情:大约从2021年底开始,在新加坡注册的Roadget Business Pte Ltd,一直是运营SHEIN全球网站的法人实体,拥有SHEIN、希音电商等商标在内的多项核心知识产权。 我们查询了SHEIN官网的介绍,在“关于我们”的页面上是这样表述的:SHEIN总部位于新加坡,拥有美国、巴西、爱尔兰和中国华南地区等全球主要运营中心,为全球150+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同时被讨论的还有SHEIN创始人许仰天的国籍,有媒体报道称:2020年开始,许仰天持续退出SHEIN在国内的关联公司法人及董事名单,且诸多关联公司已注销。2022年SHEIN被媒体曝光总部迁往新加坡时,许仰天也被曝出已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 倘若这些传闻是真的,目前的S
      111评论
      举报
      900亿美元的SHEIN,迫切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15

      四名在读研究生,用升腾AI探索软件定义的未来制造

      过去几年中,“柔性化”这个词经常被各大主机厂商挂在嘴边。 简单地说就是千人千面的柔性生产,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实行订单制生产模式,每一台车都能根据客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同一条产线可以实现SUV、MPV、轿车等不同车型的混合生产。 只是在柔性生产的大背景下,制造环节还有一些待解的老问题。 比如汽车焊接工艺中普遍存在的两个不确定性:一是需求的不确定性,产线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不断规划生产线的工艺过程和参数;二是过程的不确定性,存在漏焊、虚焊等缺陷,需要精准识别焊接缺陷并进行补焊。 在刚刚结束的升腾AI创新大赛2023上,由一名博士生和三名研究生组成的“山东大学大山坡汽车焊工技术服务队”,斩获了升腾AI创新大赛2023开发者套件创新赛道全国总决赛金奖,他们将汽车制造模拟产线和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结合,让困扰汽车制造行业多年的焊接工艺问题有了可行的新解法。 01 云边协同,驱动制造场景智能化 在讲述“山东大学大山坡汽车焊工技术服务队”的解题思路前,先来了解下汽车行业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毕竟“智能制造”的话题已经喊了很多年,而焊接工艺缺陷恰恰无法跳过的一个核心环节。 一种是靠工人用肉眼识别判断的笨方法,即质检员用肉眼检查漏焊、虚焊等不良问题,再由焊接工人进行补焊。代价是效率低下且成本很高,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高薪也很难招到熟练的蓝领人才。 另一种是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常见做法是通过终端获取实时数据,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识别,再将计算结果下发到终端,控制焊接机器人等进行作业。某种程度上替代了人力,但依然存在时延高、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山东大学大山坡汽车焊工技术服务队”深入上汽通用等生产车间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工厂车间的真实环境,提出了云—边—端的架构设计。 在云端部署了领域建模工具和流程工厂工具,前者通过CAD图纸文件、功能规格说明等理解需求,并将需求结
      191评论
      举报
      四名在读研究生,用升腾AI探索软件定义的未来制造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14

      华为:每个企业都能“一触即达”数智世界

      在大模型浪潮的影响下,几乎各行各业都在探讨数智化转型的课题,一些隐藏在水面下的问题正逐渐浮出水面: 一方面,数智化转型的呼声很高,但很多企业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怎么通过数智化的能力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落地过程中还会遇到成本太高、找不到合适的服务商等一连串不得不踩坑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面向大中小微企业发布了新的形象口号——“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为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看到一个按键,点击一下,就能帮你从物理世界走向数字世界、走向智能世界,即“选择华为,让您的企业轻松数智化”。 这也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面对复杂的数智化转型挑战,华为为何能够把整个流程变得这么“简单”? 01 “一触”的前提:“伙伴+华为”体系 不管是数字化还是智能化,一个无法规避的痛点在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需求各不相同,导致数智化的路径和方法有千万条,不乏有企业花费了上千万去摸索,结果却难言差强人意。 作为数智化转型的先驱,华为深谙其中的症结所在。相应的动作可以追溯到5月初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3”上,明确提出共建“伙伴+华为”开放合作体系,携手伙伴深耕NA、商业和分销三类市场。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在与媒体的沟通交流中频频提及“伙伴+华为”体系,让外界进一步认识了伙伴们扮演的角色。 第一重角色是联接数智世界的“网”。 截止到目前,“伙伴+华为”体系已经有35000多家伙伴,提供咨询、方案打造、运营运维等数智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尤其是在2023年,商业市场的伙伴数量增长了37%,分销市场的精英体系增长了300%,专业化认证伙伴数量增长10%,自上而下地覆盖了国内的地市区县乡镇。 除了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伙伴的质量也在同步提升。以分销市场为例,华为在伙伴的选择上进一步下沉到了做安装、调测、交付的工程商,以深入最后一百米“贴地飞行”的方式,将市场扩展到了小
      97评论
      举报
      华为:每个企业都能“一触即达”数智世界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0-27

      以技术创新“谋局”,洗碗机市场的风向变了

      在知乎、小红书等知识社区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种草”帖:扫地机器人和洗碗机,被并称为“解放人类双手的家电产品”。 特别是洗碗机的话题下,不少对清洁、节能、烘干、容量等卖点进行详尽阐述的科普文章,动辄就有千万级的阅读量,底下的用户评论也以好评为主,俨然是公认值得购买的新兴家电品类。 可洗碗机的市场销量,却未像舆情数据那样跑出一条上扬的曲线:2022年国内洗碗机销量只有200万台左右,不到扫地机器人的一半,仍处于渗透率非常低的水平。年轻人眼中“好评满满”的洗碗机,至今还没有“出圈”。 70%和3%,中国家庭为何不爱洗碗机 提到洗碗机的话题,不可避免地要拿海外市场做对比。 参考中国家电网的一项调研数据:欧美市场的洗碗机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目前中国家庭的洗碗机渗透率仅有3%,还处于市场导入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曾给出过解释。 比如国内许多家庭的厨房面积有限,很难给洗碗机留出足够的空间;比如洗碗机的价格太贵,超出了不少家庭的消费预算;再比如年轻人做饭的比例越来越低,导致洗碗机不再是一种刚需性的选择。 这些原因在某种程度上都不乏其合理性,却或多或少都有视角上的局限性。对“中国家庭不爱洗碗机”的现象,最为上心的恐怕还是洗碗机品牌,为了找到洗碗机消费的核心痛点,无不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 就在10月26日的方太2023生活洞见大会暨高端全场景厨电战略发布上,播放了产品团队对香港著名演员惠英红老师进行了入户调研,在三分钟长的影片中,惠英红老师频频提及自己的顾虑:家里的碗太多,洗碗机能不能洗干净?这套是我最喜欢的餐具,洗碗机不会给洗坏掉吧?这些碗盘被放在封闭的空间里,难免会滋生细菌有异味…… 惠英红老师的顾虑,并非没有原因。 不管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还是热水器,在中国家庭高度普及的家电产品,首要解决的都是单一需求。电视的需求是看节目,冰箱的需求是保鲜,洗衣机的需求是把
      201评论
      举报
      以技术创新“谋局”,洗碗机市场的风向变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