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

北京艾莉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IP属地:未知
    • 深燃深燃
      ·03-24 09:31

      拼多多疯狂做农业:100亿和3个故事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最近,拼多多发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年营收1306亿元,净利润31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花了大量篇幅,介绍拼多多过去一年在农业领域的进展。他将拼多多形容为一家“还处于投入阶段的年轻公司”,公司去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 热衷聊农业、更重视研发,是这两年拼多多的一大特点。 对拼多多而言,从重营销到加大在研发和农业上的投入,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转变。标志性的事件是2021年二季度,那是拼多多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财报发布当天公司宣布成立一项100亿元的农业科技研究专项,资金来自当季及以后任何季度的利润。 拼多多把对农业的热情写在了脸上,甚至可以为此牺牲短期的增长,这在互联网公司中并不多见。 以上这些只是拼多多疯狂做农业的一个侧面。梳理这家公司的历史,我们可以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提炼出三个故事,它们都与农业有关。 或许,农业会在未来成为拼多多的第二增长曲线。 错位竞争的故事 在发展早期,拼多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错位竞争。 比如它一开始就瞄准下沉市场,寻找没有被满足好的长尾需求,发力很难做好的农产品品类。通过跟原有巨头错位,拼多多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领域找到了新的商业突破,快速发展壮大。 人们津津乐道于拼多多带火的下沉市场,却容易忽略农产品与拼多多的深刻关联。 事实上,拼多多很早就表现出对农业的兴趣。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一开始是做生鲜水果的,只不过采用的是自营模式。2015年那会儿,拼好货创始团队就在研究如何将全国各地的新鲜水果,用最合适的方式送上用户的餐桌。 有很长一段时间,拼好货的团队成员奔走在全国各地,爬山头、下农田,跟当地农民打交道,在各地批发商集中的小餐馆,和人天南地北地聊。 拼多多和拼好货在2016年合并后,平台上的商品品类增加了很
      107评论
      举报
      拼多多疯狂做农业:100亿和3个故事
    • 深燃深燃
      ·03-23 09:34

      腾讯“瘦身”,日赚3亿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魏佳 过去一年,腾讯继续在艰难中前行。3月22日晚,腾讯控股交出了一份触底反弹的四季度财报和一份略显平淡的2022年度报。 2022年四季度,腾讯仍然很赚钱,平均每天净赚3.3亿元。季度收入创下新高,达到1449亿元,增速继过去两个季度负增长以来终于转正,同比增幅0.5%。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297.1亿元,同比增19%,在上一年低基数的基础上重回高速增长轨道。 可是拉到全年,四季度的增长再稳健,也无法抵消过去一整年的低迷。2022年度,腾讯营收5545.5亿元,同比微跌1%;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1156.5亿元,同比下滑7%;毛利、经营盈利等多项核心财务指标都是负增长。 总得来看,腾讯的流量基本盘稳住了,但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广告、游戏、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三大业务线全面承压。好在,四季度出现了转暖信号:视频号和小程序拉动广告增长,游戏虽然整体低迷、但越来越倚重海外游戏,线下消费回暖带动商业支付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腾讯四季度的盈利水平重新恢复两位数增长,并非全由业务本身带动,而是和一系列“省钱”行为密不可分。过去一年,腾讯一手将营销费用砍半,一手控制三大主业的投入、精简非核心业务。 在财报中,腾讯还披露了处置美团股份的收益,达1066亿元,这笔收益发生在2022年四季度;以及处置新加坡互联网公司Sea Limited股份的收益,达413亿元。 经历了经济环境承压、行业监管政策收紧,腾讯2022年拼命降本增效保利润,一定程度上换来了投资者的理解。财报发布后,腾讯港股盘前上涨1.05%。 对于腾讯这样一个3.32万亿市值的庞然大物,当主业增长放缓、盈利靠降本成为事实,我们需要把关注点重点放到它2023年的增长点上,即视频号、海外游戏以及AI大模型。对此,多位受访者一致认为,好消息的到来
      354评论
      举报
      腾讯“瘦身”,日赚3亿
    • 深燃深燃
      ·03-22 09:40

      演唱会回来了,坑也回来了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邹帅 编辑 | 唐亚华 “最近一个月官宣的演出,比2020年一整年都多了。现在北京的场地工作日都排满了,以前都是只排周末,现在周末档期根本不够。”资深乐迷Aze很开心,线下演出的井喷真的到来了。 3月以来,周杰伦、薛之谦、毛不易、刘若英、张杰、李荣浩、华晨宇等知名歌手的演唱会陆续开票,棱镜、霓虹花园、八三夭等乐队也开售自己在livehouse的门票,此外还有各大音乐节、大大小小的话剧、音乐剧都放出演出消息。 然而,观众们的快乐回来了,黄牛也打起了精神,抢票收票卖高价票一气呵成。有乐迷称,今年在呼和浩特和太原开演的周杰伦演唱会,2000元的内场票,已经被一些黄牛炒到5000元。能高价收到票还算不错,最怕的是花招不断迭代的骗子,乐迷钱花了,到了演出当天找不到人,或是收到假票、假手环,无法入场。 3月19日,大麦网发布声明,表示在华晨宇2023年巡演成都站的预售期间,发现有大量黄牛通过非法手段企图刷票,大麦网系统自动提高了防刷票安全级别,导致部分用户无法正常下单。近日,浙江一位华晨宇歌迷被骗一事还登上了微博热搜。该歌迷称,自己给卖家连续转账3次,最后不仅没收到票,还被骗1140元。 看知名演出,抢不到票,容易遇到黄牛和骗子,看不知名的音乐节,容易遇到不理想的阵容和不专业的团队,只有遭罪没有享受。发愁的也不只有消费者,从业者们也在复苏的节点下有了新的课题,怎样长长久久地唱下去,而不是在口舌纠纷和口碑坍塌中,再一次丢掉机会。 拼手速、斗黄牛、识套路,看演出不易 稍微有一点知名度的演出,其门票都是上架就秒没,演出圈也形成了一个啼笑皆非的现象——正式开票那一瞬间恰恰是最不重要的,重头戏在于门票秒没后,那些说不清的私下交易。 黄牛溢价,是第一道坎。据深燃在各大社交平台观察,一张票的溢价毫无规律可言,全凭出票人、黄牛,以及自称是“票务代理”
      353
      举报
      演唱会回来了,坑也回来了
    • 深燃深燃
      ·03-20

      大厂投资,不再疯狂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唐亚华 编辑 | 黎明 在投资圈,互联网大厂一向被称为“深口袋”,创业公司的口号是,“学成文武艺,卖给BAT”、“做到行业第一,补足大佬短板”。一度,因为巨头的投资或并购,创投领域多了一个庞大的“退出板”市场。 以前的创业者,无论是被大厂抄袭、颠覆,还是被大厂投资,几乎都要把大厂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今,创投圈几乎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大厂投资调仓换道,不论是数量、金额还是领域,都大大收缩,投资方向也在由虚向实,由粗放向精细化,更多地倾向于硬科技及实体经济。 大厂投资遇冷的原因,有大环境的影响,政策导向的关系,有互联网增长见顶、大厂自身降本增效的考虑,还有大厂投资回报不理想,不再愿意做“冤大头”的因素。 如今的大厂投资,已经基本回归到了为公司战略和业务服务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借投资了解市场创新和变化,布局国家鼓励的前沿科技,重仓企业服务拥抱实体行业,都是大厂这一阶段打的“算盘”。 裁撤团队、减少投资、收缩领域,大厂投资遇冷 过去多年来,大厂“财大气粗”,热衷于通过投资或并购来扩大业务版图,获取财务回报,一路高歌猛进、开疆拓土。 几家主要大厂在2021年及之前,投资活跃度一直不低。天眼查数据显示,阿里大多数年份有超过50起投资事件,字节跳动从2014年开始投资数量一路上升,2021年达到了巅峰的70起。 数据来源 / 天眼查 故事到2022年开始发生转折。最明显的就是2022年大厂投资数量同比大幅度下滑。 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三家大厂对外投资分别从2021年的273起、82起、65起下降到85起、30起、19起,投资总项目数不及2021年的三分之一。其中腾讯和字节跳动的投资并购数下滑更明显,比2021年少了60%-70%。 腾讯过去三年的投资数分别为111起、2
      134评论
      举报
      大厂投资,不再疯狂
    • 深燃深燃
      ·03-19

      人在职场,渴望双休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王敏 梁丽爽 邹帅 李秋涵 王璐 唐亚华 编辑 |邹帅 “996是福报”之后,“周六是奋斗者的工作日”又一次走上风口浪尖。 最近,奇瑞汽车的一封内部邮件被曝光,文件中某高管提出,“以奋斗者为本,周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对于行政领导们必须是正常工作日,请想办法(规避法律风险);学习华为精神,让奋斗者努力,也不能让奋斗者吃亏!从机制上想办法。” 事件发酵后,该高管回应,“邮件要求对象不是普通员工,是激发愿意努力工作的员工,鼓励他们奋斗,同时不让他们吃亏,本意不是压榨员工。”不过对于“规避法律风险”,该高管并未解释。 然而,关于“奇瑞高管暗示员工周六加班”的猜测依旧甚嚣尘上。此事也激起了单休职场人的讨论,根据他们所讲述的经历,不仅是车企,互联网公司、审计行业、建筑行业等等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单休的工作制,甚至有人表示,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双休是稀有物种,单休、大小周(一周单休一周双休)才是大多数。 深燃找到6位有过单休工作经历的职场人,听他们讲述了自己在这种机制下的失衡、挣扎,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逐渐接受。他们普遍认为,单休是一个虚伪的表象,感觉每周都休了一天,但从心理和精神上,他们根本没有休息的实感。更让人痛苦的是,明明工作在五天内都能做完,却要多上一天班,所以有人选择摸鱼度过要上班的周六。而且,以单休为基本工作机制的公司,一般都默认没有加班费,精神没有休息,钱包没有收益,单休人压力翻倍。 关于如何才是高效、人性化且皆大欢喜的工作制,讨论从未停止。“996”过后,单休、大小周、月休仍然存在,职场人似乎一直在换着方式“内耗”。实际上,在受访者眼中,在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时候,单休勉强可以算作合理:一、单休能够带来实质性的工作成果,即“加班有用”;二、单休需在入职前提前告知;三、单休要多给工资。 但归根结底,职场人想要的还是生活与工作的平
      3228
      举报
      人在职场,渴望双休
    • 深燃深燃
      ·03-18

      水滴盈利了,但也涨不动了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唐亚华 编辑 | 黎明 互联网保险科技平台水滴公司(下称水滴)交出了首次年度盈利的成绩单。 3月17日,水滴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经审计的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水滴营业收入6.8亿元,净利润1.26亿元。全年营业收入28.02亿元,净利润6.08亿元。这是水滴首次实现四个季度连续盈利,也是首次整体年度扭亏为盈。 实际上从2021年后半年开始,水滴就开始节衣缩食过起了省钱日子。公司通过大幅度削减营销及市场费用,亏损大幅度收窄。但与此同时,水滴的单季度营收和年度营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也就是说,此前水滴的营收增长一直是建立在较大营销投入以及由此带来的亏损基础上的,停了营销烧钱,省出了利润,但也难以维持较高的增长。 水滴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节流”的同时积极“开源”。自2022年4月7日起,水滴筹停止全额补贴相关费用,并开始收取所筹资金的3%作为服务费,公司还推出了全新的医药创新业务“翼帆医药”。2022年这两项业务分别为水滴贡献了5.57%、2.12%的营收。 作为全新的收入方式,两项业务首年能有这样的营收算是不错的开头,只是相比公司整体营收来看,目前还是杯水车薪。不再依靠烧钱维持业绩增长,新的业务尚不足以成长为支柱,目前摆在水滴面前最大的,是增长焦虑。 省出了利润,增长也慢了 目前,水滴的主要业务已经拓展为水滴保、水滴筹和翼帆医药三大部分。其收入也来自三部分:保险相关收入、众筹服务费和数字临床试验解决方案收入。 2022年第四季度,水滴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2.5%,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77.46%。 具体来看,四季度水滴保险相关收入为6.12亿元,同比增长5%,可见保险业务仍然是水滴的核心业务;水滴筹在这一季度产生了4070万元的众筹服务费,而2021年同期为零;
      4974
      举报
      水滴盈利了,但也涨不动了
    • 深燃深燃
      ·03-18

      “蔚小理”年报:谁在天上,谁在坑里?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随着小鹏汽车在昨晚发布财务业绩,“蔚小理”都交出了2022年的答卷。 总体来说,三家公司在2022年都是增长的——发布了更多车型,卖掉了更多新车,获得了更多收入。但同时,无一例外的,它们的亏损也在扩大。 蔚来、理想的年收入都冲过了400亿元大关,小鹏还在300亿元以下徘徊。蔚来亏掉了144亿,小鹏是91亿,理想也有20亿。加起来,它们的亏损金额比2021年翻了近1.8倍。 亏损不可怕,重要的是为什么亏损,有没有希望扭亏,以及,这些亏损到底产生了多大价值。 提到新造车,现在很多人依然认为它们是烧钱、不靠谱的代表。即便是已经做到第一梯队,“蔚小理”还是面临诸多质疑。尤其是自游家在去年陷入交付困境,威马在今年几乎经营停摆,给新势力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抛开这些感性因素,回归理性分析,我们不妨从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出发,去看一看新造车真实的经营状况。 “蔚小理”最新发布的2022年财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我们通过对比,试图搞清楚,它们谁最能赚钱,谁最敢花钱,谁又最危险? 谁最能赚钱? 说到赚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蔚来,因为蔚来的车卖的最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单从收入维度来看的话,蔚来的规模确实是最大的。 2022年,蔚来收入493亿元,理想、小鹏分别是453亿元、269亿元。与之对应,它们卖掉的新车数量分别是12.25万辆、13.32万辆、12.08万辆。 汽车销量差别不大,收入规模差别很大,原因是车辆售价不同。蔚来的车平均售价在40万元上下,理想是30多万,而小鹏是20万元。转换成收入记账,蔚来平均每卖掉一辆车能收入37万元,理想是33万元,小鹏是21万元。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盈利空间有多大。 2022年,除了跟新势力们错位竞争的上汽通用五菱,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冲高端,推出价格更贵的新车型。蔚来推出ES
      6,5728
      举报
      “蔚小理”年报:谁在天上,谁在坑里?
    • 深燃深燃
      ·03-18

      “蔚小理”年报:谁在天上,谁在坑里?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随着小鹏汽车在昨晚发布财务业绩,“蔚小理”都交出了2022年的答卷。 总体来说,三家公司在2022年都是增长的——发布了更多车型,卖掉了更多新车,获得了更多收入。但同时,无一例外的,它们的亏损也在扩大。 蔚来、理想的年收入都冲过了400亿元大关,小鹏还在300亿元以下徘徊。蔚来亏掉了144亿,小鹏是91亿,理想也有20亿。加起来,它们的亏损金额比2021年翻了近1.8倍。 亏损不可怕,重要的是为什么亏损,有没有希望扭亏,以及,这些亏损到底产生了多大价值。 提到新造车,现在很多人依然认为它们是烧钱、不靠谱的代表。即便是已经做到第一梯队,“蔚小理”还是面临诸多质疑。尤其是自游家在去年陷入交付困境,威马在今年几乎经营停摆,给新势力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抛开这些感性因素,回归理性分析,我们不妨从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出发,去看一看新造车真实的经营状况。 “蔚小理”最新发布的2022年财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我们通过对比,试图搞清楚,它们谁最能赚钱,谁最敢花钱,谁又最危险? 谁最能赚钱? 说到赚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蔚来,因为蔚来的车卖的最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单从收入维度来看的话,蔚来的规模确实是最大的。 2022年,蔚来收入493亿元,理想、小鹏分别是453亿元、269亿元。与之对应,它们卖掉的新车数量分别是12.25万辆、13.32万辆、12.08万辆。 汽车销量差别不大,收入规模差别很大,原因是车辆售价不同。蔚来的车平均售价在40万元上下,理想是30多万,而小鹏是20万元。转换成收入记账,蔚来平均每卖掉一辆车能收入37万元,理想是33万元,小鹏是21万元。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盈利空间有多大。 2022年,除了跟新势力们错位竞争的上汽通用五菱,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冲高端,推出价格更贵的新车型。蔚来推出ES
      1,6633
      举报
      “蔚小理”年报:谁在天上,谁在坑里?
    • 深燃深燃
      ·03-17

      龙湖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39%至约117亿,五年复合增长40%

      2023年3月17日,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布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全年业绩。 凭借“空间即服务”战略,龙湖已形成开发(地产开发)、运营(商业投资、长租公寓)、服务(物业管理、智慧营造)三大业务板块多航道业务协同发展局面,在把握商机的同时,深度参与城市空间、服务重构,“一个龙湖”生态体系持续受益。 2022年,由运营及服务业务组成的经营性收入实现236亿,同比增长25%。其中,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至约117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40%。 报告期内,龙湖智创生活实现收入总额137.5亿元(合并抵消前),综合毛利率达34.3%,物业在管面积达3.2亿平方米,业主满意度连续14年超过90%。商业运营在管面积达722万平方米,购物中心商业运营项目数量达76座,签约项目达139座。 2022年,龙湖智创生活在物业管理服务外部拓展方面,新签约金额同比翻番,合约管理面积增幅再创新高。业态方面,重点发力城市服务和办公业态,相继与多地国资企业达成合作,并与多个头部互联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企业总部服务合作,在商业办公及城市服务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龙湖集团正式发布全新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集成龙湖全业态开发经验及行业领先的数字科技能力,龙湖龙智造以“龙湖智造未来城市”为理念,聚合六大业务“飞轮”:龙智研策、龙智建管、龙智设计、龙智数科、龙智精工、龙智千丁,以完整的战略生态,为客户提供定位策划、开发管理、虚拟建造、数字孪生、EPC服务、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等六大产品服务模块,形成一站式、全周期、全业态的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龙湖龙智造已累计获取建管项目近40个,总建筑面积超700万平方米,与包括大家投控、中铁城投集团、清华大学等在内的央国企、地方平台公司、AMC、保险公司及大厂高校等行业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未来,拥有超20年物
      3686
      举报
      龙湖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39%至约117亿,五年复合增长40%
    • 深燃深燃
      ·03-17

      百度“文心一言”发布,能追上ChatGPT吗?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作者 | 王敏编辑 | 金玙璠“冲刺”一个多月后,百度文心一言终于来了,但刚出道就遭到群嘲。3月16日下午,百度举行文心一言发布会,被寄予厚望的发布会居然没有产品现场演示,而是采用“Demo演示”的形式,用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和答案做展示,瞬间引发众多吐槽。或许百度是吸取了谷歌的教训,看到其因Bard产品在演示中“翻车”导致市值一下子蒸发了1000亿美金后,才变得谨慎。不仅如此,很多对新产品跃跃欲试的用户们,被“邀请码”阻挡在了门外。直到晚间,才有极少部分用户真正“尝鲜”。深燃拿到邀请码后,第一时间实测了文心一言的“五大能力”,整体感受是,文心一言的大多数回答,还算流畅自然,产品达到可用水平,但对于部分基础问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更不要说给出准确答案,而且多轮对话能力也有所欠缺。就在前一天,国内外还沉浸在对3月14日OpenAI新上线的GPT-4的讨论中。GPT-4比上一代准确性更高,解决问题能力更强,可以处理超2.5万字的文本,并支持图像输入,尽管现在图像输入还未对外开放,但这款产品已经拔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标准。在文心一言发布的当晚,微软再发“重磅炸弹”,举办了一场Microsoft 365 Copilot发布会,将GPT-4模型引入Office应用程序,举个例子,熬夜赶不完的论文Word、看不出数据联系的Excel表格,都可以找Copilot来帮忙。Copilot也被评价为,要颠覆打工人的工作方式。自去年12月以来,中外大厂们都纷纷冲刺,试图追赶ChatGPT,百度被视为是国内比较有希望追赶ChatGPT的选手之一,两相对比,有部分用户表示看到文心一言时,觉得被迎头浇上一盆冷水。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文心一言似乎也不买账,发布会进行过程中,百度股价一度下跌10%。截至3月16日收盘,百度股价报125.1港元,跌6.36%。不可否认,作为国内第
      7561
      举报
      百度“文心一言”发布,能追上ChatGPT吗?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