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怪盗团

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

IP属地:未知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9-18 12:49

      坐一次绿皮火车,就等于阅读了中国的某个片段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绿皮车”这个概念,严格地说,是指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流行的无空调的普速列车,它们大部分是“站站停”,窗户可以打开,夏天有风扇,冬天有时候还预备了火盆。这些真正的“绿皮车”,现在绝大部分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刷了绿色油漆的25G/K/T新空调列车。我们经常在小红书和微博上看到的“绿皮车乘坐经历”,其实主要指的是乘坐这种新空调列车,它们是目前我国普速和普快列车的主力军。我已经很久没坐过普快了,上一次应该还是十年前的事情。我不是铁道迷,只关心怎么以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所以肯定是首选高铁动车。但是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从北京到秦皇岛方向的高铁班次极少,所以我就在中秋节那天订了K339普快列车的硬座票。这三个小时的车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两位退休大叔的碎碎念我的对面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大叔,在他的背后(也就是前一排)坐着另一位五十五岁的退休大叔。我之所以了解的这么清楚,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不停地讲话,声音不大但是足以让周围的人听见。显然,他们毫不在乎旁人听到自己的个人信息。两位大叔都是国防军工企业的中基层技术人员,其中一位来自攀枝花,另一位似乎也来自西南地区的某个城市。他们是去辽宁兴城(葫芦岛下面的一个县级市)走亲戚的,途中还经过了北京(要不然也不会坐从北京出发的列车了)。攀枝花、北京、兴城,这三个彼此相隔甚远的地点,是怎么被同一个联系起来的?其实很容易,那就是整整六十年前的“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到1980年,为了备战,在内陆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建设和搬迁。其中,以云贵川为代表的西南山区是所谓“大三线”,被视为整个中国的腹地中的腹地。三线建设十分艰苦,持续时间极长,因此又被当事人戏称为“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面前的两位退休大叔,无疑是“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产物:一个出生于1960年前后(具体年龄未知),一个出生于
      99评论
      举报
      坐一次绿皮火车,就等于阅读了中国的某个片段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9-14

      专业白领阶层消亡的开始?写在OpenAI o1大模型发布之后

      OpenAI于昨天发布了最新的o1大模型,这不但是自从GPT-4发布以来基座大模型的一次最大更新,也是生成式AI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甚至转折点):直到GPT-4o为止,所有的大模型都致力于解决“即时性任务”,在接到任务之后总是“不假思索”地立即进行答复。而o1的定位则是解决复杂问题,它会把一个问题进行拆分,对每个部分反复推理(这个过程称为“思维链”),以较慢的速度达到较佳的结果。因此,与迄今为止的所有主流大模型相比,o1更适合解决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例如,o1解答国际奥数题目的准确率高达83%,而GPT-4仅有13%。由此扫平了通向“智能体”(AI Agent)时代的最大障碍。迄今为止,生成式AI最擅长也最主流的应用是聊天机器人(Chatbot),但我们知道,现实中绝大部分的任务不能通过聊天解决。等到o1这样擅长复杂逻辑推理的大模型流行起来,我们使用生成式AI的方式会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不再是向AI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并期待立即回答,而是每天(或者每隔一段时间)交代一组复杂的任务,期待AI经过深思熟虑(以及充分收集外部信息)之后给出阶段性的回答。AI的工作方式会与人类越来越像,越来越有用。而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专业白领阶层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最盼望从事什么职业、加入什么行业?毕业后实际从事的又是什么职业?答案一定很多,千头万绪,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中大部分应该都属于所谓“专业白领岗位”。十多年前我读书的时候,互联网行业尚不流行,商学院的学生最想去的第一是金融业,第二是咨询业,第三是大型外企或国企的“管理培训生”岗位。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或税务咨询也是一条通行的道路,因为“四大”招人较多且解决户口。上面提到的职业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属于“专业服务业”,或者综合性企业内部的专业服务岗位。所谓“专业服务”(Professional Se
      411评论
      举报
      专业白领阶层消亡的开始?写在OpenAI o1大模型发布之后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9-11

      一个外贸小白的发家史:中国出口发展二十年的一个缩影

      怪盗团团长注:本文作者Oliver Win, 是我的一位多年好友,现在是浙江沿海地区的服装出口贸易公司老板,也是之前这篇关于越南经济发展的文章的作者。他深耕服装外贸多年,做过北美、拉美、俄罗斯、东南亚等多个市场,可以说是一本外贸“活字典”。本文是他的现身说法,与分析师坐在办公室里的结论完全不同,相信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1.  小白不输专业八级 二十年前,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是一名外贸小白,初入职场,几乎对外贸一无所知。 我能进入浙江一家当地小有名气的外贸公司,主要是因为我英语不错。虽然我的专业跟外贸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我大学四年里一直没有放松的学习就是英语,而对外贸易,英语是必备技能,也是门槛。 记得当年在面试的时候,包括董事长在内的五位高管坐在我对面,除了董事长还算和蔼可亲大家都神色严峻面无表情。简单介绍完自己后,其中一名戴眼镜的高管突然用英语问了我一些问题。嘿嘿,我可是有备而来,大学四年疯狂英语的练习让我张口就来,和领导聊天虽然有些紧张但我发挥稳定。 我讲述了自己从湖北山区老家一个人拿一个行李箱和一床棉被出来找工作,放弃了回老家当公务员的故事。当然还不忘说了下外贸是我向往的职业,对本行业的前景十分看好——这种类似职场老油条的话。几天后,我被通知录取了。  在多年以后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经历过很多次面试,只不过我成了面试官。在面对很多的求职者的时候,我也会用英语问到当初我被问到的问题,比如简单介绍下你自己,你有什么业余爱好?我发现大多数人的答复都是令我失望的。他们的答案非常标准和统一,基本上都是在用英语背简历,而那份简历就放在我面前。很少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东西或者有自己个性化的回答。后来的入职证明了我的想法,那些有自己想法和个性的面试者通常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但大家对自己的英语能力也不要过于迷恋。在我入职的那家外贸公司,我有形形色色的同事。
      346评论
      举报
      一个外贸小白的发家史:中国出口发展二十年的一个缩影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9-11

      为什么IBM的市值只有微软的十六分之一?

      我平时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以及爱好)是读财报。上市公司每个季度的财报披露,包括公告、新闻稿和分析师电话会议纪要,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知识宝库。最近两年,因为港股和中概股实在没法看,我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读美股科技股财报上——包括微软、苹果、英伟达等市值最大的公司,也包括IBM这样在某些垂类具备巨大影响力的公司。在我读中学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前后),IBM是与微软并列的科技巨头之一,虽然其市值已经低于后者,但仍处于一个重量级。此后二十年,IBM经过了多次业务重组,确立了以企业级软件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同时也退出了“科技巨头”的行列,与微软等一线科技公司的差距越拉越大。此时此刻(2024年9月11日):IBM的市值只有微软的1/16,更准确的说是6.14%;上个季度IBM的营业收入只有微软的1/4,净利润只有微软的1/12;Non-GAAP净利润也只有微软的1/10;在规模远远小于微软的情况下,上个季度IBM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仅有2%,而微软为15%;IBM的净利润增速倒是略快于微软(14% vs. 10%)。有必要指出,上述对比不完全公平,因为2021年IBM刚刚完成了对IT基础设施运维业务的拆分,后者变成了一家名为Kyndryl(勤达睿)的独立上市公司。然而,就算把Kyndryl加进来,IBM的营业收入也仅能达到微软的30%。何况Kyndryl被拆分的原因就是其利润过于微薄,不太受资本市场欢迎,目前其市值仅有约50亿美元(相当于1/600个微软)。在这个生成式AI驱动的时代,微软的战略地位远比IBM更好:前者是OpenAI最大的外部投资者,旗下的Azure云是AI训练最常用的云,而且已经在Office, Teams, Bing等软件和服务当中全面融入了GPT;后者则沦为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以IBM Watson为代表的昔日荣光早已
      654评论
      举报
      为什么IBM的市值只有微软的十六分之一?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9-06

      微信和苹果究竟在博弈什么?——我的一点看法

      最近一个月,市场上流传着“腾讯与苹果就微信内购分账问题进行博弈”,“若不能达成共识则微信可能无法登陆下一代苹果手机”的说法。这一说法显然是夸张了,但博弈显然是存在的,因为微信的iOS版本确实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而且腾讯早在多年前就曾因为“微信公众号打赏是否需要iOS分账”的问题与苹果展开过博弈——当时以苹果的让步告终。外界猜测,本次苹果与腾讯博弈的焦点,是“微信小游戏内购”问题:如果小游戏内购可以通过第三方链接支付,就可以免缴“苹果税”,苹果官方很难接受这种行为。据说,苹果也在与抖音进行类似的博弈,因为抖音的小游戏生态也很发达。我认为,小游戏肯定是一个重要问题,但绝不是问题的全部。腾讯最看重的,应该是微信生态整体的内容付费前景,小游戏是其中的一部分。2020年12月,微信推出了“微信豆”这个内购充值媒介,用户可以随时通过微信钱包购买微信豆,再用微信豆购买虚拟礼物或为内容付费。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微信豆已经具备了如下的丰富用途:视频号直播打赏;加入视频号主播粉丝团;视频号付费专栏订阅;公众号付费图文购买或订阅;视频号内容加热(投流)。事实上,微信豆功能的扩展史,就是微信内容付费生态不断扩张的历史。2021年以前,微信的商业化几乎完全依赖于游戏引流和广告,但是随着视频号的崛起以及小游戏的持续走强,用户在微信内部的内容付费行为越来越活跃了。而根据苹果的一贯政策,发生在iOS生态内的内容付费行为均要征收苹果税,这就意味着微信负担的苹果税总体上越来越重。值得一提的是,微信豆既可以用来购买内容或打赏,也可以用来给自己的内容进行投流。这与抖音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抖音,用于打赏的“钻石”和用于内容投流的“DOU+”账户是分开的,二者的充值入口不同,而且不能互相转换。我认为,这体现了微信的“内购大一统”野心——以微信豆为枢纽,让其作为微信内部一切付费功能的“一般等价物”,这样不但管理起来更方便,
      591评论
      举报
      微信和苹果究竟在博弈什么?——我的一点看法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9-06

      如何做“正确的市场调研”——从一次失败的电影行业调研说起

      2016年初,我的老东家、某家外资金融机构(名字就不点了),决定开展一次针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大规模草根调研。当时,中国电影市场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2015年票房收入增长49%,2016年一季度票房收入又同比增长51%。《港囧》《夏洛特烦恼》《美人鱼》……国产大片不停创造着票房神话,上市公司和土豪争相投资电影。彼时彼刻,全世界投资者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兴趣极端高涨,开展这么一场草根调研可谓恰逢其时。众所周知,外资投行在中国一般都“不接地气”,蜗居于高端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头等舱之中,很少去外面了解真实情况。但是,它们确实在做出“接地气”的努力。例如,老东家开设了一个庞大的“亚洲草根调研团队”,其中大批人马驻扎在中国大陆,据说可以覆盖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得知他们愿意展开对电影行业的草根调研,我非常兴奋——我很喜欢电影,相信电影的未来,这种事情我一定要参与。调查问卷里面的问题都是我参与拟定的,聚焦于:消费者对中国院线电影满意吗?他们今后打算看更多电影吗?他们如何做出看不看某部电影的决策?他们更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从哪里购买电影票?对票价怎么看?等等。如果这次“草根调研”真能回答上述问题,那真是功德无量,不但能指导投资者,还能指导千千万万的制作人、发行人、影院经理。事实上,直到今天,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在确定调查问卷之后,“亚洲草根调研团队”于当年2月(春节后)开始执行,我心情激动、翘首以待。没想到,一等就是五个多月,直到当年7月底,我才看到原始数据!据说,这是因为“调研范围太广、问题太复杂”,数据收集和整理花费时间远超预期。不过,我觉得真实原因是外资企业特有的低效率。由于时间拖了五个月,这次“草根调研”陷入了尴尬的困境:2016年2月,中国电影市场还春风得意、屡创新高;7月,却是哀鸿遍野、狼狈不堪。票房收入的季度增速,从51%骤然降低至负数!票补降低了、假票房收敛了
      764评论
      举报
      如何做“正确的市场调研”——从一次失败的电影行业调研说起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9-05

      “正常的事情”太久不发生,就变得不正常了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很可能将于本月17-18日开始一轮新的降息周期;目前华尔街的一致预期是,年内将降息两次。尽管有些投行的经济学家对降息节奏还有一些质疑,但是美联储即将进入降息轨道是无可争议的。众所周知,对美联储研究最多、观点更新最频繁的,是中国国内券商——数以百计的宏观和策略首席,已经发表了数以千计的“美联储降息预测报告”,就连与宏观没有直接联系的行业分析师也经常说上几句话;这都是传统艺能了。《帝国的毁灭》有一句经典台词:“只要史坦纳发起进攻,一切就都会好起来!”这句台词后来成为了鬼畜界最常玩的梗,没有之一。此时此刻,在国内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心目中,“美联储降息”就像“史坦纳发起进攻”一样,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他们认为:只要美联储降息,就会有大量资金出于逐利考虑,涌入中国(包括香港),从而为大中华区资本市场注入巨大的活力。许多券商正儿八经地计算过会有多少热钱涌入中国,在此我就不赘述了。只要美联储降息,国内就可以跟进,推出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样一来,不仅资本市场将得到提振,楼市乃至实体经济也会一扫阴霾,重新步入上升轨道。只要美联储降息,人民币汇率就可以大幅反弹(其实已经在反弹了),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内需的环境。因为从经济学理论上讲,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而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及内部消费。当上证指数在2800点附近徘徊、大城市房价已经重返2018年前后水平的时候,“美联储降息”这五个字就像一句万能魔咒,足以让无数人重新燃起最热烈的希望——这年头希望比黄金还珍贵。然而,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个严肃的问题:这是二十多年以来,美联储第一次开启“正常的”降息周期。所谓“正常”和“不正常”,是一组相对概念,“正常”的事情如果太久不发生,就会变得不正常。就像过去两千多年,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皇帝、有国王,君主制在当时很正常,现在则变得不太正常了。因为美联储
      425评论
      举报
      “正常的事情”太久不发生,就变得不正常了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8-30

      什么样的游戏公司能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胜出?

      在《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布之前,我们可以说:2024年的中国游戏市场波澜不惊,已经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存量市场”。今年前七个月超预期的新游戏,几乎全是基于现成IP的端转手;除此之外,爆款新品出现的频率大幅降低,高举高打却低于预期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资本市场和专业媒体看来,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玩家需求见顶、意兴阑珊,游戏行业接近所谓长期顶部了。它们进一步认为,这样一个波澜不惊的存量市场肯定会走向“头部化”,除了极少数头部公司,其他游戏公司都会被淘汰或整合掉。 然而,《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彻底打破了上述迷思。这部作品不符合资本市场对游戏行业的一切刻板印象:它来自一家小公司;它是一款单机买断制游戏;它的研发周期十分漫长;而且它只有PC和主机版本(至少现在如此)。《黑神话:悟空》最大的意义是证明了国内游戏市场还有无限的可能性,玩家的钱包还很丰厚,未被满足的需求还很多!我想特别指出如下几点启示: 玩家对“精品化”游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这个“精品化”,既体现在创新性,也体现在完成度和工业标准。无论单机还是网游、PC端还是移动端,玩家的阈值越来越高,决定了“精品化”是整个游戏行业最大的增量来源。 在移动游戏高度普及的今天,PC端/主机端仍然具备独特的优势,因为它们聚集了大批影响力较高的硬核玩家,并且适合作为向移动端“降维打击”的基地。这一点早已被“三端齐发”的《原神》证实过了,现在《黑神话:悟空》再次毫无争议地予以证实。 本地化是相当重要的。《黑神话:悟空》的成功有一半应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接地气的宣发策略。无论什么类型的游戏,要在中国获得成功,本土化或曰“中国化”都是胜负手;推而广之,在游戏出海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本地化也是胜负手。 总而言之:具备精品化的自研意识和自研能力,在PC端/主机端/移动端同时具备战略立足点,加上从研发到运营一以贯之的本地化路线,或许就是
      598评论
      举报
      什么样的游戏公司能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胜出?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8-21

      AI落地在快手正在加速——快手二季报读后感

      快手昨天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3.7%;二者均大幅超过了市场一致预期。快手的MAU(月活用户)、DAU(日活用户)和用户时长仍在增长,无论是用户数据还是营收利润数据——相信这都是一份让资本市场无可指摘的财报。。 不过,相比单纯的财务数字,我最关心的是生成式AI的表现,它将决定包括快手在内的一切互联网内容平台的未来。我加入了好几个AIGC交流群,其成员基本全是AIGC技术或产品方向的从业者,要么就职于互联网大厂,要么在自己创业。自从今年6月以来,“可灵”就成为了这几个群里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试按照时间顺序摘录一下: 6月7日:“快手可灵开放测试了!”“这么牛?”“牛!”(这样的队形大约保持了十几楼)“唯一的缺憾是不能图生视频。”(这个遗憾很快被补上了) 6月27日:“求认识可灵的同学,有没有商用API?我们这边有大量需求。”(可惜当时没有,提问的人还很失望) 7月14日:“我全程使用可灵做了一个动画故事,感觉把概念动画全部交给可灵,是很可行的。”(发言者为国内某头部游戏美术)“大佬威武!”(群友的回复) 8月6日:“可灵不仅是国内目前效果最好的文生/图生视频大模型,而且是唯一真正成熟的,其他都是半成品,没法比较。”(请注意,此时离可灵发布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时至今日,可灵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少有的效果领先且真正具备实用价值的视频生成大模型。作为一个还算成功的视频创作者,我虽然还没有全面拥抱AIGC,但一直在关注其进展。就在昨天下午,我还用可灵生成了一段猫咪在纸箱里玩耍的视频,并与自家猫咪的真实视频进行了对比。对我而言,目前可灵最大的缺憾是单次只能生成10秒视频,当然,对于分镜拆分已经非常专业的那部分作者来说,单次10S长度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但对现阶段的我来说,如果可灵未来的升级可以支持单次生成更长的视频,想必届时我会非常乐
      1,045评论
      举报
      AI落地在快手正在加速——快手二季报读后感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8-16

      关于AI算力的若干神话与现实

      本文摘自互联网怪盗团新书《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一书的第五章,有删节。原书第五章题为《算力战争》,全面描述了英伟达、台积电等芯片产业链巨头在算力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全球AI算力紧缺的原因和发展态势。 算力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专业人士和资本市场的普遍认可。正因为算力实在太重要,与算力相关的产业链又太长太复杂,所以围绕着算力总是会产生许多“神话”。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发表与这个话题有关的言论,有些纯粹是出于兴趣,有些则是出于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炒股票)。无论在中文互联网还是英文互联网上,英伟达每天都在被颠覆,台积电则每周或每个月都在被颠覆,甚至连GPU这个概念也经常被颠覆。 有人说,华为升腾芯片的算力已经超过了英伟达的“大卡”,而且证据确凿。还有人说,新兴芯片设计公司Groq的自研芯片的推理效率远远高于英伟达的同类产品,至少可以在推理端实现对英伟达的替代。上述两个神话的共同点是:都有一定的基础论据,不是完全的空想,但都与事实相去甚远。就好比盲人摸象,有人只摸到了大象身上的一根毛发,就激动地自称抓住了大象的本质——这就是关于算力的“神话”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此时此刻,关于AI算力有三个最引人注目、也最富争议的“神话”: 英伟达的护城河没有多宽,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攻破; 只要攻破了英伟达的护城河,我们就能解决AI算力的紧缺问题; AI算力很快将从数据中心下放到端侧,从而为“AI手机”等消费级产品带来机遇。 对于第一个“神话”,只有做过AI研发的人最能理解其荒谬性。外人往往认为,衡量硬件算力的唯一标准是技术指标,只要在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越了英伟达,就可以取而代之——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英伟达的L40“中卡”,在某些技术指标上甚至超过了自家的H100“大卡”,更不要说与上一代“大卡”A100相比了。AMD的数据中心GPU产品线,也不乏在
      814评论
      举报
      关于AI算力的若干神话与现实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