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喜

知名科技自媒体

IP属地:广东
    • 王新喜王新喜
      ·10:50

      那些固执的选燃油车的消费者,到底在意的是什么?

      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引发了很多业内的讨论,很多人认为燃油车要完蛋了。 但是笔者看过很多的网络调查,选择购买燃油车的依然大有人在,从微博PS3保罗的这个调查数据来看,以后选择购买燃油车,还是购买新能源车?其中首选燃油车的占比是最高的,超过60%。我们从网民的声音来看,支持燃油车的不在少数。 在乘联会统计的数据中,今年第一季度,一汽-大众累计销售395,266辆,其中燃油车销量为374,491辆,排名行业第一,在2024年第一季度3月前4周SUV排行榜中,世界大品牌销量靠前的SUV仍然依靠燃油车。 为什么新能源车渗透率这么高了,还有人固执的要选择燃油车? 基于对网友在意的痛点观察,笔者认为可能有几点原因。 首先是,买电车容易,但买完车之后,让人头疼的事情依然很多,首先是因为没有私家充电桩或者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小区不让安装私家充电桩给车主带来的麻烦。我们经常看到有新能源车企买了车后悔,比如大半夜的开车出去充电,还要排队,但也不得不等,毕竟,第二天上下班要用。 其次,保险费正在成为车主非常关注的痛点。电车省油不省钱,一方面是保险比燃油车贵。 有3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晒出自己购买的基础版保险,包含交强险、商业险以及驾乘意外险在内的保费接近7000元,与一辆50万元左右的燃油车保费相差无几。 此前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是燃油车的1.8倍,甚至保费还在不断上涨,为什么呢?首先是制造工艺上,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动辄整体冲压,稍微磕磕碰碰维修费就巨大。前灯后灯和后灯还左右连成一体,碰一下就得全部更换。保险公司不得不算账了。 因此,这就涉及到维修成本了。现在新能源车,一旦出了问题,要换零部件,基本要找4S店,维修店基本上不会修,新能源汽车因为包含三电系统,基本上属于电子产品,维修起来比较复杂,维修成本高。 而现在新能源车竞争激烈,一些新势力车企一旦倒闭,由于零配件稀缺,车机变砖
      59评论
      举报
      那些固执的选燃油车的消费者,到底在意的是什么?
    • 王新喜王新喜
      ·04-25 14:29

      专注汽车流通赛道的数字化龙头,未来走向何方?

      作为汽车流通数字化赛道的龙头,长久股份自奔赴上市道路起,就逃不过外界的严格审视。 3月28日, $长久股份(06959)$ 发布2023年财报,全年营收、毛利、毛利率、经调净利润等关键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上市后“首秀”大捷。 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度营收6.41亿元,较2022年增长17.1%;毛利2.83亿元,较2022年增长25.6%,毛利率44%,较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经调整净利润(加回上市费用等一次性及非现金费用,更公允准确地衡量盈利能力)约为1.54亿元人民币,相较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的9800万元人民币,大涨57%。 让市场最振奋的是,长久股份做到了在行业第一的体量上,仍取得了57%的利润高增。 不过,优异成绩之下,市场仍有担忧:汽车流通数字化的细分赛道,专业化经营上量后,会不会导致市场变窄?未来将走向何方?盈利是否可持续?当下的美好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剖析长久股份的底层逻辑,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01 17年深耕,“小生意”独木成林 业绩公告显示,2023全年营收、毛利润及经调整净利润均达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且利润增速高于营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长久股份已经具备了健康的盈利模式,运营管理稳健。 拆解收入构成来看,汽车质押监管业务仍然是收入的大头,占比近9成,年度营收达到5.75亿元,同比增长13.8%;其次是2022年上线的创新业务——汽车经销商运营管理服务,达6678万,同比增长56%。 汽车质押监管业务,是长久股份的王牌,市占率47%,客户集齐6大国有+12大股份制银行+25家汽车金融公司,覆盖了17000多家汽车经销商(也就是4S店,全国一共2万家左右),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质押监管业务不仅长久股份的现金牛,稳中有增,更重要的是它“种子”的作用,给长久股份带来了无
      158评论
      举报
      专注汽车流通赛道的数字化龙头,未来走向何方?
    • 王新喜王新喜
      ·04-24 19:48

      算力市场“野蛮人”开始退出舞台?

      2023年,算力市场“野蛮人”来势汹汹。 2024年,算力市场“野蛮人”走势囧囧。 去年,“算力”被推到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位置,资本市场无论机构还是散户无不知晓和推崇。如同当年的房地产和区块链,如今的汽车,总有人嗅钱而来,高调入局,跨界冲撞。 印彩票急转卖算力,制造繁荣 2023年上半年,A股掀起AIGC概念的炒作浪潮,一家名为鸿博股份的企业,半年涨幅达到427.52%,排名A股上市公司第五。这家此前连续六年下跌的上市公司,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 鸿博股份对外公开披露的主业,是彩票印刷、销售,包装印刷等,妥妥的传统行业,而且彩票印刷行业本就空间有限,随着近些年彩票热度下降,经营业绩每况愈下。 2023年6月,鸿博悄然成立子公司英博数科,进军算力产业。彼时鸿博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股价一个月内从4.54元的最低点,蹿升至6.75元,后股价一度冲到最高45.29元,市值翻10倍。 原因正是公司与英伟达“有一些”合作关系,而彼时美国加紧了对中国的AI算力芯片制裁,英伟达的加速卡成为稀缺资源,产品价格一日一变步步高企。 仅仅两个月后,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英伟达、英博数科在北京共同合作成立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英博数科负责智算中心的基础设施部分,盈利模式为提供公共算力出租,一期由一个标准单元超算服务器(20台英伟达80GB DGX服务器)组成,可提供100P算力。 按照当时市价,一期20台英伟达80GB DGX服务器的采购价格就在4-5千万人民币规模。根据时任英博数科负责人、鸿博股份副总经理周韡韡公开采访信息,预计到2023年底,英博数科自有算力规模将扩容至3000P。为此鸿博股份至少还需要准备3-3.5亿元的资金。 巨额资本投入热门算力赛道,似乎将造就一场资本、技术、行业共赢的盛宴,然而现实走向却并未如此。 利益分配惹争议,烂摊子无人管 就在上周,有消息称,鸿博股份全
      80评论
      举报
      算力市场“野蛮人”开始退出舞台?
    • 王新喜王新喜
      ·04-24 18:43

      算力市场“野蛮人”开始退出舞台?

      2023年,算力市场“野蛮人”来势汹汹。 2024年,算力市场“野蛮人”走势囧囧。 去年,“算力”被推到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位置,资本市场无论机构还是散户无不知晓和推崇。如同当年的房地产和区块链,如今的汽车,总有人嗅钱而来,高调入局,跨界冲撞。 印彩票急转卖算力,制造繁荣 2023年上半年,A股掀起AIGC概念的炒作浪潮,一家名为鸿博股份的企业,半年涨幅达到427.52%,排名A股上市公司第五。这家此前连续六年下跌的上市公司,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 鸿博股份对外公开披露的主业,是彩票印刷、销售,包装印刷等,妥妥的传统行业,而且彩票印刷行业本就空间有限,随着近些年彩票热度下降,经营业绩每况愈下。 2023年6月,鸿博悄然成立子公司英博数科,进军算力产业。彼时鸿博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股价一个月内从4.54元的最低点,蹿升至6.75元,后股价一度冲到最高45.29元,市值翻10倍。 原因正是公司与英伟达“有一些”合作关系,而彼时美国加紧了对中国的AI算力芯片制裁,英伟达的加速卡成为稀缺资源,产品价格一日一变步步高企。 仅仅两个月后,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英伟达、英博数科在北京共同合作成立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英博数科负责智算中心的基础设施部分,盈利模式为提供公共算力出租,一期由一个标准单元超算服务器(20台英伟达80GB DGX服务器)组成,可提供100P算力。 按照当时市价,一期20台英伟达80GB DGX服务器的采购价格就在4-5千万人民币规模。根据时任英博数科负责人、鸿博股份副总经理周韡韡公开采访信息,预计到2023年底,英博数科自有算力规模将扩容至3000P。为此鸿博股份至少还需要准备3-3.5亿元的资金。 巨额资本投入热门算力赛道,似乎将造就一场资本、技术、行业共赢的盛宴,然而现实走向却并未如此。 利益分配惹争议,烂摊子无人管 就在上周,有消息称,鸿博股份全
      55评论
      举报
      算力市场“野蛮人”开始退出舞台?
    • 王新喜王新喜
      ·04-23 16:51

      上海城市超市关停,死于80%卖进口,败给山姆与Costco

      文/王新喜 实体店越来越难,又有一家大型超市倒闭了。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城市超市4月16日起全面关店,当天大门已经贴出闭店公告。根据上海城市超市的告知书称:近年来,上海城市超市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了多种自救手段依然难以为继,现公司决议解散,决定从4月16日起停止上海城市超市所有门店的经营。 上海城市超市的倒闭,引发了很多网友的感慨,很多本地网友第一直觉是好吃的蛋卷没了。有网友认为,上海城市超市的倒闭,是电商冲击实体店的一个缩影。 也有网友认为,东西太贵,不接地气,普通老百姓也消费不起,属于自然淘汰。但笔者看来,它死于进口的定位,败给了山姆与Costco。 卖进口的商超定位,打不过山姆与Costco 上海城市超市主要经营世界各地风味美食,80%以上的商品是进口商品,是上海乃至长三角规模最大的进口食品与日用品超市之一,创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 早在2008年,上海城超就已经走出上海,在北京亮马桥开出了北京首家门店,2013年北京芳草地店开业。 但时间到了2018年12月,城市超市的经营变得困难,彼时打浦桥日月光店曾与业主方发生纠纷,正常营业一度受阻。事件解决后,2019年新年首日,城市超市发布:“凭着这三宝,城超一定能再活500年”一文,当时列出来的三款明星单品分别是:十年不变明星烤鸡、资深网红芝麻蛋卷、低热主食拉发饼。 后来在疫情期间,上海城市超市一度遭遇冲击,供应链出现了断裂,导致商品无法及时补充。这对于一个大型连锁超市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疫情三年虽然缓了过来,但扛不住疫情之后,居民消费转趋保守,消费信心不足,上海城市超市的进口商品的高价位让大部分普通市民阶层望而却步。 在当地,上海城市超市的商品普遍被吐槽太贵,号称是上海最贵超市,民间流传“年薪百万才敢进去消费。”根据某视频博主早前的探访视频称,该超市一只大闸蟹680元。 在进门花艺柜台的花
      164评论
      举报
      上海城市超市关停,死于80%卖进口,败给山姆与Costco
    • 王新喜王新喜
      ·04-16

      从上汽到广汽,固态电池突破1千公里续航,宁德时代要有危机感

      文/王新喜 固态电池近期大热,呈现大跃进式的发展,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2023年6月,卫蓝新能源宣布360Wh/kg锂电池电芯正式交付蔚来汽车。上汽旗下智己汽车披露,行业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即将量产上车。 太蓝新能源在4月初通过官方渠道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车规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4月12日,广汽发布了全固态电池,它采用了第三代海绵硅负极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 广汽埃安电池研发负责人李进介绍,该款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400Wh/kg以上,较当前量产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可轻松实现超1000公里续航。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称,全固态电池技术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搭载,率先应用于旗下的昊铂车型。 固态电池是相对于液态电池而言,最大的区别主要是电解液的状态不同。固态电池的定义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液的电池,它的功率密度比较低,但能量密度特别高,能解决电动汽车自燃起火和低温掉电、充电续航多个核心痛点。因此也是电动汽车最理想的电池之一。 固态电池有3条技术路线,即氧化物路线、硫化物路线及聚合物路线,但无论哪一条路线,目前还有很多基本的科学问题待解决,如大多数固态电解质中的离子扩散速率与液态电解质存在数量级差异、固固界面难以始终保持良好接触等,在突破这些科技问题后,还会遇到产业化的问题。 宁德时代曾经介绍:“固态电池的落地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看在技术上是否成立、能否打通;其次,变成产品之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质量是否能保证;第三,是否能卖出去,因为太贵了可能会卖不动。” 而在宁德时代看来,这三个阶段目前都处于攻坚阶段。 截止目前,固态电池在全球范围都没有落实到量产阶段,很多车企也仅限于半固态。 但现在的情况是,前有智己宣称1000公里的
      426评论
      举报
      从上汽到广汽,固态电池突破1千公里续航,宁德时代要有危机感
    • 王新喜王新喜
      ·04-13

      固态电池续航1千公里,直接废掉油车?10年内难实现的梦

      文/王新喜 固态电池概念最近又开始火起来了。 近期每经报道,固态电池轻松实现续航 1000 公里,多家厂商走到台前。 2024年3月25日,上汽旗下智己汽车披露,行业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即将量产上车;2023年6月,卫蓝新能源宣布360Wh/kg锂电池电芯正式交付蔚来汽车,太蓝新能源也宣布,在“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制备出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情况是,在很早之前就喊出了淘汰燃油车的口号,但燃油车没有像预想中快速衰落,还是稳稳占据着一席之地。 因此,业内把淘汰燃油车的重任放在了固态电池的身上,不少声音认为,固态电池续航1000公里一旦实现,就能直接废掉燃油车。 在推进固态电池这件事上,国内厂商确实在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前10的重点企业,在全球有效专利量已经超过10万件,截至去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20798项,中国有7640项,占比达36.7% 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固态电池很美,技术难题有多大? 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它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的液态电解质。 这种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均为固态,固态电池的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通过电子的流动来产生电流。 固态电池的核心特点在于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还因为固体电解质不易泄漏、不易燃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锂电池的安全隐患。 其次是充电快,几分钟甚至不到10分钟充满,充电一次轻松跑上千公里!其三是轻松达到上万次充放电,电池衰退慢。 每一项拿出来,都是一座技术的高峰。 目前的技术难点,在于从电解液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存在于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低、固-固界面稳定性差、金属负
      494评论
      举报
      固态电池续航1千公里,直接废掉油车?10年内难实现的梦
    • 王新喜王新喜
      ·04-10

      从用户痛点角度,小米14 Ultra,或是一款被低估的旗舰

      文/王新喜 小米14 Ultra的发布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回过头再看这部手机,这可能是一款被低估的顶级旗舰。 在今天,智能手机的发展其实已经走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但是我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些小缺陷或使用体验上的痛点,如果能更好的把这些痛点解决掉,手机使用体验会更上层楼。 如果系统梳理下智能手机现存的痛点,大致体现在6个方面。其一:信号问题。比如iPhone被人诟病的信号问题至今依然是困扰用户的痛点,而在信号薄弱或无信号区域,如何与人保持联络与沟通,依然没有更好的解决。 其二:部分国产手机在影像层面也往往存在美颜过度,拍摄瑕疵、远距离模糊等问题。 其三:续航短板依然存在,很多手机续航仍然不足以一天的手机使用。其四、我们在开车或走路、忙于一些其他事情的时候,手机如何更好的成为一个私人助理,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而针对这些使用短板方面,小米14 Ultra已有相对较好的表现。 小米卫星通信,目前为止最完善的解决方案 小米14 Ultra内置了一颗独立的MODEM进行信号调制,并研制出了澎湃T1卫星版信号增强芯片,让用户在无人区、大山、岛屿等信号较差的地方,不仅能实现短信的接收,还能实现卫星通话,仅用时2秒即可完成寻星,和华为Mate 60 Pro的5秒比起来快3秒。 小米天狼星通信系统,软件、硬件、场景化体验全方位提升,这带动了体验上的升级。不管是去城市周边自驾郊游、海钓、野外骑行还是山区徒步,无论是进入网络信号薄弱区域,还是在无网络的区域与环境下,小米卫星通信进一步拓展了卫星通信的实用性,给个人安全与紧急联系加上了多重保险。 这种能力,是把过去的卫星通信能力再向前推了一把,也是目前为止最完善的解决方案,在信号差的地方不用慌了。 手机影像媲美单反,其实已经实现了 小米 14 Ultra采用顶级Summilux光学系统,张艺谋担任小米影像的首席顾问,结合大师
      373评论
      举报
      从用户痛点角度,小米14 Ultra,或是一款被低估的旗舰
    • 王新喜王新喜
      ·04-07

      华为接盘把供应链做强,苹果离不开中国,富士康尴尬了

      文/王新喜 苹果如今是真的在重视中国市场了。 苹果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第57家门店Apple Store静安寺店正式开业,也将在中国投资应用研究实验室,投资金额高达10个亿,而且这种实验室只有中国才有。 随后,库克又去了多家中国本土公司,其中包括比亚迪、长盈精密以及蓝思科技在内的多家苹果供应商。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以苹果供应商的身份与苹果CEO库克会面,展示了智能制造技术以及为苹果生产的零部件和产品。 王传福与库克的会面背后,根据业内人士曝光,这次是比亚迪打入了苹果供应链,新增“屏幕总成相关”的业务。 苹果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在过去,苹果一直在把产业链转移到印度、越南、东南亚等。但目前种种迹象显示,苹果试图把重心重新调回中国市场。库克或意识到,苹果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过去与中国市场供应链高度捆绑的时候,苹果一直以来都在高速增长,但这两年在把供应链不断外迁的时候,却发现苹果光环效应不灵了: 汽车业务投了2500亿,结果离了中国供应链根本做不起来,只能放弃;此外,苹果重金押注的VR设备也不温不火,而在中国市场,今年前六周,苹果公司在中国的iPhone销量同比下降24%。 种种不对劲,让库克意识到情况不妙。 如今库克来到中国,喊出爱中国的口号, 并表示,对苹果供应链来说,没有比中国更重要。 简言之,苹果意识到离不开中国产业链,他需要在姿态与行动上,重新重视中国市场,而当前无论印度市场的供应链还是市场体量本身,与中国市场的差距还不可同日而语。 华为接盘,把供应链做强 苹果这种背后转变的关键,其实就是华为的崛起。在今年前六周,华为市占率从9.4%上升到了16.5%,超越了苹果。 过去几年,苹果把产业链转移到印度之后,欧菲光、歌尔等很多供应链公司其实正在面临危机,去年Mate60系列出来之后,欧菲光、歌尔、欣旺达等整个国产手机产业链从之前暴跌到扩产招人,满血复活。 简言之,
      396评论
      举报
      华为接盘把供应链做强,苹果离不开中国,富士康尴尬了
    • 王新喜王新喜
      ·04-01

      滴滴盈利:看起来很美,却无人受益

      日前,滴滴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滴滴实现总收入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为10.8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04亿元。 2023年全年,滴滴实现总收入1923.8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35亿元,实现年度净利润转正,经调整EBITA亏损21.63亿元。 从数据上看,滴滴营收大涨,净利润扭亏为盈,展示出强劲的反弹趋势。但背后却透露出另一重隐忧——滴滴营收大涨,并不是源于其新业务或网约车基本盘业务的盈利出现了拐点。我们注意到,其网约车烧钱买订单的模式,盈利能力在进一步陷入瓶颈。背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扭亏为盈背后,裁撤业务与裁员,员工没有受益 从财报看,滴滴扭亏为盈背后,有两个关键部分: 滴滴在财报中提到,公司于2023年11月13日完成了将某些智能汽车业务出售给小鹏公司,以换取与小鹏于2023年8月27日签订的股份购买协议发行的A类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小鹏拥有并经营智能汽车业务,公司持有小鹏少数股权。 一定程度受此影响,滴滴的投资收益净额由2022年全年亏损58亿元增加至2023年全年盈利36亿元。 而2022年滴滴全年亏损为58亿元,主要是由于对 Grab 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损失。 2023年全年的投资收益主要与剥离某些智能汽车业务和分拆从事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子公司相关的处置收益有关。而剥离智能汽车业务后研发费用也从全年95亿下降到89亿元,挤出了6亿的费用。 此外滴滴的一般管理支出(含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室租金、行政人员的工资等),由2022年的170亿元,降低至2023年的84亿元。 也就是说,通过裁员降薪、缩减办公费用等方法,滴滴降低了86亿元的支出,缩减规模达到51%。这两项,为滴滴账面上带来了180亿元的进账。 因此,滴滴扭亏为盈背后,与变卖智能汽车业务、裁员降本换来的巨大收益有关,在网约车业
      919评论
      举报
      滴滴盈利:看起来很美,却无人受益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