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atom

IP属地:未知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24

      十七岁的泰康养老“嗷嗷待哺”

      本文系深潜atom第783篇原创作品"即将“成年”的泰康养老,仍旧需要集团“哺育” "徐太良丨作者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2023年4月10日,泰康养老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泰康集团拟向公司增资2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4月、8月,泰康集团曾先后向泰康养老注资10亿元。一年时间,泰康集团为泰康养老“输血”40亿元。图源:泰康养老与此同时,泰康养老的管理层也迎来巨变。2023年11月,执掌泰康养老十五年之久的李艳华因“年龄原因”离任,现年67岁的泰康集团创始人陈东升成为泰康养老的新“话事人”。考虑到泰康养老频频亏损,难以回正现金流,并且集团不断为其“输血”,也已到退休年纪的陈东升执掌泰康养老,从侧面昭示出,“60后”李艳华的离任,似乎不仅仅是因为年龄到期。目前,陈东升正带领泰康养老讲述“保险+医养”的新故事。不过考虑到泰康之家也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陈东升的新故事似乎很难一帆风顺。老龄化加剧,泰康养老保费规模飞速攀升尽管创立之初,泰康养老瞄准的养老保险产业红利十分有限,但十年前后的今天,中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聚焦养老保险的泰康养老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图源:民政部民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 19.8%;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1.8%。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处于老龄化社会。显然,中国正一步步迈入深度老龄化时代。尽管老龄化加深,意味着劳动力减弱、消费力萎靡,将给诸多产业带来巨大打击,但老年人也有一定的消费偏好,也能催生“银发经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预测,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
      53评论
      举报
      十七岁的泰康养老“嗷嗷待哺”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23

      “虚胖”的蓝标生意趋难,赵文权区别对待员工和高管

      本文系深潜atom第782篇原创作品"赵文权和蓝标的答卷,不尽如人意"孟烦了丨作者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对赵文权而言,往后“夹缝”中求生的时间,可能会更久一些。4月22日,他执掌的公关界“一哥”——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标),公布了2023年的成绩单。去年其净利润1.12亿元,在少数股东“补贴”后,归母净利润来到了1.17亿元。也许,在赵文权个人看来,这个成绩已足够令他满意了。毕竟,2022年的蓝标净亏损了21.77亿元,若从数字看,去年同比增长了105.14%。但对蓝标的广大投资者而言,赵文权和蓝标管理层交出的这份答卷,显然还不尽如人意。“虚胖”的蓝标蓝标去年的整体营业收入为5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43%,但产生的净利率只有0.21%。与2021年盈利期间的净利率相比,少了1.09个百分点。换算成钱,若按两年前的盈利能力,去年蓝标少挣了5.7亿元。数据说明,蓝标的盈利能力在大幅下降。这仿佛让蓝标成了一个虚脱的胖子,外强中干。最好的证据是,其去年赖以发家的公关推广业务,营业收入112.82亿元,同比增长73.05%,但产生的毛利只有9.44亿元,毛利率8.37%,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广告代理业务也是一样,营收39.71亿元,毛利率6.19%,同比下降6.78个百分点。而出海广告投放业务,依然为蓝标最大头的业务,在游戏和电商客户纷纷出海的背景下,去年营收达到373.63亿元,占比71.01%,同比增长41.69%;但无奈毛利仅为6.19亿元,毛利率仅1.66%。可以看出,蓝标中间商赚差价的生意,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攀升的负债不仅如此,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蓝标的负债率在持续攀升。截至2023年末,蓝标总资产217.21亿元,较年初增加19.55%;总负债141.42亿元,较年初增加31.52%;资产负债率65,11%,较年初增加5.93个百分点,较2
      118评论
      举报
      “虚胖”的蓝标生意趋难,赵文权区别对待员工和高管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22

      “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名不副实”?

      本文系深潜atom第781篇原创作品 " 上市只是开始, 出门问问关键如何以小博大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2023年,大模型是最热的赛道之一。进入到2024年,这一赛道持续火热。2024年4月16日,“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开启了招股,并计划将于4月24日正式以“2438”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曾经作为智能手表领域的“网红选手”,再之后成功抓住AI和大模型的风口,并推出关键性产品的出门问问,即将走入新的阶段。 中关村国际有限公司和南京经开聚智科创投资合伙企业参与出门问问股票发行,并认购9500万港元股权。在两大地方国资的加持下,出门问问新阶段开局良好,不过相比较创业初期,未来或许更为艰难。 “AIGC第一股”光环看似美好,但出门问问没有一条配得起这一光环的业务,更为重要的是,尚且看不到任何一条业务能否进入行业领先的潜力。 硬件下滑,出门问问的衰落伊始 2012年,对于智能手表来说是个关键节点。经历了大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智能手表开始兴起,Pebble推出现代智能手表,通过众筹方式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资金,这标志着现代智能手表的兴起。 同一年,人工智能已经方兴未艾。彼时,在谷歌做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工作的经验,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交互方式的李志飞,开始筹建出门问问。 与其他智能手表不同的是,出门问问的出发点更高。在李志飞看来,出门问问并非简单的智能硬件,而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到消费产品,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方式。2015年,出门问问推出了TicWatch智能手表。 伴随着出门问问智能手表的推出,国内人工智能行业也开始崛起。特别是,伴随着出门问问获得谷歌融资,并且与谷歌达成合作,让出门问问走向国际化,与其他同期新势力开始区隔开来。 2013至2019年间,出门问问共进行了7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
      524评论
      举报
      “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名不副实”?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19

      360连续两年亏损员工收入普降,但周鸿祎涨工资了

      本文系深潜atom第780篇原创作品 " 360成绩单, 不如周鸿祎工资单亮眼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流量为王的年代,54岁的周鸿祎,再一次出尽风头。 先是利用股东身份在视察新能源汽车哪咤时,直接开了直播,在哪咤CEO张勇唯唯诺诺的恭维中,老周也丝毫不给面子,喧宾夺主,怼得对方难以下台。 没过多久,更是在4月18日高调发布了卖车征集令。 称要把已陪伴自己9年的座驾迈巴赫600卖掉,更喊话让新能源汽车老板们送他体验用车。 也许是对自家品牌实力的担忧,这一次张勇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而是让蔚来的李斌捷足先登,率先搭话了。 随后,包括阿维塔、深蓝、仰望等多个品牌纷纷响应,小鹏和极氪更是将自家的旗舰车型,开到了360办公楼下,以博“红衣教主”的青睐。 一时间,周鸿祎成了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追捧的香饽饽,风光无两。 只是,与自身强大IP光环相比,做为董事长兼CEO的他,在大本营360一亩三分地上的建树似乎不大。 就在其高调卖车的第二天(4月19日),360也发布了2023年年报。 老周并没有带领360,向外界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过去一年,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依旧深陷亏损的泥潭。 连续亏损 2023年360营收90.55亿元,同比下降4.89%;净利润亏损4.99亿元,同比收窄77.66%;归母净亏损4.92亿元,同比收窄77.68%。 尽管亏损额度同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收窄,但与其他互联网大厂的动辄千亿的营收规模,及百亿的净利润相比,360的成绩不仅“寒酸”,且似乎对不起“大厂”这个称谓。 细分来看,在其去年的营收中,最高的是广告收入,为45.21亿元,同比下降4%;而起家的安全业务已进一步萎缩至17.65亿元,同比下降1.48%;智能硬件也表现平平,为15.7亿元,同比下降16.8%。 收入同比增长的业务为增值服务和其他业务。前者10.99亿元,同比增长1.62%
      250评论
      举报
      360连续两年亏损员工收入普降,但周鸿祎涨工资了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16

      两年亏损超6亿,雍禾医疗“头皮发麻”

      本文系深潜atom第778篇原创作品 " 患者越来越多, 雍禾医疗亏损额也不断扩大 " 徐太良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走出疫情阴霾后,雍禾医疗并未如预料般扭亏为盈。 图源:雍禾医疗2023年财报 2024年3月28日,雍禾医疗披露2023年财报,营收17.77亿元,同比增长25.8%;亏损5.47亿元,同比扩大超5倍,近两年合计亏损超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雍禾医疗身陷亏损泥潭,并非公司市场影响力下滑所致。财报显示,2023年,雍禾医疗植发手术患者数为6.11万人,同比增长55.6%。 越来越多患者选择雍禾医疗的背景下,其却亏损不断,很大程度上说明,雍禾医疗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业务模式存在固有顽疾。 市场需求飞速增长,雍禾医疗趁势登陆资本市场 尽管只是医疗美容的细分领域之一,但随着脱发人群规模逐渐扩大,并且植发费用颇高,雍禾医疗聚焦的植发医疗业务逐渐彰显巨大的商业价值。 2022年初,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超2.5亿人有脱发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且近些年脱发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占比最大的为26岁到30岁青年,高达41.9%。 脱发人群增长催生出的海量毛发医疗需求,也推动相关产业成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披露的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中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381亿元,2020年-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2.3%。 虽然在“美容经济”的推动下,诸多医美产业都在飞速发展,但与大部分产品化的医美产品只能平价化发展不同,由于极度依赖医生实操,并且操作极为繁琐,植发的客单价非常高。 据悉,目前植发普遍采用自体毛囊移植方法,单个毛囊的价格约为10-12元,一平方厘米头皮可移植45个毛囊单位。按此测算,同等面积下,植发的价格,甚至高于一线城市的房价。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雍禾医疗植发医疗服务客单价分别为2.61万元、2.78万元以及2.
      147评论
      举报
      两年亏损超6亿,雍禾医疗“头皮发麻”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12

      网易、暴雪,“各怀鬼胎”

      本文系深潜atom第777篇原创作品 " 已经逝去的青春, 如何重新回到现实?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中国的巨大市场,是任何一个游戏公司都无法轻易放弃的。在离开一年后,暴雪游戏重新回来了。 2024年4月10日,暴雪中国在微博发布公告表示,与网易更新的游戏发行协议,将暴雪游戏重新带回给国服玩家。 随着电脑从奢侈品到标配,游戏早已成为无数人生活和记忆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魔兽世界》便是伴随一代人成长的代表游戏。 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暴雪旗下的《魔兽世界》也好,《炉石传说》也好,都是青春。青春的结束可能就是在停服那一瞬间的事情。伴随着2023年1月游戏停服,无数玩家在社交媒体上纷纷感叹“爷青结”。 与2008年的意气风发不同,这一次携手的双方,都有各自的困境,复合能否突破困局,能否如愿重现曾经的巅峰? 游戏只需要利益,不需要体面? 早在2008年,网易与暴雪正式成立网易暴雪合作部,在大陆引进战网平台,并获得了《星际争霸2》《魔兽争霸3:》“混乱之治”与“冰封王座”的独家运营权。2009年,网易击败第九城市,取得了《魔兽世界》的大陆运营权,暴雪因此获得了网易3亿美元的天价授权费。随后的几年里,双方合作继续深化,《暗黑破坏神3》《炉石传说》《守望先锋》和《风暴英雄》等游戏的运营权也交予网易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网易合作之前。就曾经先后与奥美电子公司和第九城市展开过合作,伴随着网易大举进军游戏领域,改变了游戏市场格局。推动代理商更换的是暴雪娱乐联合创始人,前总裁兼CEO Mike Morhaime,不过Mike Morhaime在2019年就离开了暴雪娱乐。在此之后,暴雪娱乐不再设置CEO。 伴随着暴雪娱乐独立性消失,母公司动视暴雪对于暴雪游戏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伴随着中国游戏市场的增长,一直看重利益的Bobby Kotick,对于网易在金钱领域的要求自然也
      268评论
      举报
      网易、暴雪,“各怀鬼胎”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10

      止于玻尿酸,华熙生物“回春乏力”?

      本文系深潜atom第776篇原创作品 " 玻尿酸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时间来到2024年4月,华熙生物依然没有交出2023年的业绩正式“答卷”。 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华熙生物的业绩不理想所致。2024年2月28日,华熙生物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营收60.8亿元,同比下跌4.37%;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暴跌39.5%。 针对为何营收、净利润双双暴跌,华熙生物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摆脱过去成功的路径依赖,继续推动管理变革的全面升级与落地”。据悉,2022年以来,华熙生物加速布局合成生物业务,致力于在传统的玻尿酸、护肤品业务之外,探索新的增长点。 新老业务交替的背景下,华熙生物的业绩波动情有可原。然而查阅现有财报可以发现,近两年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率依然徘徊在低位,并且四大护肤品牌营收全线下跌。 这也从侧面说明,华熙生物业绩萎靡的根源,并非“换挡”使然,而是原有业务影响力加速下滑,而新业务又难以接续所致。 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华熙生物净利润暴跌 其实早在2017年前后,聚焦B端市场的华熙生物就遇到了净利润下滑的挑战,因而开始积极加码面相C端市场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因产品主打玻尿酸、不易过敏等概念,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迈入C端市场后,也续写了破尿酸产品在B端市场的商业神话。 财报显示,2019年-2022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从6.34亿元增长至46.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4.18%,占总营收的比重从33.62%上涨至72.45%,目前已经是公司最重要的营收支柱。 图源:华熙生物2023年上半年财报 2023年,华熙生物营收、净利润双降,与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萎靡有直接联系。上半年财报显示,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19.66亿元,同比下跌7.56%,四大品牌营收均同比下跌,从而拖累了整体的营收。 华熙生
      289评论
      举报
      止于玻尿酸,华熙生物“回春乏力”?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02

      持续创新价值凸显,鹰瞳科技营收增长近80%,医疗AI春天将至

      本文系深潜atom第773篇原创作品 " 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均有出色表现 " 花满楼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后疫情时代,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理论上为医疗AI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基础。在现实中,医疗AI业务又能否伴随着这一趋势而增长呢? 2024年3月27日,“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财报显示,鹰瞳科技营收2.039亿元创新高,同比增长79.5%。毛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24%;毛利率提升12.2个百分点,达到61.3%,实现营收和毛利率双增长。 鹰瞳科技在年报显示,三大核心业务板块——鹰瞳医疗、鹰瞳健康和鹰瞳眼健康均有出色表现,公司整体收入大涨。其中,由于视网膜检测业务扩展到了更多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鹰瞳医疗板块的收入从人民币2820万元增长至人民币8457万元,增长率为200.0%;而鹰瞳眼健康的收入则从人民币4360万元增长至7500万元,增长率为71.9%,主要原因在于鹰瞳科技增强了视光连锁覆盖范围,持续推进诊疗一体化战略,策略性地将产品及服务扩展到检后治疗。  根据GMI统计,全球AI医疗市场规模在2022年超过54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到700亿美元,未来十年CAGR达29.2%。相信以秉承“让健康无处不在”的使命和客户至上的价值观,以创新驱动业务的鹰瞳科技,在临床上发光发热的同时,在商业上也会取得巨大成就。 三大业务稳步增长,营收增长超79% 成立于2015年的鹰瞳科技,是中国首批通过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技术,提供早期筛查、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 鹰瞳科技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1.0)是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辅助诊断产品,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基于视网膜的健康检测产品,鹰瞳科技已经可检测出包含血管类、神经类,以及出血、
      432评论
      举报
      持续创新价值凸显,鹰瞳科技营收增长近80%,医疗AI春天将至
    • 深潜atom深潜atom
      ·04-01

      赚钱分钱,海信视像坐二望一?

      本文系深潜atom第772篇原创作品 " 下滑的市场面前, 海信视像也无能为力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伴随着智能屏幕种类的增加,电视已经不再是家庭娱乐的首选,因此整个电视行业都处于下滑态势当中。根据奥维睿沃发布的《全球TV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2023年全球电视出货量达到了1.96亿台,同比下降3.5%。 在市场萎缩之下,并非每一个企业都随着整体市场行情而下滑,比如说海信视像。3月29日晚,海信视像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2023年,海信视像实现营收536.15亿元,同比增长17.22%,归母净利润为20.96亿元,同比增长24.82%。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2020年前后,中国品牌开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寻求国际化发展。在疫情肆虐下,海信视像抓住了市场机遇,一跃成为世界销量第二的电视品牌。 在日韩的竞争中,中国电视品牌快速发展。韩国品牌三星和LG的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了7.7%和7.3%;索尼、飞利浦、夏普等品牌的出货量排名已跌出前六。伴随着日韩电视巨头的陨落,中国电视品牌的厮杀也将更加残酷,海信视像能否持续领先呢? 赚钱、分钱,海信视像稳坐世界第二 2023年,传统液晶产品在MiniLED显示技术的加持下,视觉体验直接升级。海信视像在这一年也得到了技术和品牌长期布局的反馈。 2023年,海信视像智慧显示终端销量为2654万台,同比增加5.21%,实现了连续6年的增长,贡献了412.59亿元营收。能够让海信视像电视销售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在过去这些年海信视像已经实现了高端化布局,让其在高中低端都推出了可竞争性的产品。 2022年世界杯期间,海信视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广告语成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据奥维睿沃数据,海信系电视2023年全球出货量市占率为13.23%,同比提升1.17个百分点,位居全球第二。 在2022年世界杯
      181评论
      举报
      赚钱分钱,海信视像坐二望一?
    • 深潜atom深潜atom
      ·03-29

      氢能市场即将爆发,行业龙头亿华通距离宁德时代还有多远?

      本文系深潜atom第771篇原创作品 " 产业链上下游均不成熟 行业专家谨慎看待氢能 " 徐太良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近年来,电动汽车销量井喷,似乎已经完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其实电动车热潮之下,也有诸多企业关注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氢能。 比如,2024年初,丰田汽车与千代田达成合作,将大规模生产5兆瓦(1000方)PEM电解槽。无独有偶,近期福田汽车也对外表示,公司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合作研究重型车辆液氢储供关键技术项目,已有样车,正处于测试阶段。 与电动汽车产业类似,由于供应链完善、市场需求可观,中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涌现出亿华通、捷氢科技等企业。 在资本市场,投资者纷纷加码这些公司,试图提前押注到氢能时代的“宁德时代”。然而,氢能汽车商业化进展缓慢的现实,也不断消磨着投资者的耐心。 氢能优势明显,将“燃爆”万亿市场 之所以说氢能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是因为其拥有元素资源丰富、储能时间长、能量密度大等优势。 《氢能研究报告2022》显示,氢在世界上的占比高达75%左右,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基于直流电,直接电解地球上的水即可得到氢气,没有资源焦虑问题。使用的时候,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排放污染气体,异常干净。 图源:泽平宏观 此外,从能量的维度来看,氢储能的能量密度可达140MJ/kg,是锂电池等电化学储能的100多倍。同时,氢气的热值达120MJ/kg,是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的3-4倍。基于此,无论是对比电动车还是燃油车,氢储能都有一定的优势。 正因为氢能源高度契合碳中和发展目标,并且相较诸多能源具备极强的比较优势,有关部门正大力推动氢能源产业行稳致远发展。 比如,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计划2025年,基本掌握氢能源产业链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可再生
      418评论
      举报
      氢能市场即将爆发,行业龙头亿华通距离宁德时代还有多远?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