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财经

玖铭远扬(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新媒体平台

IP属地:北京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31 17:30

      昔日巨头诺基亚“东山再起”,一年躺赚几千亿

      图片 “你敢信吗?人们都以为倒闭了的诺基亚,非但没有死,而且活得很快乐。不再卖手机的诺基亚,摇身一变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科技公司之一,一年躺赚几千亿。” 作者/凌凌柒 还记得那个“人手一部诺基亚”的年代吗? 虽然当年的巨无霸轰然倒下,但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逃离诺基亚的掌控,它像如来的大手一样,紧紧罩住了孙悟空。从诺基亚时代跨越到苹果时代,现如今果粉遍布天下,可你知道吗,就连苹果公司也要每年乖乖上交1亿欧元给诺基亚。 这是怎么回事?诺基亚是如何做到起死回生还能躺赢的?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诺基亚那振奋人心的翻身史。 01 一代传奇诺基亚 对于巅峰时期的诺基亚到底有多辉煌,7080后们应该不陌生。诺基亚从1996年开始,连续15年保持手机销量全球第一。NOKIA 1100创下的2.5亿部的销量神话,至今无人打破。 我们熟悉的2G时代手机大佬诺基亚,其实并不是靠手机业务起家的。早在1865年,芬兰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在河边开了个木浆工厂,生意做的顺风顺水。听说隔壁村有个叫米其林的老板,同样在河边开个工厂卖橡胶,赚的更多。于是,老艾也搞了个橡胶厂,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两个工厂合并,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因为依傍在诺基亚河边,于是起名诺基亚,这个名字一用就是几百年。 诺基亚业务越做越大,横跨化工、造纸、电缆、天然气、石油、军事等领域,是真正的富可敌国。后来,在无线电刚起步的时候,倒腾木浆和橡胶的诺基亚开始涉足无线通讯这一高精尖领域,并且还创造了一代神话,塑造了一个通讯帝国。 诺基亚在最疯狂的时候,全球每卖出2部手机,就有1部是诺基亚。但当诺基亚如日中天的时候,危险正悄然来袭。在大洋彼岸,有两件大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诺基亚的命运。 哪两件大事呢? 一件是一家名叫苹果的公司,开发了一款iOS移动操作系统,一件是名不见经传的安卓系统,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买到了谷歌那里。就是这根本没被
      223评论
      举报
      昔日巨头诺基亚“东山再起”,一年躺赚几千亿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30

      手机行业开启“战国时代”

      图片 “盘活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费,而购买手机成为个人存款的主要流向之一。然而,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消费市场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作者/Everest Mu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销量在2022年急剧下滑,并达到近十年来销量的历史最低点,约为2.55亿部,第一次跌破3亿部。 图片 01 五大原因 手机销量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五大原因: 1、2022年受到疫情冲击,大家手里都没钱 疫情对于国民经济的打击是极其明显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大家的钱袋子都瘪了”。连续三年疫情,让大家的收入损失达到极限,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也接近极限。 大家多数都没钱了,对于手机的更新换代就不那么积极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家买新手机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但是修手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以前一旦手机出现碎屏、电池续航崩塌等问题,直接就换新的了。现在,修一修继续用。 2、手机的性能达到了瓶颈期,性能渐渐过剩 首先是CPU性能过剩。近几年,从华为上次发布被美国制裁后的最后一代麒麟芯片——麒麟990开始,大家明显感到手机的CPU其实已经开始过剩了。几年前发布的麒麟990、骁龙870性能也足够大多数人日常使用。除了一些重度的游戏玩家和追求极限性能的高端游戏爱好者,多数人的日常使用其实根本用不到最新版本的芯片——苹果A16、骁龙8gen2和天玑9200的性能。 其次是拍照性能接近极限。2022年年底前,VIVO发布了其新款X90系列影像旗舰。其中X90/90Pro+史无前例地采用了1英寸的索尼IMAX989主摄传感器。随后,小米也发布了采用该传感器新一代手机——小米13Pro。相比近些年的几代主流型号:IMAX600(1/1.73英寸)、IMAX700/707(1/1.28英寸)、IMAX766(V)(1/1.56英寸)、S5KGN2(1/1.12英寸)、IMAX800(
      104评论
      举报
      手机行业开启“战国时代”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28

      恒大债务重组 7000多亿负债如何解决

      “过去两年,最寝食难安的一波人就是恒大债主。三年前,恒大的首次暴雷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紧接着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炸出来,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无论是被恒大拖欠了债务,还是被拖欠了房子,大家都过得提心吊胆。如今重组方案来了,翘首期盼的债主们能松口气吗?” 作者/木木 恒大的债务重组终于有新动静了,这份长达201页、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房地产企业重组方案,终于让公众窥到了恒大债务危机迷雾的些许真相。 方案中提到,集团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已不是流动性危机,而是资不抵债。这个债务窟窿究竟有多大?来看一组数据。 恒大债务合计7537亿元,其中有息债务约为人民币5584亿元。境外债务总额约1407亿元人民币,境内债务总额约为6130亿元人民币。在1407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债务中,有息负债约为1402.84亿人民币,或有债务4.09亿元人民币。 境内债务逾期规模较大,于2022年12月31日境内有息负债逾期金额达到约2084亿元,境内商业承兑汇票逾期金额达到约3263亿元,境内或有债务逾期金额达到约1573亿元。 这还不算完,其中只有3113亿有息债务有担保物。 看到这,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事实比想象中更糟。这哪里是企业债务,简直是宇宙级黑洞! 01 理不清的烂尾楼 救不动的恒驰车 比恒大债主更焦头烂额的,是它的烂尾楼业主。 2022年,恒大交付约30.1万套,截至2023年2月末,完成保交楼任务交付42.1万套、4882万平米建筑面积(“建筑面积”)的任务,涉及515个项目,但仍是“九牛一毛”。 恒大作出的承诺是未来三年,把“保交楼”作为核心任务,努力保持“复工复产”维持有序运营。实现这个目标,可不是光有决心就完了,玩转现在的这波烂尾楼,需要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恒大在方案中透露,要维持“复工复产”,预计需要额外2500亿元至3000亿元融资。期间现有项目的无杠杆自由现金流将主要用于偿还续建
      316评论
      举报
      恒大债务重组 7000多亿负债如何解决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26

      三次冲击IPO 有资本加持下的易点云依然隐忧重重

      图片 易点云又一次提交赴港上市申请!这已是该企业继2022年2月28日、9月9日两次递表港交所后的第三次出击,谁能想到,这家备受瞩目的行业独角兽在8年前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二手电脑租赁商。 作者/木木 作为行业内头部品牌,易点云颇受资本青睐。资料显示,在易点云持股构成中,源码资本占21.88%,经纬中国持股13.91%,顺为11.11%,考拉基金持股10.4%,GIC持股8.49%,洪泰持股4.42%。众多业界大佬参与,加上中金公司作为独家保荐人,易点云似乎对此次冲击颇具信心。 相比资本的认可,业界对其却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它潜力无限,看衰者批评其“玩弄噱头”,真实的易点云究竟是怎样一家公司? 01 看准市场二手商 变身独角兽// 80后清华学霸纪鹏程完全不符合人们对这一群体“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刻板印象,也许是清华所在的“宇宙中心五道口”离著名的中关村不算远,让他更早嗅到了商机。纪鹏程观察到,不少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自己购置全新IT设备成本高,利用效率低,会无形中造成自产损耗以及设备折旧率的上升,而租赁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还在大学期间,他就做起了电脑租赁生意。 2014年易点云诞生,算上在校时的经验,纪鹏程在行业内的沉淀已有10多年。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斌也是一位清华学霸,他毕业后以研究员身份进入IBM,此后分别在人人网担任高级商业分析师,安邦保险集团任大数据中心总监。2015年张斌正式加入易点云,成为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 两位学霸打出“聪明老板,先用易点云”的口号,早期业务主要是从电脑品牌商那里购买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显示器等,然后再以按月收取租金的方式,将这些设备出租给企业,为赢得更多客户,易点云提出可以先使用后付费,这样一来这些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的先期成本大大降低。 纪鹏程不仅早早嗅到商机,还赶上了好时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沉重的固定资产配置模
      1883
      举报
      三次冲击IPO 有资本加持下的易点云依然隐忧重重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24

      百年瑞信危机 银行业再出“黑天鹅”

      图片 “从硅谷银行到瑞信集团,至少表面上看,还没真正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共性,当然是件好事儿。各家的救助政策如此迅速高效,是金融风险防范网的升级,还是早有预料?” 作者/芳华 美国硅谷银行光速倒闭事件刚“消停”,有着近167年历史的全球银行业巨头瑞信集团又在全球金融圈扔了一枚炸弹。 这枚炸弹是从当地时间3月14日开始“引爆”的。3月14日,瑞信官网发布年度报告称,其在2022财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表示未能在财务报表中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并正在采取补救措施。 此前瑞信发布的年报显示,2022年全年集团的税前损失为32.58亿瑞郎,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72.93亿瑞郎。 72.93亿瑞郎,可谓创下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 更令人沮丧的是,瑞信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态说,他们不准备施以援手,原因是他们已经持有瑞信集团9.9%的股权,再买就超过10%,超过了监管和法规的限制。 直到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信将被瑞银集团(下称“瑞银”)收购。这意味着,有着近167年独立经营的瑞信宣告终结。 这笔交易也因为涉及瑞士金融业两大支柱,成为了2008年以来欧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一桩银行业收购案。 01 “不能倒”的瑞信倒了 瑞信集团成立于1856年,是一家经营个人、公司金融服务、银行产品及退休金、保险服务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的银行,管理的财富曾超过1.5万亿美元。曾多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 所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实就是“大而不能倒”的银行。之所以用“大而不能倒”来形容,是因为如果倒闭,必然引发金融领域的剧烈波动。 图片 过去一年多以来,“大而不能倒”的瑞信一直传言不断。 2022年10月,澳洲广播公司(ABC)旗下商业记者DavidTaylor根据可靠消
      271评论
      举报
      百年瑞信危机 银行业再出“黑天鹅”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22

      腾讯T13大佬黄希彤被裁?!裁员到底在裁哪些人?

      图片 “腾讯t13技术大佬黄希彤被曝遭裁员。黄希彤2005年入职腾讯,成为了腾讯首个Web前端专家,职级T13,到今年1月还是腾讯前端级别最高专家。根据其妻子在社交平台描述,年前已经离职,并强调‘不是退休,是被公司裁员毕业的。’” 作者/希仔 黄希彤,前端开发领域应该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大名。199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他做过钳工、木工,后从最腾讯基层员工做到QQ空间技术总监,经历了QQ空间最赚钱的时代,也让Qzone成为腾讯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这位让腾讯CTO张志东和腾讯总裁刘炽平认可的“技术大牛”,在自己47岁的这一年,被曝遭腾讯裁员,不禁引起行业内一片哗然。 而人们更多地在于思考职场有怎样的游戏规则。 01 黄希彤被裁的真实原因 黄希彤被裁员并不是单纯的年龄问题。根据其妻子的说法,他被裁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没有晋升到管理层 黄希彤在腾讯任职期间凭借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很快就升任了QQ空间的技术总监。但是由于当时腾讯的考核是评SABC四个等级的,一个部门有人得了S那就必须要有人得C,黄希彤不认可这样的考评制度,他觉得自己的团队在当时已经是顶级团队了,不可能出现C的情况。HR不同意这样,所以黄希彤也就不愿意继续当总监了。 如此看来,黄希彤可谓是一个靠谱的好领导,但是由于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考核评级制度,他也失去了管理岗位,并转向专业技术岗位。 你可以说他仗义执言,也可以说他错失良机。其实在大公司中,管理层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升职之后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2.没有做到向上管理 在大公司中,除了拥有专业的技能和能力外,向上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向上管理是指积极向上级汇报工作,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与上级协作推进工作进展等。如果一个员工不能很好地向上管理,那么他很可能被领导认为是不合格的员工。 据透露,黄希彤在腾讯内部时并没有表现出
      1,1633
      举报
      腾讯T13大佬黄希彤被裁?!裁员到底在裁哪些人?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22

      燃油车降价之战:买一送一背后的“生死较量”

      图片 新能源翻天覆地,燃油车奋力挣扎;降价大战烽烟弥漫,汽车市场风云再起。 作者/海安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传统汽车制造商们纷纷拿出实质性优惠以抢占市场份额。其中,东风汽车集团这个昔日的业界巨头竟祭出了“买一送一”的惊人优惠,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01 东风系汽车打骨折,买一送一// 最近,湖北省推出了“史上最强”政企购车补贴,补贴的钱来自政府和车企,补贴金额五五开。活动自3月1日至31日,东风系各品牌纷纷加入降价行列。 比如,指导价 21.19 万的雪铁龙 C6 共创版降价 9 万,直接掉到 12.19 万,要知道,这款车可是和凯美瑞、帕萨特并列的 B 级轿车。进口版雪铁龙C6曾一度卖到五六十万的高价,是妥妥的豪华车!此外,东风雪铁龙C3-XR原价11.34万元,在补贴后售价不足6万元,相当于直接打五折。 图片 东风集团旗下的东风风神、东风标致、东风富康等一堆品牌,也全在降价大甩卖。动辄数万元的补贴,一时之间,湖北各大4S店都要被前来买车的人挤爆了。据说,很多人涌进湖北4S店不试驾、不砍价,上来就是排队交钱,5分钟光速提车。过去一个月在全国卖不到60辆的C6,如今卖爆了数万辆。 东风汽车“自杀式降价”,或许与其长期疲软的销量不无关系。在过去几年,东风汽车的销量一直在走下坡路。从2015年至2020年,东风雪铁龙销量分别为24.89万辆、15.2万辆、11.7万辆、5.1万辆以及2万辆。2022年,东风总产量246.07万辆,同比下降11.61%,销量排名从行业第二滑落至行业第六。与此同时,东风集团2022年新能源渗透率约为15%,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即使到了今年,东风销量仍旧不乐观。数据显示,到了2023年,东风依旧在下滑,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东风汽车
      4,192评论
      举报
      燃油车降价之战:买一送一背后的“生死较量”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20

      本来生活:一群媒体大佬的“不务正业”

      图片 “生鲜电商,曾被公认为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然而商场堪比战场,随着一波波倒下,一波波来袭,生鲜电商的生意貌似没那么简单。历经11年大浪淘沙,最终仍然屹立不倒的本来生活,且靠实力迎来发展新契机。” 作者/凌凌柒 从2005年第一家生鲜电商平台易果网的出现,一大批的创业者纷纷下场布局,投资人们也是对这一领域寄予厚望,拿出真金白银鼎力支持。毕竟,这些善于发现机会的投资者们可不想错过风口。 然而,从2005年到2023年,这近20年的时间里,却没有像家电电商一样出现行业巨头,显然互联网对于生鲜生意的加成,并没有如这些创业者和投资者们所愿。 三年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反倒让生鲜电商摆脱了烧钱模式,用户的重度依赖让生鲜电商喜迎第二春。 随后生鲜电商迎来巨头加持,各家纷纷抢夺难得的发展先机。在厮杀中,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率先突围,每日优鲜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走上了上市之路。但是后续关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连续亏损的消息频出,最后,每日优鲜由于资金压力破产清算,给行业蒙上了阴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十年且连续实现4年盈利的本来生活,却彰显出了巨大的后发优势。那么,本来生活是走了怎样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后续的路又要如何走?本来生活有望IPO吗? 01 媒体基因 要做一颗会讲故事的橙子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褚橙,它是由昔日的烟草大王褚时健在75岁时开始种植的。当时褚时健在云南哀牢山包了山林种植冰糖橙,历经10年,85岁开卖,一卖便大火,成为人尽皆知的“励志橙”。在没有任何广告投入的情况下,1000多吨褚橙被销售一空。 图片 但是鲜少人知道,褚橙的背后关键推手就是本来生活。 褚橙能走红,与这支团队的互联网以及媒体基因息息相关。本来生活的创始人喻华峰曾经先后供职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网易等传媒平台。2012年,喻华峰带领十多位来自国内外大型网络公司、报业集团、国际零售连锁机构的中
      4,4392
      举报
      本来生活:一群媒体大佬的“不务正业”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17

      “分红”公司有何绝技

      图片 2023年的投资市场可谓各色花朵次第开。69家上市公司公布2022年度分红预案,拟合计派现290.37亿元。快来看看这些分红公司有哪些特点? 作者/月光倾城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A股市场已有10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其中,有69家公布分红预案,涉及派现的有68家,含送转的有13家,拟合计派发现金股利达290.37亿元。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下这些对股民们颇为大方的公司都身怀何种绝技。 01 宁德时代、平安银行、中兴通讯等8家公司拟派发现金股利均超10亿元// 在分红第一梯队的都是大佬。 图片 “电池王”——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坊间被称为宁王,这样的分红手笔确实也配得上王的封号! 宁德时代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企业实现营收3285.94亿元,同比增长152.0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07.29亿元,同比增长92.89%。同时,宁德时代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25.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61.55亿元;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8股。 众所周知,宁德时代凭借向新能源车企卖动力电池而发家。2022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跨越3000亿大关,根本原因就在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电池销售的同步高扬,电池撑起的是宁王半壁江山。新能源界一个普遍看法是,电动车价格是由电池决定的,电池占到电动车成本的30%,也就说一台10万的车电池就值3万。尽管汽车降价,但电池价格坚挺。过去五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的平均毛利率为26%,高峰时甚至高达35%,远远高于行业同期水平,这和产品本身好自然是分不开的。如今,除了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也在不断研发新技术,进入新领域,比如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比如往业界鄙视链顶端走——进入矿产领域,毕竟业界都认为“卖车的不如卖电池的,卖电池的比不上挖矿的”。 当然,要说宁王是如何成为宁王的,自然不是卖电池这么
      3673
      举报
      “分红”公司有何绝技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03-16

      硅谷的“低谷”

      图片 “当前,风投机构与科创企业的困境进一步传导至硅谷银行,即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使得硅谷银行、风投机构、科创企业三者在利益上被深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作者/芳华 外媒消息称,当地时间3月9日,硅谷银行为了弥补迅速下降的客户存款,不得不亏本出售投资组合中价值17.5亿美元的部分证券,并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该举被华尔街视为恐慌性的资产抛售和对股权的猛烈稀释。恐慌情绪笼罩了华尔街,也引发了整个银行股的整体震荡,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跌2.05%,标普500指数跌1.85%,道指跌1.66%;标普500银行指数暴跌近6%,创下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 3月10日,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的一份声明,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当日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 据新闻网站San José Spotlight报道,3月13日,硅谷银行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分行门前,近50人排着长队取款。其中一些人还拿来露营椅,坐着等候。 然后,美团等中国公司纷纷发声表示,硅谷银行的危机不会影响到自身。连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都发微博称:“我们从来没有在硅谷银行开过户,从来没有存过款。谢谢大家的关心!” 于是,一个位于太平洋另一端的极具地域特色的银行的一举一动被无限放大了。 在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发生以来的短短几天里,各大媒体和各路专业人士们几乎扒光了它所有的“底裤”。 我们也从中发现两个有意思的细节。 一方面是各年份的财报和资产负债表显示,过去40年以来,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加州房地产危机,还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硅谷银行都一路打怪渡劫,并保持经营持续稳健。甚至在宣布破产的前三天,还登上了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 另一方面是硅谷银行的首席行政官JosephGentile,曾在2007年之前,担任过雷曼兄弟的CFO(首席财务官)。公开资料显
      298评论
      举报
      硅谷的“低谷”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