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智车

数据为尺度解析新能源-汽车

IP属地:未知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9-18 11:30

      市场营销仅5人的小赢科技: 半年大赚8亿,坏账率攀升

      1999年,中国互联网掀起了第一波创业大潮。唐越也是这波浪潮中的一份子,只不过比起马云、李彦宏、周磊、张朝阳,唐越这个名字略显生疏。   华尔街摸爬滚打7年的唐越,与团队共同创立艺龙网,这个平台在后来很长时间内都是携程重要对手。   2006年,把艺龙成功带上市的唐越辞去CEO,安心当起了投资人。然而8年后,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他再次涉水,创立了如今的小赢科技。   P2P鼎盛时期,小赢科技并不算头部,却在行业出清的震荡中存活了下来,时至今日,唐越依然拥有91.5%的投票权,牢牢掌控着公司。   今年上半年,小赢科技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并且增速都是两位数。   成交下滑无碍赚钱   小赢科技可能是目前为数不多能保持营收利润双双增长的助贷平台。   下行周期,活跃借款人的风险意识偏向保守,风险承受能力也会下滑,这个大前提下,小赢的借款人从147万增加到164万,增加了11%。   今年二季度,小赢科技营收13.7亿元,同比增长12.5%。从2022年四季度至今,小赢都保持了营收的两位数增长。     净利润的表现更加亮眼,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13.4%。小赢的营收不到信也科技的一半,净利润却达到了后者的四分之三。对比其他平台,维信金科、乐信、信也科技、嘉银科技、宜人智科净利润分别下滑了60.2%、53.2%、15.6%、15.7%、6.1%。足以见得,小赢科技的净利润表现非常突出。   净利润的突出表现,助推小赢的净利润率达到30.3%,这是2019年行业出清以来的新高。基本可以论定,小赢呈现了逆周期的增长表现。     借款人增加是符合当前周期特点的,同时,借款规模下降也符合这个周期的特色。二季度,小赢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为227
      9评论
      举报
      市场营销仅5人的小赢科技: 半年大赚8亿,坏账率攀升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9-09

      新势力“七姐妹”,二季度抢下1275亿

              蔚来、理想、小鹏、零跑、极氪、赛力斯(主要指问界,为方便理解,文中统称赛力斯)、小米,这是目前已经上市的7家新势力车企,我们暂且叫 “新势力七姐妹”。   随着蔚来发布二季度业绩,“七姐妹”的财报已经相继披露完毕。   其实早在7月披露完6月销量时,这七家车企的业绩就已经有了大致的预期。但详细的数据披露后,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各家车企的细节。   现阶段七家车企的发展如何?   集体增长,阶段分化   新势力整体处于增长,但增长的阶段不同。   二季度,7家车企总营收达到1275亿,同比增长了104%,激烈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七姐妹”竞争力非常强。   7家车企都保持了销量和营收的增长。由于去年问界系列在二季度销量低迷,因此成为今年二季度销量增速最快的车企,增长271%。蔚来、极氪也都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增速最慢的是理想和小鹏。理想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销量已经达到8.65万台,基数较大;同时在今年一季度MEGA车型遭遇滑铁卢。小鹏则主要是因为销量低迷。   按照销量规模,理想和赛力斯是第一梯队,蔚来和极氪是第二梯队,小鹏、零跑、小米是第三梯队。   二季度,理想销量最高,是唯一销量过10万的车企,赛力斯与之相差不大,销量接近10万。蔚来、零跑、极氪的销量都超过了5万台,小鹏和小米则销量较低。小米刚刚启动交付,目前销量提升主要受限于产能。小鹏的低价车型将在三季度推出,因此这个梯队未来几年内很可能会出现巨大改变。     营收通常是跟随销量水涨船高,不过还有一个关键变量——价格。目前的产品布局,蔚来、理想、极氪、问界的价格段位较高,主力车型都在20万以上。小鹏、小米的定价居中,其中小鹏车型分布广泛,小米最高价车型
      6,8381
      举报
      新势力“七姐妹”,二季度抢下1275亿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9-06

      消费理念变天!“觅爱车”开启汽车交易智能询价时代

            《金钱心理学》作者摩根·豪泽尔曾在文章中提到,大部分消费者都有能力分辨商家是不是在扯淡,诚实是建立信任的好方法。即使告诉消费者自己的错误也能赢得信任。   直到今天,商业世界才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总产值高达11万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越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第一支柱。今年,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期待跃然纸上。   年初,两会定调今年为消费促进年,大力推动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8月,商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汽车以旧换新标准。着力推动汽车消费市场繁荣。   在消费市场迫切需要提振的环境下,汽车消费市场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但现阶段,汽车消费似乎被无形的环节阻挡,有着明显的效率问题。8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2%,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究其根本,供给端生产力提升固然是重要原因,交易环节堵塞也是无法回避的症结。这也是开头所说的“诚实”与“信任”。年轻消费者的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现有的模式却没有服务好市场。   经销商与车主的博弈   经销商、消费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壁垒,这是阻碍交易效率的关键。   先看需求端。购车和换车的主力群体已经迁移到年轻群体,在他们身上,消费理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回归理性。年轻消费群体摒弃掉了虚假的消费升级,更加追求性价比。多数人的风险偏好趋向谨慎,不会为了品牌而过度透支自己的消费能力,给消费者让利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其次,信息对称。主力消费群体对互联网的玩法已经非常熟悉,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能轻松获得汽车配置、性能、评价等信息,依靠信息不对称做生意行不通。   第三,基于信任感消
      94评论
      举报
      消费理念变天!“觅爱车”开启汽车交易智能询价时代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9-04

      8月新能源车企:密集发车,抱紧华为,狂卷销量

          在MONA M03上市发布会上,何小鹏又制造了一次焦虑。“未来十年主流车企仅剩七家”。   8月是半年报的披露周期,销量之外,财务状况成为舆论关注的又一个焦点。   小米披露汽车业务业绩,每辆车亏损6万话题登上热搜;月末,面对“蔚来宣布破产”的谣言,蔚来直接宣布报警。谣言之所以找上蔚来,是因为2018年至2023年,蔚来已经亏了恐怖的729亿。   在一如既往卷销量的同时,车企经营可持续性也是重中之重。剩下来,才能考虑跻身主流的可能性。   销量继续攀升   政策依然在为新能源市场添柴加薪。   8月16日,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对符合规定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提高至2万元。   官方表示,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鼓励措施助推了新能源车企整体销量持续攀升。   经历了7月的相对平淡后,8月车企销量再度爬坡。截至目前,共有12家车企,22个品牌公布了销量数据。车企中,只有埃安、哪吒、长城同比出现了销量下滑。环比也只有4家下滑,其中还包括了上个月创历史新高的理想。22个品牌中,15个品牌环比出现增长。     22个品牌的平均销量为31030台,比7月增加了2206台。中位数为16026台,比7月增加2626台。整体上说,8月比7月的销量表现有很大提升。   相比于7月,车企的门槛又有一定提升,面对更加残酷的竞争,厂商不会停下内卷的脚步。7月末,围绕新能源周销量榜,不少车企表达了反对,但这并不能阻碍理想发布周销榜。这个市场就是逆水行舟。以哪吒汽车为例,由于最近三个月哪吒几乎原地踏步,在12家厂商中,已
      263评论
      举报
      8月新能源车企:密集发车,抱紧华为,狂卷销量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8-28

      杀熟阴影下的携程,净利润暴涨507%

              梁建章的微博,从2022年5月起,就几乎没有再提及过携程。   可即便如此,依然不耽误携程大赚特赚。二季度,携程净利润39亿元,同比暴涨507%。   中概股中,除了拼多多,恐怕就数携程最为强势。   风口上的携程   在线旅游的业绩增长并不让人意外,这个趋势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去年四个季度,携程都是翻番式增长。这与前一年的特殊情况有关。原本,在线旅游短暂报复式的增长后,会经历一段冷却期,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消费市场发展态势不算好,但在线旅游似乎没有受到影响。   二季度,携程营收127.9亿元,同比增长14%,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27.5亿元。对比2019年同期,携程增长了47%。在业绩大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     股东应占溢利38亿元,同比增长507%,上半年,携程净赚了超过81亿,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82%,三个季度的利润总额很可能会超过去年全年。由于三季度正值暑期,是旅游旺季,大概率会有创历史新高的表现。   利润表现强势,携程的现金极度充盈。截至季度末,其现金及等价物等约990亿元,一个季度增加了171亿。   摩根士丹利报告称,预计第三季利润以按年及按季比较均有所上升,维持对携程“增持”评级及目标价59美元。瑞银维持对携程“买入”评级及目标价70美元。可见都对携程保持了乐观的预期。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老牌互联网公司,在25年的发展后,能够保持两位数增长,并不是自身业务有新的创新点,而是行业β使然。   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出游27.25亿人次,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同比增长19%。不只是携程,同程上半年营收81亿,同比增
      164评论
      举报
      杀熟阴影下的携程,净利润暴涨507%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8-27

      四大万亿电商平台:一边焦虑,一边增长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现阶段能做到营收增长86%,利润增长144%,都是恐怖至极的存在。   但发生在拼多多身上,却出现了股价大跌28.5%的情形。   这可能就是电商平台的最真实写照。   2023年,随着快手的加入,中国电商市场已经有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5个GMV超过万亿的平台。   这个市场,像是老王隔壁家的柜子,阿杜的车底,太过拥挤。   稳健的基本盘   根据此前的报道,阿里中国零售GMV在8万亿左右,占有四成市场;拼多多4万亿,京东3万亿,抖音电商2.6万亿,快手约1.2万亿。由于抖音未上市,本文只讨论另外四家上市公司。整体而言,头部四家平台都保持着增长。   四家平台,在营收这项指标上,过去8个季度,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出现过下滑。这里面,阿里和京东的确是备受冲击的平台,京东的失速问题比较明显,以年为单位的营收增速连续下滑,今年二季度,京东的营收增速将至1.2%,四家平台中最低。     经过一年的努力,阿里的增长有所恢复,2023年的增速为8%,已经比前一年有明显改善,二季度,阿里营收增长4%。但阿里的增长主要不是因为淘天,而是海外业务、菜鸟和本地生活,中国区业务反而下滑了1%。   与之相比,年轻平台拼多多和快手增速显著。拼多多是增速最快的企业,主要得益于Temu在全球市场的成功,二季度,拼多多营收970.5亿,同比增长86%,是增速最快的平台。只看电商,拼多多本季度与淘天的差距还有460亿,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快手的增长惯性还在延续,本季度营收310亿,增速虽然在下滑,但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   现如今,电商平台早已脱离了规模获客、不顾利润的阶段。因此,万亿GMV平台稳定
      224评论
      举报
      四大万亿电商平台:一边焦虑,一边增长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8-24

      B站“穷哥们儿”,秒杀微博“粉丝”

            6月,微博日活用户数2.56亿。二季度,B站日活用户1.02亿,不到微博的一半。   可反映到业绩上,微博二季度营收32亿,B站为61亿,几乎倒了过来。   在商业价值上,微博的数亿用户,被B站“穷哥们儿”秒杀。   快手>B站>知乎>微博   挖掘存量用户价值,已经是微博这类老平台最好的办法。   发展多年,微博的活跃用户量已经有见顶的趋势,6月,月活用户数5.83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00万;日活2.56亿,减少约200万。     与之相比,年轻人居多的B站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二季度,B站日活1.023亿,同比增长6%;月活3.36亿,去年同期3.24亿。更为重要的是,B站用户使用时长也在增加。二季度用户每天平均使用时长99分钟,去年同期为94分钟。     这就导致,即便B站用户被打上“钱少、事多”的标签,可实际上用户价值并不低。众多社交平台中,微博反而是商业价值最低的平台。   目前能够得到确切用户数据的只有快手、B站、微博、知乎四家,根据日活用户量和营收数据测算,B站每位活跃用户贡献60元营收,快手则高达78元,而微博只有12元。   知乎没有公布日活用户数据,根据月活用户量测算,每位用户贡献11.6元,考虑到月活量普遍高于日活,知乎用户的贡献大概率也超过微博。     也就是说,虽然很早就是社交平台的第二梯队,但是微博空有用户而无法放大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无法提升,微博的营收增长非常迟缓。随着活跃用户出现了流失,微博的收入也相应承受压力。二季度微博总营收32亿,同比基本持平,目前微博单季度营收水平与2018、19年相差不多,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与其他
      701评论
      举报
      B站“穷哥们儿”,秒杀微博“粉丝”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8-22

      信也科技逾期率持续走高,助贷避风港还能维持多久?

              半年报中,信也科技透露,2018年以来已经向股东回报6.6亿美元。   截至一季度末,信也科技四位创始人顾少丰、张俊、胡宏辉、李铁铮,合计持有普通股46.8%。   按照这样的比例推算,四大创始人在6年间分得了约22亿元。   即便宏观环境变动,助贷仍然是稳定赚钱的“避风港”。   稳定现金牛   最近几年,信也科技已经处于非常平稳的发展状态。   营收已经处于平缓状态,二季度净收入31.7亿,同比增长3%,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信也科技的营收已经基本维持在30亿元左右,最近四个季度,信也科技的营收增速将至个位数,增速趋于平缓。     国内业务放缓是很重要的原因。根据推算,二季度,信也科技的国内业务营收26亿,占了82%,同时,国内独立借款人数量为180万,同比下降了21.7%。最近几个季度始终处于下滑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信也科技国内业务非常依赖重复借款人,也就是老客户。二季度,重复个人借款人交易量为405亿元,占到总交易额的87%。   由于信也科技的业务模式已经非常成熟,盈利模式也就清晰且平稳。二季度,信也科技净利润为5.5亿元,同比略微下滑6.6%。最近几个季度,虽然信也科技的净利润一直在下滑,但始终保持着单季度净赚超过5亿的状态。     由于业务利润保持稳定,并且不需要继续投入以扩大规模,因此信也科技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分红,并且还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回购。截至2024年6月30日,信也科技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回购3.37亿美元的股份。其中,今年上半年投入约5680万美元回购。   与此同时,信也科技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会分红,目前累计分红金额达到6.62亿美元。得
      295评论
      举报
      信也科技逾期率持续走高,助贷避风港还能维持多久?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8-17

      单季净赚百亿,京东对“618”动刀

            在最新的二季报公告里,京东出现了一个较为反常的现象,通篇没有提及“618”这个关键词。哪怕在财报会上,618也被一句话带过。   回溯京东此前的二季报,618都未曾缺席。在外部,即便不唱主角的阿里巴巴,也在财报中提及了618。   这里只有两个解释,要么618真的差到没有亮点,要么就是618的重要性在下降。   低价策略的成与败   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京东一直保持着增长,未曾出现过下滑,即便再不济,总能够找到一些亮点。   本季度,京东收入2914亿元,同比微增1.2%。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京东的增速就掉至个位数,至今已经连续7个季度未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然,京东面临着增长失速的问题。本季度的增速是单季度的新低,这对于京东来说不是个很好的表现。2022年底,京东开始低价策略,上线“百亿补贴”,打出“天天低价”口号,经过了一年半,京东没有止住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势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京东的表现差,一方面,京东未曾出现过营收下滑局面,在行业新出现3个万亿GMV平台的大背景下,这实属难得。另一方面,京东未曾像阿里那样损失利润来换取规模。   同期的阿里,本季度净利润244亿,同比下滑29%,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大幅度下滑。与之相比,京东本季度净利润126亿,同比大幅增长92%。这是京东首次单季度利润破百亿,创下了历史新高。     利润的改善很大程度为京东的经营提供了稳健性。二季度京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7亿,同比增长9%。自由现金流495.6亿,同比增长11%。截至期末,京东现金及等价物等为2095亿,比年初又增加了118亿。   理论上来说,低价策略往往是营收增长、利润下滑,但京东正好相反。CEO许冉解释为,
      320评论
      举报
      单季净赚百亿,京东对“618”动刀
    • 数读智车数读智车
      ·08-14

      卷入油罐车事件的金龙鱼,二季度净利润大涨92%

          今年315前期,职业打假人王海举报“五常大米”造假,把金龙鱼推上风口浪尖。   二季度,金龙鱼归属净利润2.15亿,同比大涨92%。   7月上旬,新京报曝光“煤油混装”事件。随后,金龙鱼卷入其中,虽然多次做出回应,但股价跌出了上市以来的新低。   在7月下旬,“2024中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中,金龙鱼以1245.42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第一。   看起来,一系列负面事件并没有给金龙鱼带来太多困扰。   营收连续三季度下滑   真正能给金龙鱼带来实质性影响的恐怕只有周期性的宏观环境。   上半年,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1095亿元,同比下滑7.8%。其中,二季度金龙鱼营收522亿,同比下滑9.5%,这是金龙鱼连续第三个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对于业绩下滑,主要是产品价格下跌。而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金龙鱼解释为内需动力和信心面临分化和挑战,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说人话就是需求疲软,竞争加剧,给金龙鱼带来了挑战。   营收下滑叠加采购及付款节奏变化,导致金龙鱼经营现金流净额16亿,同比大幅下滑84.8%。现金及等价物203亿,比期初减少了51亿元。为了应对,金龙鱼减少了理财等投资支出,增加了对借款的归还,导致投资与筹资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了较大波动。   金龙鱼是一个明显的高收入、高成本、低利润行业,在年收入高达2500亿的盘子下,净利润却只有不足30亿。上半年,1095亿的营收,营业成本则高达1041亿,这种情况下,利润表现通常很难控制,因此,一方面,金龙鱼的利润波动幅度巨大,经常出现利润的大涨大跌;另一方面,很难通过费用控制稳定实现利润增长。     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利润改善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下游生猪养殖行业利润改善
      208评论
      举报
      卷入油罐车事件的金龙鱼,二季度净利润大涨92%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