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瑾财经

分析、有趣、见解!

IP属地:未知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7 23:31

      郑州银行业绩波动,多笔大额贷款难追回,孙海刚代为履职行长超期

      作为全国首家“A+H”上市城商行,扎根中原腹地的郑州银行(06196.HK、002936.SZ)曾是市场上颇受青睐的“黑马”之一。打造“百年老店”和全国标杆银行的口号,足以窥见郑州银行力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野心。 但正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州银行向业界交出的答卷却并不尽如人意。不仅业绩出现明显回退,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呈下滑趋势,代为履职超期、分红屈指可数、贷款问题频发也使该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 如今的郑州银行,仿佛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苦旅。 一、业绩波动明显,风险管控有待优化 贝多财经通过整理郑州银行的经营业绩得知,该行的总收入由2018年的111.5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51.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24%。虽然增速并不显著,但该行的营收整体仍呈稳中有增态势。 而在利润端,郑州银行2018年至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0.59亿元、32.85亿元、31.68亿元、32.26亿元和24.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53%、7.40%、-3.58%、1.85%和-24.92%,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2023年前三季度,郑州银行实现收入104.78亿元,同比下降10.62%;归母净利润27.51亿元,同比下降19.18%;扣非后净利润27.12亿元,同比下降18.82%。营利的双位数下降,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垫底。 对于净利润下滑,郑州银行曾在2022年年报中解释称,是因面对区域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行业下行,该行持续加强风险的前瞻管控,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制定风险化解处置方案,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截至2018年、2019年、2021年和2022年末,郑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47%、2.37%、2.08%、1.85%和1.88%,不良贷款率持续改善,而在2022年略有抬头。 随着规模的增长,郑州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
      70评论
      举报
      郑州银行业绩波动,多笔大额贷款难追回,孙海刚代为履职行长超期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7 22:57

      品钛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涉资2.12亿元:仍有1.3亿元股权被冻结

      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品钛的经营处境可能变的越来愈发艰难。近期,其在国内运营的关联主体品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品钛(赣州)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了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涉及标的约2.12亿元,执行法院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据了解,该合同纠纷案原告为银川兴银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被告为品钛(赣州)科技有限公司、品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第三人华钛(宁夏)企业咨询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虎讯APP注意到,去年6月,品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品钛(赣州)科技有限公司均更换了法人和监事,法人由陈超变更为白玉新,监事由熊辉来新增为窦炳昌。 目前,品钛(赣州)科技有限公司因存在被执行人情况,品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被冻结涉资1.34亿元,冻结起止日期为2023年7月7日至2026年7月6日。 公开资料显示,品钛成立于2016年,其前身为积木集团旗下一业务部门,成立时旗下公司包括P2P平台积木盒子。2016年9月,品钛集团宣布,将旗下的积木盒子划分至积木集团。2020年2月,积木盒子宣布清退;2020年3月,品钛将旗下“赣州积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为“赣州爱信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积木集团划清界限。 据虎讯APP了解,赣州积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由信贷APP读秒钱包的运营方上海安趣盈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陈超于去年6月30日接替张立成为公司法人,监事为熊辉来。品钛官网显示,其为一家金融科技赋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为金融机构及商业机构提供零售金融解决方案,领域包括消费场景分期、个人信贷、小微企业信贷、财富管理、保险经纪等。 此前,曾有用户投诉,其在读秒钱包APP贷款,综合年化利率超36%。读秒钱包APP界面底部亦显示,“读秒”为PINTECT旗下智能信贷技术服务提供商,PINTECT即为品钛。 除了超过2亿元的被执行金额和股权冻结,品钛的业绩表现也并不理想。目前
      84评论
      举报
      品钛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涉资2.12亿元:仍有1.3亿元股权被冻结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7 13:55

      门店或进入负增长时代:库迪咖啡画出向下发展的抛物线?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复苏的同时,少不了一波倒春寒。 一如现在的咖啡赛道,春天,消费者户外运动增多,可是库迪的业绩多少有点倒春寒。 据第三方爬虫数据显示,截止3月17日,库迪开店结果跟踪说明: 3.11-3.17,库迪净增11家。累计闭店402家,相比上周,增加23家;此外非正常营业269家,相比上周,增加8家;连续2周的门店休息中64家;连续2周的闭店升级205家;合计269家;占历史所有开店数比3.9%;以上涉及门店合计671家,占历史所有开店数9.6%。 2月份,同样一份极海品牌监测统计的数据显示,在过去90天里,库迪咖啡新开门店476家,但关闭门店达826家。库迪方面称该数据不准确。 上面提及到了两份数据,因为库迪并非上市公司,官方也并未发布经过审核的权威数据,我们权且放在这里,数据上不做过多延伸。 但是从小红书上,库迪联营商的大面积吐槽再到短视频平台上网友的分享,以及笔者的个人观察来看,库迪确实是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下。 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风不起浪,如果库迪闭店数大于开店数,那么库迪或已走到了由盛转衰的临界点。 就库迪当前的舆论漩涡,我们试着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解读: 库迪:年少不知沉稳好 错把激进当成宝 研究库迪当下的舆论漩涡,咱们先扒一扒库迪的顶层战略,从战略层面找寻库迪经营上的问题 这个最大的顶层战略就在于——2025年1万家的三年万店计划。也就是说,库迪的目标是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万店规模。 这个目标有多难,我们对比下——麦当劳花了 33 年开到万店规模,星巴克开第一万家店是在舒尔茨接手后的 19 年。 可能有人说,现在时代变了,新消费火热,移动互联网普及等等。 可是时代再变,本质上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就好比生个孩子需要怀胎十月,不是说你找十个人,一个人分摊一个月。 别说,十个人,就是地球人一起努力,一个月的时间,也是生不出来孩子的。 生孩子这个事,跟人数多少还
      63评论
      举报
      门店或进入负增长时代:库迪咖啡画出向下发展的抛物线?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7 13:11

      携程的两板斧:梁建章的口嗨与孙洁的浅尝辄止

      2024年2月21日,携程发布了其2023年Q4及2023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乍一看,很亮眼。而且,携程把自己的高增长,和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做了强绑定,在各种传播中,虽然没把自己升格为晴雨表,但定位成了温度计。 其实,携程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工具属性的产品而已。但这个防御性的传播策略,应激得还是让人觉得心疼和可笑。 携程在强蹭去年一年旅游恢复的热潮和流量,试图去把这些热点和自己强绑定。淄博火了,哈尔滨火了,很多城市火了,能制造这种盛况的是短视频平台,是当地文旅部门。可以说,在制造“爆款”和“节日”方面,携程没有任何优势。短视频平台上,一堆半死不活的携程账号,就是最好的例证。 携程想接住短视频平台的旅游流量,但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务也成规模了,只能和快手联手,以小程序的形式入驻。 综合下来,携程整体没有什么特别厉害和有效的策略,但成绩单给人的印象却不错。 携程失去了直播和超级个体的风口 疫情期间,率先通过直播来寻找突围的,梁建章可以算最早的一批企业家。但梁建章的直播,更多的只是旅游产品的推介。当时,不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但今天回头去看,尤其是有了东方甄选这样的后起之秀,以及东方甄选孵化出的董宇辉这样的超级个体之后,在此二者的烛照之下,就会明显感觉到携程在直播方面缺乏长线的投入和坚持。 尤其是在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的小作文风波告一段落后,再去看,这件事最大的一个结果就是促成了董宇辉的有丝分裂,以及东方甄选文旅板块的独立。 而携程只是在梁建章播了一阵子之后,就交棒给了孙洁。此后,在没有业务上的具体跟进,更没有形成有建制的沉淀。而东方甄选,前期俞敏洪的参与,更像是去打头阵,摸清楚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具体的玩法和规则,然后俞敏洪不仅发动人脉来“哄抬”董宇辉的身价和层次,更是借助直播实现了企业的自救和转型。 两者一比较,携程的直播,几乎就是一锅饭夹生。我们之所以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
      142评论
      举报
      携程的两板斧:梁建章的口嗨与孙洁的浅尝辄止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6 14:34

      光大银行还缺一个“北极星指标”

      3月28日,光大银行将发布2023年财报,这一年跌跌撞撞。 高层变动上,三任前董事长落马、行长更是六年换五任;业绩上,新任掌舵人王志恒没能逆势创造奇迹,前三季度光大银行营收下降,仅以降低拨备的方式艰难实现归母净利润3%的小幅增长。 问题出在哪?或许应该回头看看光大银行的三大北极星指标。 光大银行的愿景是“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锚定对公综合 融资规模(FPA)、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和同业金融交易额(GMV) 三大北极星指标。 “北极星指标”也叫“唯一关键指标”,这个概念由肖恩·埃利斯在《增长黑客》中提出,是企业现阶段的关键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即在纷繁的产品世界里指引企业杀出重围的指标, “北极星指标”体系,就是把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翻译为数字化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记录、跟进、反馈、迭代,并倒逼形成一个具有反馈闭环的组织管理和运营体系。 这种管理指标很科学,三个“北极星指标”并行也适配了银行业务系统的复杂性,但这其中似有缺失——三个指标锚定的都是规模,没有一个锚定风险,光不得有舆论调侃其名称“光大”。 光大银行的风险指标并不乐观:三季度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508.33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61.59亿元;不良贷款率 1.35%,比上年末增加 0.10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5.65%,比上年末减少 12.28 个百分点。 营收下架、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王志恒该如何“光大”光大银行?其实同业已经给出答案。 以三季度业绩增长领衔股份行的浙商银行为例,其将经营方针总结为12个字:“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这12个字与光大银行的“北极星指标”虽然都是大方向上的辞藻,但也有不同——“北极星指标”更偏向于结果上的要求、记录、考核,而这12个字则更偏向于实现结果的过程和方法,而且更加重视风险因素的变化。 两家股份行的大方向孰优孰劣很难评价,但是
      63评论
      举报
      光大银行还缺一个“北极星指标”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6 13:50

      高端的九牧,拉胯的服务

      刚需的卫浴行业,从来不缺玩家。各大品牌高举高端旗帜,吹响消费升级号角,加速向智慧家庭场景扩张渗透时,服务体验的隐忧也在滋生。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从发展快车道进入存量调整,卫浴行业也加速洗牌,步入品牌集中化阶段。九牧、箭牌、东鹏、安华、帝王等一批本土卫浴品牌,逐渐发展为全国性品牌。 其中,九牧集团作为国内大型的卫浴洁具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连续13年蝉联行业第一。数据显示,九牧在全球拥有一万多家高端体验店,30多万个销售网点,卫浴行业销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在九牧不断注重产品设计和创新,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同时,其向外扩张所依赖的代理经销模式,却因渠道管理难度较大,逐渐显现出不少弊端。终端渠道被指存在假货、窜货严重,而售后服务也被消费者诟病。 在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九牧集团举办了一场九牧服务解决方案发布会暨用户体验官授牌仪式,主题即为“星服务 心承诺 新体验”。这似乎也预示着,一路狂奔的九牧集团开始慢下脚步,将注意力从市场份额转向了服务体验。 代理扩张遭反噬 福建南安被称为中国水暖之城,孕育了众多建材水暖卫浴品牌,最辉煌的时期,几乎覆盖全国80%的中国水暖行业终端销售。九牧集团便生于此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九牧集团成立,早年的厂口位于南安仑苍镇,最初靠煤矿喷淋除尘系统起家,后来逐步进入清洗五金件的生产。1993年,九牧开始生产家用水龙头,正式迈向卫浴品牌的道路,并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到了1996年,九牧进一步扩展产品线,开始生产花洒、马桶等卫浴产品,形成了整套完整的卫浴产品链。随着产品不断丰富且价格低廉,九牧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2006年,九牧自主研发陶瓷产品上市,技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随后,九牧不断扩大产品线,涵盖了五金龙头、整体淋浴、厨卫五金、卫生陶瓷、厨卫家具等多个品类。 在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九牧通过不断提升产
      56评论
      举报
      高端的九牧,拉胯的服务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6 13:03

      国货美妆出海:如何对抗国际巨头?

      作者 l 木森 “最近几年,国内美容化妆品的质量越来越好,已经超过很多国外品牌了。”长期从事化妆品代购的李女士说,“以前我都是从国外把产品代购到国内,现在很多外国客户也开始从我手里买国内品牌的化妆品。这种反向代购的需求越来越大。” 事实上,不仅是在代购领域,很多崛起后的国货美妆品牌已经开始通过电商、自营店、商超等渠道逐步走向国外。在营销层面,它们既“会玩”,又“敢玩”,不论是热点策划、新品研发还是市场反应,都体现出了“中国速度”。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出口金额为458亿元,同比增长22.8%;在这其中,东南亚和日韩是最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尤其是东南亚,2023年从中国进口的美妆产品暴增。 掘金东南亚是美妆创业者心中的“白月光”。 东南亚成第一目的地 纵观全球美妆行业欧美品牌始终占据优势地位,如雅诗兰黛、宝洁、兰蔻、香奈儿等等,皆是全球知名的大品牌。 但国货美妆品牌找到了一种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首先,亚洲人肤色偏黄,而欧美人肤色偏白,因此适用的粉底、眼影均有所不同。其次,欧美和亚洲地区在化妆习惯和流⾏趋势上也有很大区别,产品较难相互匹配。 而东南亚地区消费者与中国消费者有着天然的相似性,文化习惯也相近,为国货美妆出海东南亚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消费者年龄更为年轻,数据显示东南亚5.7亿总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0.2岁(2022年数据)。 而且政策层面也给予大力支持,2022年1月1日区域全⾯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多个东南亚国家对中国产品实行了关税优惠。比如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国30%的货物享有零关税的待遇,其他成员国则有65%的货物享受零关税。 相比欧美,中国产品出海东南亚能享受更优的关税政策,对于中国卖家来说,这能节省一大笔成本。 这些都给国货美妆出海东南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海证券认为,东南亚化妆品市场整体规模增速
      30评论
      举报
      国货美妆出海:如何对抗国际巨头?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5

      步高合后尘的,会是小米吗?

      作者 l 一帆 $小米集团-W(01810)$ 开年以来,新能源市场刮起三股风。 一是比亚迪带头,刮起2024年第一轮降价潮,让一众车企坐立难安。 二是理想2023年业绩爆炸,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实现了自交付以来的全面盈利。 从某种程度而言,理想属于新势力的风向标,一旦理想盈利,意味着国内新能源市场正式进入新周期,盈利指标必将纳入所有新势力和资本的重点关注范畴。尚未盈利或短期盈利无望,甚至难以快速做大市场的车企,将加速出清。 三是高合停产,或成2024年倒下的第一家新势力品牌。 与此同时,售价呼之欲出的小米汽车,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前有比亚迪降价,后有高合停产的围堵之下,多少有些略显尴尬。 市场也不禁发问,按雷总策略,主打中高端市场,对标宝马5系的小米汽车,究竟是弯道超车,还是步高合后尘呢? 在评估该问题之前,先简要回顾下高合的处境。 高合停产 高端品牌向下的故事说不通了 年后第一个开工日,高合便突然宣布停工停产,随后CEO丁磊也在内部会议中称高合只能撑3个月。 对于当前新能源行业而言,市场已经从百花齐放的野蛮生长期,进入更加惨烈的优胜劣汰期,挺过此阶段,也就拿到未来更长线发展的入场券。 而高合作为新能源高端市场的代表之一,其突然停产比威马更能印证行业出清来势之凶猛。 去年10月,威马正式宣布破产清算,作为低端市场代表,威马破产让市场和广大用户开始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消费逻辑,没有背景、长期亏损且短期难觅盈利曙光、缺乏资本支撑的新势力品牌,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 如今,高合距离步威马后尘只差临门一脚,若未来3个月内高合无法解决资金及销量难题,高合破产,应该是板上钉钉。 作为曾经新势力的高端品牌,高合成立于2017年,但直到201
      1,081评论
      举报
      步高合后尘的,会是小米吗?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5

      快手电商,挑战重重

      作者 l 大钊 $快手-W(01024)$ 变化的时代,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高枕无忧。 “猫狗拼”(指天猫、京东、拼多多)打得不可开交之际,电商市场的新玩家也不甘示弱,他们选择了更新的方式走到消费者面前——直播。 手握6亿日活用户的抖音,早就显示出了自己电商领域的野心,东方甄选、小杨哥等头部主播创造了单场亿元的带货神话。 快手也不甘示弱,2023年Q3,公司电商业务GMV增至2902.40亿元,同比增长约30%。吴召国、蛋蛋、珂儿姐、祁天道等主播都培养出了强大的粉丝群体。 同时,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也采用自己合适的方式加入了电商战场。 新玩家的入局,也让已经在牌桌上的人感到危机。电商巨头们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手中已有的卡牌,为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场景以增加自身的筹码。 在这场竞争中,所有人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狂飙后的尴尬 目前,直播电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已经形成了抖音、快手、淘宝直播三足鼎立的局面。 从直播电商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抖音、快手、淘宝直播合计占直播电商市场约91%的份额,细分来看各自占比分别为43%、26%和22%(网经社数据)。 而从营收来看,电商也成为快手增速最快的收入板块。快手营收主要由在线营销、直播和其他(电商)构成。2023年Q3三大板块收入依次为146.9亿元、97.2亿元、35.4亿元,增速同比依次为26.7%、8.6%、36.6%。 从GMV来看,2018年至2023年Q3,快手电商年度GMV(商品交易总额)依次为9660万、596亿元、3812亿元、6800亿元、9012亿元、7805亿元。 由此可见,自2018年至2021年,三年间,快手电商GMV增速高达4000倍,可谓其狂飙时期;接下来,2021年的规模,相比于上年也有约1.8倍;2022年,
      214评论
      举报
      快手电商,挑战重重
    • 智瑾财经智瑾财经
      ·03-24

      陆金所2023年净利润10亿同比下降88%: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4%

      日前,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显示,陆金所2023年营收为342.55亿元(约48.2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81.16亿元下降41.1%。2023年净利为10.34亿元(约1.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87.75亿元下降88.2%。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8.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3%,净亏损为8.32亿元。 据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启用贷款的未偿余额为3,154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 人民币5,765亿元,下降了45.3%。累计借款人数量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1,902万人增长了10.0%,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约2,094万人。2023年第四季度新发放的贷款为人民币470亿元,而2022年同期 为人民币778亿元,下降了39.6%。在2023年第四季度,不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公司对其发放的新贷款的100%承担风险,高于2022年同期的22.2%。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在内,该公司对其未偿余额的39.8%承担风险,高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3.5%。信用增强合作伙伴对未清余额的58.2%承担风险,其中平安财产保险占多数。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不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该公司对其未偿余额的33.5%承担风险,高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9.8%。2023年第四季度,该公司的零售信贷支持业务采取率1按贷款余额计算,为7.9%,而2022年第四季度为7.7%。C-M3 流量对于 ,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发放的贷款总额为1.2%,而2023年第三季度为1.1%。2023年第四季度 公司提供的一般无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流量分别为1.4%和0.8%,而2023年第三季度分别为1.2%和0
      137评论
      举报
      陆金所2023年净利润10亿同比下降88%: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4%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