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每日财报
个人简介:国内专业财经新媒体平台
IP属地:未知
2关注
200粉丝
0主题
0勋章

财务造假缠身的广誉远又有两位高管辞职

广誉远的高层管理团队一直在进行调整,董事长职位两年时间三易其主,此次总裁也进行了更换。广誉远的高层管理团队一直在进行调整,董事长职位两年时间三易其主。 文/每日财报 南黎 财务造假消息缠身的广誉远(600771.SH)再上两则高层变动信息。近日,广誉远公告,公司董事张斌及董事兼总裁苗辉的书面辞职报告,张斌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辞职后,其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苗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裁、董事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其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广誉远的高层管理团队一直在进行调整,董事长职位两年时间三易其主。2023年1月,此前曾在汾酒集团任职的杨波接替鞠振,担任广誉远董事长,不过任职不到一年,李晓军就接替杨波董事长职务。 需要一提的是,广誉远曾连续8年财报存虚假记载。3月25日晚,广誉远公告,收到山西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广誉远及7名责任人拟合计被罚2110万元。其中,张斌作为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董事,被罚500万并10年证券市场禁入。 公告表示,2016年至2022年度期间营业收入、销售费用存在归属期间不准确或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形。这意味着广誉远2016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资料显示,广誉远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但就是这样一家拥有历史底蕴的中药公司,广誉远的发展有些命运多舛。广誉远的下一任总裁会是谁?老字号的未来如何发展,新的高管团队如何变阵?《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广誉远(600771)$
财务造假缠身的广誉远又有两位高管辞职

背后四大股东联手转让65%股权,鼎诚人寿迎来重大变局?|每财保

通过对比核心信息,业界将此次转让的险企锁定为鼎诚人寿。 文/每日财报 栗佳 保险市场持续深度变革转型调整下,一些中小险企身处时代洪流中也在积极求变,股权转让、高管更迭正持续轮番上演。 4月12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官方网站披露了一则某人寿保险公司65%股权转让项目,共有4家匿名公司参与筹划。信息还显示,此次挂牌将采取集中方式进行招商,挂牌起止日期为2024年4月12日至2024年5月24日,如果没有征集到意向合作方,将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期,直至征集到意向合作方为止。 此则消息一出,便引得市场浮想联翩和高度关切,让人无限想象的是,此次股权转让所有重点信息皆被隐匿的这家险企到底有何来头;而让人更加关心的则是,高达65%的股权无论最终是否能如愿成功被转让,这对于一家险企而言,无疑是一次生存大考验。 是时候走出传统的“股东圈子”,追逐一下“星辰大海”,还是继续“原地踏步”。此次股权转让,也让大家开始对这家中小寿险公司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鼎诚人寿65%股权被挂牌转让? 不难发现,此次被转让股权的保险公司及其转让方均保持异常低调,在处理转让事宜时,相关方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尽可能隐藏了所有可能揭示保险公司和股东方身份的信息。这种隐晦的操作方式明显是为了降低此次挂牌转让对公司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尽管如此,高达65%的股权转让依然是一项重大事件,足以引发险企控股权翻天覆地的变动。 深入细究下,对此次股权转让中标的企业一些关键信息的细节描述进行对比,却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一些端倪,也逐渐揭开了这家中小险企的神秘面纱。 该转让信息宣称,该标的险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打造开放、专业、高效、贴心的生态服务平台;通过有战斗力、可持续发展的销售队伍,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品牌保险产品和医养健康为核心、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增值服务。 另据悉,该险企规模保费收入近三年连续增长,总资产近
背后四大股东联手转让65%股权,鼎诚人寿迎来重大变局?|每财保

穿越逆周期的密码——浙商银行的经营逻辑拆解

文|阿来 经济周期循环往复,起伏更迭。作为顺周期行业,如何于经济波动之下保持稳健经营,成为银行业共同的课题。 2023年,中国经济整体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与挑战。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大方向下,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速回落、资本约束加大等问题,逐渐成为银行业新常态,不少银行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 浙商银行逆势向上。年报数据显示,浙商银行2023年营业收入6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总资产达到3.1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幅19.91%。 据统计,浙商银行营收增速已连续10个季度位居股份行之首。 穿越周期、持续发展,浙商银行做对了什么? 垒好基石:弱敏感资产营收占比超30% 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应对经济波动带来的挑战,浙商银行率先提出实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致力于建立一批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客户群体,为银行经营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收入,以此来熨平经济周期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在年报致辞中提及:“(2023年)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首要策略深入实施,全年信贷增量的56%投向小额分散资产,弱敏感资产营收增速远超全行营收增速,占全行营收比重近三分之一。” “弱敏感资产”具体指什么? 该行年报显示,浙商银行按照“最大共识、最小范围”的原则,基于“服务本行客户”的原则和“RWA、EVA、不良率”3个量化指标,将全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分为三类,即小额分散资产、弱周期行业资产和 CSA 客户服务总量。 第一,小额分散资产是从客户角度出发,通过控制授信集中度来分散风险,以零售、小微客户为主,以及符合小额分散标准的供应链客户。这类资产天然具有“小额分散”特征,能够穿越周期、经得起风险考验。 第二,弱周期行业资产是从行业角度出发,投向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弱行业所
穿越逆周期的密码——浙商银行的经营逻辑拆解
avatar每日财报
04-17 17:17

三只松鼠重提百亿目标 押宝高端性价比战略

三只松鼠所面临的困境仍没得到根本性转变,只是用价格的下降来刺激需求的提升,但这种战略并没有什么壁垒。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三只松鼠日前发布2023年财报,营收为71.15亿元,同比下滑2.45%;归母净利润约为2.2亿元,同比增长69.85%。 利润增长的情况继续在一季度呈现。4月16日披露的季报显示,一季度三只松鼠营收36.46亿元,同比增长91.83%;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60.8%。今年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就超过去年全年的利润。 回望三只松鼠高光时刻,2019年期营收首次破百亿,之后连续多年下滑,2020年、2021年维持在97亿元,2022年跌至73亿元。 三只松鼠称,基于未来新构想,2024年公司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重回百亿,在全中做强”。从一季度的高增长业绩来看,三只松鼠实现年初规划的设想可能并不遥远,一季度为其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努力“降本”,低基数下的盈利修复 2023年实现营收为71.15亿,同比下滑2.45%;实现净利润为2.2亿,同比增长69.85%。从大单品来看,坚果类收入38亿元,占到总收入的54%,同比减少7%。其次为烘焙,收入11亿元,占比15%,同比减少4%。两大单品收入都在降低。 从这份财报来看,三只松鼠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虽然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但主要原因还是2022年净利润过低,而在营收方面,今年三只松鼠的营收已经连续第四年下滑了。 有观点认为2023年的业绩增长是“省”出来的,理由之一是三只松鼠为降本增效,曾进行大手笔裁员。 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3.5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76亿元减少了1.25亿元,同比下降26.26%,创下2019年以来的年度新低。 来源:每日财报 理由之二是:财报显示去年三只松鼠整体费用减少了约4.41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下跌了19.27%至12.38亿
三只松鼠重提百亿目标 押宝高端性价比战略
avatar每日财报
04-17 15:07

和府捞面:加盟开放 冲刺港股上市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此前一直做直营的和府捞面不仅于去年12月放开了加盟,同时还在孵化其他品牌。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作为迅速崛起的新消费餐饮品牌,和府捞面近期身陷诸多传言,其中“裁员20%-30%”、“计划今年赴香港IPO,拟募资1亿至2亿美元”等消息备受关注,引发餐饮市场热议。 实际上,自成立以来,定位高端、身为资本宠儿的和府捞面就备受争议。随着餐饮消费性价比风起、行业热度消退,以和府捞面为代表的新中式面馆业态面临市场挑战。 前段时期,连锁面馆品牌和府捞被自媒体爆出进行大规模裁员,声称裁员从2023年12月底就已经开始,裁员比例可能超过20%,补偿标准为N+1或N+1.5。 和府捞面在4月2日发布声明,表示所谓的“裁员20%-30%”纯属谣言,2024年裁员人数仅120人,仅占总员工数的1.4%。 和府捞面表示,虽然公司对直营部门进行了裁员,但联营部门在继续扩编,并且公司目前资金充足。 事实上,这并非和府捞面首次曝出大范围人事异动。2023年初,和府就被曝出在2022年经历了2次全员降薪、近10名VP级高管离职一事。据业内人士透露,和府捞面高管变化和裁员背后,跟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有较大关系。 除了高管离职和员工降薪外,某家供应商还透露称,“已经过了合同规定的付款时间,但仍未收到和府捞面的相应款项”、“以前和府打款很快的,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也慢下来了,只能求着催”。 种种现象都说明,和府捞面在企业经营管理上,似乎有难言之隐。 累亏7亿的“资本宠儿” 和府捞面创立于2012年,主打中式养生,曾也是红极一时的网红面馆。在过去十年中,和府捞面覆盖了80多座城市、超500家直营门店,会员数超2000万。 由于发展势头不错,和府捞面收到资金的追捧。2016年—2022年,和府捞面共吸引6轮融资,总金额超16亿元。 尤其是2021年7月,和府捞面完成了近8亿元E轮融资,该轮融资由CM
和府捞面:加盟开放 冲刺港股上市
avatar每日财报
04-17 11:12

万亿省级城商行交“考卷",中原银行是喜还是忧?

去年中原银行净利润出现急剧滑坡与大幅增长的营业支出脱不了干系。 文/每日财报 张恒 日前,“河南省最大城商行”、“河南省唯一省级城商行”的中原银行,正式对外公布了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成绩单”一经披露,便引来市场高度关注。 一方面,该份年报是中原银行在2022年5月正式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后,所交出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业绩“答卷”。要知道经过此次合并后,中原银行一举成为新晋的万亿省级城商行,资产规模超过1.3万亿元,位列全国城商行第八位,而且此次合并重组也因时间短、成本低,曾被业内赞誉为“城商行改革化险样本”。 另一方面,这也是两位“70后”新董事长郭浩、新行长刘凯挂帅上任后的首份年度业绩公告。 然而,这份备受期待的成绩单,却没能给中原银行股价掀起一丝波澜,自3月28日披露年报后,中原银行港股整个股价盘面一直处于0交易量状态,停留在0.3港元/股,总市值仅为109.65亿港元。 我们不禁好奇,2023年中原银行业绩到底怎么样了?为何对股价没有任何的提振? 资产端和营收端双增,利润端却承压下行 年报显示,2023年中原银行规模方面实现了较好增长,总资产约1.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7.10亿元,增幅1.5%。各项贷款总额7074.6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3.87亿元,增幅3.4%;存款余额8375.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2.02亿元,增幅1.2%。 但经营业绩方面,并不太理想,出现了“增收不增利”。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1.83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32.06亿元,同比大幅减少16.2%;归母净利32.21亿元,同比减少11.8%。 而拆解整个财报影响利润端指标来看,去年中原银行净利润出现急剧滑坡与大幅增长的营业支出脱不了干系。 事实上,自合并以来中原银行营收增长,但业务仍处于整合过渡期,无形加大了成本支出,两者之间的比率也就逐渐
万亿省级城商行交“考卷",中原银行是喜还是忧?
avatar每日财报
04-16 16:01

业绩逆势增长,珍酒李渡被低估了吗?

酱酒降温之下,对高端化和全国化表现都不出色的珍酒李渡提出了更有难度的经营拷问。 文|每日财报 杜康 3月25日,珍酒李渡发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收入70.30亿元,同比增长20.1%,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35.5%至16.23亿元,旗下4大品牌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增长远超预期,也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市盈率是用来衡量股票平均价格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目前,珍酒李渡的市盈率一直徘徊在14倍左右,虽说市盈率在14-20之间为正常水平,但从其市盈率来看,显然珍酒李渡的市值与其实力、地位极不匹配。简言之,就是珍酒李渡被低估了。 回顾2023年4月,珍酒李渡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打破了中国白酒企业资本市场长达8年的冰封期,也创造了当年港交所融资规模最大的IPO。而“港股白酒第一股”、“酱香白酒第二股”的称谓,也让珍酒李渡赚足了风头。既然如此,那为何资本市场不太看好呢? 品牌声量不足 对于想走高端的白酒企业来说,品牌无疑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和附加值。贵州茅台之所以能有现在的估值,原因就在于消费者对贵州茅台品牌认知的独一无二性。在消费者心智中最好的白酒就是贵州茅台,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茅台不仅有消费品属性,更有类奢侈品和金融属性。 在这方面,珍酒李渡可以说稍显的不足。在四个品牌——珍酒、李渡酒、湘窖和开口笑中,只有珍酒相对有着更优质的品牌价值,同时也是公司的主要增长引擎,定位高端及次高端,是四个品牌中的旗舰产品。 珍酒的品牌起源是“异地茅台”。1975成立“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国家抽调原茅台酒厂核心团队,采用相同工艺和原料进行实验,整个过程历时11年。1985年时为茅台酒厂总工程师季克良先生在内的25位专家对试验制酒进行评定,最终鉴定委员给出了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的评语。 2022年,珍酒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位列榜单中酱酒第三位,与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众多优
业绩逆势增长,珍酒李渡被低估了吗?
avatar每日财报
04-16 13:55

海尔生物2023年净利润下降32.41% 低温存储拖累主营

导语:中短期内,海尔生物或能靠出海打开天花板,但小赛道会天然限制其长高、变胖的潜力。 文/每日财报 南黎 近期,海尔生物(688139.SH)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海尔生物营收22.81亿元,同比减少20.36%;归母净利润4.06亿元,同比下降32.41%;扣非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下降37.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9亿元,同比减少60.59%。 以同样主营低温存储的海尔生物,受公共卫生防控政策变化及宏观经济增长疲弱等因素影响,营收数据均出现下降。 具体来看,公司生命科学业务、医疗创新业务营收分别达10.31亿元和12.41亿元,同比下降17%和23%。 生命科学的主要产品有低温保存箱、自动化生物样本存储库、全自动细胞培养工作站、自动化液氮罐等,应用于微生物、生物样本库等智慧实验室场景。年报中,海尔生物没有披露生命科学板块的降速原因。但依据产品特征,可分为存储类和非存储类。公司业绩下降的玄机,或藏在存储类产品中。 2023年,海尔生物的非存储类收入8.67亿元,占比38%,同比增长超30%;存储类收入14.14亿元,同比下降35.64%。 实际上,低温储存领域本身就不是什么“天花板”很高的行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规模约为20.95亿美元,中国市场约为45.59亿元。 早在2017年,海尔生物已成为国内第一的龙头。2023年22.81亿元的营收,就算把其他玩家都排除在外,满打满算也只有20多亿的成长空间。 当然,海尔生物也在拓展其他业务空间,全球化布局战略成效明显。2023年,海尔生物的海外市场实现收入7.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4.33%。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海外经销网络突破新增近170家、突破7个空白国家,持续扩大东欧、非洲、拉美等地区用户覆盖度,并在西欧、亚太等地区深耕生物制药用户群。中短
海尔生物2023年净利润下降32.41% 低温存储拖累主营
avatar每日财报
04-16 11:54

重庆农商行六个季度营收连续滑坡 投资收益抗打

就在年报发布当天的3月28日,重庆农商行董事会全票通过对解聘党委委员、副行长舒静的议案,次日发布了被调查的消息。 文/每日财报 张恒 拥有诸多光环加身且在中国西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又称“渝农商行”),近期风波不断,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重庆农商行这么受关注?主要是其地位并不一般,不仅是国内首家同时在A股和H股成功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也是重庆本土的金融巨头,资产规模已超万亿元,多年来在重庆市的银行同业中,存贷款规模也一直稳居榜首。 上月末,重庆农商行正式对外公布了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这份高达320页的“成绩单”可谓看点十足。与不少同赛道银行去年业绩相类似,重庆农商行去年也陷入了“增利不增收”的漩涡中。当然,该种情况显然与整个金融大环境密切相关,我们也不必过多苛责。 具体来看,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年末,重庆农商行总资产突破1.44万亿元,同比增长6.6%,各项贷款及各项存款分别提升至6767亿元、896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96%和8.64%,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经营业绩方面,2023年重庆农商行实现营收279.56亿元,同比下滑3.57%;实现归母净利润109.02亿元,同比增加6.1%。 对于去年全年的经营表现,此次业绩报告开篇更是用“前瞻布局、深挖潜力、向内突破、高质量发展、稳健步伐”等词语加以总结。 然而,尽管重庆农商行确实在尝试加快步伐,但是否能够保持稳健的步伐却令人质疑。 果不其然,就在年报发布当天的3月28日,其董事会全票通过对解聘党委委员、副行长舒静的议案。 次日,一则更为劲爆的公告再次把舒静的突然解聘推至风口浪尖。根据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重庆市监察委员会网站披露的信息,舒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一时间引得市场高度关注,反而本该让投资者更为关心的重
重庆农商行六个季度营收连续滑坡 投资收益抗打

足不出户游世界 京东国际9周年庆开启五国溯源之旅

以“世界好礼 奔赴向你”为主题,京东国际9周年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4月12日至14日,京东国际采销将分别前往法、意、澳、日、韩五国开启海外溯源直播,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尽享来自当地的正品好物。 作为京东旗下进出口商品一站式消费平台,京东国际始终践行“寻遍全球,给消费者多一种可信赖选择”的使命与责任,为消费者打造“好物好价 全球直达”的跨境消费体验。 此次开展五国溯源直播,京东国际希望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看得见的正品保障。同时,京东国际采销还将带领消费者走进米兰大教堂广场、悉尼海德公园、京都街头、韩国首尔东大门进行现场直播,为直播间用户介绍各国特产好物,更有进口好物5折限量抢优惠、幸运用户赢免单等惊喜福利。 在4月12日14:30的意大利溯源直播专场中,京东国际采销将邀请短视频达人@刘在意大利,在米兰大教堂广场展开直播。消费者进入直播间,不仅可以将米兰大教堂尽收眼底,而且京东国际采销还将带领消费者走进当地知名的Rinascente百货商店,掌握最前沿的时尚潮流。此外,京东国际采销还会为消费者带来MaxMara大衣57折、王一博代言的吨吨BOTTLED JOY最新款吨吨桶免费抽等多重福利。 4月12日20:00,京东国际采销将带领消费者走进京东国际在法国落地的首个时尚奢品自营海外仓,由此开启法国溯源直播。该海外仓自今年1月投入使用以来,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众多欧洲时尚新品,此次京东国际带领消费者直接走进海外仓,就是希望将更多的欧洲时尚好物以直播形式直观地呈现给消费者。同时,在本场直播中,京东国际采销还将为消费者分享此前在香榭丽舍大街各大时尚奢品点的探店经历,并带来399元KENZO带回家、9999元梵克雅宝限购秒杀等惊喜福利。 4月13日12:00,京东国际采销将携手国际母婴品牌a2总裁、脱口秀达人@张踩玲,共同开启澳大利亚溯源直播。本场直播将场地选在了悉尼海
足不出户游世界 京东国际9周年庆开启五国溯源之旅

业绩逆势增长,珍酒李渡被低估了吗?

酱酒降温之下,对高端化和全国化表现都不出色的珍酒李渡提出了更有难度的经营拷问。 文|每日财报 杜康 3月25日,珍酒李渡发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收入70.30亿元,同比增长20.1%,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35.5%至16.23亿元,旗下4大品牌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增长远超预期,也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市盈率是用来衡量股票平均价格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目前,珍酒李渡的市盈率一直徘徊在14倍左右,虽说市盈率在14-20之间为正常水平,但从其市盈率来看,显然珍酒李渡的市值与其实力、地位极不匹配。简言之,就是珍酒李渡被低估了。 回顾2023年4月,珍酒李渡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打破了中国白酒企业资本市场长达8年的冰封期,也创造了当年港交所融资规模最大的IPO。而“港股白酒第一股”、“酱香白酒第二股”的称谓,也让珍酒李渡赚足了风头。既然如此,那为何资本市场不太看好呢? 品牌声量不足 对于想走高端的白酒企业来说,品牌无疑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和附加值。贵州茅台之所以能有现在的估值,原因就在于消费者对贵州茅台品牌认知的独一无二性。在消费者心智中最好的白酒就是贵州茅台,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茅台不仅有消费品属性,更有类奢侈品和金融属性。 在这方面,珍酒李渡可以说稍显的不足。在四个品牌——珍酒、李渡酒、湘窖和开口笑中,只有珍酒相对有着更优质的品牌价值,同时也是公司的主要增长引擎,定位高端及次高端,是四个品牌中的旗舰产品。 珍酒的品牌起源是“异地茅台”。1975成立“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国家抽调原茅台酒厂核心团队,采用相同工艺和原料进行实验,整个过程历时11年。1985年时为茅台酒厂总工程师季克良先生在内的25位专家对试验制酒进行评定,最终鉴定委员给出了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的评语。 2022年,珍酒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位列榜单中酱酒第三位,与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众多优
业绩逆势增长,珍酒李渡被低估了吗?

美年健康重磅推出 AI机器人“健康小美” 开启数智健康管家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推动“AI+医疗”加快发展。今日,国内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上岗”试运行, 目前内测工作正在美年健康旗下体检中心展开。 这款由美年健康与华为云、润达医疗三方合作研发的AI机器人是美年健康全面实施“All in AI”战略的核心项目。“健康小美”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为用户创建一个数字孪生人,全面模拟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健康状况,提前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据悉,美年健康将于2024年6月底,正式发布“健康小美”产品,届时将在多个城市上线试用。未来,“健康小美”也将逐步推广应用至美年健康集团旗下遍布全国的600余家体检中心,有望为数千万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精益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小美”开启虚拟“健康管家”时代 “健康小美,今天天气太热了,我能再喝一罐可乐吗?” “基于您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以及您今天糖分摄入已达标,不建议您再喝带有糖分的饮料。”未来,这样的对话或将出现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据了解,作为一款基于大模型技术和海量医学知识、高质量健康大数据构建的智能健康管理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的核心能力包括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档案、三维数字孪生人、大模型智能交互、实时汇总分析健康风险、基于健管大模型提出健康建议、制定个性化健康计划、AI机器人辅助健康管理落地等功能。 “健康小美”可以根据用户的健康数据、生活习惯和家族病史,建立连续、完整的数字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健康体检方案和预防措施。这个档案不仅记录了用户的健康状况,还通过三维数字孪生技术,创建了一个虚拟的“数字孪生人”,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的健康状态模拟和理解。同时,利用大模型智能交互的特点和主动式健康问答,健康小美将记录用户的健康数据、体检报告、病历数据等历史信息,实时、主动分析并分级用户的健康风险,并提供详尽的风险分析医学依据。基
美年健康重磅推出 AI机器人“健康小美” 开启数智健康管家时代

潘家祥:打造5G智能工厂,引领服装产业数智化变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红豆旗下红豆股份西服厂成功打造了国内领先的5G全连接智能工厂,为服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的范例。这座以产品个性化、设计协同化、供应敏捷化、制造柔性化、决策智能化为标准的5G智能工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在服装定制领域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红豆股份西服厂厂长潘家祥带领团队为智能化改造奋战的日日夜夜。2021年红豆股份西服厂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完成,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红豆股份西服厂形成业务流和人机系统2个生态闭环,为红豆西服产品线做精做细夯实基础,不断向高端化、舒适化迈进。2023年西服厂实现销售利润双增长,目前已获国家工信部授予的5G全链接智能标杆工厂、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工厂等三项国家级荣誉。近日,在红豆集团党委开展的“高质量发展先锋”主题活动中,潘家祥获评第十一批“高质量发展先锋”荣誉。 近年来,红豆股份西服厂围绕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力,围绕高端化转型完善产品线,工厂“数字大脑”的诞生,使得以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科技和未来感的生产场景。 在红豆股份西服厂的生产线上可以看到很多智能化设备。比如智能吊挂线,就像是一条条高效运转的“生产线传送带”,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生产计划和工序需求,智能调整传送速度和方向,确保每件西服裁片都能准时准确主动到达指定位置,实现流水线的智能平衡。每个工序的操作员只需等待吊挂送达,就能轻松取下进行缝制或其他操作,省去了大量搬运和整理的时间。智能吊挂线还具备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功能,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质量状况等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这样,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证西服的质量稳定可靠。 此外还有穿梭于车间的AGV机器人实现了物料的精准配送;全自动裁床通过5G链接,打通前后端链路,让生产和设计端时时同步,一件西服从量体
潘家祥:打造5G智能工厂,引领服装产业数智化变革

解析民生银行2023年报:“稳”的基础更实,“进”的动能更足

“随着不良余额下降,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20年的1.82%到2023年末的1.48%,三年持续下降。 文|每日财报 张恒 2023年报季正在进行中。整体来看,多数股份制银行在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处置力度,经营面整体保持稳定。但随市场利率下行影响,息差收窄、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营收增速下降,成为各家银行所面临的共性挑战。 根据《每日财报》统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除了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未发布年报、浙商银行营收增长外,其余营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归母净利润则由于各家的“降本增效”的举措不同导致了盈利能力各有千秋。 以民生银行为例,2023年营业收入1408.17亿元,同比下降1.16%;归母净利润358.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7%。这是2021年以来民生银行净利润第三年实现正增长,业绩有了明显的复苏势头。 ▼图:民生银行近年来净利润变动图(单位:亿元) 但是细究年报,2020年以来民生银行因受地产积压坏账的拖累,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盈利能力受到冲击。经过几年的大力核销和稳健经营,不良压力明显减轻,那么2023年的资产质量到底如何?综合实力重新构筑的又如何?这些问题都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房地产贷款结构优化 资产质量有好转 对于民生银行来说,资本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资产质量的好坏。 《每日财报》注意到,2020年,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从500亿元增长至700亿元, 2022年在加大核销的力度下,不良贷款余额开始下降,到202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到650.9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2.9亿元,可见压降不良的决心。 2023年,民生银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787.56亿元,取得良好成效;同时,深挖已核销的资产,去年收回已核销资产101.12亿元,同比增长22%。三年处置近4000亿元,这也意味着民生银行顺利完成不良以及问题资产清收处置的三年规
解析民生银行2023年报:“稳”的基础更实,“进”的动能更足

健康元营收净利首次负增长 实控人朱保国压力大增

对于朱保国来说,他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应对当前的业绩放缓,更在于如何制定和调整公司的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以及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会。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近日,健康元(600380)发布2023年报,去年营业收入约166.46亿元,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约14.43亿元,同比下降3.99%。 这是2019年以来健康元营收和净利润首次负增长。此前4年,健康元净利润始终保持双位数增长。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健康元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87%、17.62%、7.79%和-2.9%;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5.28%、18.57%、13.10%和-3.99%。 健康元增长势头为什么在2023年放缓? 制图:每日财报 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 健康元的前身是由朱保国成立于1992年12月的深圳爱迷尔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爱迷尔)。健康元曾有一款风靡一时的“女性神药”,它的名字叫作“太太口服液”。曾经的太太口服液,在那个缺乏充分竞争的细分市场中,利用着高广告投放、高毛利大行其道。它声称能改善女性的面色萎黄,对成年女性的身体调理非常有帮助,从而戳痛了一大批更年期女人的黄斑以及失眠难题。而“太太口服液”的成功,也让朱保国赚的是盆满钵满。 上世纪90年代,朱保国凭借太太口服液积累了原始资本,一度成为与“脑白金”史玉柱齐名的“保健品大王”。1994年,深圳爱迷尔更名为深圳太太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太太保健食品)。 1995年对太太保健食品来说是重要的一年,那一年,公司战略转型进军药业并更名为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太太药业)。1997年,太太药业收购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并成功完成从保健品企业到制药企业的转型。 2001年6月,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后的2002年,太太保健食品成功收购丽
健康元营收净利首次负增长 实控人朱保国压力大增

“AI+医疗”概念热度不减,体检龙头美年健康坐上AI加速器

据悉,今年4月15日,美年健康AI应用新产品——“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开启内部试运行。官方消息显示,这是国内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 通过这款产品,用户可以在上传个人生活习惯、运动情况等信息后,一键生成适配自己的健康管理计划;也可以基于个人健康数据、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获取专属的体检、预防方案。 简单来说,使用“健康小美”,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位24小时在线、全年无休、伴随一生的金牌私人健康顾问。 此前在今年1月,美年健康、华为云、润达医疗三方宣布合作打造“健康小美”。其后美年健康与润达医疗相继收获过涨停板。而在3月18日的英伟达2024GTC大会上,CEO黄仁勋认证“AI医疗”将成下一个黄金赛道,又在A股掀起一阵概念股涨停潮。 实际上,自2024年以来,“AI+医疗”在A股市场上就一直热度未减。今年恰逢美年健康成立20周年,在新阶段“All in AI”战略下,“健康小美”既是其20周岁的礼物,也可视为其构建AIGC新征程,打造大模型时代数字健康管理新范式的标杆产品。 20年新起点,“All in AI” 三年前,美年健康提出“All in 数字化”战略,至2024年已升级为“All in AI”——力争从预防医疗赛道的龙头企业升级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数智健康管理引领者。这其中,“健康小美”的研发上线是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产品不仅限于通过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体检、健康管理方案,以及预测潜在的健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还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同时还将持续关注、引进先进的健康科技,如可穿戴设备、无创检测技术等,将其应用到健康管理中,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和人文关怀。 “健康小美”上线可看作美年健康“All in AI”战略的关键节点。而回顾其20年的发展历程,可发现其构建AIGC大模型在转型之初就是锚定的。 美年健康成立于2004年,自成立至20
“AI+医疗”概念热度不减,体检龙头美年健康坐上AI加速器

内外利好共振,“核心资产”投资正当时?

2024年以来,市场持续回暖,投资者的信心也逐步得到恢复。当下,内外多重积极因素共振,A股“核心资产”投资正当时。作为投资者,该如何把握这一难得的“时间窗”呢? 内生驱动:经济数据提振A股信心 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长期来看,股市表现与经济发展的步伐基本正相关。前瞻后市,国内经济复苏将是推动市场回暖的重要基础。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1-2月整体数据普遍超预期—— 工业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7.0%,大超市场预期,工业生产整体延续上行趋势。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高技术产业工业产出显著加速,同比增速由上月的2.7%跃升至7.5%。 消费 社零消费数据延续稳复苏节奏,1-2月社零同比增速为5.5%,略高于市场预期。 投资 1-2 月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同比实现4.2%的增长,高于市场预期。制造业、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均实现了9%及以上的增速。 信贷 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恢复(2月同比多增1800亿元,1月同比少增1900亿元),且票据融资大幅减少,或反映了防资金空转政策落实,以及降准后,借贷成本降低下,企业融资需求恢复。 分析称,指数方面,1-2月经济数据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做多A股的长期增量逻辑得到了一定证实。随着后续“三大工程”推进,以及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积极的财政措施,结合此前央行推动实际借贷成本下降,有助于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改善利润,预计后续经济仍将延续向好回升趋势。 (资料参考:中邮证券《外资或继续流入支撑A股行情》,2024.3.20;交银国际《中国1-2月经济数据点评:稳步开局,回升向好》,2024.3.21) 外部力量:全球资本积极布局A股 种种迹象显示,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下,国际资金对A股的信心显著增强,外资正加快步伐,积极布局A股市场,具体来看—— ●农历新年之后,北向资金的净流入量显著增加。根据Wind数据统计,北向资金余额自1月19日
内外利好共振,“核心资产”投资正当时?

解析2023年七家上市险企渠道端,改革转型行至何处?|每财保

七家上市险企2023年在银保渠道取得的保费收入合计约为3942.25亿元,同 比2022年增长约15.37%,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预定利率为3.5%的相关产品停售事件极大刺激了银保渠道的保费增长。 文/每日财报 栗佳 截至目前,国内七家头部上市保险公司2023年业绩均披露完毕,其中涉及到的纷繁复杂行业细节也随之漂浮而出。 “时光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 ,匆匆而别的2023年,对保险行业来说注定是难走的一年。我们更愿意用分化一词来形容。 负债端上,由于疫情结束后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再叠加政策层面对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整,对各大保司负债端有显著的拉升提振作用,而作为行业头部上市险企,自然也率先受益于此,享受到了一波红利。据《每日财报》统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及阳光保险,七家上市保险公司2023年保费规模总计约为2.15万亿元。 然而,与负债端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不少保司资产端饱受下行阵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权益市场出现意想不到的震荡下跌之势,导致诸多险企投资收益滑坡甚至亏损,从而传导至利润端,亏损也就在所难免。 正所谓“不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资产、负债两端的表现仅仅只是衡量各家险企业绩层面的重要一环,而要想真正管窥去年整个保险行业的脉络,一些微观数据的解读则更具有前瞻意义。 被认为是保险公司“支动脉血管”的渠道端,对保费拉升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近些年寿险改革转型风头正盛下,过去一年头部上市险企在渠道端的表现,更是整个行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个险渠道复苏明显,人力产能得以提升 个险渠道作为寿险公司保费增长的”压舱石“,一直以来都是市场议论的焦点,也极具看点。 从保费收入来看,除新华保险个险渠道保费略有下降外,其他六家上市险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个险渠道保费规模突破五千亿大关的有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两家。中国平安去年取得了50
解析2023年七家上市险企渠道端,改革转型行至何处?|每财保

原创 市场逆风下,以保守风格为底蕴的建行2023年业绩稳住了吗?

2023年建行利润增长主要是通过减少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力度以及压降营运费用来共同实现的。 文|每日财报 张恒 近日,建设银行发布了2023年年报。 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建行实现营收7697.36亿元,同比下降1.79%;归母净利润3326.53亿元,同比增幅2.44%。整体来看,与大多数国有银行2023年交出的“增利不增收”成绩单相类似,建行去年业绩营收滑坡明显,但利润增长尚且平稳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该份年报是前段时间因龄退休而卸任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职务田国立,带领建行一路披荆斩棘所交出的最后一年财报业绩。同时,亦是新赴上任“掌舵者”张金良承上启下开局之年的接力“成绩单”。 翻开建行2023年财报,映入眼帘的是新董事长张金良的开篇致辞,有这样两段话想必引起了我们对于去年整个金融市场处于震荡调整周期下,银行业一路走来尤为不易的深度共鸣。 “以穿越周期的长期视角、守正创新的专业视角、见微知著的人民视角,开拓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赢得客户认可、股东信任、员工信赖、社会认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可见,短短几句话,也道尽了建行在去年面对金融市场诸多挑战下艰难前行的决心,而透过这份财报,我们也能真切感受到建行目前面临的压力仍不小。 去年全季度营收滑坡 盈利能力有所加强 众所周知,受市场环境变化及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2023年营收增长放缓,已成为诸多银行不得不面临的共性难题。 但与其他银行虽全年营收整体下滑,但仍有多个单季度营收在增长,不同的是,建行去年每一个季度的营收都出现了滑坡。拆分季度来看,2023年建行1-4季度分别实现营收2070.76亿元、1931.79亿元、1881.85亿元及1812.96亿元。 作为对比,建行在2022年之时也同样出现了整个季度营收都在下降的情况,单季度营收增长乏力,
原创 市场逆风下,以保守风格为底蕴的建行2023年业绩稳住了吗?

“内容化”成行业发展新趋势 京东多举措发力视频赛道

去年,主打“真便宜、无套路”的京东采销直播一跃成为行业“黑马”,展现了京东在内容赛道上的能力。为进一步巩固与拓展内容领域的领先优势,4月10日,京东正式宣布将投入十亿现金和十亿流量作为奖励,吸引更多原创作者和优质内容机构入驻,以优质内容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并助力品牌商家寻找新增长点。 现金+流量“真金白银”投入 打造优质内容创作者大本营 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71.2%的受访用户因为看短视频和直播进行网上购物,超40%的互联网用户认为短视频和直播是他们的主要消费渠道,内容消费正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关键赛道。 京东内容生态相关负责人表示,优秀的视频创作者是推动内容生态繁荣的重要力量。为了招募更多优秀的达人和机构入驻,京东拿出十亿现金以及十亿流量作为奖励,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产出更专业、有趣的内容。 一方面,京东将以现金形式,对覆盖数码3C、家电家居、母婴、宠物、时尚、运动、美妆个护、健康、车品等超过20个创作领域的达人进行补贴。具体来看,符合招募要求的创作者,单周期内单账号最高可获得30000元现金创作补贴,在此基础之上,创作者同时享有视频播放补贴和带货佣金。 另一方面,京东将为优质、原创视频带来更多曝光机会,不仅通过算法进行加权处理,提供固定流量券的补贴,还通过在逛频道中的测评和穿搭TAB等特色展示方式,以及在商品详情页中增加了测评、穿搭楼层,为优质内容带来更多流量。 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很多MCN机构成为优质达人的聚集地,京东此次也向机构合作伙伴展示了十足诚意。此次在对机构提供基础拉新激励的同时,京东还特别设置了高达五百万元的机构激励榜。只要机构成功引入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每月都将有机会获得丰厚的一次性现金补贴。机构入驻后,京东各类目负责人还将对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提升机构在京东视频的运营能力。 目前,京东正在积极筹备头部
“内容化”成行业发展新趋势 京东多举措发力视频赛道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