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肿瘤早筛还没有列入医保?

“如果拜登喝了普遍意义上致死量的百草枯,美国医疗团队能让他康复吗?”—这是来自知乎的一个脑洞问题。回答中有人认为,凭借拜登身后的强大美国医疗团队,应该“问题不大。”

去年11月,79岁的拜登完成了一次例行身体检查,检查细致程度是超出想象的。对于对于拜登走路时“步态龙钟”的步伐,其长期医生奥康纳在白宫备忘录中写道:“明显比一年前更僵硬,动作的流畅性更差”,这种步态障碍可能“包括各种神经病理学”。

为了排查这些问题,这次体检由一个由脊柱、足部与脚踝、放射科、物理治疗以及运动障碍神经学专家组成的团队,对拜登进行了仔细检查与评估。

在这份白宫出示的备忘录中,拜登的神经系统没有出现“中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症或者上行性侧索硬化症的迹象”,但却发现“双脚有轻微的周围神经病变”。

显然轻微神经病变已经能够被诊断,这些检查的背后,癌症早筛已经被良好应用。

防癌于未然——这可能是全人类没有争议的梦。从医学角度看,并非做不到。肿瘤早筛赛道的快速发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将人类的生命延长。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185个国家中,中国癌症新发及死亡人数居十大癌种之首。而其中,肺癌又是中国十大癌种之首。以肺结节为例,绝大部分的肺结节为良性,其中只有5%-10%会发展为肺癌。中国患有肺结节的人数为1.5亿人,每年有1500万人新增人数,但只有10%的就诊率。

事实上,通过肺癌早筛,早期患者完全可以提升生存率,但中国肿瘤早筛普及仍然走在初期阶段。

良医财经「产业观察」第49篇。

主笔/ 布姐

文章架构师/ 丹丹

出品/ 良医财经

01

早筛的意义

更大的康复机会和更低治疗成本

肿瘤早筛是指用快速、简便的方法,从大量看起来健康、尚未出现症状的目标人群中筛选出极少数肿瘤高危群体,能够及早发现肿瘤,降低发病风险,尤其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发展周期足够长的癌种,比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数据显示,以结直肠癌为例,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在I、II、III、IV期分别为90.10%、72.60%、53.80%和10.40%。

通常,恶性肿瘤从超早期阶段的分子癌变到中晚期阶段的组织癌变,历时超过 10 年。在这期间,恶性肿瘤从单个细胞生长到近百克的癌变组织,伴随肿瘤形态加速膨胀,和时间跨度持续压缩,会经过三个裂变阶段。如果能够在长达10年的最佳预防时期,和长达 3 年的最佳治疗时期介入,无疑会极大提高肿瘤全流程的诊疗效率。

因此,肿瘤的早发现和早诊断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减少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治疗。

以结直肠癌为例。我国是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新发病例从 2015 年的 38.8 万例增加到了 2019 年的 44 万例,年复合增长率 3.2%。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 56.9%。

如果将患者群体聚焦到早期患者(原位癌尚未发生扩散和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90%以上。如果进一步在发病前就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并切除病灶,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更是接近 100%。

2018 年 1 月,由美国肿瘤学会主办的《临床医师癌症杂志》的报告显示:从 1991 年到 2016 年,美国癌症总死亡率下降了 27%!与此同时,发病率总体上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仅有少部分癌种上升。

这一结果源自美国人坚持了 40 余年的肿瘤早筛策略。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诸多癌种在被纳入筛查项目后均收到显著效果,发病人数及死亡案例在到达顶点后逐年下滑,进入了双降阶段。

而肿瘤早筛的价值在中国同样得到了证明。

早在几年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公布一项数据:“我院乳腺中心在 2008 年到 2015 年期间总共收治入院 0 期到 III 期的乳腺癌共有 20085 例,对于导管原位癌这类早期乳腺癌来说,5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高达 97.7%,对于 II 期和 III 期乳腺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分别是 75% 和 6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尤超博士透露,“乳腺癌的早诊早治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导管原位癌,甚至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治愈,无需放化疗。”

除了早治疗、效果更好之外,早治疗所需要承担的诊疗费用也远远低于晚期。

统计显示,早期导管原位癌诊断、手术、药物及后续随访费用普遍在 10 万元以下,且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几与常人无异;而一旦乳腺癌发展进入中晚期,不仅年均治疗费用达到 5-15 万元,需要面对靶向药物等大额支出,同时还不得不面临切乳及转移风险,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均不可同日而语。有机构对良医财经透露了一组数据:一万个肝癌病例,某康保险一年就要赔到30个亿。

早筛的效益不仅仅停留在患者的个体身上,对于整个社会都有有益的。经过多年的摸索得出一个结论是,癌症真正最佳治疗方法还是把它当慢性病进行管理,真正的解决方案是早发现、早诊断,然后早治疗。

02

大市场:

硬需求下的谨慎资本

根据头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肿瘤早筛市场潜在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18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89亿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2%。头豹月,2023年,中国由CSCO定义的肺癌高风险人群将达到9580万人,相应对的肺癌潜在筛查市场空间达57亿美元,约占肿瘤早筛26.5%的市场份额。

中国肿瘤早筛市场规模

中国肿瘤早筛市场的目标人群,是能负担得起早筛费用的高风险人群,群体年龄通常处在50-75岁之间。近几年,老龄化社会的讨论也在加速推动肿瘤筛查赛道的兴起。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确定的刚性需求,但癌症早筛市场却并未如想象般发展迅猛。从资本角度看,直到最近一两年,早筛才逐渐走入资本舞台的中央。更早之前,这条赛道可以说是门可罗雀。

彼时,肿瘤基因检测在中国还处在早期阶段,很多投资人看不懂这个行业,也不能确定所处市场是否足够大,不敢贸然投入。

这种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几年前,分子早筛在国内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不高,而且,想要实现肿瘤早筛有多种技术路线可供选择,但用于肿瘤早筛时其缺点也十分明显: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但准确性欠佳;PET-CT对晚期肿瘤识别率高,但难以实现肿瘤的早期发现;ctDNA检测特异性高但噪音严重,难以识别具体部位和突变……

种种问题难以解决,让资本在投资时较为谨慎。

2020年底,随着诺辉健康常卫清拿下国内首个肿瘤早筛产品注册证,再次引发业内对肿瘤早筛市场的关注。除诺辉健康外,泛生子、康立明、燃石医学、贝瑞基因、华大基因、艾德生物、吉因加等众多知名企业也在布局,并获得资本青睐。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度,国内癌症早筛行业共发生26起融资,金额超66亿人民币,其中有15起融资的金额在亿元级。

其中,最大单笔交易金额是20.42亿港元(约合16.7亿人民币),为诺辉健康在香港IPO上市所募集的资金。这笔资金与2020年泛生子、燃石医学IPO募集的资金十分接近。(注:泛生子IPO募集资金为2.6亿美元,约合16.8亿人民币;燃石医学IPO募集资金为2.5亿美元,约合16.2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泛生子和燃石医学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诺辉健康却瞄准港股市场,选择在香港上市。

可以说,当前,肿瘤早筛的市场随着发展已经被点燃。燃石上市时,背后站着大批明星机构,足以说明走到今日,头部投资机构对早筛赛道的重视和看好。

资本做了选择之后,下一个问题是:早筛企业在具体成长中,还有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市场对于肿瘤早筛的接受程度如何?又将面临怎样的监管?

03

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渠道正在发力

红海之战,谁将称王?

目前市面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早筛产品,2、3年前,易感基因检测大行其道,通过唾液进行检测,可预测用户患某种癌的风险,虽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不能反映现在身体里是否有肿瘤的状态。

随着肿瘤早筛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入这一赛道。

2020年,两家美股上市公司引发了整个投资行业的关注,其一是燃石医学,其二是泛生子。这两个项目有个共同点,都是早筛研发企业。

2020年6月,燃石医学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癌症NGS第一股。

从产品而言,燃石医学通过一管血就能帮助用户在无症状期发现癌症。目前,燃石已完成了第一代多癌种早期检测产品,未来可以检测6大癌症: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和卵巢癌。总体的敏感性达到80.6%,总体的特异性达到98.3%与此同时,燃石还在做新产品的临床试验,分别针对9个癌种和22个癌种的早期检测。

技术领先,让燃石也受到投资人的青睐。自2014年成立起,燃石医学在五年内完成了4轮总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融资,其中2019年的单笔融资额更是高达8.5亿。

不过,燃石医学多病种并行的研发模式,注定了高昂的研发成本。2018年燃石医学研发投入1.08亿,2019年研发投入1.57亿。同时期的销售成本也在快速增加,1.03亿和1.53亿,对应净亏损1.77亿和1.69亿。

2020年,疫情下燃石医学营收4.30亿同比增长4800万,对应的却是4.07亿巨额亏损。2021年Q1财报,第一季度的营收为1.07亿元,同比增长58.4%,燃石医学的净亏损为1.71亿元,而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为5257.2万元,同比扩大2.26倍。

根据燃石的财报显示2021年Q2营收为1.27亿元,同比增长19.0%,环比增长19.4%;净亏损为2.04亿元,上年同期为7110万元。

燃石医学创始人汉雨生曾表示:“其实我一天销售都没做过。” 市场对于这样的成绩显然不满意,在中国农历初五时,有好事者称:燃石和泛生子等不来财神。

这两家企业上市后的命运相似,股价都在不断下跌。

“过去四五年的努力,泛生子完成了液体活检自主技术平台的研发,其已具备一定的国际领先的地位。”泛生子董事长王思振曾指出,液体活检技术在癌症全周期管理中十分重要,“首先,这项平台突破传统技术的限制,可以在一份血液里同时完成甲基化和突变的检测,极大提高了灵敏度;另一方面,该平台可以对一次建库的单个样本进行多达10次的检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控肿瘤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通过这两项技术突破,液体活检技术可以被广泛运用到癌症的早筛诊断和复发检测中。”

与燃石不同的是,泛生子建立了LDT(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与IVD(体外诊断)两个主要业务线,两个业务线面临的受众不同,商业模式也不同。LTD的合作对象主要是机构,主要是B2B2C的商业模式;而IVD产品的受众则更多是以患者为主,主要是2C的商业模式。

相比之下,IVD业务是泛生子主要的收入来源。泛生子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泛生子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完成了对1615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的筛查和随访,HCCscreenTM实现了88%的灵敏度与93%的特异性,40.9%的阳性预测值(PPV)与99.3%的阴性预测值(NPV)。而传统临床对于肝癌早期筛查手段主要是AFP+B超检测,灵敏度约为60%左右。

泛生子在京东的产品

去年7月,吉因加宣布完成总金额约7.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建银国际领投,跟投方包括达晨财智、金茂资本、GGV纪源资本,另有阿里健康、园丰资本、建信投资、华金投资、BV百度风投、盛宇投资、隽赐投资、中关村中诺基金、金种子基金、蔚亭资本、创合汇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参与投资。一长串的机构名单,足以说明吉因加受追捧程度。

虽然吉因加是一家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但他的走红,与疫情相关。自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以来,吉因加开始作为官方指定检测机构,已经累计完成约500万人次的检测任务,其中包括北京、深圳、长沙、南京、厦门等多个政府普筛项目和重点人群检测任务。

在北京做核酸检测,医院的检测时间到下午3、4点就截止了,但是吉因加的营业时间更长、网点也更多。更有品牌,可能是吉因加快速成长的关键。最近3年,吉因加已经积累了近8万例肿瘤基因大数据。未来能够通过这方便的优势,成为下一家上市项目,似乎很有可能。

如果在业内提到早筛产品,一定要提到诺辉健康。2020年,NMPA官网显示,经审查批准杭州诺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KRAS基因突变及BMP3/NDRG4基因甲基化和便隐血联合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胶体金法)”的注册。

该产品适用于年龄40-74岁的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不能替代肠镜,不能用于普通人群的肿瘤筛查,临床诊断过程中不应以本产品检测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

作为业内最早获得审批的产品,诺辉健康一直走的是医院外的路径。

朱叶青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早筛产品的应用场景一定是在医院外,同时诺辉要明确早筛产品的临床路径,使产品具备更加明确的临床意义,才能让更多专业医生为产品背书,这也是诺辉以医院端为基础,服务普通消费者的关键。

从“常卫清”、“噗噗管”到“幽幽管”,诺辉健康率先提出“高发癌症居家早筛”理念,推动癌症居家早筛服务新格局的形成。“幽幽管”更是通过消费者自测把筛查场景下沉到家庭,此次携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爱康、美团买药、平安健康、乐荐,连通专业的在线问诊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共同助力消费者升级健康管理理念,从被动到主动,从治病到治未病。

无论是燃石和泛生子,当前的销售金额并不能全面体现企业的质地。关键是,未来,能够提供足够灵敏、精准的产品,其产品能否以更便宜、更可及地触达用户。

04

肿瘤早筛命运之手:

哪管血去哪抽?

早筛产品是近两年比较火的商业模式。但是从市场接受程度和讨论度而言,却并不高,原因是何?

首先,肿瘤早筛可以相当于一个体检项目,体检中各项血液检查指标,B超、X光、肛门直肠指检,妇科体检中的巴氏涂片、乳腺钼钯摄片等都是常用的筛查肿瘤的方法。

当前,早筛可以分为八大类分别是:血液检查、妇科体检中的巴氏涂片、B超、X线胸片、肛门直肠指检、胃镜和肠镜、PET-CT诊断和肿瘤标志物筛查。

不过,现阶段早筛手段有诸多局限性,并且多数癌种尚无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现阶段肿瘤早筛检测手段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胃镜和肠镜虽然能够较早期发现食管癌、胃癌和肠癌,但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创伤,检查过程痛苦。大多数常规体检并没有这一项目,导致筛查渗透率较低;影像学手段通常具有辐射性,而且对早期肿瘤的识别力较低;组织活检取样困难,假阳性和假阴性概率也较高。

根据美国国家肿瘤中心(NCI)指南,目前仅有乳腺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有NCI推荐的筛查手段,其中乳腺癌早筛使用的钼靶技术仍具有辐射、产生疼痛感等缺陷,其他多数肿瘤类型没有NCI指南推荐的适合筛查的检测手段。

其中血液检查是查出早期癌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有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那么这一管血需要到哪里抽?

在医院?长期以来,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及分布不均,我国的肿瘤早筛工作尤其是大范围、普适性的肿瘤早筛长期以来发展较为缓慢。

2017 年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年会数据显示,我国仅有约 8 万名放射医师,每位放射医师平均需要为 100 余位患者提供影像判读服务,阅片 2 万余张,工作时间长达数 10 个小时,压力巨大,在承接现有诊疗需求已十分疲惫的情况下,开展肿瘤早筛力有不逮。

还是机构?如果医院难以覆盖这样的需求,未来,体检机构、互联网医疗平台,甚至是保险公司将成为主要的早筛机构。不过,从概念上看,这些类体检机构们,能提供的服务仍然是以常规检查为主,如果用户想要进行特殊项目的早筛,去哪里购买?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关注早筛行业一个十分关键的信息点:谁是支付方。

事实上,市场上的早筛项目不少,如泛生子、吉因加、杭州诺辉、慧渡、求臻医学、康立明生物等。但是有钱有技术还不够,关键是,需要有明确的支付方。难道这些医疗企业需要自己开店卖产品吗?

大洋彼岸的早筛独角兽Grail曾指出,如果引入其早检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可以降低39%的死亡率。但是关键在于谁来买单。

精密科学肠癌早筛产品Cologuard定价高达649美元,不过由于其远低于美国肠镜3000美元的价格,医保和商保都非常乐意将其纳入报销范围。这也保证了Cologuard产品的持续放量。

在招股书中,Grail预计支付群体分为三类,医保、商保以及个人。其中医保是最主要的推动方,对应的人群为2700万人;其次是商保,对应的人群为2400万人。而真正由医生推动的个人付费群体,其实是最少的,仅有100万人左右。

中国的早筛项目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商业化的路上,医保何时出手,这决定了早筛项目大规模盈利的时间。

05

良医思考:

肿瘤早筛何时能纳入全民医保?

未来,早筛赛道一定会爆发更大的活力,泛生子、燃石在资本市场上创造的神话,还会继续。

在二级市场给与的高估值下,还会有大批新的项目涌入这个市场。对于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但从竞争角度,此前,免疫治疗的乱象或许也同样会发生在早筛赛道——数十家企业的重复研发和同质化竞争将会加剧。

不过,从历史的进程看,这样的竞争之下,将会血洗出最优秀的参与者,以及最低廉的价格。

而早筛纳入社保,在未来不是没有可能。先一个题外话:一些省市已经开放了低年龄段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那么按照这一思路,未来肿瘤早筛这样利国利民的项目纳入社保的时间不会太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定是高发病率的项目先入。

今年1月初,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774号建议提出的“国家医保覆盖全国高发恶性肿瘤普检筛查”等内容,国家卫健委作出了答复。其中提到,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是我国癌症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从国家卫健委的回答看,肿瘤早筛纳入社保,或已经在路上。对于早筛企业而言,可能已经等不及,市场上对于医保的问题,已经透露出一些分步走的风声。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曾表示,并不是将所有肿瘤筛查都纳入医保,可以有选择性。“像是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可以优先纳入医保,因为这三类肿瘤发病率高、筛查容易实现、筛查费用也相对较低。”

如果按照这一思路,那么当前,从事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这样发病率高的病种筛查研发机构,将率先得到市场的验证。

但目前,新技术支撑的肿瘤早筛还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相关企业市场渗透率低,参与者技术、商业化等都在探索中,未来技术的成熟,将加快早筛产品价格的下降,甚至成为标品进入集采,预计未来五年早筛产品报证会越来越多,数量会急剧爆发。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以价换量的模式无疑是最适合产品普及的,新冠筛查是最好的例子。一旦肿瘤早筛产品成本能降到百元甚至以下,甚至被政府纳入集采,肿瘤早筛市场将会迎来大爆发。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航小风
    ·2022-08-06
    这么贵的早检纳入医保是不可能的事情!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