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场观察 |1-2月经济数据解读:增长远超预期意味几何?

目录

1、大类资产走势回顾

2、宏观视角:1-2月经济数据解读:增长远超预期意味几何?

3、政策解读:踏入“工业互联网+双碳”新征程

4、投资市场:短期快速下跌:布局优质龙头的绝佳时机

5、行业板块:新冠检测或带来医药板块投资机遇

大类资产走势回顾

【A股】A股涨跌互现

上证综指:3218.52点( ↓ 2.35%)

深证成指:12216.14点( ↓ 1.25%)

创业板指:2687.52点( ↑ 3.78%)

【港股】港股涨跌互现

恒生指数:21111.79点( ↑ 3.18%)

恒生国企指数:7211.03点( ↓ 0.62%)

恒生红筹指数:3912.9点( ↓ 2.62%)

【美股】美股集体上涨

道琼斯工业指数:34480.76点( ↑ 3.94%)

纳斯达克指数: 13614.78点( ↑ 3.67%)

标普500指数:4411.67点( ↑ 3.57%)

【欧股】欧股集体上涨

欧洲50指数:3885.32点( ↑ 12.06%)

英国富时100指数:7385.34点( ↑ 4.03%)

法国CAC40指数:6612.52点( ↑ 6.53%)

德国DAX指数:14388.32点( ↑ 7.04%)

【债券】银行间资金利率涨跌互现

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1%( ↓ 1.22%)

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1.94%( ↓ 5.19%)

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2.1%( ↓ 0.12%)

银行间14天质押式回购利率:2.35%( ↑ 11.49%)

【外汇】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美元指数:98.05( ↓ 0.47%)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00美元/人民币 6.34( ↑ 0.15%)、100欧元/人民币7.03( ↑ 0.99%)、100日元/人民币 5.35( ↓ 1.84%)

【备注:上述所有数据来自Wind,统计周期:2022/3/10-2022/3/17】

宏观视角

1-2月经济数据解读:增长远超预期意味几何?

一、1-2月经济数据远超预期

2022年1-2月经济数据大超预期,不论是工增、投资还是消费数据均表现亮眼,与市场预期大相径庭。经济恢复好于预期,表明在今年稳增长紧迫性提升下,政策的靠前发力也发挥出了显著效应,工业生产提速,基建、制造业双双发力,地产企稳仍待时日,消费显著反弹,为经济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在三重压力之下,今年两会设定了不低的增长目标。在当前场景下,经济目标实现,需投资加速赶上。

工业生产持续加快。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5%(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 0.34%。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升。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763亿元,同比增长 12.2%。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176亿元,同比增长11.4%。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增长0.66%。

消费显著改善。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67305亿元,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4.9%。

图1:2022年1-2月的中国经济数据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二、经济数据背后的产业机会

房地产企稳仍待时日。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499亿元,同比增长3.7%,房地产投资仍在下滑。分项来看,新开工持续负增,且降幅扩大,施工数据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仍在持续回落,销售同比转负,土地购置面积降幅扩大。房地产主要数据均未见到改善。从房企开发资金的来源来看,各项资金来源也均在下滑。地产政策面在边际好转,近期部分地区房地产政策出现调整,体现了“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要求,但从数据表现来看,无论是投资端数据还是居民房贷以及企业中长期贷款仍然偏弱。因此无论是宽信用还是稳增长的要求,对于房地产仍需支持。但整体而言,房地产最困难时期或将过去,房地产投资的改善虽仍待时日,但仍有望在2022年企稳。

图2: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值(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制造业投资受到低基数的明显提振,需求和盈利端压力仍在加大。今年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20.9%,较去年12月回升9.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抬升,但主因去年年初基数较低的提振(复合增速-3%),设备抵税政策到期下企业提前冲量形成设备投资,导致跨年后增速明显下跌,剔除基数影响的制造业投资较去年年底下滑。而随着成本端压力的加大、以及消费、出口、地产等因素对订单的影响,需求和盈利对制造业的压力将逐渐显现,制造业投资存在向下压力。

图3:制造业开发投资:当月值(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消费明显反弹,但仍可能再受疫情拖累。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5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型来看,除家具、建材等地产相关消费以及药品消费下滑外,主要商品零售均有所提升;而餐饮收入在疫情相对平稳的基础上加快恢复。但三月以来疫情多点 反弹,或再对消费增长造成冲击,尤其是餐饮等接触式消费。

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分类增速(同比,%)

数据来源:wind

三、政策仍存观察空间

2月金融数据的回落,市场降息预期再度回升,但本月的MLF的续作体现了量增价稳的态势,一方面或考虑到经济开局的良好表现,另一方面或受到短期通胀压力上升的影响。俄乌冲突使得短期大宗商品高位延续甚至强化,通胀隐忧上升。但年内降息降准仍然有其必要性,一方面是稳增长的诉求,而中国基础货币增长能力不足,是中国货币体系的基础问题,要保持政策利率和货币增长的平稳,降准仍是未来不可或缺的选项。在货币内生体系下,中国当前货币环境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数量宽松,而在于价格过贵,即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偏高,而降息才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中国通胀形势和西方不同,中国PPI下降进程虽会受俄乌冲入影响, 但方向和趋势不变,因而货币政策和西方逆向而行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政策解读

踏入“工业互联网+双碳”新征程

今年计划报告将“推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作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工作之一,并提出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根据《“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相关单位正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工业领域重点行业,研究编制“工业互联网+双碳”实施方案。

一、工业互联网是什么?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双碳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关键共性技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动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产业生态、关键技术支撑和新型基础设施,通过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大功能体系建设,推动异构数据采集、汇聚和建模分析,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四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作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互联网通过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度集成,打通云、网、边、端,加速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聚合,带动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能够提高对能源、能耗数据的采集、汇聚及分析能力。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需求相结合,加速工业机理模型的汇聚沉淀,催生出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促进实体经济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二、工业互联网+双碳结合成效

“工业互联网+双碳”在主要行业应用取得显著成效。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双碳”场景化应用,实现关键生产工艺能耗、碳排放数字化、透明化,建立从生产、存储、运输、接收、利用处置、环境容纳全流程闭环监管。

工业互联网对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带来巨大助力。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工业企业大部分处于2.0~3.0发展水平,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亟待提升能源能耗管理及碳排放数据采集、监管水平。

“工业互联网+双碳”有力促进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通过整合生产数据、平台和系统,构建区域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双碳”监管平台,实现生产能耗、碳排放、碳足迹、碳配额、碳信用、碳汇等数据的连接和监管,具备监测、管理、调控、评估等功能,提升跨部门、跨层级的双碳行动联动联控能力。

三、如何助力我国大踏步迈向“工业互联网+双碳”新征程?

提升“工业互联网+双碳”科研能力。根据《“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工业领域重点行业,研究编制“工业互联网+双碳”实施方案,指导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赋能绿色制造。

深化“工业互联网+双碳”产业融合。面向区域,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双碳”公共服务平台,高效配置政策、技术、数据、人才等要素资源,深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服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拓展“工业互联网+双碳”数据应用。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面向冶金、石化、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重点区域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双碳分中心,支撑承载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统筹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

投资市场

短期快速下跌:布局优质龙头的绝佳时机

一、近期A股、港股暴跌

截至3月15日,A股、港股再度暴跌,上证指数跌近5%,失守3100点,创业板指跌了2.55%,退守2500点;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则分别跌了5.72%、8.1%。目前已经了解到当前不少私募已经降低了仓位、采取防御策略,有的甚至只有一两成仓位;但也有方仓位较高,扛下来这波下跌。

俄乌冲突升级、对中概股的担忧、疫情反复等国内外因素交织带来短期市场的快速调整,目前来看市场尚不具备大举抄底条件,还要耐心等待主要因素明朗再做布局。当然,当前股市投资价值的确定性大幅上升,未来还需要不断评估市场风险去把握机会。

图5:从年初截至3月15日A股、港股涨跌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二、主要因素明朗再做布局

近期A股持续快速下跌,周二上证指数创近期新低,主要与国内外宏观形势走向有关。一方面,从国内来看,今年以来高频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压力较大,市场对今年的宏观政策刺激预期较高,而15日统计局公布的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情况较乐观,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与二级市场投资者自身对经济的感知存在较大出入,市场担心后续政策继续刺激的力度可能会减退;

同时,近期全国各地的疫情形势突发严峻,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几乎封城的防疫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担忧。另一方面,从海外来看,全球通胀环境下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导致全球权益资产风险偏好下降,而近期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更是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对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冲击;同时,近期中概股退市以及外资撤离等加剧了A股的下跌。

三、当前股市投资价值确定性大幅上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压制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减少或化解;与此同时,由于近期市场的大幅下挫,当前股市投资价值的确定性却在罕见大幅地上升。复盘2005年至今在经济基本面下行或外部冲击背景下较为典型的13次超跌反弹,反弹开始的标志多为在政策导向下的基本面改善预期或外部风险的阶段性缓和,当前的内外市场环境正符合这一特征。

图6:2005年以来共出现过13次市场短期急速下跌后反弹的案例

数据来源:wind

短期市场快速下跌后,恐慌情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释放,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回到了相对合理偏低的状态,继续快速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短期市场企稳修复需要等待几个不确定性因素的明朗化:一是国内疫情控制情况,当前可能仍处于疫情扩散上升期,但随着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预计会较快控制下来,等到各地陆续解封,经济社会活动重新恢复,市场情绪也将有所修复;二是海外地缘政治格局风险的消退,这需要关注俄乌战争以及和谈进展,预计俄乌战争对全球大宗品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会逐步消退,但需要关注全球其他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等;三是美联储本周加息幅度以及后续加息节奏的落地,将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未来无风险利率的混乱预期。

图7:经济预期改善与外部冲击缓解带动市场反弹

数据来源:wind

四、反弹关注高景气新能源、半导体与稳增长的新旧基建等

反弹关注高景气的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等与稳增长的新旧基建。从2005年至今的13次超跌反弹行业表现来看,表现较好方向有两类,一是在外部冲突缓解,市场重回基本面逻辑下的高景气方向,如2019年的农业与食品饮料,2013年6月的TMT等;二是在稳增长政策导向延续受益的方向,如2014年3月的地产与建材等。当前外部风险缓解下,关注短期超跌的高景气成长如风光锂电维持高增的新能源、晶圆厂扩张加速而国产替代不变的半导体、军费预算超预期的军工、新冠特效药和创新药等;稳增长导向延续的方向主要关注低碳、数字新基建方向,以及旧基建中国企 改革催化部分低估值建筑建材央企。

行业板块

新冠检测或带来医药板块投资机遇

一、新冠疫情复燃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新方案

截至3月14日,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 5024 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328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2940例,现有疑似病例7例。

图8:截至3月14日国内新冠疫情:现有确诊趋势图

数据来源:wind

2022年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公布适用于抗原检测的三类人群。

图9:新冠抗原检测适用人群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斤,国联证券研究所

二、国内抗原检测落地,市场需求量较大

国家抗原检测相关文件颁布,抗原检测市场需求有望得到释放。2022年3月10日,为了规范抗原检测,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医用方案(试行)的通知》,抗原检测适用人群包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症状 5 天以内的人员;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的人员;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人员。

图10:抗原检测适用情况介绍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基于三种抗原检测适用人群的划分,预估中国抗原检测月市场规模为51.5亿, 年市场规模或达618亿元。3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其中人群1抗原检测市场规模为2,000万,人群2抗原检测市场规模为11亿,人群3抗原检测市场规模为40.3亿。

图11:抗原检测市场规模测算(月)

数据来源:wind

三、新冠抗原检测政策利好医疗板块

考虑到海外抗原检测主要销售途径之一为零售药店,未来居家抗原检测可能将为药房板块带来利好。

业绩增量:医药零售有望迎超100亿增量市场。根据此次文件,第三类人群社区居民将是主要的销售客户。药房在社区“5 分钟经济圈”属性为居家抗原检测需求的居民提供便利购买渠道,有望实现抗原检测试剂放量。

客流红利:检测需求有望实现“被动检测”+“主动检测(居家检测)”双增长, 药房客流有望增长 我们判断,抗原检测放开后新冠检测量有望超过以往核酸检测量,原因在于放开居家检测后有望实现”主动检测”需求。以往检测需求以被动需求(中高风险地区差旅、密接和次密接、封锁区等检测)为主。此次放开抗原检测后,检测需求有望进一步向主动需求延伸。抗原检测具有快速方便,操作简单且成本低等特点,预计客流销售额预计有明显释放。

服务形式升级:从“药品销售”向”健康服务提供者”升级参考海外药房情况,美国药房龙头开展在疫苗接种及体外检测业务布局多年,多元化运营引更多消费者进店。此次疫情有望为药房提供着力点,为药房在IVD检测端提供增量业务,助力药房布局新业态。从目前国内上市连锁药房布局来看,我们看好药店从药品销售的向提供健康服务过渡,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服务。

免责声明:

来源:产品研究中心

本报告涉及的信息、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本公司不会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纳斯达克(.IXIC)$ $道琼斯(.DJI)$ $海银控股(HYW)$ 

# 复盘你投资过的大健康股票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