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东风乘用车,黑芝麻智能打入单芯片行泊一体主战场

作者 | Bruce

编辑 | 于婷

当蔚小理、智己、摩卡的自动驾驶方案中,不惜成本选择英伟达Orin、高通Ride等海外芯片时,自动驾驶芯片的局部战争打响。

当东风乘用车的芯片方案定下黑芝麻智能,自动驾驶芯片的正面战争正式到来。

局部战争相当于特种部队出击,打的是昂贵的“高性能”之战,重在获得影响。正面战争相当于大军出击,需要综合考虑成本、节奏、效果等因素,重在获得战果。

中国市场每年卖出近2000万辆新车,不是所有车都能装得起昂贵的英伟达Orin。

于是,更具性价比的国产芯片开始登场。其标志,或许可以理解为黑芝麻宣布拿下东风乘用车两款车型定点。

高性能单芯片行泊一体方案的出现,既是自动驾驶芯片的正面战争,同时也预示着整个智能驾驶的竞争正在进入正面战场。

拿下两款定点车型

近日,黑芝麻智能宣布,获得东风乘用车首款纯电轿车和首款纯电SUV两款车型项目定点。

此次项目定点,东风乘用车将基于黑芝麻智能华山二号A1000系列自动驾驶芯片打造行泊一体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平台。域控平台算力高达58TOPS,可满足L2、L2+等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对行车及泊车的功能要求,包括高速公路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等,预计在2023年量产。

A1000芯片最早发布于2020年,此前已经获得江汽集团思皓品牌旗下车型等的定点。我们了解到,此次获得定点的两款车,将是东风乘用车旗下的旗舰车型。

定点背后,芯片上车经历了严格的评估流程。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东风乘用车便开始对黑芝麻智能的的芯片展开评估、预研开发。期间,经历了一系列技术测试、评估和选型过程。

黑芝麻智能产品副总裁丁丁告诉HiEV,公司内部会先做一轮评估,要求研发团队、生产团队,把车规要求的事做扎实。一年半之后,交给东风乘用车这样的主机厂评估时,主要会查看各种数据、报告,并且测试一些功能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和定义的指标相同。

这种严格,与行业选择英伟达芯片时有所不同。由于英伟达的品牌背书,以及更多车型已经选用过该品牌下的芯片,车企不一定会对英伟达做非常仔细的评估。但对于国产芯片,严格的评估流程是必须经历的。

拿下东风乘用车,对于黑芝麻智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整个芯片赛道来说,基于单颗芯片实现行泊一体方案这件事,意义更为重要。

HiEV了解到,此次在东风乘用车上的A1000芯片方案,将实现更为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

由于算力限制,之前市场的一些基于单芯片实现行泊一体的方案,功能实现相对简单,黑芝麻智能推出的行泊一体方案,是一个中高阶的行泊一体方案,具备了领航、自动泊车,乃至点对点自动驾驶能力。

这里面的区别,既体现在传感器配置的不同,更体现在由于传感器的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的算法部署和功能等级的区别。“如果是小算力芯片,更多的可以把它归结为ADAS。”丁丁告诉HiEV。

高性能单芯片行泊一体方案

早年,汽车行业主要由供给侧主导,近年开始逐渐转变为用户需求驱动。映射到智能驾驶领域,主要体现在C端用户对于智能驾驶接受,驱动主机厂做出变革,进而倒逼供应商的方案发生变化。

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这种变化正在激烈上演着。

早期,自动驾驶芯片的上车,以造车新势力拥抱海外公司芯片为主。直到近年,随着东风乘用车、理想等国内车企开始选择国产芯片,风向开始转变。

相对来说,造车新势力对于芯片的选型和研发投入会比传统车厂力度更大,它们会采用最早面市、性能更好的芯片,主要目的是把功能和体验先带给市场,抢占用户心智。

造车新势力相当于排头兵,会带动第一波的芯片上车潮。

第一波芯片上车潮之后,自动驾驶芯片的性能、功能、体验大致确定,上车路径变得愈加清晰。

接下来,便是传统车厂登上舞台中心。

传统车厂进一步发力的过程,也就是智能驾驶方案的大规模应用过程。他们的装配量会很大,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装配率进一步提高。

而要大规模上车,主机厂看重的核心指标就是性价比。在同样的功能和体验上,性价比更高的方案会成为优选。

实际上,在黑芝麻智能获得东风乘用车之前,行业里已经出现基于单芯片实现行泊一体方案,以及国产高性能芯片上车的案例。

不过,这些案例,与此次东风乘用车获得车型定点的单芯片行泊一体方案均有所不同。

市场已有的芯片方案不如黑芝麻智能的算力更大,有的芯片方案不如黑芝麻智能的功能更全。丁丁向HiEV表示,“在同一代自动驾驶芯片中,基本上我们敢保证,我们的性价比肯定是最高的。”

他提到的性价比,主要体现在,原来要用2到3颗芯片做的事情,周边需要配备外围的处理器。采用单颗芯片后,不仅芯片数量会减少,外围器件也会大幅度节省。从系统的电子成本角度,已经有大幅度下降。

此外,从原来的两或三个盒子,集中到一个盒子上,还会线材、结构件、散热、空间等进行节省。

黑芝麻智能表示,A1000芯片是国内首个符合车规、达到量产状态的单芯片支持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的芯片平台。

基于A1000系列芯片打造的Drive Sensing解决方案,是业界唯一可量产搭载单SOC芯片的高阶行泊一体方案,支持L2++行车领航NOA、泊车HPA/AVP、3D 360环视全景、多路DVR等功能。

可量产、高性能、高阶行泊一体,这些产品的独特性,让主机厂在芯片选型时很难绕开黑芝麻智能。

芯片的上车,本质上考验的是芯片公司对于行业和功能应用的理解能力,进而反映到对芯片的功能、性能的定义。由于芯片的周期很长,从产生idea到量产,整个周期大概是四五年。所以最开始对行业和应用的理解,会极度影响芯片公司对芯片的定义。

顺利上车东风乘用车等一批车型,说明黑芝麻智能之前对于芯片的定义和研发节奏走了一条正确的路。

国产芯片上车窗口期到来

拿下东风乘用车定点车型,对于黑芝麻智能来说只是个开始。

据了解,此次定点的两款车,实际上也是一个基于平台化的产品。这一平台,基本上是东风乘用车未来比较主流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平台。

其实,2021年,黑芝麻智能就与东风技术中心、东风悦享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此次获得定点车型后,东风集团旗下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黑芝麻智能进行战略投资,这意味着,东风与黑芝麻智能正在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有利于旗下的更多车型的量产推进。

不止东风,明年会有更多搭载行泊一体方案的车型,陆续大规模上量。

A1000系列的芯片方案,基本上可以满足15-30万元的车型功能需求。

丁丁判断,2023到2025年,会是行泊一体方案大规模上量的窗口期。届时,行泊一体的装配率可能将朝着泊车的装配率靠近。

粗略估算,泊车的装配率,基本上可以达到30%以上。

黑芝麻智能的上车节奏是,短期内,会专注在自主品牌。

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的车型中,对于自动驾驶上车节奏会相较海外、合资品牌会更快。

中长期内,通过和自主品牌的一些合作,黑芝麻智能将进一步推动一些合资品牌,甚至海外的一些品牌,进行自动驾驶功能的进一步上车。

至于造车新势力,黑芝麻智能也在与之保持着密集的交流。

“造车新势力本身也在发展,从一款车年销几万台,到多款车年销几十万台,它们的节奏也在变化。当汽车产品线越来越宽,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回到商业的本质,大家都需要自动驾驶方案的成本和性价比的。”丁丁说。

黑芝麻智能这样的国产高性能芯片,能提供的就是在功能、性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向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芯片方案,以及基于芯片的感知算法支持。

总的来说,汽车电子的发展,主要会受制于半导体的发展。而半导体的发展自有其周期。在大算力芯片出现前,一些智能驾驶功能会集成到多芯片上。当大算力芯片出现后,集成度更高、性能更强的芯片方案自然替代旧方案。

中国这片智能驾驶的主战场,以及国产芯片的成功上位,让Mobileye、英伟达等海外芯片一枝独秀的时刻宣告结束,现在是国产芯片上车的关键时刻。

# 电动三宝齐飙升,你上车了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