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巴菲特,容易出幻觉

@丫丫港股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家哥的小黑屋; 作者:Oryx王家 每年到了4、5月份吧,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总要上个热搜。 尤其是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就更要上热搜了。 丰年上供属于例行公事,灾年拜神属于上门求医。 资本市场整体向好,投资容易顺风顺水,会有很多朋友认为自己能力超群,而市场整体低迷的时候,只能找找精神寄托了。 2022年初,全球资本市场开始下跌,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又变成了投资者的神坛。 我觉得巴菲特成为“投资之神”,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年他的投资理念简单直接、且没什么大变化。 读30篇巴菲特的股东信和读10篇不太有什么差别,这和庙里念经一个意思,口诀和经文需要朗朗上口、穿越时空。 要说投资业绩,詹姆斯·西蒙斯的投资业绩一点不比巴菲特差,但他的投资业绩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数学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即使有数学专家参透了大奖章基金(The Medallion Fund)的玄机,没有计算机和专用通信也是干着急。 巴菲特的“耐心”、“护城河”这些就很好,普通人也能懂;不光能懂,而且开个户就能用。 二次创作也很方便,什么长坡厚雪、什么静水流深,中文互联网都说这是巴菲特的理论。 得,看来老先生还是个汉语言文学家。 巴菲特也不像很多投资人玩儿“滑头”那套,投资理念3年小变化、5年大变化,许说你参不透、不能说我反复无常。 投资者,从大佬到普通人都一个特点,能省心就省心,最想要的就是穿越牛熊的真理。 不能说去年让我进庙门三拜九叩,今年让我在大殿烧纸画符,明年让我在院子里绕场三周。那我也犯嘀咕,别回头拜神没效果,是我没掌握最新姿势吧。 简单、易学,很多投资人学习巴菲特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幻觉”。 一、“哥,巴菲特是个企业家”。 去年初的时候我在望京拜访过一个二级市场私募的朋友,老哥所在的办公楼相貌平平,但是进入他的办公室,别有洞天。 “静——水——流——深”,四个大字挂在办公桌对面的墙上,墙边是他的大茶台,一般茶台搞点风雅的放个蛤蟆就算了,他这茶台上是一架水车。 应该是呼应墙上的书法。 幸亏老哥用的是“静水流深”,这要是挂个“长坡厚雪”,不得来个刨冰机? 投资者聊天总要说说市场观点,老哥以前是游资打板风格,2018年被市场教育以后,说是“皈依”了价值投资。 以前那个火急火燎梭哈的中年男人,带上了佛珠(我不知道这玩意儿和价值投资什么关系)、喝起了岩茶、聊起了巴菲特的护城河。 作为机构投资人,老哥当然不会和我说持仓,所以谈到一些票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哪些在他的portfolio里。 只不过。。。。。。 7、8个行业,说了20~30支,每个在他那都有护城河,都有高壁垒,都能成为未来的垄断行业。 我想这就是很多人学习巴菲特出现的第一个幻觉:他们觉得识别一个好企业很简单。 我想有2条原因吧。 1)第一个迷惑人的地方在于,很多媒体和营销号都只说巴菲特是“股神”,让普通人觉得自己和巴菲特,似乎没什么视角上的不同。 可是如果我们去仔细观察一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报,就会发现主营业务横跨金融、消费、物流、制造、能源等等。 并表就意味着这些都是公司的控股业务,要参与经营的。 虽然巴菲特并不像3G资本那样,收购公司以后开始重度改造,但是公司重大决策总要参与、公司高管遴选要参与、公司业务方向要参与。 巴菲特正儿八经是一个美国优秀企业家,这让他在投资中拥有很强的企业家视角。 伯克希尔原本只是一家纺织公司,巴菲特是本着投资目的买入的,想通过改造的方式卖出获利。结果阴差阳错当了一回老板,索性就一直当到了现在。 都说要有耐心,长期持股,但是一家企业总要面临复杂的市场,总要有策略的变化,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巴菲特是很多家公司的老板,普通人很难拥有这样的视角与经验。 我很理解媒体,如果说巴菲特是美国知名企业家,通过企业经营和投资实现人生成功。 那完了,不可能有流量。 只有说“你也能够复制巴菲特”,文章才有点击、书才能卖的出去。 2)还有一个误导人的地方,媒体在解释巴菲特护城河的时候,太喜欢用消费品了。 消费这个行业,投资者们都能感同身受。 我觉得这个也很好理解,要是媒体用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切削刀具公司IMC、制造业集团性企业Marmon、用供应链公司麦克莱尔(Mclane)、保险公司Geico解释护城河,不光是读者理解不了,新闻编辑都疯了。 IMC面对德国企业冲击有何对策? Marmon怎样保证在餐饮、水处理、汽车后市场多个领域保持领先? 麦克莱尔面对亚马逊等新玩家是否稳如泰山? Geico如何应对互联网保险的威胁? 还是放过编辑同学和读者吧,可口可乐:肥宅快乐水、美国文化的先锋、咖啡因和糖分成瘾的杰作。好喝、成瘾、刚需——护城河。 所以,可口可乐故事讲多了,很多人真的相信识别护城河,就这么简单。 二、巴菲特年轻时候就是个优秀的人。 玩儿互联网这么多年,巴菲特也成了故事会的主角。 一类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巴菲特、一类是谁都成不了巴菲特,这都是幻觉。 营销号们特别喜欢给中国的读者灌迷魂汤,典型的比如“巴菲特的大笔财富是60岁以后赚到的”。 这很能抚慰一些人。 姜子牙八十拜相这事儿,现代人已经很难相信了,但是世界首富60岁以后财富总量起飞,是有报纸杂志和电视记录的。 为什么很多普通投资者愿意学巴菲特,除了方法论“简单易学”,主要是着工作不像是交易员、投行精英受到体力制约,一直可以干到90岁。 还有另一个极端,就是反鸡汤的吐槽,这很符合最近几年互联网新情绪,用以说明巴菲特是独一无二的。 巴菲特确实有家学渊源,父亲是职业证券经纪人,还当过两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 11岁开始在父亲的经纪商公司工作,14岁的时候已经有足够的财力买下40英亩土地,这比全世界绝大多数商人、投资者起步都要早。 很多人说巴菲特投资,很早就发现了Geico的价值,21岁就亲自调研了公司。 拜托,有哪个21岁的毛头小子能因为是前董事长(格雷厄姆)的学生,让公司的副总裁接待2个小时? 再有就是巴菲特投资起步期,能获得来自家人、朋友的资金支持——啥家庭啊,一下就能给出相当于今天几百万的初始资金? 从互联网传播的角度,我特别认可这两种营销策略,一类是给希望抓住投资圣经的人希望、而另一类则是迎合了互联网“反鸡汤的情绪” 可是,太多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巴菲特的中青年时期,是一个非常优秀、非常典型的顶级投资者。 媒体都会说巴菲特继承了价值投资先驱格雷厄姆的衣钵,但很少有人提及的是当格雷厄姆退休的时候。 把自己的客户转介绍给了巴菲特。 做过生意的朋友都知道,有“小迷弟”号称是自己的学生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把自己真正的客户资源给出去,要押上信用的。 25、6岁的巴菲特显然是让格雷厄姆愿意押上名声的那种优秀年轻人,而事实证明,巴菲特证明了自己。 今天,很多人说巴菲特无法复制,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主要依靠“保险浮存金”。 基金投资人不好对付,经常面对短期的业绩波动心情上蹿下跳,于是很多人说基金学习巴菲特难于登天。 但是有多少人,在普通公募、私募模式下,达到过巴菲特历史上的战绩呢? 伯克希尔哈撒韦模式并不是出生第一天起就确立了用低成本、长期、低要求回报率的保险基金投资的模式。 作为一个需要跟随市场,寻找α的投资人,巴菲特也做过投资周期股、金融股的短期投资。 最终,他赚钱了。 所以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先成为年轻时候优秀的巴菲特。连续多年作为传统基金经理跑赢大盘,当然是凤毛麟角的,但也不是毫无机会。 三、巴菲特不干“永远满仓、永远热泪盈眶的事儿”。 我见过很多二级市场投资人,他们往往把巴菲特作为持续亏损时候的心理慰藉。 满仓被套学巴菲特; 重仓亏损学巴菲特; 拒绝止损学巴菲特; “事后巴菲特”,是很多中国投资者惯用的手段,他们也能举出很多巴菲特先被套牢、然后获得巨额收益的例子。 “长期”和“耐心”虽然助力巴菲特投资获得长期超越市场的回报,但这也是有前提的。 巴菲特的投资体系里,经常会手握大量现金,等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价格时才出手。2022年3月21日,巴菲特以116亿现金收购了保险公司Alleghany,他跟踪这家公司达到了60年。 先有近乎苛刻的投资标准,才有巴菲特能够长期持股。 很多人曾经做过分析,巴菲特经常在市场出现巨大危机的时候手握现金,从容抄底,就是因为这种环境下才有大量可供选择的投资目标。 长周期观察、寻找合适时机、用非常优厚的价格入手才是耐心的前提。 价格够低的投资,才能让利润奔跑,当顶着2060年的价值分析才能让自己的成本看起来合理的时候,长期持股就变成了长期折磨。 四、当然,我并不是说学习巴菲特只有幻觉。 来个新排序好了。 1)不懂的行业就不要投——巴菲特能力圈原则 巴菲特多次提及自己对科技行业的看法,虽然他和贝索斯和比尔盖茨是多年的朋友,但是开始大量投资科技公司还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 甚至有一派观点认为,巴菲特投资苹果,其实是按照消费行业逻辑。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看几周研报、听一些讲座、跟踪一些大V,没有可能理解真正的护城河、长期的增长性。 巴菲特当然也不是把所有人拒之门外:不懂?投资指数基金就好了。 2)单点突破,不断拓展——巴菲特的成长经历 关于能力圈,巴菲特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横跨金融、制造业、能源、周期、消费诸多行业。 他是逐个攻克,不断拓展。 A股市场经常几年就换一批风口,很多人今年还是消费专家,明年就变成了了新能源专家,2021年元宇宙来了——很快也能辨析元宇宙的“护城河”了。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巴菲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行业玩儿明白了,已经可以很赚钱了。 3)空仓不犯法——如何理解巴菲特的耐心 巴菲特有一条投资逻辑是:买入时就不考虑卖出。 这种重大决定,当然不可能每天、每周、每个月都有,所以巴菲特才能干出等了60年才出手的事情。 普通人理解巴菲特的耐心,是买入之后的耐心;而我认为更值得普通人学习的是巴菲特出手前的耐心。 更重要的是,空仓期间巴菲特也从来不是做在奥马哈的办公室啃汉堡,对于关注的企业他仍在坚持阅读财报和研究报告。 马斯克说巴菲特这种工作状态有点无聊,但对普通人来说学巴菲特比学马斯克可能容易多了。 4)投资国运——巴菲特自己承认了 巴菲特曾经说自己拿到了“卵巢彩票”,一个美国出生的白人男性,才有可能在过去60多年实现巴菲特一般的企业经营、投资成就。 这一点我倒是很认可巴菲特的坦诚。 巴菲特投资的领域,都是美国的“基础设施”,这些企业长期价值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在过去70余年间,保持了龙头地位。 也许在平行宇宙,有人拥抱70年代的苏联国运大获成功、有人拥抱80年代的日本国运大获成功,但是我们所在的世界,巴菲特押中了。 对普通人来说,是否认可国运是自己的投资抉择,但巴菲特60余年的投资奇迹告诉我们,他的奇迹来自对国家的长期押注。
学习巴菲特,容易出幻觉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