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疫情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大胆建议

疫情第三年,小微企业已经进入到了生存的“极限状态”。



在这个背景下,看懂APP上周发起了一场主题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疫情下如何破局?”的研讨会,吸引了100多位专家、记者以及银行从业人士一起交流,深入讨论。



新冠疫情百年一遇,尤其是持续时间远超预期,生活方式、社会秩序、生产经营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应该说,能撑到现在仍然正常运转的小微企业都是“打不死的小强”,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做出了很多调整,这些努力值得赞赏,但相比于疫情给小微企业带来的冲击而言仍然“不够解渴”。



小微企业资源禀赋本来就少,“余粮”已经不多了,迫切需要从政策引导、市场共担和数字技术等方面找到快速有效、广泛覆盖、持续共赢的破局之道。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研究,参会专家和银行人士给出了很多“大胆而可行”的建议,整理如下:



一、提升对小微企业不良率的容忍度,纾困导向,机构端尽职免责


(1)


安光勇


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征信专家


并不是疫情让小微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们还是会下金蛋的鸡,只要纾困了,还是能东山再起的。危机来到的时候,不能一味降不良,一再筛选剔除,要转变思维,包括金融机构和监管,对不良的容忍度要提高。


(2)


苏筱芮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


尽职免责是监管提出的概念,从制度层面呼吁,具体怎么落实?现实出现了一些困难,银行人员担忧,遇到坏账了,就是会被处罚。怎么去畅通机制值得研究。



(3)


某银行资深人士


当一笔贷款出现问题时,如何界定尽职标准上是很难的,因为在贷款全流程总有一些需要主观判断掺杂在里面,它并不是拉单列表填空方式,实操过程中想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尽职是很难的。



普惠贷款目前在统计的口径下,它还是在贷款的大口径下进行监管的,它的不良率并不是监管机构评价一家银行的一个单独的指标,但普惠贷款从任何一个角度讲风险都要比一般国企的贷款要高,需要分开评价,如果装在一起评价的话,势必会导致银行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心存顾虑。



(4)


黄丁聪


资深金融从业者,《重新定义风控》作者


关于风控模型的迭代,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了,样本也有足够的积累了,可以针对疫情(比如封城)的场景下做一些适用性的模型,来提升整个数字风控的一个精准度。




二、政策层面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到普惠金融领域,国家层面应建立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1)


顾炜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问题,风险谁来承担?银行少赚一点多赚一点是利润的问题,但如果风险无法分担,那就不只是利润亏损的问题,会侵蚀资本,甚至引发系统性危机。国家除了退税等直接的降本,更应该建立风险基金,建立金融机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好杠杆作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环境。



(2)


汤志贤


跨境金融50人论坛研究员


普惠金融是一个市场的问题,但也不是一个纯粹市场问题,是一个金融问题,但也不是一个纯粹的金融问题,需要用使用立体化的措施、整合各种资源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信用、资金等问题,核心是建立“抵补”机制,处理好金融机构市场化经营导向与中小企业市场融资能力弱的矛盾。以韩国为例,韩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去,设立有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信保基金等机构,信保基金具有公有性质,其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缴纳的信保料,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不做中小企业融资,但每做一笔贷款业务均需缴纳一笔信保料,最终中小企业信保基金获得这部分资金,去给中小企业融资做担保,协同解决信保基金资金来源问题,同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少稳固的担保问题,金融机构对于有信保基金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本身就有融资的动力,因为有盈利空间,同时还有信保基金担保,信用风险相对可控,不需要政策另外再鼓励。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盈利计划、风控标准设定中小企业风险融资敞口,根据市场原则发展普惠金融业务。韩国的例子说明,有必要更好统筹“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优化普惠金融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三、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边鹏


国际标准化组织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有研究表明,金融科技不能解决金融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虽然大幅度提升了触达能力,但对部分小微企业的服务风险高、利润少,而对另一些小微企业又存在服务过度的内卷化倾向。建议可以采用“低风险的业务有限竞争,高风险业务充分竞争”,推动金融机构拓展白户市场。采取一种方法鼓励让金融机构充分竞争高风险客群,推动金融业建立具有市场性质的长效机制,来竞争低信用群体,同时也兼顾金融稳定和共同富裕。



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采用数字人等数字来提升产品体验



黄丁聪


资深金融从业者,《重新定义风控》作者


光有数字化还是不够,一些小微企业也不太清楚银行有互联网信贷的产品,偶尔听说,也不知道怎么去办,还要打电话问熟人,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相匹配,产品在线上,营销推广在线下。建议:可以设置数字客户经理,线上线下协同,提升服务覆盖面,沉淀的交互数据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风控模型精准度。




五、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应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允许不同市场主体合作共赢



由曦


看懂App联合创始人


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有自身的长板和短板,比如国有大行、股份行资金实力雄厚,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这样的互联网银行有平台、流量和大数据风控,二者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形成对小微企业的有效、精准的金融供给。对于助贷,应该理性看待,不能一棒子打死,实践中,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其实做的是联合风控,并不是银行只提供资金。同样,也应该鼓励互联网银行和融资担保等风险分担机制合作。原则上,只要从事的是小微业务,只要是在合规的监管框架下,就应该尊重市场所自发演进出来的模式和逻辑。




六、鼓励采用数字技术



(1)


由曦


看懂App联合创始人



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了数字化贷款对于小微企业恢复的帮助,通过对50万小微商户随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使用二维码收款25个月后,80%的小微商户都能获得科技信贷额度,其中许多为“白户”,即未曾在传统银行获得过贷款。科技信贷不仅可以为小微商户提供第一笔贷款,也对其获得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能性有积极影响。研究显示,在使用了网商银行提供的信贷后,样本小微从传统银行获贷款的概率提高了8.9倍。



(2)


胡浩


广州商学院副教授


供需不平衡核心问题是风控问题。在模型方面,通过联邦学习等加强模型设计;在数据方面,小微企业本身的数据应用+加强小微企业增信,如供应链金融,通过外部数据叠加内部数据,加强服务能力。



(3)


汤志贤


跨境金融50人论坛研究员


数字技术不见得能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金融机构履行好社会责任的同时,需要按照商业的逻辑发展,需要按照信贷的基本逻辑进行融资,金融机构也需要控制不良水平,满足监管要求。数字技术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优势,比如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发掘中小企业融资的潜力。但金融机构使用数字技术本身,不能从本质上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在市场上融资的能力,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还款能力也不会因为金融机构使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发生全面而本质的改变。因此,需要认可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的作用,但也不宜高估。


# 2022q1老虎财报季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
  • Shirley磊
    ·2022-05-20
    [财迷]
    回复
    举报
  • 南宁樱花
    ·2022-05-20
    👌🧚🏻‍♀️
    回复
    举报
  • 好好好运来
    ·2022-05-20
    回复
    举报
  • 長乐
    ·2022-05-20
    😊
    回复
    举报
  • HatterPorry
    ·2022-05-20
    呵呵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