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股价暴涨和短视频的终局

这是走马财经关于腾讯的第9篇文章,后台回复腾讯,自动获取9篇文章专辑。

1月25日,腾讯股价暴涨10.93%,创近两年多来最大单日涨幅。

自2021年开始,16个交易日,腾讯股价上涨35.9%。2020年,腾讯股价上涨50%,市值从5000亿美金涨到7000多亿,2021年不到一个月,市值已经接近9500亿美金,离万亿美金一步之遥。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1 缘何暴涨

疫情开始以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在2021年并没有戛然而止的迹象。随着拜登上台,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提上日程,全球热钱涌动。

中国资本也不例外。

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1月22日,今年以来通过港股通净流入港股的南下资金就超过2300亿规模,该资金体量已超2015年和2018 年港股通全年净买入。而1月25日1天,净流入规模就超过200亿。

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认为这**涨是资金堆起的。作为港股优质标的的标杆,腾讯自然受益不浅。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7年底,腾讯经过一轮大涨后股价就突破了400港元,2018年1月份甚至冲高到473港元,随后在2月份开始长达9个月的漫漫熊途。那轮大跌的原因,是国家开始游戏版号控制。

经过一年多的调整,业绩证明,腾讯游戏并没有因为版号问题被击垮,反而走上了更稳健的业绩修复之路。

2017年底,腾讯全年营收2378亿元,2020年前9个月,腾讯营收已经达到3484亿,如果没有意外,四季度营收估计在1350亿左右,全年业绩超过4800亿,相对于2017年已经翻倍。经营利润也接近翻倍。

在这个热钱泛滥的当下,稍微像样点的股票这一年来都翻倍了,腾讯股价相对于2017年底也不过涨了90%而已。

如果没有今天的大涨,腾讯股价这三年多来“仅仅”上涨了71.5%。

即便不考虑到腾讯这些年疯狂的投资成绩,只看它的主营业务,腾讯股价涨幅也是远远落后于业绩增长的。

说白了,腾讯股价受到了某种担忧情绪的压制。

这种担忧,来自于对头条系短视频业务竞争的恐惧,具体表现就是腾讯在互联网用户时长方面的流失。

从Questmobile的统计报告来看,腾讯系失去的用户时长,基本都被字节和快手抢走了,主要被字节系抢走。

市场担忧腾讯进一步失守短视频,因为重仓投资的快手被抖音生生反超,自己做的微视又不争气,年初推出的视频号也槽点满满。

直到2020年中,视频号频繁改版,全量开放,引入社交推荐机制,并在2021年初推出微信8.0版本,不仅推出了沉浸式浏览界面,而且推出私密点赞功能,解决了用户隐私担忧问题。

随着视频号日活和活跃度的快速上升,市场的担忧逐渐解除了。随之而来的是对腾讯和视频号的各种乐观情绪。

在快手即将上市的时间节点,这种乐观情绪在南下基金集体抱团优质标的的背景下,井喷了,于是有了1.25大涨。

2 视频号VS抖音快手 胜算几何

在微信推出10周年的契机下,视频号进行了诸多改版,应该说这些改版都是好的,包括增加了全Tab的沉浸式浏览体验(某些Tab的可能还在灰度),增加了私密点赞功能。微信团队确实有非常非常优秀的产品基因。

接下来的悬念在于:视频号真的可以赢得短视频之战吗?

实际上,所有的内容产业,都可以拆解成三个环节。创作者、分配者和观众/读者。其实就跟电商一样的,创作者就像上游供应链,观众就像下游消费者,分配者就像电商平台。

要想赢得战争,需要有更多更好的创作者提供内容,最好是有更多独家内容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具备最多的观众和读者,这样可以反哺创作者,创造更好的变现。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具备更高效的分发模式。今日头条就是通过更高效的推荐式信息流反超四大门户,但是这种机器推荐模式,在公众号的社交分发下并不具备绝对优势。所以公众号虽然被称为古典自媒体,也被迫增加了推荐分发,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在自媒体领域占据优势的。

从三个环节来看,视频号目前最薄弱的环节显然是创作者这一环,也就是内容源不够,显性的最大优势是观众这一环,因为微信有全国最大的日活群体。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最大优势可能是中间那一环,也就是他独有的社交分发能力。抖音和快手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视频号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根据微信公开课,微信有10.9亿日活,朋友圈每天有7.8亿人打开浏览,1.2亿人发布信息。视频号还可以分享到微信群。而且视频号本身的点赞、评论就是一种隐性的分享,会触发参与者的朋友跟随浏览。

做过公众号的人应该知道,一篇公众号文章的最终阅读量,更多取决于内容质量,而不是粉丝数量多少。优质内容会引发更多分享裂变,这种分享只有微信能够提供,因为他具有社交基础设施。笔者就曾经在公众号粉丝不足2000时,写出过阅读量超过5万的文章,我也曾见过公众号刚开通,第一篇文章就阅读量10万+的牛人,而且人家不是走歪门邪道,确实是因为文章内容特别扎实,引发了刷屏式的传播。

这种独家的社交分发机制,会进一步增强视频号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社交联系,因为它可以触发粉丝的朋友参与内容分享。这会使得创作者可能会更加重视视频号平台的粉丝,因为视频号的粉丝质量和变现潜力应该是最高的,我们目前得到的数据是,就变现价值而言,1个视频号粉丝约等于2个快手粉丝约等于4个抖音粉丝。

就像公众号作者去各个平台发文,或多或少都会往公众号引流一样,不排除未来短视频创作者会在其他短视频平台引流粉丝到视频号。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他希望将来视频号的浏览比例,关注、朋友和推荐是1:2:10的比例,而目前总体而言,朋友和推荐的比例是2:1的比例。

快手的用户日均时长是86分钟多,抖音是92分钟,视频号只有19分钟。

可见,视频号虽然具备无限可能,拥有万千宠爱和资源,但是要最终成功,还任重道远。

目前阶段,三个环节的第二和第三环都通了,只剩下第一环节的创作者丰富度,个人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创作者广度和深度超过临界点,微信内循环的威力将彻底爆发。

3 短视频的终局

短视频的终局是什么形态?

我们有几种参照。

第一种形态,是短图文内容的终局,也就是微博,搜狐、网易和腾讯的微博最终都失败了,新浪微博成为唯一的垄断者。然而微信最终通过朋友圈完成对微博的反杀。

第二种形态,是长图文内容的终局,也就是门户演进下的自媒体的终局,新浪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百度新闻最后都变成今日头条那种信息流模式,一起围殴今日头条,最终却发现大boss是微信公众号。长图文内容创作者全网发布,微信(公众号)落地沉淀粉丝。

看上去,无论哪种参照,微信都赢在了最后。

但是实际上,两种终局的惊险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种终局,微博形成了事实垄断,朋友圈的反杀是意料之外的,这种意外很难保证会在视频号身上再次发生,如果重复发生,那就不叫意外了。

第二种终局,长图文实际上是没有垄断的,即便公众号不出现,长图文信息流也成了各个资讯巨头的标配,没有谁是明显的胜者。这种局面对腾讯来说没有任何惊险可言。

为什么短图文领域的微博最终走向了垄断,而长图文领域的信息流没有呢?

原因主要在于创作者数量和门槛的不同。短图文创作者数量是长图文的10倍不止,难度几乎为0,长图文创作还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创作者数量越多,创作门槛越低,越容易走向垄断。

另一个原因是社交属性不同。短图文平台有比较强的社交属性,用户之间会产生频繁的评论、转发、关注、私信等行为,长图文平台这种属性要弱很多。社交属性越强,越容易形成垄断。

根据快手招股书,快手内容创作者占平均月活跃用户数的26%,上图的公司E是抖音,比例大约在21%。快手主APP 2020年Q3月活是4.81亿,对应的创作者数量是1.25亿,单月上传视频数量是11亿条,平均每个创作者每月发布了8.8条短视频。

从创作者数量和占整体用户的比例来看,短视频都更像微博,而不是长图文自媒体。但是从创作者发布的数量来看,它又更像长图文自媒体。因为制作短视频的难度还是有一定门槛的,没多少短视频创作者有能力日更,或者一日几更,即便做到,内容质量也很可能既没有趣味,也没有专业性,吸引不到多少人观看和点赞。

也就是说,短视频的创作者数量比长图文多,跟微博差不多,但是创作门槛比微博高,比长图文略低。

从社交属性来看,短视频的交互远高于长图文,也稍弱于微博。微博那种群体转发、疯狂评论、日常唠嗑式互动,还是比短视频要稍微更频繁生动些。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短视频的终局可能介于长图文自媒体和微博式的中间,当然这个中间不是正中间,而是中间偏微博一点。比长图文更垄断,绝不可能有四五家一起瓜分市场,但是又没有微博那么垄断,会有两到三家寡头瓜分市场。

这种结局,对视频号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在这种非独家垄断的局面下,时间越长,它最终胜出的可能性会越大。

当视频号创作者资源跟上的时候,你将看到的视频号和抖音快手的竞争,本质上是社交分发VS机器推荐的竞争,是分布式人群分发VS分布式AI的竞争,是人类 VS AI的竞争。

目前阶段,我赌人类会赢。

而如果视频号能在短视频行业最终获胜,腾讯股价的潜力将被彻底激发。

$腾讯控股(00700)$ $快手科技(01024)$ $微博(WB)$ 

# “鹅茅”股价爆发,腾讯市值超过7万亿港元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
  • 小Q椰子酱
    ·2021-02-12
    那么,fb为什么干不过抖音?全球没有一个能打的
    回复
    举报
  • ytcongps
    ·2021-01-26
    暴涨!!!
    回复
    举报
  • 广告失迷
    ·2021-01-27
    腾讯
    回复
    举报
  • 慢慢来文子
    ·2021-01-26
    看看
    回复
    举报
  • 张胜东
    ·2021-01-26
    看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