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技术,等待兑现

北京时间5月21日,小鹏汽车公布截止到2024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Q1小鹏汽车总营收为65.5亿元,同比增长62.3%。

其中汽车销售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57.8%,汽车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84.6%。同比增长源自2024年一季度销量的增长,2024年Q1小鹏汽车交付21821辆新车,同比提高19.7%。其次是服务及其它收入10亿元,同比上涨93.1%,环比上涨22.1%,这部分收入大幅增长源于一季度小鹏汽车和大众深化在平台和软件等领域的合作后技术研发的收益所得。

毛利方面,小鹏汽车2024年Q1毛利为8.44亿元,同比增长1158.8%,环比增长4.2%,毛利显著改善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的正向增长,毛利率12.9%也是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最高的一个季度,去年同期毛利率仅有1.7%,2023年Q4毛利率是6.2%。其中汽车毛利率为5.5%,去年同期为-2.5%,2023年Q4是4.1%。

在营收增长和毛利改善的双重利好之下,小鹏汽车今年一季度净亏损额大幅收窄,13.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41%,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其中,经营亏损16.5亿元也创下了近七个季度的新低。

图片

截止到2024年3月31日小鹏汽车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资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414亿元。

一切向好的财报表现也让小鹏汽车股价大涨,在财报公布后小鹏美股股价一度涨超26%,收盘依旧录得5.92%涨幅,总市值82.86亿美元。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称,“大幅改善的毛利率和充裕的资金让我们可以更加关注决胜长远的战略选择”,他认为提高组织能力和战略执行力将会是小鹏汽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

在智驾、品牌、造型设计等多个领域进行组织变革调整是何小鹏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一直在推进的,从X9今年上市以来收获的不错市场表现来看,这样的变革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存法则。不过摆在何小鹏面前的依旧是提升销量的终极难题,如何将X9的成功推向全品牌,是接下来何小鹏势必要解决的。

智驾有护城河吗?

在2024年Q1财报公布的前一天,小鹏汽车在北京举办了今年的“AI Day”,在发布AI天玑系统并将面向所有小鹏用户进行推送之后,宣布由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构成的端到端大模型也将量产上车。

从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辅助,到部分无图智驾,再到如今大模型上车后全无图智驾,小鹏始终是国内车企最先尝试在智驾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品牌。由XNGP所引发的国内智驾浪潮如今在开城速度、智驾场景和能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比拼中愈演愈烈,成为新能源车企竞逐的下一个高地。

图片

经过最近几年不断在智驾领域发力,小鹏汽车的智驾标签越发明显。只不过小鹏汽车的销量还处在第二梯队,这和小鹏在智驾方面的实力没有完全匹配。

作为国内和小鹏在智驾领域里实力相当的企业,华为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相比小鹏要晚很多,但如今后者却能凭借问界品牌的一枝独秀成为汽车行业里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供应商。这是华为品牌力的加持,也有华为终端BG和车BU在营销方面对智驾能力的加持。

而这却恰巧是小鹏的两个短板,是没有将智驾能力转化为销量的原因。

不过,从小鹏用户多数都选择带激光雷达版本来看,由于长期深耕智驾领域,小鹏的标签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触达到精准用户群体中,虽尚未形成深厚的品牌底色,但已经能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感知到。

此外,AI能力也将成为小鹏汽车接下来很重要的卖点。何小鹏在AI Day上宣布,小鹏汽车将在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上加大投入,2024年计划投入35亿元,扩招4000人。

谁来扛起销量大旗?

除了已经发布的小鹏品牌新车型,该公司还将另寻出路以提升销量,比如20万以内的大众市场。

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确认了小鹏汽车代号为“MONA”的第二品牌将在今年6月上市。“为什么在10到20万的价格区间没有人能做出既漂亮,空间又不错,又有智能驾驶的车?是因为他做不到。”

图片

何小鹏对于MONA在10-15万售价区间的市场竞争力充满信心,“以前有一个叫1万美金的模型,就是说价格每降低1万美金,大概某一个车型的销量会提高一到两倍。”他认为MONA价格下探到足够大众化时,规模将会是现在的两到四倍。

国内20万以内的新能源市场一直是比亚迪一家独大,尤其是今年以来陆续推出荣耀版车型后,其降价力度让比亚迪在这个区间内的话语权再一次显现。不过由于智驾较高的研发成本,售价在20万内车型往往都不具备智驾能力,小鹏的智驾能力在这个价位段无疑是碾压般的存在。

何小鹏认为,20万以内的大众市场消费者更需要高等级智能驾驶辅助,但之前车型的售价太贵,如果小鹏用MONA来到这个市场中并配备性价比很高的价格,对用户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尽管目前还无法确认小鹏在MONA车型上将会采用哪种智驾方案,但MONA车型的推出将让这个价位段的市场重新被激活,毕竟10-20万区间是当前国内市场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最大的。这对于缓解小鹏的销量压力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亦有助于摊薄智驾研发的成本。

另外,MONA是小鹏和滴滴达成合作协议时,滴滴让出的项目,从前期开发、车型架构、电气化系统等都是一套成熟的模板,小鹏用该项目重新进行A级车开发省去了不少开发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在销量方面得到滴滴的支持。

小鹏联席总裁顾宏地在财报电话会上称,“MONA车型虽然只是一款A级车,但我们仍然预计其能够贡献比较健康的正利润率,并且销量也会比较不错。”

与大众深度绑定

在2024年Q1财报中,小鹏特别提到了和大众的合作对营收增长的贡献,这是小鹏在MONA之外今年的又一个增量。

在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投资副总裁Charles Zhang便表示“来自大众公司的平台软件合作收入已经列入一季度的服务和其他收入之中,这一项收入是经常性的,相信往后每个季度,平台软件技术服务收入都将能列入财报之中。”

上个月小鹏和大众签订了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电动车平台联合开发EEA电子电气架构,并将于2026年推出该架构下的电动车,这也让小鹏和大众的合作从平台与技术上的合作升级为全方位的战略合作。

图片

Charles Zhang也透露与大众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合作的收益将在下半年开始列入财报,加上平台和技术上的收益,这无疑将会是小鹏下半年营收的重要来源。

这种在外界看来类似于供应商的角色,在小鹏汽车看眼中并非如此,Charles Zhang称,“我们同大众之间的战略合作实际上为彼此都创造了非常巨大的战略价值。比如我们在技术方面进行合作,也在供应链方面进行合作”。小鹏认为其不需要单纯的供应商合作,而是要相互带来价值。

和大众加深合作关系,对小鹏的全球化也将起到一定助推作用。出海是今年小鹏汽车的另一个重心,其将从北欧拓展至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西欧、中东、东南亚、澳洲等地已经和当地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下,大众的资源渠道和经验也会有助其出海。

一季度不错的财报表现,对小鹏的2024年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在竞争加剧且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如何保持自身优势并能转化为销量和收益,将是接下来小鹏需要回答的问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