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同程,追着对方跑

经过几年的沉寂与低迷,随着解冻的土地上绽放出一朵朵野花,旅游行业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特别是在经历一系列宏观环境的变化后,大众消费观念逐渐向享受、悦己型消费转变,推动着线下演出、音乐节、旅行等市场的持续性繁荣。

在此背景下,作为旅游行业的两大老牌玩家,携程与同程近期发布的财报,无疑成为了观察OTA赛道的重要风向标。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携程集团营收119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约43亿元,同比增长 26%;而同程旅行营收38.66亿元,同比增长49.5%;经调整净利润5.58亿元,同比增长10.9%。

尽管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但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整体表现皆较为稳健。而在这片渐趋繁荣的市场中,携程、同程等老牌玩家稳扎稳打,不断出招,仍然存在诸如抖音等新晋玩家的袭扰,他们亦在积极布局酒旅市场,此番新旧势力的碰撞,或许预示着一场可能的行业变革。

携程同程,求同存异

旅游业在经历了一年的恢复期之后,增长的步伐已见放缓,但复苏之路依旧清晰可辨。

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达14.19亿,同比增长16.7%;游客总花费亦同比增长17.0%。在此背景下,除却第一季度因春节假期导致企业差旅收入环比减弱,携程与同程多数业务仍保持增长势头。

以OTA核心的交通票务和住宿业务为例,携程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45亿元,同比增长29%;交通票务收入为50亿元,同比增长20%;同程同期交通业务收入达17.37亿元,同比增长25.6%;住宿业务收入为9.65亿元,同比增长15.6%。

图片

尽管两家公司强调营收多元化,且业务版图不断扩展,但交通票务和住宿业务在总营收中仍占较大比例——携程接近80%,同程则接近70%。而旅游度假业务虽增长较为迅猛,但对两位玩家而言,其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依然较小,依然具备上探空间。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携程旅游度假业务的营业收入达8.83亿元,同比飙升129%;同期,程包含线下旅行社业务、旅游景区运营等在内的旅游业务收入为6.63亿元,增长同样强劲。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携程与同程好似OTA的AB两面。

从市场定位来看,携程主要服务于高收入、高学历的高净值人群。而作为OTA巨头,其盈利能力主要依赖于其基于规模形成的在整个供应链、产业链的议价主导权,同旅游服务产业融合更为紧密。因此,携程一直加速自营化进程,以解决履约难题和消费者决策难点,并通过控制更多服务环节提升利润率。

相比之下,同程更像是扮演中介的角色。早在2020年,同程将深耕五环外市场作为核心战略之一,通过同程旅业深入二三线城市和乡镇市场,并借助线下门店在未被互联网完全渗透的地区建立品牌影响力。此外,同程与微信的合作开辟了巨量流量的新途径,通过利用微信庞大的用户基础转化潜在用户。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非一线城市用户占同程平台用户总数的86.9%,微信平台的新付费用户中,约72.7%来自非一线地区。

因此,尽管行业整体处于复苏阶段,但复苏逻辑有所不同。对酒旅行业的长期挖掘,使携程的增长更多取决于对用户潜力的挖掘;而学步拼多多的同程,核心优势在于中低端酒旅资源、下沉市场份额,这也使其顺应了今年以来的反向旅游浪潮。

当前,反向旅行正在成为一大趋势,无论是柳州、淄博、天水等城市,还是周边县城,均受到游客青睐——常年被“人挤人”所困扰的游客们,已然学会了避开热门路线,寻求小众目的地。《2024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报告》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100%,部分热门县级城市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大增200%以上。

携程亦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到,由于旅游偏好向出境目的地和低线城市分流,国内酒店ADR(已售客房平均房价)有所下滑,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基于此,携程亦主动放下了身段,加大了同三四线城市的合作力度,并增设度假农庄,拓展下沉市场。

尽管这波旅游新浪潮,为玩家们带来了短期的营收高峰,但繁荣能否持续仍是一个待观察的命题。尤其是在五一假期后,社交媒体上对于“反向旅行”的祛魅声音不绝于耳——实际体验与宣传的差距,让不少游客败兴而归。

因此,对于携程和同程来说,除抓住行业变迁的机遇外,若想彻底复苏,仍需攻克更多增长关口。

国际业务,撑起复苏节奏

在全球旅游业渐趋复苏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的拓展似乎已成为携程与同程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战场——在国内市场逐渐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后,此番打法既是对国内市场潜在饱和的提前适应,亦是一场关于未来增长潜力的赌注。

此番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浪潮和国际出入境政策的积极调整。比如同新加坡、泰国等国的相互免签协议,大大降低了国际旅行的门槛,刺激了跨国旅游的需求。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增长266.1%。

图片

在此背景下,两位玩家纷纷改造、拓宽自身业务面,以此接住红利。

具体而言,拥有国际OTA平台Trip.com的携程,在此领域无疑具备先发优势,因此打法更加偏向于优化现有产品并加固市场防线。比如在Trip.com上线了景区在线预约功能,覆盖600多家国内头部景区,使得旅游预订更为便捷,进而撬动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携程的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同比均增长超过100%,入境游预订同比增长更是超过4倍,而Trip.com平台营收则同比增长约80%。这一切都标志着国际业务在携程总营收中的比重和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

相比之下,同程国际业务起步较晚、资历尚浅,因此步调更多偏向于业务面的补全。正如其在财报中所言:“2024年第一季度,我们增加了对国际业务的投资,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范围并加强与用户互动。”

据悉,同程已在新加坡设立了海外总部,并在洛杉矶开设了首个海外实体店,且计划推出服务北美用户的一站式预订服务APP WatsTravel。除此之外,同程还在加速对英国、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市场的布局,可谓野心勃勃。

基于此,同程第一季度国际业务表现同样不俗,其第一季度国际机票票量同比增长超260%,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则超150%。只是,对同程这一新晋玩家而言,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全球在线旅游服务市场的内卷,其如何巩固初步成果并在市场竞争中突围,将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但不论如何,从长远来看,国际市场的开拓是携程和同程实现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而未来,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携程和同程的国际业务或将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指标与看点。

眼下,随着觊觎酒旅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多,携程与同程,各自遇到了对手。

携程凭借其过往庞大的高星级酒店资源库,一直站在行业的高地上。毕竟高星酒店建设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且属地资源稀缺,无法轻易被复制或替代,比如三亚亚龙湾海岸线,几乎都被各五星级酒店所瓜分。而携程过往利用稀缺的高星酒店资源,构筑了难以攀越的护城河。

图片

因循该逻辑,飞猪、美团等老对手,正试图通过“挖墙脚”提高自身平台的高星酒店比例,企图从根基上动摇携程的地位。

可即便如此,携程在高星酒店领域的地位依然稳固。某高奢酒店服务人员告诉光子星球,在其酒店内部,来自携程的客户重要层级最高,携程评价亦是其最为看重的评价渠道。此外,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携程有很多独家签约酒店,若酒店违约,将面临被摘牌甚至下线的惩罚。

或因如此,当飞猪企图通过“攻城价”,借由日本京都威斯汀酒店打响价格战时,酒店方面才会紧急发布未授权公告,并停止飞猪订单核销来避免误会。因此,尽管受到竞争因素的影响,携程独家签约酒店数量已不如前,但在行业心智层面携程优势尚存。

相比之下,面对市场竞争,同程并没有这么好运。除却美团、飞猪等老牌劲敌外,迅速扩张的短视频玩家亦对同程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相较于主打合作逻辑的快手,抖音显然更具威胁。

去年以来,抖音不断在旅游市场投入重兵,不仅将其酒旅业务提升为一级部门,亦通过流量倾斜与远低于行业的住宿业务佣金率向行业开战。在此背景下,纵使高星酒店坚守自身价格体系,不愿入驻,但中低端酒店、民宿却普遍愿意为了流量而内卷。

而大量中低端酒店和民宿同抖音合作,恰恰动摇了同程低星酒店的基本盘。为此,去年9月,同程与快手本地生活达成合作,希望通过新的流量入口抵御抖音的侵蚀。然而,随着抖音在旅游行业的战略推进,未来二者的厮杀只会愈发激烈。

归根结底,在市场涡旋之中,各路玩家们的每一步棋都尤为关键。面对行业内外部的嬗变,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弈,尚未走到终局之时。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