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产能的寒武纪,该怎么办?

受人关注的寒武纪,最新财报并不好看。

4月29日晚间,寒武纪悄然发布了其2023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报,数字虽不惊艳,却透露出一种坚韧与决心。

2023年,这家以AI芯片为主打产品的科技公司,实现了7.09亿元的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微降2.7%,但在归母净利润上,却展现出了不俗的成绩,-8.48亿元的亏损较上年同期减亏了约32.47%。而在今年一季度,虽然营收为2566万元,同比减少65.91%,归母净利润亏损2.27亿元,但这个数字已经比去年同期减亏了约11%。

这样的财报,在许多人眼中或许“并不好看”,但仔细剖析,却能发现其中的深意。寒武纪的这份财报,更像是一份在逆境中成长的成绩单。

回溯到2023年,那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风起云涌的一年,智能算力需求空前爆发,而寒武纪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列入“实体清单”。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寒武纪展现出了其不凡的应变能力。

自创立以来,寒武纪就以其独特的ASIC架构AI芯片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与英伟达GPU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不同,寒武纪的芯片专为特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化,以高性能和低功耗为特点,成为处理特定任务的佼佼者。

面对供应链的冲击和业务压力,寒武纪从2023年开始调整销售策略,优先服务于那些毛利较高、信用较好的客户。这一战略转变不仅稳住了公司的收入基本盘,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营压力。进入2024年,虽然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有所下滑,但这正是策略调整期的正常反应。

更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在2023年还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暂停部分预期毛利率较低的研发项目。这种收缩战线、降低开支的做法,显示出公司在资源分配上的明智与果断。

如今,寒武纪的股价和市值已经成为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未来前景的肯定。截至5月22日,寒武纪的股价收报于185.21元/股,市值高达770亿元,市销率接近100倍。这样的市场表现,无疑给了寒武纪更多的信心和动力去探索未来的技术突破。

市场期望如此之高,寒武纪要怎么做呢?

基本面其实很稳定

2023年,AI的浪潮如同春日的江水般汹涌而来,而寒武纪恰巧站在这浪潮之巅,接连踩中了AI芯片和AI算力的风口。这是一个时代的红利,也是寒武纪多年深耕的必然结果。然而,受全球供应链波动的影响,寒武纪的前景似乎又蒙上了一层薄雾,但这并未能动摇其根本。

芯片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领域,寒武纪自2017年踏入这个领域起,就深知这是一场持久战。尽管至今归母净亏损已近52亿元,上市三年多来尚未实现盈利,但寒武纪的脚步从未停歇。在经历2021年业绩的大幅增长后,尽管2022年、2023年的收入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但这样的稳健表现,在科技公司中并不常见,它反映出寒武纪在追求高速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寒武纪的产品线丰富而全面,从云端到边缘,从IP授权到软件,无一不体现出其技术的深厚底蕴。先后推出的寒武纪1A、1H、1M系列智能处理器,以及基于思元系列芯片的云端和边缘智能加速卡,都是寒武纪在AI领域的重要成果。特别是去年发布的思元590,更是直接对标行业巨头英伟达的A100。

在国产大模型适配方面,寒武纪也走在了行业前列。2023年,公司完成了与多家软硬件厂商产品的兼容性适配和认证,合作伙伴遍布各行各业,包括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等云服务提供商,以及开源操作系统OpenCloudOS等。这一系列的合作与适配,不仅拓宽了寒武纪的市场空间,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领域的地位。

具体来看,2023年寒武纪的7.09亿元营收中,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贡献了6.0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1.8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沈阳、台州等地成功实施的智能计算集群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带来了持续的收入增长,也提升了寒武纪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新闻显示,光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就中标浙江和沈阳相关共计13亿左右的算力基础设施搭建项目,目前看已经有近半合同金额回款,应收款项部分可能在未来半年也会陆续到账。

这其实给了寒武纪真正发展的信心。

尽管云端和边缘产品线的销售额受到供应链影响,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但这并未动摇寒武纪的根基。在芯片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上,寒武纪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面对英特尔、AMD、英伟达等芯片大厂的竞争压力,寒武纪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上实现了国内市场的第一梯队占有率,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供应链还在腾挪中

在过去的一年里,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出现了库存增长的情况。数据显示,全年产量高达22.55万片,但销售量却仅有2.58万片,产量和销售量同比分别下滑了61.96%和88.35%,而库存量却同比增加了30.16%,达到了87万片。这无疑给寒武纪带来了巨大的库存压力。

进入2023年,寒武纪显然仍未摆脱供应链的影响,一季度的营收也因此出现了下降。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通信运营商行业,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已经成功集采入围。这意味着,尽管面临供应链的挑战,但寒武纪仍在积极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以赋能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近半年来,寒武纪在智算中心项目的中标情况上并无新的公告,这似乎让外界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丝担忧。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许正是寒武纪在供应链腾挪过程中的一种策略调整。

据了解,寒武纪的芯片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这种模式的灵活性使得公司能够在供应链受挫时,更快地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尽管在2022年底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给其供应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寒武纪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

根据寒武纪2020年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其晶圆代工部分主要向台积电采购,芯片IP及EDA工具主要向美国Cadence、美国Synopsys 和英国ARM等采购,封装测试服务主要向日月光、美国Amkor和长电科技采购,采购相对集中。据估算,大约近7成的采购支出均来自美国和中国台湾企业。

在寒武纪2023年的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成本和封装测试成本分别同比下降18.32%和36.69%。而寒武纪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正是大模型时代需要的重要资源,云端智能芯片也是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的核心算力来源。

因此,实际上,美国政府的“实体清单”对寒武纪的长期供应链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现在看,寒武纪一边在想办法改成国产化供应链匹配,另一边则是针对优质客户提升服务能力。

财报显示,寒武纪在2023年积极调整销售策略,优先服务毛利较高、信用较好的客户。这一策略的调整不仅有助于缓解库存压力,还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2023年寒武纪的毛利率为69.16%,较上年同期提升了3.40个百分点。其中,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以70.78%的毛利率成为了公司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此外,寒武纪还在控制开支方面做出了努力。它陆续暂停了部分预期毛利率较低的研发项目,以将资源更集中在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领域。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当然,供应链的腾挪并非一蹴而就。寒武纪在年报中坦言,“长期来看,切换新供应商将产生一定成本,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面对挑战,寒武纪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灵活的应对策略。它正在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供应链结构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以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接下来等技术突破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寒武纪正如其名,以一种古老而强大的生物为喻,不断进化,蓄势待发。近日,寒武纪针对大模型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和产品的优化,与国内顶级算法公司携手,共同推动AI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寒武纪(688256)最新获得了一项名为“人工智能计算装置及相关产品”的发明专利授权。这项专利的核心在于通过并行执行无关联指令和提高运算效率,为人工智能计算装置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这不仅是寒武纪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其在AI芯片领域持续创新的缩影。

今年以来,寒武纪新获得的专利授权数量已达到82个,同比激增485.71%。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公司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不懈追求。2023年,寒武纪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高达11.1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57.53%。这支752人的研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75.28%,其中78.46%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他们正是寒武纪技术突破的坚强后盾。

总经理陈天石在2023财年公司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寒武纪正在研发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和指令集。这一创新将重点优化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视频图像生成大模型以及推荐系统大模型的训练推理等场景,旨在提升产品的编程灵活性和易用性。这不仅彰显了寒武纪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也预示着公司在AI芯片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飞跃。

随着人工智能市场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大模型时代的到来,生成式AI对底层芯片计算能力的需求日益旺盛。Gartner的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30亿美元,并有望在2024年增长至671亿美元。到2027年,该市场规模预计将翻番,达到1194亿美元。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寒武纪等芯片厂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对于寒武纪而言,目前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智能芯片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一款芯片从设计到流片需要2-3年时间,数亿元的研发资金储备更是必不可少。为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寒武纪在2022年度成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资16.49亿元,继续加码芯片项目。

目前,寒武纪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该业务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为客户提供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解决方案的核心算力来源于寒武纪自研的云端智能芯片。此外,寒武纪还推出了训练整机产品,同样基于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提供核心计算能力,主要面向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商业客户群体。

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寒武纪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正蓄势待发,等待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因为寒武纪明白,只要像华为一样实现技术突破,一切外在压力都会化作清风拂面。

 

作 者 | Rickzhang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