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打嗝放屁碳排惊人,影响蒙牛ESG报告?

【编者按】ESG报告一向被认为是投资领域新话题,但是很多投资者其实都读不懂。目前,多达近40%的A股上市公司会定期发布ESG年报,港股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率更高达近八成,但也不排除一些上市企业把发布ESG报告当做例行公事。到底问题出在哪?畜牧业是隐形的碳排放大户,围绕奶牛的碳中和也是绿色农业关注的重点议题。本期ESG报告解读选取行业典型样本企业、乳业龙头蒙牛,看看它的ESG报告透露出未来“低碳奶牛”怎么养,ESG管治工作里又存在哪些亮点和短板。 

超出不少人认知,造成碳排放的不只有轰隆隆的工业企业,还有蓝天下、碧草间的奶牛。虽然看似天然环保,但是畜牧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15%。这里面,又有约六成的碳排放来自养牛。 

不夸张地说,奶牛的打嗝放屁,都是碳排放来源。 温室气体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还包括甲烷,后者产生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要强数十倍。牛就是甲烷的排放大户。因为是食草动物,所以牛在消化的过程会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多以打嗝、少以放屁的形式排放。“动物胃肠道和粪便管理排放”一项产生的农业甲烷排放,是实打实写在《中国气候变化更新报告》里的。 

追求养殖的低碳环保,是一件耗费企业精力和金钱的议题,就连全球食品巨头雀巢也不得不阶段性放弃了一些碳中和目标,称将“把投资真正放在自身的价值链上”。据界面新闻报道,雀巢在2023年6月宣布放弃旗下多项产品的碳中和目标,并不再为其品牌投资碳抵消。但该公司仍将在减碳工作的路上继续摸索,如购买碳汇等。 

国内乳业巨头做得怎么样?4月28日,蒙牛乳业( 02319.HK )在发布年报同时,也公布了另一项重要报告——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为投资者揭示了该公司在ESG管治方面的进展。 

评级优秀但信披仍待完善

蒙牛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一份排版精美、内容详实的ESG报告,篇幅长达近142页。在编制依据上,依据了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的《ESG报告指引》,同时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 

蒙牛以“GREEN”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即:G代表可持续的公司治理Governance、R代表乳业社会责任Responsibility、两个E分别代表环境友好Environment和产业生态Ecosystem、N代表产品营养Nutrition。这样的战略不仅清晰,也覆盖到了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每一个方面。 

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按照上述“GREEN”的顺序,分为五大章节,陈述全年公司在ESG管治方面的工作。 

蒙牛的ESG评级获得了较高认可。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它在2023年MSCI的ESG评级中,从A级跃升至AA级,反映出这家综合型乳制品龙头企业的ESG管治工作获得国际水平的认可。 

尽管评级优秀,但蒙牛的ESG信披仍有值得提升的空间。 

第一点就是信披的详细程度。 在报告关键绩效表章节中,部分指标披露了近三年的数据变化,但仍有一些重要指标只披露了2023年单年的数据,不方便读者对比参考。例如新添加进报告的包装材料用量,如果能回溯补充2022年和2021年的数据表现,就能提供更大的对比价值。另外披露指标的数量也值得进一步扩充,例如在“社会绩效”里,蒙牛披露了劳动合同签订率等7个指标,但另一家乳业龙头伊利股份( 600887.SH )披露了近30个指标。 

第二点是,对于关键指标的异动,蒙牛可以向市场进行更详尽的解释。 例如市场最关注的“范围一(直接)碳排放量”,蒙牛从2022年的25.37万吨提升到了2023年的27.04万吨。通过对比“单吨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这一细节,读者才能猜测到,或许上述碳排放增长或许是由于2023年的产量较2022年更高导致的。此处蒙牛可以借鉴其他公司的ESG报告和财报的形式,在异动的指标处添加星号标注,并进行解释分析,会给投资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奶牛+光伏”知易行难

为了解决奶牛“打嗝放屁”造成的碳排放,蒙牛作为乳业巨头之一,能够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思量解决方案。公开资料显示,蒙牛着力打造低碳、零碳工厂,还从能源利用、粪便处理、牛群管理、饲料结构、生态固碳五个方面入手打造绿色牧场,从牧场端到工厂端,全面覆盖、持续推动减碳工作。

通过绿电的使用来中和产业链的碳排放,也是畜牧业近些年探索的方向,其中一个热点议题就是摸索“养殖+光伏”的路线。这是因为分布式光伏与农林渔畜相结合有得天独厚的匹配优势,牧、光互补的美好期许通往的是一个上能发电、下能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未来农业。 

蒙牛在它的ESG报告“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章节,也介绍其太阳能光伏的发展进度。2023年,蒙牛光伏装机容量超过22.06MW,年发电量达11.27MWh。公司还树立了较为宏大的目标,至2025年底光伏装机容量要比2023年再增加30%。 

除了太阳能,还有地热能、空气能等,多种清洁能源都是蒙牛关注的对象,希望通过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快推进牧场的化石能源替代,甚至有希望做到发电自用、余电上网。为了减少耗能,蒙牛也在推动旗下牧场持续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优化智能节电管理模式,推广采用智能系统来节约能耗。 

通往美好未来的路上,还有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宁夏政协提案公开系统里,一则经济建设类提案道出了产业链里的堵点:养殖企业真正去开展光伏和畜牧业结合的积极性,其实普遍并不高。这是因为光伏不仅投资大、所产生的利润相对于畜牧业自身而言又较小。这背后是当下畜牧业、乃至各行各业的ESG治理难题:如何在ESG投入与商业经济性之间找到平衡。市场期待蒙牛作为乳业龙头可以率先交卷,给市场带来一份可以参考的样本。 

光伏发电量的上涨,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类传统能源的消耗就能减少。 

2023年蒙牛ESG报告显示,当年蒙牛的天然气用电量、电网用电量均较2022年有显著提升,直接、间接和综合能源消耗量分别有10%到25%不等的增加。 

横向来对比,蒙牛的减排工作也并不是行业里做得最好的一个。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盘点,2023年蒙牛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比只减少了0.17%,而光明乳业( 600597.SH )和伊利股份分别减少了2.23%和3.25%。 

食品安全问题警钟长鸣

在ESG的S、即社会责任议题上,蒙牛在2023年报告中分享了公司在员工关怀、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方面的工作。 

作为一家食品企业,产品安全和质量是必须坚守的红线。回顾2023年,蒙牛仍有食品问题相关负面舆情被曝。 

2023年10月,有消费者称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蒙牛特仑苏牛奶有怪味,孩子饮用发现异常后,拆开才发现里面有块状物,过两天身上还发了疹子。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共鸣和讨论,“蒙牛特仑苏保质期内变奶酪”的话题登上热搜,损伤了品牌形象。据南方报业报道,蒙牛方面表示上述问题已经解决,得到了消费者的谅解。 

特仑苏等液态奶是蒙牛的支柱业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损伤了消费者权益,也有可能影响到公司业绩的根基。出现产品质量风波的液态奶业务,在蒙牛2023年收入占比高达83.2%。 

2023年全年,蒙牛出现“增收不增利”,营收录得986.2亿元,同比增长6.5%;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却下滑9.3%。同期伊利、光明净利润均录得增长。 

经营目标未完成之际高层变阵

在ESG的G、即公司治理方面,蒙牛的管理层变阵,多年以来一直是舆论追逐的焦点。 

2021年11月30日,蒙牛乳业公告发布了董事会的一系列变更,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创始人牛根生辞任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据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这意味着牛根生自此彻底退出蒙牛。 

当时,是蒙牛大股东中粮接手公司管理权,刚好是十年的里程碑式节点。2011年,牛根生辞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时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接棒。天眼查数据显示,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由境外实体中国乳业(毛里求斯)有限公司持有近85%的股份。另据蒙牛财报详细介绍,中粮集团通过其控股公司中粮集团(香港)等实体,持有公司大部分股权。 

2024年3月,蒙牛高层再次变阵。3月26日,蒙牛宣布,由高飞接任卢敏放,成为公司新总裁。次日在中国香港召开的业绩会上,两代中粮治下的蒙牛掌舵人握手完成交接。 

《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多家媒体注意到,卸任的卢敏放并未带领蒙牛完成他2017年设立的“双千亿”目标,即营收和市值双双达到1000亿元。营收方面,近三年蒙牛该指标分别录得881亿元、926亿元、986亿元,虽然距离千亿元门槛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增速放缓。相距“老对手”伊利的差距拉大,且盈利能力略逊一筹。市值方面,截至5月中旬,蒙牛市值约660亿港元、约合610亿元人民币,和千亿目标也相差甚远。 

对外投资也被视为ESG框架中公司治理(G)的一部分,从决策到执行能够反映出公司的管理质量、透明度、风险控制和长期战略规划。从这个角度分析,对“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 600882.SH )的投资暂时失利,也拖累了蒙牛的公司治理表现。 

据《中国商报》,2024年5月9日,妙可蓝多官宣王一博为其新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但同日“妙可蓝多含有反式脂肪酸”等负面话题也冲上社交媒体热搜。业绩上,2023年妙可蓝多上市后首次营收、利润双降。公司股价也应声下跌,截至2024年4月,距离高点跌去超八成。 

妙可蓝多的业绩和股价表现不佳,也令蒙牛受到不小影响。蒙牛对妙可蓝多的投资始于2020年,在先后豪掷2.87亿元、30亿元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后,蒙牛又在2022年拟用近8亿元增持妙可蓝多股份,继续绑定二者关系。《中国商报》估算,按照当下蒙牛拥有妙可蓝多超36%的股份,蒙牛几次增持的浮亏大约高达20亿元——这样的成绩单,显然不是关注ESG的投资者愿意看到的。 

值得肯定的是,蒙牛在ESG方面的工作成果显著,其详尽的ESG报告和所获得的积极评级结果,反映出了业界的认可。但把ESG报告和综合业绩,以及投资者的舆论反馈结合在一起来看,蒙牛仍需在ESG管治上做出更多努力。 

作为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蒙牛仍需要不断提升其ESG实践,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应对环境与社会的挑战,并引领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作 者 | Han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