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价值、拥抱趋势、关注边际

有一阵子没发文了。

这两周,行情大好。

就简单聊聊港美股市场,以及我个人在指数、持股、策略上的应对。

1、美股三大指数创新高。

摇摇晃晃、小阴小阳、无惊无险,美股又新高了——准确的说,是三大指数创了新高,而不是所有美股。

前十来看,【苹果】年度涨幅-1.12%、【特斯拉】-28.5%,不仅没创新高,还是跌的。

立足价值、拥抱趋势、关注边际。

苹果业绩下滑、特斯拉业绩下滑+竞争格局内卷,因此即使美股大市屡创新高却跟他们无关,且无论经营还是股价走势,它们当下明显都不在趋势中。

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星巴克,如果不看K线,你们觉的美股牛市、指数新高的行情下,它大概是什么表现?

连跌3年,今年跌了17.81%。为什么?看看疯狂开店的瑞幸、库迪咖啡们已经可以大致推演。

不是苹果、特斯拉、星巴克没有价值,而是它们相对以前没有那么好了——价值是相对的,业绩下滑、竞争恶化期,趋势下行、价值需要重估。

牛市,大牛市,也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上涨的。

美股牛市的趋势主线,首当其冲当然是AI了,尤其是英伟达与小伙伴们。

我在美股AI上的仓位是美光+英伟达+meta,其中英伟达是回调到780上车——趋势未完,先拥抱趋势,择机回调 or 突破买入,这是我去年错过AI大行情后选择的应对策略。

这周,妖股很多,贾跃亭的FF一周几十倍,GME散户再度大战机构,有交易能力就上点小仓位,不然就看下戏而已。

2、港股大暴涨。

月线看,恒生指数已经4连涨,从15500涨到19553,逼近2万点。+4000点,26%。

我确信它会有这一波,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姿势和节奏上涨。

可以确定的是,20000点以下,恒指有战略配置的价值——对应的,我选择逢低抄底指数,辅以网格交易/分批卖出,赚取波动收益(如有)。

标的上我选择了指数期货,最近一个月,大概能干出70%+的收益。

持仓组合方面,依然是成长股(未来三年20%+业绩增速)+低估高息股(未来3年利润稳中有升+预期股息率5%以上或对应回购)的组合,辅以个别困境反转、趋势选股。

攻守兼备、大小兼备。我1月份在雪球上建了个组合,4个月收益率大概40%,贡献净值较大的是神威药业、小米、泡泡玛特、腾讯、华润电力。

依然是立足价值、拥抱趋势。

关注边际,关注核心要素的变化,提升投资的效率以及容错率。

港股最近的大涨,其实有很多重要的边际改善影响,且从去年就陆续开始了。

大的方面,比如屡次的高层讲话、重要人事变动、地产利好政策。

小的方面,比如腾4亿变10亿、小米su7的爆火、泡泡玛特在海外的高增长、诸多公司的高派息——非常显而易见的价值边际改善。

再比如,流动性——外资又回来了。

周五关注到,传奇投资人大卫·泰珀,在2024一季度大买中概电商三剑客,加上百度和ETF,中概股占比超过20%。

其中,Tepper大概在去年Q2就开始布局阿里巴巴,今年Q1再度3倍加仓:

恩,外资又回来了?他们什么时候走?

不知道。资金的来去是正确而无用的解释股价涨跌的因素——涨了,因为资金买;跌了,因为资金跑了,永远可以这么解释有涨跌的行情。

价值才是我们能把握的,价值与价格错配才是我们的击球点。然后是一些信仰、运气。中国不会倒,政府会有作为。外星人不会来。

2021年那个疯狂牛市,尤其是打新,打到几千倍认购,乙组抽签,新股上市即翻倍,把快手炒到1.5万亿,把时代天使炒到几百倍PE,不说外资,价值的帐不好算了。我也要走的啊。

更别说当时对地产、对教育、对互联网的打压。趋势也变了。

现在,行情看似刚启动,但其实好公司的行情一直没停过。

投资,知易行难。

而现在,趋势在路上了,先好好拥抱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