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个公众号未来的核心就是修身、精心、养德。

已经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在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在关注各种让自己身心更健康的方式。而且从向外求,更加向内求,由表及里。虽然最后都是表里如一的。

无论是八段锦、站桩还是太极,实际上都是一种练习的姿态,或者是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或者最终方向都是一致的。目前笔者站桩的体验,就是无论是走哪条路,都要坚持练习,才能有体证。

身体的感受是一种真实体验,通过身体力行地做事,感觉到实际的证悟结果。

而读书也好,读经以后,更多是养心。书不一定是越多越好,也不一定是越精深越好,书应该是越适合的越好。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适合读的书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不同的经历以后,再重新读同样一本书的体悟也是不同的。

为什么有些书叫经,精华、经典、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对个体来说,在此刻最适合自己的,最有营养和价值的内容,就可以叫经。比如说近期我看的某个短视频,非常启发我的智慧,这就可以叫做此刻的真经了。

金刚经里面都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金刚经如此经典,都可以在过去以后当做一条度己之船而舍掉执着,何况是书呢?

不住相,不执着。

第一块是站桩,第二块是读经,第三块就是修心。不住相,不执着,不就是修心么?

修心是无时无刻的,无处不在的。

所以,入世出世,动静之中,都可以修心。

与其沉浸于某种对过往不悦的情绪,不如直接破除对这些的执着,而直接在当下做出积极的转变,从而境由心转,直接去行动,创造共赢的结果。

与其犹豫和疑惑对错与好坏,不如站在善意和爱的出发点上,去努力让事情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去转变。即使有些尝试看起来并不一定取得完美的结果,但是善意的种子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以及行动与经验的积累,而开出更加美丽的花。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启发很大。中医是什么?为什么中医讲求医不叩门。前段时间还专门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中医修习日志(1):心情、缘分、信任》。

因为中医在治疗人的身体和心理的病症的时候,只有建立足够的信任,才能够有更好的疗效,病人能配合,医生也能够把他的医术充分的发挥出来。

如果病人不能接受医生,或者抱着怀疑的态度,那么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再高明,很多事情也很难推进,病人不配合,最终效果就很难保证。

中医分成了修习日志,还有中医医生、中药、医案这几个品类。内容还不多。慢慢来吧,可以先把自己的修行心得、发现的好医生、涉及到中药的原理都逐步积累起来。

目前中医这块还没想好怎么发展。大家也可以提提建议。

总之,为什么这么多内容在一起呢。因为是个整体。最好的中医当然就是最好不用医。

每个人如果能通过修心、通过读经、通过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尤其是如果能做让自己开心且擅长的工作,那不是最好么。好的中医都希望找他看病的人越少越好。代表大家过得都很好。

所以,修行到这个点上,我在想的是如何能帮助自己和更多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让自己能量上升的工作。就是工作就是玩,玩就是工作的感觉。所谓工作的定义,无非就是除了生活以外找个事做,能够养家糊口嘛。

如果不考虑养家糊口的事,工作和玩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或者开心的工作和喜悦的修行又有什么区别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