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视角看“相亲经济学”

相亲市场上,有一个很割裂的现象:

线上的相亲账号都高度偏向女用户,对男用户极端不友好,称之为“普信男”“舔狗”。

线下的红娘,却直接拒收35岁以上女性的简历,额外交钱也不行。

先说线上。同样是年薪20万,女生就是优秀独立,男生就是低收入普信男。总之,各个平台的相亲账号,都是偏向女性。

这是市场经济的结果。

相亲社区对男性不友好,对男性更挑剔,“普信男”被逼得大量离场,剩下的用户都是女性了。

百合网的数据显示, 相亲群体主要集中在25岁-40岁之间。 30个城市中,有26个是男少女多,性别失调最严重的是成都,达到了惊人的1:43。

既然账号粉丝的性别都是女性,那么我肯定说一些女性爱听的话,一说彩礼我就支持,一说约会AA我就大骂。

但魔幻现实是,一到线下的相亲会,男性居然要四处凑人头。知乎一个答复说,参加过银行的、国资委系统的、教育系统的、街道办的相亲局,每次都是女的人数呈压倒性优势,男的基本都是被拉壮丁、凑人头的。

人们经常调侃,未来会有3000万男性找不到老婆。

虽然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但要注意,未婚男性主要集中在农村,女性则集中在城市中,结构性失衡。

如果有人足够八卦,会发现另一件事:这两年,相亲博主们偏向女性的时候,红娘博主们则开始一面倒的偏向男性。

相亲市场不是女性多吗?为什么红娘却顶着女性受众的压力,帮普信男说话,是不是违背了商业逻辑?

相亲账号都是流量机制,不管是否有人结成对,只要有人投稿、有人看,就有流量,就能盈利,这个商业模式更接近内容自媒体。

而红娘的商业模式,是结算机制。她就看成了几对,成一对新人,她才能收钱。

在1比40的男女比例下,如何更快实现成交?

很简单,拉升男用户的比例。

由于女性数量压倒性的溢出,谁有更多男用户,谁更快围绕男用户成交,谁就能更快出单。

这就是为什么红娘们敢直接拒收35岁以上女性简历,这提升了她们的工作效率,听起来很残酷,但事实就是。

大龄女青年投简介,我还要花时间挑出来扔掉,那干嘛不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觉得无法接受,巧了,我过滤的刚好就是玻璃心的群体。

商业领域不存在无效操作,这么多红娘都这么干,必然是有共识。

线下婚介所这两年也拒收35岁以上女性,逻辑一致,也是结算机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业模式决定社区形态,这就是相亲经济学。

•END•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纳斯达克(.IXIC)$ $恒生指数(HSI)$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