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子!!!

   4月1日愚人节当天,远在大洋彼岸的贾会计,对小米汽车来了一波隔空暗讽。

   在小作文中,能言会道的贾会计,甚至还贴心的在前半段来了波礼貌性客套与称赞,接着才进入主题,暗指其对标、抄袭、和浅层次的创新无法带来技术变革和科技超越。

   这小作文,隔着太平洋,大老远都能闻到一股醋酸味。

   若是换个人来喷组装车、喷做资源整合的,估计还有人看戏,但造车10年归来仍是PPT的贾会计,这说教就显得滑稽了。

   当然准确来说,老贾还是造出来了11辆车,自用了1辆,卖了10辆,每辆售价30.9万美元,约220万人民币,走高端路线,结果听说因气囊问题这些车又都被召了回去,兜兜转转仍是零蛋。

   因此老贾有这觉悟和精力,还是先把钱还了再说吧。别总是嘴上没输过,现实没赢过,欠账总赖着,而回国总在下一刻。

   打嘴炮容易做起难。对于汽车这种相对成熟的行业来说,现在想要做出什么颠覆式的创新还是很难的,尤其是新入局者,能成功模仿借鉴,造出性价比更高的车,就不错了。

   因此在“组装”这事上,说难听点是加工,说好听是资源整合,但这从来不是什么贬义词。组装也需要本事,不是说把汽车上所有零件搞齐,拼凑到一块就成了,不然也没见谁去玩组装都玩成功了的。

   恒大造车折腾了3年,格力折腾了8年,苹果更是折腾了10年,虽说个别是套壳蹭热点给自己兜里揣钱的,但也没见谁能创造奇迹。小米造车三年,好歹能量产了,就这还要啥自行车啊。

   先模仿跟随,脚踏实地一步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能活下去了,再来考虑创新。若一上来就扯着嗓子喊创新,起步就想来波轰轰烈烈的自主研发,可能最后公司都给拖垮了,产品还没造出来。就像老贾,不断融资不断烧钱,投进去30亿美元,造出来个概念。

   创新需要成本,也需要基础,都没在行业站稳脚跟就谈一飞冲天,未免太强人所难。再说隔壁新车外观创新了吧,但结果却是被人逮着黑,有时候的创新不一定有人买单。何况在现阶段,相比于创新,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更注重实用性,更注重实惠性,想要的是物美价廉,同样的配置,谁的价格低就选谁咯。

   当然后面想不被人嘲讽,不被人戳心窝子,还得不断加入自身设计理念,往人吐槽那方面靠。

   老贾这波也属实是往人痛脚上踩,但却高估了自己的名声,低估别人的影响力,咱下次还是把精力,放在研究星期八回国这种大事上吧!

   这里是: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

# 闲聊几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