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篇(2):小米启示录,全行业都应该反思与学习

我在《小米汽车启示录》这个系列视频的第一集里分析了两个板块内容,一个是分析小米汽车的营销动作和节奏,一个是拆解小米在产品介绍上的领先方式。今天是本系列节目第二期,接上第一集在第三部分讲述小米关于汽车产品的思考,以及我观察小米SU7发布会有自己的关于产品的思考;第四部分讲述我观察雷军和小米后,关于做企业做人的一些思考,也会对比一下理想汽车在这方面和小米的差距。

在这些思考里,我也认识到为什么特斯拉产品力明显落后但还能持续热销的原因。也能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今后的发展思路,提供很好的借鉴。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产品本身

第三个部分,我们来谈一谈小米汽车关于产品的思考,以及经过小米SU7发布后,我自己关于产品的思考。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这三四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最大的方向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产品力的突飞猛进以及性价比的极速拉升。当然背景也是基于电池、电驱、电子系统、底盘技术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我们常常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卷的要死,头部车企表现出来的竞争力,让马斯克都觉得除了自己以外世界其他地方没有对手。国产企业们拼命的卷配置、拼命的卷价格、拼命的卷性能,这也是行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问题,不全是主观意愿。但这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消费者、潜在消费者、行业关注者的注意力,全部都被拉到了产品配置和性价比上面,没有人去真正的讨论设计、讨论品牌以及汽车产品更多人性化的思考。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品力目前看已经远弱于国产竞品的特斯拉,依然凭借超强的品牌力,在销量上数一数二,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这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产品力远远弱于国产的特斯拉依然销量这么好,为什么特斯拉的品牌效应能这么持续?

核心问题,就是国产产品的惟产品力论,惟性价比论。让国产新能源车和特斯拉持续在两条道路上狂奔。这也是求仁得仁的结果,持续强调产品力和性价比,那关注品牌、关注设计、关注情绪价值的用户就会离你而去。单从这一点来看,蔚来汽车可能是国产里做的最好的。这次小米SU7的发布也带给了行业反思,为什么一个不被看好的车型+并没有绝对的性价比优势的产品,依然能够卖爆。

小米SU7这款车身上,我们是看到一些雷总的偏执的。无论是轿车形态还是翻转仪表屏还是很多实体按钮,都看出来雷总的喜好和影响。在SU7发布前,整个市场都认为轿车没有前途,空间很受限。但是SU7发布后,我们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关注与订单。这里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有三个点是比较重要的,第一点是外观,第二点是新能源车渗透率快到50%,第三个是小米品牌影响力。关于外观,我个人觉得国产汽车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这么一款外观如此惊艳的车型了,和其它所有车辆外观相比高了真正一档,所以无论是行业关注着、潜在消费者或者是无关小白,对这款车都充满了兴趣。渗透率到了50%意味着,往后新增的潜在购车人群中,很多是理念比较保守,也是最后一批才开始考虑新能源汽车的人。这部分人对于新能源车的了解、认知是薄弱和单一的,所以他们不会像爱好者一样,去深思熟虑的对比产品力和技术,而更关注车辆的品牌、外观、质量等传统要素。当然前提也是小米SU7这车的产品力足够,并不弱。第三点品牌影响力主要导致了两个结果,一个是用户下单时会对产品、企业安全更信任。另一个结果是,小米把自己天量的用户,注意力都引到了车上面。让很多本来不关注、不考虑的人开始产生了一些意识和想法的萌芽,叠加外观等因素,还是会形成转化。哪怕转化率低,但基数很大也不得了。大部分也许并不会立马下单,但他们必定已经开始成为将来新能源车的潜在消费者。

过度关注产品力和性价比会有什么问题?恶性竞争就不说了,让企业生存状况越来越差。最关键的是,如果只关注产品力和性价比,最后能留存下来的车企,在产品上都会无限趋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层面。那最后比拼什么呢?要么比价格,要么比品牌价值。价格差别足够大时品牌就可以妥协,否则就会选择品牌强的。如果只看品牌,那像华为、小米这样的科技大厂,一定比新势力和老车企们赢的概率大。这个问题是很多造车新势力接下去该思考的问题,有能力的可以死磕成本与价格,没有能力的出路在哪?

这次很多人有一个提法,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是小米SU7不仅提供了产品价值,还提供了情绪价值,这种情绪价值很大程度是因为这辆车的外观以及小米这个品牌带来的。所以小米这次SU7的受欢迎与大卖,给了汽车企业竞争的新路子,并不是一定要在产品力和性价比上拼到死。当然这条路多少企业有资格走,还值得观察。

小米SU7这次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市场还是需要一些激动人心的产品,而不仅仅是配置上啥啥啥都好的六边形战士。但目前看下来,激动人心的产品,首先得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品牌,是有一些硬性要求的,不是谁都可以做。所以最后问题又回到如何做品牌,雷总告诉我们的道理,做品牌就要好好做产品、好好做企业、好好做人。

做企业与做人

第四个部分,我们来谈一谈做企业和做人。为什么小米和华为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当然离不开他们所在的行业,小米和华为的用户量都是数以亿计的,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品牌并不多。其次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研发,都在不断突破,不断拿出行业顶尖的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再者这两个品牌都是有内在性格和精神的,华为就不说了,小米的发展历程,是一段真真实实白手起家勤勤恳恳的历程。中间也有起伏和困难,但总的来说,是一段中国人都会认同的奋斗过程。雷军的勤奋,对产品的热爱,是用户们对这个品牌产生认同的基础之一。

小米品牌一直把『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挂在嘴边,小米的产品也不断的在各领域中拓展开来,无论是数码科技、还是智能生活、或者家庭电器、生活用品,每一个你能想到的角落都有小米的产品覆盖。这些产品虽然谈不上多么高大上,但是在同级别竞品里,都算是用心在做的好产品,价格也合适。让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因小米而带来的美好体验。

这次小米SU7发布会,虽然一直在与保时捷对比、一直在与特斯拉对比,但能看到雷军的方式是足够尊敬友商的,把他们都放在了被学习者的位置,也充分承认了自己和对方的差距。这是非常难得的真诚,我之前引述过一段话,说『没有道路能够通向真诚,因为真诚本身就是道路』,这句话是建立品牌的不二法门。

而且最近这几天以我的观察来看,小米真的是一个认真对待用户的企业。发布会后,小米汽车已经发布了4集答网友问,把用户关心的问题全部都一一作答。对待用户的态度与方式,值得让所有企业学习。聊到这里,我就想起来理想汽车。我总觉得理想在对待用户和潜在用户时,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距离感,缺少一些亲切与直白。网上质疑最多的车身安全,从未见过理想官方有正式的沟通与回应。无论是尝试沟通,还是理性说服,还是解释事故的随机性等,任何一个方面,理想几乎都没有回应过。我觉得这是不对的,除了网络黑子们,还有很多关心这些问题的潜在用户们,而且现在的舆论环境,官方不做解释,用户有时候也是有压力的。而且我重新回看了Mega的发布会,说安全的部分也很冰冷,仅仅展示了数字与对比,缺少一些柔性的影响方法。

公众舆论对一家公司的态度,与这家公司的行为、创始人言行、产品等很多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舆论对一家公司不友好,只能说明某些环节是一定有问题的。都是做大众消费品的公司,产品不可能在持续的恶劣舆论下还保持所向披靡的销量,这是不现实的。竞品的增多、中立者的转向、舆论氛围的恶化,都会综合作用产生结果。对于这次小米SU7的发布,值得理想汽车好好学习,而且从更深层次去学习。

这个部分最后我想说,放低姿态,世界不会为难谦虚者,更不会为难一个优秀的谦虚者。雷总在发布会的最后,给了我们最好的展示。当他说到如果产品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该批评批评但是请嘴下留情。然后紧接着,他居然给全网的观众鞠了一躬,这就是我所谓的柔性的力量。至少在公众的同情和理解上,已经站在了有利位置。而不是那种我无敌我所向披靡姿态。不合时宜的自信,很多时候是讨人厌的,这是现实。

雷总老江湖了,还是值得年轻人好好学习。

$Xiaomi Corp.(XIACY)$  $XIAOMI-W(01810)$ 

修改于 2024-04-11 21:23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7

  • 推荐
  • 最新
  • 如果保时捷真的推出买保时捷送小米汽车,你说会是什么效果?

    回复
    举报
  • 非常感谢你的深度分析和观点陈述👏有独到的见解!
    回复
    举报
  • 英雄所见略同,很认同你对这款车的点评

    回复
    举报
  • 车子出了堆配置和抄袭,看不出创新

    回复
    举报
  • 搞营销还真的很少有人搞得过雷军

    回复
    举报
  • 栋哥
    ·04-13

    不管了,准备囤点小米的股票

    回复
    举报
  • 一个靠抄袭的企业又能走多远?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