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故事!
城投又一踩缝纫机的案例。
故事主角高某,过去一直在给地方平台做定融产品,累计备案申请承销的金额达到57.2亿,这些年下来,光承销费他一人就赚了有一个小目标。
但后来这承销费被认定为违规获利,不仅全数上缴,其本人还被判了10年,前面大半辈子直接白干,最后还丧失了10年的人生自由。
犯事的原因,是承销资格来路不正,用钞票换来的偏门。
高某在承接经销定融产品时,就和平台董事长约定了好处费。为保险起见,高某先是用自己和家人的名义购买一部分定融产品替“关照对象”代持,等对方需要的时再兑现,用这种方式总共向平台董事长输送了1200w的关照费。
作为回报,对方帮高某拿下了16个定融业务,后面高某发行的产品利率和承销费均高于市场水平,光看承销费就把成本拉高了近两个点。
都是同一个区域,同一个平台,您一个项目收益高别人一截,一个人吃独食,要别人咋想,别人肯定有意见啊,太鹤立鸡群,难免引人注意,遭人不满。
尤其是您本身就没啥价值,随时都可以是被抛弃的工具,等背后的人也成了弃子,很快就会沦为别人的下酒菜。
因此东窗事发后,不仅高某被判了十年,开后门的董事长也一并被查了。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董事长当上平台掌门人时才33岁,年纪轻轻就管理着资产600亿的公司,最后却因私心“关照好友”,把自己送了进去。
太年轻的,轻易还是不要坐到太重要的岗位,不管是阅历还是心境,都还太嫩,不知道江湖水深,江湖的凶险,一旦禁受不住诱惑,随时可能翻船,甚至当个背锅侠。
而类似的案例时有发生,城投公司高管不是那么好当的,一旦区域出了风险,往往就会追责,最后请去喝茶。全国那么多平台,每年有那么几个案例也不奇怪,但人抓归抓,对平台项目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换个人来继续干,项目该咋样还是咋样。
这里是: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