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减收却增利 国有大行如何稳住2024年业绩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成绩来之不易”,多位国有大行高管在2024年3月底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

年报显示,2023年,6家国有大行合计营业收入出现下降,净利润保持微弱增长。

通过年报,中金公司观察到尽管银行业经营仍然普遍承压,但是通过以量补价、拨备贡献、成本压降等多种措施主动应对“过冬”成为主流。

收窄的净息差与下降的利息收入

作为国内银行业的“领头羊”,国有大行的资产总额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44%。其中,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44.70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农行的资产总额为39.87万亿元,增长17.52%,资产规模超越建设银行。

年报显示,6家国有大行2023年的营业收入有升有降,不过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正增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3.73%、1.79%;中国银行的营业收入增幅最高,同比增长6.42%;邮储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0.03%、0.31%。

在净利润方面,工商银行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39.93亿元,同比增长0.80%;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4%,至3326.53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3.56亿元、2319.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0%、2.38%。

利息收入依然是银行营业收入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年报显示,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保持正增长,其余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均有所下降。2023年,中国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665.45亿元,同比增长1.58%;邮储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818.03亿元,同比增长3.0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5.30%、4.11%、3.10%、3.39%。

息差收窄话题,依然是银行高管们在业绩发布会上共同探讨的问题。年报显示,6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均有所下降,其中邮储银行的净息差继续保持在2.00%以上,其余五大行的净息差均不高于1.70%。

从行业情况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69%,首次低于1.70%,较2023年前三季度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的净息差降至1.62%。

信贷规模的增长可以抵消部分息差拖累,除交通银行外,五家国有大行的贷款总额保持了双位数增长。以农业银行为例,规模增长导致该行的利息净收入增加636.68亿元,利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818.0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国银行的净息差为1.59%,下降16个基点,下降幅度在上市银行中相对较小。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称,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量价协同的策略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外币业务在中国银行的资产占比超过1/4,去年外币进入升息通道,(对息差)形成了正面支撑。

2023年工商银行的净息差为1.61%,下降31个基点。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息差一般与利率变化相关,在利率上升通道里,各家银行的息差都会扩大;在利率下降通道里,息差都会降低。从2019年开始,中国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累计下行80个基点、90个基点,在利率下降通道里,息差收窄是一个必然现象。同时,由于存款端的利率降幅远远低于贷款端,这也导致息差的加剧下行。

在息差的不断收窄、净利息收入下滑的情况下,中间收入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除中国银行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有所下降。年报显示,受市场环境变化及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2023年建设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7.5亿元,较上年减少3.39亿元,下降0.29%;农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800.93亿元,较上年减少11.89亿元,下降1.50%。

不良贷款率下降 房地产业受关注

2023年,6家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率较2022年末均有所下降。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国有大行中最低,为0.83%;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7%,下降0.01个百分点;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6%,下降0.02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3%,分别下降0.04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7%,下降0.05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姚红表示,邮储银行2023年不良生成率同比持平,逾期贷款率是0.91%,同比下降4个基点。关注率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严格遵守资产分类新规的要求,把法人贷款在他行违约但是在邮储银行的正常贷款调入了关注类,同时对符合重组定义的法人贷款调入了关注类;二是对个人客户存在交叉违约的正常贷款予以从严认定,通过系统刚性的管控调入了关注类。邮储银行现在的关注率+不良率是1.51%,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波动,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情况受到关注。2023年部分银行在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有所抬头,其中交通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2.8%上升至4.99%;建设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4.36%上升至5.64%;邮储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1.45%上升至2.45%。

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增不良贷款,但是风险总体可控。通过积极落实“金融16条措施”等政策要求,对不良贷款早反映、快处置,农业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5.42%,较2023年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新发生不良较2022年下降29亿元;城投企业资产质量稳定,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化债政策稳步推进,偿债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房地产领域,工商银行坚持管好存量、精准化险,加大风险房企和项目的处置出清力度,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可控。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境内房地产业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77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副行长殷久勇认为,整体房地产对公的风险仍处在可控水平。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质量管控仍是交通银行重点领域的工作。

2024年如何稳住

相比过去,在2023年,国内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明显慢了下来。

银行的发展如何在盈利水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还有风险管理之间取得平衡,同时达成短期盈利和长期盈利之间的平衡?

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的回答是三个“稳”:一是稳住资产质量,中长期的盈利就有了基础;二是稳住净息差,2024年整体盈利就会处在比较让人放心的态势;三是稳住中间业务服务价值贡献。

净息差收窄对于银行经营而言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标准普尔的报告指出,随着建设银行对公贷款占比提高,其盈利能力将因净息差收窄而受到持续制约。其他压力因素还包括持续降息以及政府要求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谈及2024年信贷业务的发展策略,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从整体上看,预计全年境内人民币贷款将保持平稳增长,其中公司类贷款仍然会保持较高的新增占比。从结构上看,中国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加大对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做好“五篇大文章”。从区域上看,经济大省大市客户集中、项目多,仍然是信贷增长的主力。从行业上看,中国银行将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对于农业银行新一年的信贷投放,谷澍表示,2024年,农业银行力争县域贷款增长1.3万亿元以上,增量占比达到50%左右,余额突破10万亿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增长2000亿元以上,余额突破1万亿元;农户贷款增长3000亿元以上,余额突破1.5万亿元;力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8000亿元以上;力争绿色信贷增量达到1万亿元;继续保持制造业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持续做好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信贷支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