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们的骚操作:越套越深

经常看到一些韭菜的操作,赚一点点就马上卖出,生怕利润溜走,亏很多都不舍得走,想着股价会回到买入位,然后再保本出。

前者称为卖飞,后者称为套牢。

我没资格去笑话这些人,毕竟我也曾经是这里面的一员。自从拜读了威廉·欧奈尔的《笑傲股市》之后,什么时候止盈,什么时候止损,一切了然于心。

每一笔投资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盈利范围,这是在买入前就已作出的交易纪律。当目标到了范围内,该止盈止盈,该止损止损。

至于后面的涨跌,这是超越认知的钱,不该赚不赚,赚了后面也会凭运气亏掉。

在古典经济学中,所有的教授都认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都是懂得分辨利益相关的。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所以我们不会去在意;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选择最优的机会成本;我们做出的选择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

从70年代开始,经济学中有一个小小的分支,这个分支是行为经济学。其中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教授就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这个教授是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的作者。

行为经济学中认为,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只存在于这些教授口中的心理实验室,而现实生活的人都是活生生、有情感、会开心会愤怒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古典经济学中的理论大部分都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股市是情绪的放大器,股市天然就是行为经济学的实验研究场所。所以在行为经济学中,有很多理论能完美解释散户为什么会越套越深。

比如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人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或投资的情感附加值大于其实际价值的倾向。说人话就是,人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过分珍惜,不愿意轻易放弃,即使有可能造成损失。

哈佛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学生免费赠送了标价为10美金的马克杯,一段时间之后,实验人员以10美金重新从这些学生中买回来,结果90%的学生都不愿意出售,给出的理由是他们觉得这个杯子的实际价值不止值10美金。

所以,当人们已经拥有某一只亏损的股票,可能会认为它“还会涨回去”,或者因为“已经亏损了很多,卖出就白白损失了”,于是会更倾向于继续持有这支股票,而不是卖出来避免进一步亏损。

为什么说投资是反人性的?因为止损的过程会极其痛苦。

这里举一个投资大师的例子。巴菲特已故合伙人查理芒格在买入阿里的一年之后,阿里出现业绩大幅度下滑,查理立刻做出止损的操作,哪怕账面已经亏损了30%。

投资大师在止损上可是非常果断的,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止损,还是得止损,留得青山在。

又比如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失去某物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愉快感觉,远远大于他们获得同样物品所感受到的愉悦和快乐,而这个比例一般是三比一。

也就是说,当你失去了100块所承受的痛苦是得到100块所获得的快乐的三倍。你买了一只股票,结果跌了,但你就是不舍得卖,觉得它迟早会涨回去,反正不卖就不亏。失去厌恶会让人更倾向于留着亏损的股票,而不是卖掉避免继续亏。

这种不对称的心理反应可能源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对于避免损失的天生倾向。在古代,失去重要资源可能导致生存危机,因此大脑更加敏感地对待失去。

再比如证实偏差。

证实偏差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倾向于寻找、解释、记住那些与他们已有信念或假设相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否定那些与之相矛盾的信息的倾向。

而在投资上,当股票出现下跌的时候,人们会忽略那些利空消息,更关注利好的消息,殊不知利好的消息都已经靴子落地,所以才导致股价下跌。

在2021年到2022年期间,新能源板块一直是爆涨的板块,大家都纷纷买入新能源,很多人都在那个位置被套。

实际上,新能源补贴退坡就是在2023年年底,但买入的这部分人都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性忽略了这个重要消息。

止损是一件难事,但既然选择了股市,再难也得克服。

-END-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