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的79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

我走过阳关大道,

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

也有平坡宜人;

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

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

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我成了陶渊明先生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诗我很欣赏: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2018年5月,在央视《朗读者》的舞台上,宗庆后读了季羡林的《八十述怀》。1945年10月12日-2024年2月25日,浙商巨擎宗庆后与世长辞,这些文字可能也是缅怀他79年人生、37年经商生涯的最好注解。

“老三届”

“抗战胜利那年我妈生下了我,中国解放的时候我进了幼儿园,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跟邢燕子、董加耕(知青代表人物)他们一样下了乡。那么改革开放之后我回了城,回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发生产了国内第一只儿童营养液。现在(2002年)我是中国最大饮料企业的总经理,我们在中国饮料行业当中各项经济指标都居第一位。”

宗庆后1945年出生,1987年创立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1991年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上述这段自我介绍里,没提及的是他人生前半段的不易。

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年代,宗庆后在被称作“舟山西伯利亚”的马目农场待了15年。

马目农场曾经是关押犯人的地方,水电不通,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们住在“牢房”里,关押重犯的木头栏网都还在。17岁的宗庆后在那里挖沟渠、修大坝、挑过大粪、种过蔬菜,学会了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杀猪。

“最重的石头有四五百斤,还有种棉花、茶叶、水果、水稻、蔬菜,所以一年四季都是农忙,很辛苦。那时候我一天吃三斤米还不饱。”

后来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那段经历的作用是:“把身体锻炼好了,吃了那么多苦,干活就不是太累了。”

为什么主动选择去那?因为“穷怕了”。宗庆后母亲每月40元的工资,要养活5个孩子,米粉糊都不一定能每顿吃上。上山下乡的特殊经历,是宗庆后等一代企业家共同的记忆;也是那段岁月,让许多人在之后的起起伏伏中、有了不会被摧毁的意志。

1978年、母亲退休,宗庆后得以回到杭州顶职成为校办企业的职员,此时他已经33岁。因为脑子比较“灵光”的,他被安排去跑销售。

1987年,做了多年销售后,宗庆后在42岁的不惑之年迈出了创业步伐: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要向外转包,他抓住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先是卖校本和冰棒,后来代理了杭州保灵的口服液产品。

那一年,宗庆后亲手把娃哈哈“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招牌挂在了杭州市清泰街160号的小楼上。

清泰宫30年

清泰街距离杭州老火车站不到1公里,娃哈哈员工戏称这里为“清泰宫”。

这是一栋只有6层的小楼和停不下10辆车的小院,经常有拖着箱子的乘客问门口的保安火车站怎么走,这些路人肯定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娃哈哈总部,宗庆后在小楼里办公数十年。

创业两年后,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上市、爆红,宗庆后用这第一桶金买下了有2000多职工杭州罐头食品厂,这是娃哈哈食品集团前身。

诞生于市场空白的年代,宗庆后办公室里有不少地图,宗庆后用脚丈量市场,建设渠道通路、工厂。从一家小小的校办企业起步,发展成为了中国饮品龙头老大,80多家生产基地,宗庆后始终保持着奔跑的姿态。

在娃哈哈,宗庆后的角色是一位“超级家长”,以性格、行为方式深深影响着企业的制度和文化,个人形象与企业牢牢捆绑在一起。宗庆后是娃哈哈的“大脑”和绝对权威,在娃哈哈30多年的发展史上,他听过太多反对的声音,都用自己的“威权”化解掉了;大部分时候,他都是胜利的一方。

一个被经常提及的案例是“联销体”。1993年,娃哈哈的业务快速扩展到全国,娃哈哈营养液和果奶供不应求,可是年底盘点的时候,宗庆后被经销商拖欠的货款难住了。他由此决定,用利益捆绑经销商,制定严格的价格体系,让大家都有钱赚,但必须“款到发货”;每年年底,娃哈哈的一级经销商还必须缴纳第二年预测销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

经销商和业务员强烈反对,很多人跑到宗庆后的办公室大哭大闹,可政策还是推行了下去。事实证明,就是联销体成就了娃哈哈多年的辉煌。娃哈哈坚持款到发货,困扰其他品牌的货款催收问题,从来没有在娃哈哈发生过。

在联销体政策的支持下,娃哈哈的产品走进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村落。娃哈哈的新品,不出一周的时间,就可以从冰封的东北小镇铺到海南的小渔村。

许多年轻,代言人王力宏来杭州时,给宗庆后讲过一个笑话:他的一位台湾朋友到西藏旅游,在偏远的那曲地区,草地上除了牛粪,就是印着王力宏头像的娃哈哈瓶子,惊讶的友人立即打电话给王力宏说:“原来你在大陆这么有名!

一场战争

1996年,法国达能与娃哈哈按51:49的股比,成立了39家食品饮料合资企业。最初10年,双方的合作堪称国际资本在华消费品领域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娃哈哈曾经多年里没有设副总,决策都要宗庆后一人拍板。早年有传言说娃哈哈买一把笤帚都要他签字,这是夸张了的说法,但娃哈哈的每一款产品口味、包装和每一条广告,都要经过宗庆后审核是真的。

这解释了为什么说宗庆后与达能集团合作了11年后,会以最炸裂的方式结束。2006年,同样强势的两方在合作中决裂。

达能指责宗庆后在合资体系之外发展同类竞争企业;资产规模与娃哈哈合资企业相当的非合资企业,实为宗氏家族控制。宗庆后抱怨董事会有关资金使用的严苛规定;抱怨达能方董事“随时可以把刀架在你头(上)”,“根本不懂中国的市场”,“既不想承担风险,又不愿履行责任,总想攫取别人的利益,对合资公司没有丝毫帮助。”

双方曾在2006年底达成协议,由法方收购非合资企业51%股权;但宗庆后反悔了,指责达能低价强买、涉嫌垄断。两方关系呈水火之势,宗庆后屡次发声斥责达能强行收购民族品牌。

一个商业合作产生的问题,被宗庆后借势上升到商业之外。他在网络上发起“人民运动”,号召民众捍卫“民族品牌”;“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不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代了!”

达能向斯德哥尔摩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娃哈哈应诉全球70多场诉讼,宗庆后写下:“本人从今以后不与你说了,亦不与你干了,亦不与你玩了,要养精蓄锐到斯德哥尔摩与你去讲理了,中国有一位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可以真实地反映我目前的心情。

不断升级的“达娃纠纷”引起了中法两国政府的关注。2007年,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达能与娃哈哈的纠纷进入了最高领导人会谈的议题。之后,双方进入了四个月的和谈期,中国商务部、法国驻华使馆商务处及浙江政府都从中进行了调停。

双方最终达成和解,与中法两国政府共同施加压力不无关系。2009年9月30日北京举行的“和解协议”签订现场,除了达能和娃哈哈,商务部也有代表到场。

达能以3亿欧元的超低价格,将其持有的娃哈哈公司51%股份全部转让给娃哈哈。但就在当天,达能收到了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院的胜诉裁决,前后相隔仅四个小时。

娃哈哈终究还是宗氏企业。

时代变了

达娃之争落幕后不久,2008年11月18日,宗庆后在娃哈哈成立20周年庆典上表示,集团已进入第三次创业,要争取在五至十年内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至1000亿元。

那一年(2008年),娃哈哈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28.3亿元,之后顺风顺水:2009年436亿元,2010年548.8亿元,2011年678.6亿元,2012年短暂下滑到636.3亿元,2013年达到顶峰782.8亿元。

不过2014年之后,娃哈哈销售额向上势头不再,一度低于500亿元,娃哈哈为扭转势头各种尝试。娃哈哈2018年营收降为469亿元。

宗庆后没有变,他还是坚持在工作中“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每天早上7点多钟就到公司,最早晚上10点才下班,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平时就在公司食堂和员工一起吃饭,都是简单的三菜一汤;没有节假日,一年当中有超过200天奔走在全国各地。

宗庆后的父母高寿,2013年父亲在90多岁时过世,每年春节,宗庆后会先到西湖附近的小村里给近百岁的母亲拜年,然后直接回公司上班。

宗庆后没有变,但世界变了。

在娃哈哈业绩到达顶峰的2013年,成了饮品行业的分水岭:康师傅的营收增速也在这一年见顶,啤酒行业也结束了多年的正增长。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品质、口味,而不是单纯的价格。

而饮料市场一端,也早已不再是碳酸饮料、果汁、茶饮的单调市场,有了蛋白饮料、功能饮料、植物饮料、咖啡、果茶……各种有糖、低糖、无糖版本均有可选。足够大的市场,吸引足够多的竞争者。撼动巨头的征程不易,但零售渠道、传播方式的变化,给后来者开了一扇窗。

诞生于市场空白的年代,宗庆后用脚丈量市场,建设渠道通路、工厂。1996年诞生在杭州的农夫山泉,面对多品牌竞争的年代,创始人钟睒睒选择在产品上不断出新、以营销输出概念,抢夺市场。而现在整个市场似乎又不一样了。

宗庆后反思:“饮料消费主体泛90后的消费观念改变了,他们消费需求的档次要求越来越高了,而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了,销售渠道上的成本亦越来越高了,过去越便宜越好卖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了,企业盈利生存发展的难度更高了,市场竞争亦更激烈了,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

从2018年始,娃哈哈先后发布了横跨奶类、水类、茶饮类、果冻类等新品,扭转了早前下滑的销售额。70多岁的宗庆后会做客直播间,推销跨界新品樱花酸奶、燕麦咖啡同时,也回忆八九十年代的艰辛与骄傲。

娃哈哈希望更精细化的改革经销商体系。宗庆后在2019年的一次电视节目中透露,娃哈哈在营销上改进策略,希望在城市里建立两级通路的经销商,以前是三级通路,现在要让经销商获得足够的价差,“让他们做这个生意能够赚钱,他才会帮你做。”

传承与明天

达娃之争后,宗庆后就为娃哈哈集团定下千亿元目标,但至今仍有距离。继续冲击千亿元销售目标。

在娃哈哈更广义的多元化中,包括机器人产业尝试、海外收购;宗庆后甚至还十分看好机器人制造、文化、旅游等可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行业,尽管这与娃哈哈最擅长的软饮相差甚远。

各种尝试后,宗庆后反思:“我们这几年也尝试了多元化,社会上也都说我们没成功。(但如果)作为小企业来讲,应该也算成功了;对于大企业来讲,确实不算成功,因为这个市场在变化,你的业务再走下去,本身也不好。”

一直到78岁,宗庆后都不言退休。

“我不会退休,只是会退居二线。就让年轻人在前面去冲锋,我在后面看着,有走偏的扭转一下,给他们出点主意。”

“我今年78了,有生之年是不可能把娃哈哈做到百年老店,但是把年轻人培养上去,我走了以后,娃哈哈就能继续前进。”

古稀之年的宗庆后,一直为“退居二线”做准备,他一边亲自带管培生,让年轻人学习工作方法,一边在做流程改造,完善规章制度,“让每个员工知道应该知道自己干什么,要干到什么程度,什么东西不能干,他要负什么责任,他能得什么报酬。”

女儿宗馥莉接班这些年里,宗庆后的许多想法在改变,比如对上市说法有所松动,早年他排斥上市;宗馥莉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更加开放。

在一次节目中被问到饮品领域敬佩的对手是谁,宗馥莉的回答是她喜欢农夫山泉:“我觉得它在品牌的传播,包括做一些新品的打造上,是非常有想法的。另外,我觉得它是愿意去做一些培育(市场)的事情,比如说在两三年以前就做了纯茶,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培育的领域。”

农夫山泉递交申请后,有消息曾指出娃哈哈正与顾问公司商议,集资或逾10亿美元,上市备选地包括香港。2020年,农夫山泉已经上市,但4年过去了,娃哈哈的上市旅程并无进展。

娃哈哈之外

宗庆后在浙商及整个企业界的地位,不仅在于娃哈哈,还在于他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宗庆后会呼吁的给普通百姓增收。他说:“政府不要老是眼睛盯着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怎么把它掏出来。政府要想法子往老百姓口袋里装钱。有钱人的消费已拉不起来了,该有的都有了。现在要拉的是收入不高、尚消费不起的人群的消费。提高他们的收入,才能真正将消费拉起来。”

“建议大幅提高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培育中产阶段。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不用太复杂,实际上很简单,规定多抚养一个人就增加多少起征点额就可以了。”

在和企业家沟通中,宗庆后发现部分企业家缺乏信心、情愿关门养老。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正是企业税费负担重、贷款利率高、实体经济没有利润空间。除了负担重,企业被束缚也是问题之一。

他谈税费重:“现在2%的企业交了90%的税,这就说明现在税负太重,小企业根本交不起,如果税负降下来大家照章纳税,我看税收亦不会少。”

“政府要给老百姓放权,目前的审批制度改革阻力太大。我认为这个改革亦不复杂,不用怕一放就乱,仅要制定好各行业的标准,符合标准你就去干,不符合标准我就查封你。就像我们饮料企业,每开发一个产品都要领生产许可证,您说企业如何创新?”

25日下午,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悼念宗庆后:“我小时候没喝过哇哈哈AD钙奶,也不认识他。他在1987年带领校办企业两名退休教师和14万元借款,创立娃哈哈品牌。我20多年看过一本写他的书,印象深刻,非常钦佩。一代传奇,一路走好。”

而在娃哈哈清泰街办公楼的门外,已有老员工送上鲜花与营养快线。2019年,娃哈哈在90年代收购的杭州罐头食品厂旧址被拆除,宗庆后在那里投资了9.4亿元,建了1364套人才公寓。宗庆后说他2019年最满意、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花费6年时间审批出来的这一项目。30年时间,娃哈哈人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创业起点。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