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4年十大投资主题:全球周期错位收敛、“大财政”时代或将出现、关注“新资源股”

国内经济新旧动能切换仍是最大的基本面主线,2023年3%赤字率约束被突破,标志着“大财政”时代或将出现;把握科技革命演进,投资“审美”迭代,未来更关注“新资源股”。

宏观主题——国内新旧动能切换、全球周期错位收敛、内外实际利率下降;海外主题——美联储降息、美国大选、日央行退出负利率;科技与产业——把握科技革命演进、关注“新资源股”;政策与供求——财政货币配合、非银资产荒。经济新旧动能切换仍是最大的基本面主线。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动力是和平、人口、入世、地产红利,而新的动能还在成长过程中。老龄化、低碳、国产替代、新城市集群等主题值得关注。过去处于经济成长阶段养成的超前消费习惯或将让位于预防性储蓄和新消费模式,数字、养老、情感消费有望逐步崛起。

新旧动能切换期将继续对供需、价格和市场产生影响,供、需错位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信号偏弱,期待新经济快一点、旧经济出清慢一点。此外,新旧动能切换期,经济数据或延续波浪式运行,线性外推有效性和可预测性降低,确定性稀缺。2024年经济数据可能继续呈现出“整体斜率温和+波浪式运行+冷暖不均”的特征。

2024年,全球经济温和放缓、通胀压力缓解,美国经济减速、欧洲预期分化,华泰证券预计内外政策和景气的剪刀差将有所收敛,全球政策差异和经济错位带来的相对痛感或有所下降。

政策上,大选年两党分歧之下,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或难以持续,我国中央政府加杠杆,财政剪刀差可能有所收敛,而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或缓和中美利差和我国货币政策压力;通胀上,美国通胀渐进降温,我国通胀中枢温和抬升,通胀剪刀差或也有所收敛;增长上,美国经济仍存在良性降温的压力,而我国名义增长微抬。

市场方面,部分因素呈现改善倾向,一是,基本面剪刀差收敛有利于提振分子端的相对表现;二是,国内货币政策压力减轻,对分母端存在一定利好;三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下,中美利差收敛,汇率压力和资金外流得到一定遏制,构成边际支撑。不过,市场的相对“痛感”能否持续降低,根本上还需要内部因素好转,关注需求修复情况、价格信号等。

2024年是全球“超级大选年”,尤其是美国大选牵一发而动全身,拜登和特朗普在各自党内都具有绝对优势,两人大概率再次成为总统候选人在2024年11月展开最后对决。

民调来看目前特朗普略有领先,眼下距离最终投票仍有近一年的时间,最终鹿死谁手依然难料。

2024年“观战”美国大选,以下几条线索或值得关注:

第一、选举当年经济基本面对大选结果来说至关重要,不发生衰退对拜登政府来说是必保的“底线”。这其中财政—货币如何摆布是关键,两院分治或导致财政有心无力,美联储可能有鸽派倾向,联邦政府或仍能对联储施加一定影响。

第二、大选年对资产价格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不过选举过后,随着不确定性落地,股指往往走强。

第三、地缘等问题仍需关注,在选情焦灼时不排除会被激化。中长期来看,由于两党在财富分配、外交策略等政策方向都存在明显差异,美国政策“极端极化”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本次选举的结果影响深远。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旧康波周期的尾声阶段和新康波周期的前夕,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下一轮的康波周期将会随之开启。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对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当前处于人工智能的早期阶段,也是未来最大的变量。

目前AI处于产业的导入成长期,现象级应用和行业格局尚未成型,往往以估值驱动的逻辑为主,短期估值驱动→局部业绩驱动,长期从硬件→应用行情。

未来随着大模型迭代和商业化落地,AI板块有望进入加速渗透的“奇点时刻”,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引领第四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一旦“涌现”出现,热点将从硬件转向应用。

落地到投资方面,具体关注以下三点:

其一、挖掘从硬件→软件→应用驱动演化机会,关注“卖铲子”的生意+提高生产力落地的应用。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发展推动下,在ToB和ToC端皆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具体方向关注:1)算力需求增长率先利好算力芯片、光模块、服务器产业链等送水人;2)AI2.0时代的硬件载体,以机器人、ARVR、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硬件的升级和应用发展相互促进,带动产业发展;3)长期最大的投资机会在于应用,AI大模型在互联网、办公、金融等领域或将率先迎来“iPhone时刻”。

其二、产业生命早期阶段,关注估值驱动逻辑,被动指数产品具有竞争力。

其三、考虑到AI科技革命可能成为推动对劳动生产率和产能利用率的关键变量,云计算、人工智能相关标的估值中枢或面临重定价。AI等技术变革意义重大,可能引发生产要素及劳动生产率等宏观变量变化,是未来数十年都至关重要的主题;

国际竞争、技术封锁等问题不会消失、只会加剧,意味着中国在相关产业上的投入力度会越来越大;

制造业层面,近二十年来中国积累起的规模和效率优势仍在,优质企业储备充足;

注册制改革叠加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优化,A股不缺标的。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