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很像苹果”的公司

“完美主义。”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如果你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语音版)

我的第一本书已经悄咪咪地出版了,哈哈~

我不求这本书“大卖”,但我希望她能持久存在,因为内容绝对是价值连城,这篇文章里有介绍和购买链接:villike的第一本书,要出版啦!或者直接拉到文末,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那里我放了京东的购买链接。

这篇文章,是我对《埃隆·马斯克传》阅读感受的第二篇,在上一篇(几大公司“掌门人”)中,我提到:

“这本书很厚,大概有600页,讲了非常多马斯克和他的所作所为的细节,如果你对这位传奇人物感兴趣,这是一本很好的接近他生活和心灵的书。

我之所以会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我对闪光的公司——比如特斯拉,以及其掌舵者感兴趣,一方面是我想要知道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如你们所想,我也对著名公司的特点充满兴趣,这可是我投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蓝色字体是原文摘录,黑色字体是我的阅读感受,为了方便读者掌握大致意思,每一段摘录我都在之前列出了一个小标题或一小句话。

霸王低头

虽然马斯克是个街头霸王,但他有一种能力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就是在落败以后能做到实事求是。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我们身上既有优点、也有明显的缺点,而往往是那种优缺点都很突出的人,似乎会有更大的成就。

    

马斯克就是这样的例子,虽然他在事前势如雷霆、完全听不进他人建议、简直像个疯子一样执着,但如果他碰了壁,他不会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疯狂——而执着的人本该如此,不是吗?

取而代之的是,他会承认自己原来的做法有问题——而普通人往往会扭扭捏捏地不愿承认,至少要拖一段时间、等到“面子挂得住”再转向,马斯克却对自己原来的决策没有任何敝帚自珍的感觉,很明显,“放得下”也是他与众不同、并让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使命导向,而不是生意导向

在听完马斯克描述他向火星发射火箭的计划后,霍夫曼感到很困惑,他问:“这怎么会是一门生意呢?”后来霍夫曼意识到,马斯克并不是这样想的。“我当时没能理解的是,埃隆是以使命为先导,过后再想办法填补财务方面的空缺,让项目在财务上变得可持续。”他说,“埃隆是在使命感的驱动下顺势而为,先行好事,后问前程。”

打工人是任务导向的——老板让我干什么,我就尽量多快好省地把它干好。

高级经理人和普通企业家是利润导向的——这个生意能不能赚钱,我们的客户是谁,他们愿意出多少钱,我们多久能收回成本?等等。

只有企业家才是使命导向的——做这个事情是源自初心,如果不是源自初心的事情,这个事情就不值得去做。

当然,只有顶级的企业家,才能在“坚守初心”和“完善生意”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样的人非常少见。

垂直整合车辆供应链    

埃隆·马斯克对特斯拉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也是在特斯拉成功之路上起决定性作用、对汽车行业产生关键影响的一点,就是车企要尽可能自己生产关键部件,而不是采购独立供应商的数百个零部件后再组装成一辆车。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来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控车辆的质量、成本和供应链。打造一辆好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开发出相应的制造工艺,建设好能大规模量产的工厂。

不少做投资的人都知道,巴菲特说“带轮子的企业都是不好投资的”,这里面就包含汽车产业。

汽车公司很难给股东带来满意的利润,我想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汽车公司的差异化很难做出来,这和整个行业产业链高度成熟、高度分化有重要原因,说得直白点,一个“组装厂”,凭什么能够获得高收益率?

再说得深入点,一家汽车公司,只有在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方面下足功夫,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获得超额收益。

马斯克在一开始想的不是这个,他想要的只是做出一辆好车,这其中包含了设计,也包含了工艺、产线等诸多因素,下面这一段摘录再一次讲述了这个问题。

产品完美,才有机会谈(摊)成本

埃伯哈德试图反抗马斯克的大部分建议,即便这些件建议会让产品变得更好,因为他知道这些建议会增加成本,导致延期交付。但马斯克认为,特斯拉作为一个新品牌,在车市中登堂入室的唯一办法就是推出一款令客户惊叹的敞篷跑车。他对埃伯哈德说:“发布第一款车,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我们希望它尽善尽美。”

摘录中这两位的态度,就是前面讲过的两类人的典型。    

对于埃伯哈德来说,他是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所以他的关注点是:产品过得去、按时交付、控制成本,换句话说,多快好省地做事情。

而对于马斯克来说,他的诉求更简单,就是这一款车需要“令客户惊叹”,他希望这辆车“尽善尽美”。

从短期来看,前者的态度是对的,从长期来看,后者走的是一条困难却正确的道路。

莫里茨的教训:关注产品,而不是对手

马斯克开着一辆路特斯原型车带着他去兜风。“埃隆驾驶着这辆没有悬架的小车,从零到百公里的加速只在眨眼之间,这次试驾让我终生难忘。”莫里茨说,“要是真做出来了,不知道还得有多吓人呢。”但等莫里茨回过神来,他给马斯克打电话说他不打算投资。“我真觉得这车很了不起,但我们不打算与丰田汽车正面开战。”他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多年后,莫里茨承认:“我没有欣赏到埃隆那股雄心的力量。”

这一段很微妙地包含了两个要素。

投资人莫里茨认识到了这辆车的威力,他知道这辆车的性能是远超现有产品的,“优秀的产品”,这是这里的第一个要素,莫里茨认识到了。

但是,一想到要和丰田这样的强大对手正面竞争,莫里茨又迟疑了,“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是第二个要素。

我想,这是大多数投资人和企业家容易掉入的陷阱,永远都不要忘记,做企业的初心是做出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专注于内部(产品)而不是外部(竞争对手),虽然关注点不在胜出,但最终前者会更容易胜出,那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重视产品,而非营销

马斯克从来都没有在销售和营销方面投入过太多精力,因为他相信如果你做出来一款伟大的产品,订单会自己找上门来,根本不用发愁销售的事。

这感觉跟苹果挺像的——事实上,和一切伟大公司的想法、做法都挺像的,生意的本质就是这样,营销只是让产品触达消费者的手段,和产品本身能否让消费者满意没有什么关系,而后者,才是企业得以长久繁荣的核心所在。

产品要激动人心——我不在乎有没有人买

(关于cybertruck)内部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未来主义设计感的东西做出来没人买帐,毕竟这是一辆皮卡。“我不在乎有没有人买。”马斯克在会议结束时说,“我们不做传统的、无聊的皮卡,这种车我们随时都可以做。我想打造的是酷炫的东西,比如你可以说‘不要反对我’,这就很酷啊。”

这又是对上一段摘录的延续,这个赛博卡车最近发布了,我已经在网上看了图,确实很有未来感,事实上,如果在路上看到这样一辆车,估计我们会以为在拍电影,哈哈,如果这产品不错,我感觉对我也是有吸引力的,确实很帅。

通过“没事儿找事儿”来暴力推动进步

金博尔说:“通常情况下,他会走进他旗下的某家公司,搞点儿事情,把它变成一场危机。”

我不知道怎么称呼马斯克才是最合适的,如摘录所说,他不会在自己旗下的公司走入正轨后就安之若素,反而会继续去搞点事情,制造一场危机,他以这种方式来推动公司的进步、避免公司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这种永动机式的做法,可以被叫做企业家吗?我感觉他更符合“创业者”这个词吧?

推特:偏离使命的插曲

马斯克创建了SpaceX,他总是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这样保存人类意识的概率就会增大。特斯拉和SolarCity的宏伟使命在于引领人类走向可持续能源的未来。Optimus和Neuralink是为了打造人机界面,保护人类不受邪恶人工智能的影响。

那推特算什么呢?马斯克在4月告诉我:“一开始我拿我这些发自初心的宏大使命往上套,结果发现推特套不进去,但我已经开始渐渐相信,推特可以成为保护人类文明这一使命的一部分,在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之前,给人类社会争取更多时间。

最近这两年,马斯克因为推特而彻底成为了一个“网红”,如果不看这本书,我是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收购推特,我之前一直以为他就是有夸张型的人格、喜欢惹人注目。

如果这本书里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我理解了马斯克的想法,还记得前文中他说的三大领域吗?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和太空旅行,那是他在读研时的想法,多年以后,他真的在三大领域都有了顶级的公司,而且还发展不错,这就是初心的作用。

《埃隆·马斯克传》这本书我的阅读感受就到这里了,这本书内容很多,如果你对马斯克、企业家、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感兴趣,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伴侣。    

我们下一篇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