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梭哈,还是逐步建仓?

“小秘密。”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如果你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语音版)

我的第一本书已经悄咪咪地出版了,哈哈~

我不求这本书“大卖”,但我希望她能持久存在,因为内容绝对是价值连城,这篇文章里有介绍和购买链接:villike的第一本书,要出版啦!或者直接拉到文末,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那里我放了京东的购买链接。

这是我对《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阅读感受的第3篇,在上一篇(一种“简单有效”的选股方法)中,我提到:

“我的投资之路,是从2012年开始的,做投资其实是歪打正着的结果,一开始我想学习的只是企业管理相关知识而已,后来却阴错阳差地走到了投资这条路上,具体的经历我发过文章,后台回复villike可以看到。

2013年是我跨入投资大门的元年,这一切都始于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写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我已经在各种场合反复向别人推荐过,没有一千遍也有几百遍了。

……引我入门的这本《聪明的投资者》,就这样一直陪在了我身边,过去这10年,这本书我看了有差不多10遍,而且我很少单独挑一部分出来看,一般都是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看一遍。

……如今,再想让我写出过去10年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已经不可能了,当时的那些“哇塞”时刻,如今已经忘掉很多,而且这本书里的很多思想,都已经被后人、尤其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进一步发扬光大,以至于我在其他地方已经讲过太多,再重复似乎没有必要了。

但是,我还是想基于我2023年这一次的阅读,把一些对我仍有触动、或者我认为对当前投资者而言有明显价值的内容摘出来,然后分享我对这些内容的思考和看法,如果有必要,我会尽量讲清楚哪些是我原来的想法、哪些是现在的,以及中间发生了什么,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大家的理解和吸收吧。

    

还有,买这本书有多必要,我觉得就不用多说了,下面有购买链接,如果链接失效了,各大平台都有卖,我愿意给这本书打一辈子广告,因为我从中收获巨大:

(声明:通过上面链接购买,我会有一点佣金,但不多,这是你的知情权。)            

         

以下蓝字是原书摘录,黑字是我的阅读感受。

正是出于对人性的考虑,我们才主张在投资者的证券组合中采用某种机械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好处就在于,它使得投资者有事可做……这些交易活动将提供某种通道,以释放投资者有可能不断积累的能量。作为一名恰当的投资者,他还能从下列想法中获得满足感:自己的业务操作与普通大众的正好相反。

格雷厄姆在这本书中,建议投资者随着价格的变动,去逐步买入或卖出,而不是一把梭哈。我采用的也是渐进的交易方法,但我这么做的理由有两个,格雷厄姆这里写的是其中一个,而且是很有意思的那个——出于对人性的考虑。

“使得投资者有事可做”,这个理由看起来多少有些幼稚——尤其对于不买股票的人来说,但其实话糙理不糙:

我们人类天然就有“做点什么”的冲动,这种冲动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外界环境的变化可不只是有点影响那么简单。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原始人,在遥远的大草原上休息,对面的草中突然有一阵骚动,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警惕起来、准备好马上逃跑,而基因里不具有这种冲动的人,说不定就会被吃掉,这种基因自然也就消失了。

所以,在股价上涨或下跌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做点什么”,这种冲动当然可以被我们压制,但自制力就像肌肉,再强大的自制力也会有松懈的时候,所以,与其一直压抑自己,适当地让自己“有点事儿做”,可能是更顺应本性的方式。    

当然,这种“做点什么”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任自己在股价暴跌时恐慌卖出,或者在股价暴涨时争先恐后地买入,而是说我们要提前设置好交易的计划,这样在股价变化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释放“做点什么”的冲动,而且会有一种满足感,毕竟,我们可是在做一些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事情(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至于我的具体操作方式,在后台输入交易,编号为1的那篇文章就是了。

首先,股市经常会出现严重的错误,而且敏锐和大胆的投资者有时可以利用其明显存在的错误。其次,大多数企业的特点和经营质量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会变得更好,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变得更差。投资者不必一直紧盯着公司的业绩,只需要时不时地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

这一段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我们在股市里应该做什么。一方面,格雷厄姆明确指出股市会犯错,所以利用这种错误是可能的,更是应当的。

另一方面,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司,我们当然希望公司都会变得更好,但格雷厄姆是很理性的,“更多的情况下是变得更差”,这也是事实。

最后,我们不光不应该持续关注股价,甚至连公司业绩都不需要一直盯着,老实说,没有人能够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做到实时、全面的了解,不要说我们这些外部人员,公司的CEO也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在定期业绩出来时去审视公司业绩,才是更可行的做法,按照我一般的习惯,季度都会显得有些短,我更愿意在半年和一年的时候去看持有公司的情况。    

我们不太赞成向亲属或朋友寻求投资建议的普遍做法。咨询者总是认为,他有充足的理由假设被咨询的人具有更好的知识或经验。我们自己的观察表明,选择一个满意的投资顾问,与自己独立地选择恰当的证券几乎是一样困难的。人们会随意给出许多不良的建议。

我们都有去问其他人投资建议的倾向,但根据我的观察,这种倾向非常的随意化和情绪化,一般体现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通常我们喜欢“随意地”问问别人是怎么投资的,这种日常生活中的闲聊,满足的只是我们的一点猎奇心理——你是怎么做投资的/买了什么股票,以及一点自我展示的愿望——我买了XX股票,我觉得接下来还会涨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不是很在意别人说了些什么,我们也不是很在意别人对我们的投资的看法和建议(如果有的话),毕竟我们只是闲聊,而且我们也没指望从他人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建议。

但问题在于,这种闲聊有时候会把我们引向一些极端,如果对方反馈了一些关于你买入的公司不为你所知的信息——“你还不知道吗?他们家上半年业绩据说很差,最近跌就是因为基金经理提前知道消息了”,这种本来中性的闲聊,很可能就会把你引向一场情绪错乱的瞎操作,而这往往会把你引入到第二种“寻求投资建议”的情况,那是一种更糟糕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当我们的投资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这往往简单粗暴地体现为股价下跌了——我们会四处寻找答案和建议——到底发生什么事儿?股价为什么在跌?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以及最重要的——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是止损、还是死扛?

理性的投资者知道,向他人寻求建议(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下面会讲)不是完全不可行,但最好的时机一定不是你买入某家公司、而它的价格开始下跌的时候。    

没有人知道一家公司的股价为什么下跌,因为股价是不可预测的(当然,后视镜式的找理由是一定有人做的,而且听起来往往还像模像样),当你因为股价下跌向他人寻求建议的时候,你十有八九收到的建议是来自于一个“神棍”——这不是人身攻击,而是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在投资这件事上的客观判断少得可怜。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在股价下跌时向他人寻求建议”这个举动,本身就是一个错在根子上的举动,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没弄懂你当初买入的这家公司,甚至有可能你连什么是投资都没弄懂,而在这个根子是烂的情况下,上面长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不靠谱的,包括你寻求建议的举动。

以上两种情况,是从寻求帮助发生的背景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还有一个看待的角度是从是否收费的角度。

如果收费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顾问干的事情。你可以设想一下,你给了一个投资顾问一笔钱——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让他向你推荐股票,你觉得他会给你推荐什么样的股票?

答案就是:最能让他赚到钱的股票。

所以,如果你让他推荐接下来会大涨的股票,他就会给你推荐最近在涨、“感觉”还会涨的股票;你让他推荐比较稳健的股票,他就会给你推荐贝塔值不高的股票;你让他给你推荐风险比较小的股票,他就会给你推荐知名大蓝筹……诸如此类。

如果你是不给钱让别人推荐,那结果一样糟糕(如果不是更糟糕的话),就算他对这个股票的判断是对的,人家为啥要免费告诉你呢?    

所以,我非常认同格雷厄姆的观点:

不要找其他人寻求投资建议,除非你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思考,只是需要补充一些信息辅助你做判断,否则的话,还是自己好好想想投资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