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公开信:互联网同仁致拼多多等卖奶粉的电商平台

$拼多多(PDD)$ 过去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如何看待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售价极低的进口婴儿奶粉?是否有假货的嫌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7275123/answer/454378897

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拼多多里30元的低价进口奶粉,存在疑似假货的问题,表达了我们的担心。我们也看到拼多多的积极回应,在周末加班做了改进,包括在显著位置做了标识、向消费者提示风险等等。

我们自己也买了一桶奶粉,目前还没有送到权威机构监测,但是单就外观、防伪验证等细节来看,质量问题的疑点很大。

奶粉以及其他婴幼儿食品、用品,关系到小宝宝们的健康。我们互联网行业讲快速迭代、快速试错,但是在这个品类不适用,一两岁的宝宝,没有办法让我们去试错。假货冒牌货,对于小宝宝们,很可能意味着营养不良或者各种不可控的风险。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们都对假货奶粉、劣质奶粉的生产者深恶痛绝,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又很可能被钻空子利用,成为事实上的帮凶。我们相信,这绝不是我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初心。我们都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好。

因此,我们有几点呼吁,给包括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内的各位电商业同行:

1.注意控制奶粉质量,特别重视临期奶粉,建立质量监管体系

在我们的呼吁下,以拼多多为例,目前已经标明了警示标识,标识出临期奶粉。但是这样的措施仍然还不够。我们的担心并不是因为分不清楚临期奶粉的性质,而是售假商家会借临期的名义,将假奶粉掺杂卖出去。各个平台,都有类似的低价进口奶粉在销售,这些商品是否足够安全?平台如何把关?

我们不希望得到的回答,是平台回应自己只是第三方平台,无法对质量做出把握。如果想确保奶粉的安全,在各个环节上,都要以最高标准来要求,电商平台也不例外。

例如,涉及奶粉及相关品类,这一部分电商流量和产品,能否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电商平台验证商家销售的是否为正品时,应该有哪些凭证?目前我们看到的机制仍然是混乱的的,不足以让我们做出判断。可以说,很多电商平台自己都无法确定所销售的是不是正品。在别的品类里出错还可以纠正,奶粉这样的品类,出问题就是大事。

仍然以拼多多为例,我们发现一些奶粉下面的评论明显是托儿,甚至出现了「孩子说好喝」的评价(这位用户买的是0~6个月的奶粉,6个月的孩子说奶粉好喝?)类似的问题,对于相关品类,平台也应该单独控制和解决,不能让家长被忽悠。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婴幼儿产品,如尿不湿等,有冒牌货存在(外观看起来非常像,只有一个字的差别等等)。类似的长得像的冒牌货,往往质量没有保障,实质是欺骗消费者,放到婴幼儿产品里,问题就大的多。谁知道这些产品里有没有对婴幼儿不利的有害物质?毕竟这些生产者和销售者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们的盈利模式是伪装品牌混淆视听,而不是保证质量。

最终,我们说一个标准,各个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们,能否心安理得的把这些奶粉,特别是低价临期奶粉,给自己的孩子吃一周?如果你自己有担心,就说明还要排查问题。如果平台的能力还达不到,不卖都可以,但一定不能以此为借口,含含糊糊。因为这关系到小宝宝的健康。

2.互联网是个放大器,能把好的东西放大,也能把坏的东西放大

产业问题不是一个可以推脱的理由,不能因为别的平台、商家都没有做,所以我们就不做。互联网的力量可以迅速放大一些商业模式,所以包括拼多多在内的公司,可以快速发展起来。但是另一方面,以前的假奶粉,并不会有这样的渠道,能够迅速几千桶、上万桶的进入千家万户。作为互联网企业,如果收获了这里面的红利,就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避免坏的东西被放大。

同样以拼多多为例,拼多多的主要用户,来自微信的社交关系,并不是单纯所谓低收入人群,通过拼团、砍价等可以聚集各种各样的人,只要用「便宜」这个刚需。想象一下,一位想给自己宝宝买点好奶粉、其他婴幼儿用品的妈妈,看到朋友在微信里分享的低价进口大牌婴幼儿奶粉,和普通但质量有保障的奶粉相比,前者的确会更容易让他们动心。社交关系推动购买的力量,毋庸置疑。而这里面的奶粉如果有问题,伤害会更大。目前我们是能够在搜索入口里搜到很多问题商品,如果这些商品不在搜索结果里呈现,而直接在社交关系里悄悄的分享、裂变下去,潜在的危害更大。

婴幼儿奶粉这一类商品,应该是我们最后的底线。

拼多多的朋友,以及各个电商平台的朋友们,都应该明白这一点。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你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和选择,但是不能击穿这样最后的底线。如果我们用互联网把坏的东西放大,那么我们也是坏人。

3.正视问题和批评,解决行业问题

很多朋友都提醒我要小心,毕竟面对的是一家市值过千亿人民币的公司。这次给人家造成了麻烦,会不会有什么风险。但是我认为拼多多以及其他电商平台,如果要长期做好,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接受监督和批评。建设性的监督,对于公司和产品,都是好事。这次不是针对拼多多一家的问题,我们真正在意的是围绕着奶粉的这一类商品,在意那些对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商品,是否会因为行业快速扩展、行业惯例等等,质量被牺牲,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健康得不到保障。

至于批评的动机,以我自己为例,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互联网圈里有非常多的朋友,几乎每一家知名公司都有相关领域的负责人是朋友,有很多专业相关的交流,经常组织业内活动、学习等等。我们不会为了某一家公司,去攻击另一家公司,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相信坦诚、良性的交流与批评,才能促进行业的进步。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成千上万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孩子。

我们揭出的这个问题,短期内可能是PR(公共关系)方面的挑战,需要互联网公司投入资源来应对,但是长期来看,3年5年后再回顾今天,会为大家走出这一步而欣慰,你的孩子会为自己的爸爸妈妈而自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互联网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力量,我们应该用它来创造更多的正向价值。最起码,要给宝宝们一桶健康的奶粉。

作者:马力,知群CEO,最美应用创始人

如果你也是互联网同行: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们一起努力

早期支持的互联网同仁:

魏海,前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

罗子雄,Source Technology 创始人

马德龙,拉勾网联合创始人,nineseals ceo

刘颖博,ROOBO CEO

光耀,小雨伞保险CEO

丁晨,兑吧联席总裁

韩知白,增长副总裁

彭任飞,熊猫直播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稻草,前虾米音乐产品总监

张侠(伊卡洛斯之翼),微光创始人

李文卓,创业者

盗盗,连尚网络产品经理

刘炯,某地产经纪公司PM

王海波,前小米员工

坏爷,杭州电商创业者 供应链管理专家

量子,互联网产品经理,曾在搜狗滴滴等工作

吴智宁,创业中,前小米

朱宏,自由职业者,设计顾问,前微软

吴建军,前豆瓣工程师

穆裔坤,SPAX 创始人&CEO,前腾讯

尚文欢,房极客联合创始人

龙俊洁,一个教育行业创业者

李三科,《快速转行做产品经理》作者

谢文斌,创业者

李鸿君,京东产品经理

罗璇,前阿里产品总监,前腾讯高级产品经理

布棉,三节课联合创始人

王超震,前豆瓣PM

慕鑫,猎豹互联网金融产品总监

范冰,《增长黑客》作者,增长官创始人

HC,区块链从业者

刘思毅,一个前创业者

李翔昊,前创业公司CEO

超载机,产品经理

王力昂 某集团 高级总监 lingers 产品经理

甘德东 资深农业内审

刘亚平,前豌豆荚、映客产品副总裁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41029083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