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风光不再,曾经的强者活成了“陪衬”

从盛极一时,再到转瞬至衰需要多长时间?OpenAI也许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日前,资本市场已重新调整对OpenAI的看法。虽然这家公司创立之初备受热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对OpenAI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一些投资者对OpenAI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表示担忧。尽管OpenAI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该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未来盈利的前景也不明朗。

在2023年已进入最后几个月,这家爆火的公司是否还能延续奇迹?

01

初生即“炸裂”

不可否认的是,OpenAI的诞生引起了AI领域的巨大反响,它的贡献斐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包括GPT系列大型语言模型等,这些成果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OpenAI也与微软合作,共同推出了一系列工具和应用程序,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使用AI技术。

OpenAI的火爆造就了一个客观结果:硅谷和中国公司开始出现AIGC热潮。大量的创业公司开始涌入这个领域,试图抓住这一波AI技术的机会。

据市场调研公司PitchBook的最新数据,仅2023年一季度,AIGC初创企业就宣布或完成了规模逾120亿美元的风投交易,这个数字是去年全年的2.7倍。这一数据可见投资者对AIGC领域的热情之高。

在硅谷,投资者们对AIGC的狂热并不难理解。在这个领域,有许多初创公司正在开发各种可能的应用和产品,从大型语言模型到图像生成工具,再到智能客服系统等。这些应用和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一旦成功,将会带来巨额的回报。

同时,AIGC领域的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和专业知识才能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这也使得投资者们更加看好这个领域,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黄金赛道。

这种对未来的期待反应在了该公司的估值上。根据公开信息,OpenAI的估值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15年,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与埃隆·马斯克等人宣布出资10亿美元,创立了非营利性研究机构OpenAI,当时的估值为10亿美元。

2022年,OpenAI宣布与微软合作,后者追加投资177亿美元,该轮投后估值达到290亿美元。2023年,OpenAI进行了一轮未披露融资的金额,但据传该轮估值为500亿美元左右。

一时间,AI的热情到达极盛。

02

风头正盛,却立即遇到困难

2023年1月,OpenAI的ChatGPT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亿,成为历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应用。相比之下,达到1亿月活跃用户数,TikTok花了约9个月的时间,Instagram则花了两年半。

ChatGPT创造性地使用了人工反馈的强化学习技术,这种方法可以大规模地把数据模型迭代起来。基于打分再训练一个打分器,通过打分器自动评价模型的好坏,然后用强化学习开始迭代,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提升迭代和规模。

但好景不长,它立即遇到了诸多挑战。

2023年的某个时间点,ChatGPT出现了访问量的大幅下滑。当时,这款产品全球访问量环比降幅达到了9.7%,独立访客数量环比下滑5.7%。这是自ChatGPT在2022年11月推出以来的首次下滑。

在各个国家中,美国的访问量下滑最为明显,环比降幅达到了10.3%。此外,用户对于使用ChatGPT的时长也有所下降,5月的每次访问时长下降了8.5%,虽然6月的时长数据尚未出炉,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数据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

另外,OpenAI也遇到了营收问题。虽然OpenAI的ChatGPT非常受欢迎,但是它仍然是一家亏损中的创业公司。

OpenAI在获得微软的投资后,面临着从ChatGPT等产品中获利的压力。据知情者透露,OpenAI预计其2023年营收为2亿美元,2024年营收为10亿美元,但并未透露盈利时间。相比之下,2022年OpenAI的收入仅有2800万美元,主要来自向应用程序开发商出售其人工智能软件的访问权限。

由于去年开发ChatGPT并从谷歌招聘关键员工,OpenAI的亏损大约翻了一番,达5.4亿美元左右。同时,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分析报告称,ChatGPT的一次回复成本大约是谷歌搜索查询平均成本的6倍-28倍。

因此,OpenAI需要找到一种可行的盈利模式,以便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财务稳定。

在产品上,它的竞争力也大不如前。

其中一个竞争对手是Stability AI,该公司开发了一个名为Stable Diffusion的模型,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和文本。另一个竞争对手是大型语言模型公司Hugging Face,该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Transform的大型语言模型,可以处理多轮对话并生成高质量的文本。

此外,OpenAI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也面临着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如谷歌的LaMDA、DeepMind的Gato和Facebook的Blender等等。一些初创公司如A21 Labs和Cohere等也在大型语言模型领域中展开探索,并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并且,以上竞争对手都在不断优化自己的模型,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在投资方面,软银集团确实考虑对OpenAI进行投资。OpenAI是一家非盈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由伊隆·马斯克、Sam Altman等人与2015年联合创办。自成立以来,OpenAI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其开发的GPT系列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软银并没有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OpenAI身上。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软银正在寻找OpenAI的一系列替代方案。其中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是投资OpenAI的直接竞争对手。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公司都在争相开发更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如果软银能够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对其进行投资可能会带来更为可观的投资回报。

03

OpenAI的未来发展之路

在谷歌、Meta等大公司都在密集地推出自己的大模型背景下,OpenAI的优势已不再明显。

这是因为OpenAI并不是唯一一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展的公司,而且其他公司也在不断地投入资源和研发力量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它的竞争对手们非常强大。以Facebook的现公司为例,早在2013年,Met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就提出了要使Meta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的公司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Meta聘请了数百名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其中就包括了Yann LeCun等知名专家。此外,Meta还在构建人工智能系统所需的庞大计算能力上投入了数亿美元。

近十年来,Meta已经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来研发打造新型人工智能。不过,尽管Meta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但目前该公司在生成式AI技术领域似乎被排除在外,而该领域是目前硅谷最热门的技术趋势之一。

另外,谷歌为了推进自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也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

它投资约1亿美元于Runway用于融资的一部分。获得新资金后,Runway的估值能够达到15亿美元,并将选择谷歌云作为其首选云提供商。此外,谷歌还开始向AI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或谷歌云积分(Google Cloud credits),以换取股权。今年2月,谷歌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投资约3亿美元,并获得该公司10%股份。

林林总总,谷歌正在成为硅谷相关行业的最大买家。在如此大规模的资本狂轰下,OpenAI有些独木难支。更为重要的是,OpenAI的竞争对手远远不止大公司,一些资本也在不断地涌入人工智能领域,为一些初创公司提供资金和支持。这些初创公司在某些特定领域可能拥有比OpenAI更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也对OpenAI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资本圈,认为OpenAI似乎还有一战的可能性,只不过它不得不像其他公司一样需要不断地投入研发资源和创新力量,以保持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但目前以其创始人“闲云野鹤”般经营公司的态度,只怕逆天改命OpenAI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还得是微软!“科技七巨头”你会怎么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