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众选中后,小鹏再战 G9

26.39 万元起售,比老款直降 4.6 万元。

文丨王海璐

编辑丨宋玮

9 月 19 日,小鹏在敦煌发布了 2024 款 G9。何小鹏强调,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发布会,代表了小鹏 “再战 G9” 的决心。

去年 9 月,小鹏 G9 遭遇滑铁卢,这之后,何小鹏说,小鹏进行了 “巨大的反思”,在组织、产品规划、营销等方面发起了改革。一系列调整后,今年 6 月上市的小鹏 G6 收获了一片掌声。他希望 2024 款 G9 也能够 “重夺失地”。

2024 款 G9 总共 5 个版本,覆盖 26.39 万-35.99 万元市场。智能驾驶方面,新款 G9 分为 Pro 和 Max 两个版本。Pro 版搭载单颗英伟达 Orin 芯片,可实现高速 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导航辅助驾驶)功能;Max 版搭载双 Orin 芯片、双激光雷达,可实现城市 NGP 功能。

新 G9 基于 800V 高压碳化硅平台、标配 3C 电池,从 10% 电量充到 80% 需 20 分钟。电池包分为 78.4 度、98 度两种规格,对应的后驱版车型续航里程分别为 570 公里、702 公里,四驱长续航版搭载的也是 98 度电池包,但由于耗电更快,续航里程为 650 公里。

何小鹏说,得益于碳化硅、热泵、800V 域控算法等技术应用,2024 款 G9 的冬季空调能耗降低了 30%,使得冬季续航额外提升 15%。他强调,小鹏的续航追求扎实、不虚标,实际里程 “比别人长 10%,甚至更长”。小鹏正在加速建设充电网络,目标是 2025 年要建成 3000 个具备超快充能力的自营站点。

与其他电动车相比,新 G9 不只是堆配置,还注重驾驶性能,何小鹏提到几个产品点:底盘为 “国内首个超线程智能底盘”,与德国顶尖团队联合进行调教;静态车内噪音小于等于 35dB,比夜间卧室空调的运行还要安静。60 公里时速时噪声低于 53.9dB,可媲美百万豪车;安全方面,获得了 E-NCAP 和 C-NCAP 双五星安全认证。

“加减乘除”

与老款 G9 相比,何小鹏说,2024 款 G9 在产品阶段与 1000 多个用户进行了沟通,改进了接近 100 项硬件配置,软件方面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的软件迭代了 7 个版本,优化了数百项功能。

他将主要的改进总结为 “加减乘除” 四项:加法是标配了扶摇架构。老款 G9 也用了一些 “扶摇架构能力”,但并不是标配,比如电池包分为几种规格,而新 G9 标配了 3C 电池。

减法,是减掉一些非高频刚需的功能。比如取消了老款 G9 的外放音箱,用自研的 XOpera2.0 音响系统替代了昂贵的丹拿音响,标配 21 个扬声器,可实现 7.1.4 杜比音效,何小鹏说可以做到 “接近同样的品质,但是更地低的成本”。

乘法,即 “小鹏 × 大众”。今年 7 月,大众 7 亿美元收购了小鹏约 4.99% 的股权,双方将基于 G9 的平台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2026 年上市。何小鹏说,这笔交易之前,大众汽车对小鹏进行了 “长时间的沟通”,对 G9 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的反馈是 “非常扎实的技术,但是不算特别优秀的成本”。

他表示,未来两家公司将各取所长,结合在供应链、对于全球产品的认知、制造能力,提升 G9 的品质、质量、成本。

今年 4 月,老款小鹏 G9 在欧洲上市,销量比内部预期高了 10 倍。这给了何小鹏信心。今年 10 月,2024 款 G9 也将在欧洲多个国家开始交付,并于明年在德国开售。目前小鹏在欧洲 10 家门店,今年底计划增加到 17 家,售后服务中心达到 15 家。何小鹏说,再战 G9,他希望带着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走向全球。

最后一个除法,指的是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要从 “能用” 做到 “好用”,“比别人好 10 倍以上。” 何小鹏说。

自动驾驶,看小鹏就够了

智能电动车厂商都在 “卷” 智能驾驶,何小鹏认为,卷的不应该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用。

他说今天小鹏已经接近了 90% 人类司机的水平,他的司机现在已经不 “开车” 了,“他就坐在那里看着前方”。

2022 年 10 月,小鹏城市 NGP 首次落地的广州,后来逐步在北京、上海、深圳、佛山放开,年底预计扩到 50 个城市。明年 1 月、2 月、3 月,小鹏还会不断开城,目标是在 2024 年上半年扩到约 200 个城市。

城市道路场景复杂,技术上的挑战更大,从能用到好用,何小鹏认为是 “10-100 倍的提高”。

他表示,目前小鹏城市 NGP 的里程渗透率达到了 62%,周使用率达到 82%,平均每 10 公里需接管一次。被动安全的接管次数大概为每 100 公里 0.65 次,主动接管大概每 100 公里数次。高速 NGP 要高一个量级,每 1000 公里接管次数少于 1 次。

2025 年-2026 年,小鹏的目标是做到每 1000 公里接管一次,“你会逐步忘掉驾驶,你会觉得大部分时候不需要驾驶。” 何小鹏说。

他反对一些友商过度宣传,把一个 “加强版的 LCC(车道居中保持功能)” 说成是城市 NOA 。小鹏的目标是,明年打通从小区停车位到公司停车场的整个闭环场景,把 ETC 收费、小区减速带等场景都做好。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要看中国的智能辅助驾驶,看小鹏一家就够了。” 何小鹏说。

25 万-30 万元 SUV 中国第一

今年 1 月-8 月,小鹏累计交付了 6.6 万辆车,蔚来交付了 9.5 万辆,理想交付了 20.8 万辆车。小鹏的车辆毛利率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为负,一季度为-2.5%,二季度为-8.6%。同期蔚来为 5.1% ,6.2%;理想为 19.8%,21.8%。

何小鹏形容过去的一年,销量不振、股价低迷、士气受到很大影响。

G6 上市后,小鹏 7 月、8 月的销量迎来了拐点,7 月交付了 11008 台,8 月交付了 13690 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小鹏 G6、新 G9 都采取规模优先的定价方式。G6 的价格带压到了 20 万-25 万元,G9 更是从 30 万-35 万元级别降到 25 万-30 万元区间。

在成本压力下,平台化势在必行。小鹏去年开始推进平台化战略,何小鹏说,基于扶摇架构的新车型研发周期将缩短 20%,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达到 80%,成本通用化率超过 80%。

2024 年,小鹏的成本目标是实现自动驾驶的 BOM 成本(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下降超 50%,整车的动力和硬件系统成本降幅达到 25%。

G6 和新 G9 都是平台化战略下的车型,今年小鹏又对供应链进行了优化,这使得,新 G9 上市后很快完成产能爬坡。小鹏 G6 下个月起产能将达到 1 万台,何小鹏说,G9 会比 G6 产能爬坡速度更快,“我们期望达到小鹏历史上自己最快的交付速度。”

G6 的目标是成为 20 万-25 万元级别 SUV 的第一名,目前的第一名月销量是 1.35 万台。G9 的目标更高,要做到 “25-30 万之间高端智能 SUV 中国第一”。

这个市场中的第一名,目前是特斯拉 Model Y。根据乘联会,特斯拉 Model Y 8 月交付了月 6.5 万辆。此外,25 万-30 万元市场还有比亚迪唐 DM,本田 CR-V,途观 L,丰田汉兰达等多款竞争车型。

调整了一年的小鹏,正在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场考验。

“过去的 12 个月,我们碰到了很多很多的挑战,但是任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在挫折中间、在波澜壮阔的变化中间挺过去。” 何小鹏说。

# 我对这事儿有想法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